從4月下旬開始,上海的網約車司機們逐漸發現,美團打車上的訂單變少了,補貼也沒有以前那麼頻繁了,賺錢效應銳減。
網約車司機們的這些感受化為對平臺的吐槽,發洩在「上海美團打車」QQ群內。「上海美團打車總群」微信群內,也發生著同樣的故事。
據記者了解,這兩個群的人數均有近500人,雖然群名稱顯示的是美團打車,但群成員並非都是美團打車的車主,滴滴車主也佔據了一大部分,甚至還有易到、首汽的車主。車主們每天在群裡分享自己的接單數量、流水(日收入),他們互相交流經驗,也共享著彼此的焦慮。
美團打車3月21日登陸上海時宣布,前三個月司機免抽成,彼時,市場認為美團和滴滴這場仗至少要打3個月。如今,3個月期限過半,戰火便初現熄滅跡象。
補貼訂單雙降
老劉來自河南,2012年來到上海,那時他還是一位貨車司機,而滴滴也剛剛成立。對網際網路不關心、不了解的老劉,怎麼也沒料到網約車會成為風口。
於是老劉錯過了網約車的興起,也錯過了一次賺錢的機會。和他的境遇不同,當時那些勸老劉跑網約車的朋友們,在滴滴與競爭對手的廝殺中,趕上了「能把豬吹起來」的風口,大賺了一筆。
當美團打車高調進入市場時,司機們以為,網約車燒錢的歷史將會再次上演。這一次,老劉沒有猶豫,先是花了3000元找人幫忙註冊了帳號,成為了美團打車的車主,然後租了一輛本地牌照的榮威e550,開啟了全職跑網約車的工作。
老劉每天10點左右出門,晚上10點之後收工。他粗略估計,在美團打車平臺工作這一個月,除去租車費用,大概賺了8000元左右。
然而,最近老劉明顯感覺到收入在減少。他發現,首先是訂單數量少了,其次是補貼少了。老劉算了一筆帳,租車、油費、吃飯等成本加起來一天400元左右,而如今一天的流水大約400元多一點。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寧佩身上。
「沒意思。」寧佩最近感覺開網約車沒有以前那麼有幹勁了。
成為美團網約車司機以來,寧佩共完成980單,收入2.6萬元,在同行中不算低。但近期,寧佩接到的訂單數減少了,且平均訂單額也不大。5月4日,寧佩在群裡發牢騷:「8點半開始,3個小時僅接了4單,去掉油錢就賺幾十塊,沒意思。」讓他更不滿的是,經常有乘客完成訂單後不按時付款,而美團打車平臺不會給司機墊付。
司機群裡也不乏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餘溫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訴群裡的新車主們,一般晚上訂單比白天多,且基本都是七八十元左右的大單。但是,餘溫每天的流水並不比其他車主高多少,如今他每天的流水大概在550元左右,加上獎勵大概600多元,「每天十七八單就不得了了,最多有百來塊錢的獎勵」。
老劉住在嘉定區,每天收工後回家,睡覺的時候已經一兩點。對於網約車企業的商業模式,老劉表示不理解。「美團給司機、乘客大規模的補貼,有時候一單下來,乘客只需要花兩三塊錢,長期虧本燒錢,美團能頂得住嗎?」老劉隱隱有點擔心。
監管更嚴格
餘溫和寧佩是群裡為數不多的「話癆」,大多數網約車司機平時並不會在群裡說話,但幾乎所有人都會關注一類消息——運管信息。
司機群裡有專門從事外地牌照改滬牌的人,美團打車還沒入市場,改牌、刷單這些鑽網約車規則空子的行為已經蠢蠢欲動。在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後,便有不少乘客發現,打來的車是外地牌照,並非平臺顯示的上海牌照。
這些提供改牌服務的工作人員不定期在司機群內提醒著司機們注意運管,他們會告知群內的司機儘量避免經過哪些路段,甚至會在群內公布運管的車輛信息。
「五一」節後,司機「錦衣衛」小許就在群內發布了10條運管車輛信息,包括運管車輛的牌照、車型、顏色,提醒群內的司機避讓這些運管車輛。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執法總隊、市運管處公布了接入美團打車平臺後的數據信息,在17.38萬條車輛數據和17.29萬條駕駛員信息中,非滬籍車輛信息1.9萬餘條,約佔平臺註冊車輛的11%;非滬籍駕駛員信息10.2萬條,約佔平臺註冊駕駛員的59%。
4月份,除了滴滴和美團,攜程和高德也宣布進入網約車市場,網約車市場的不當競爭讓各種亂象捲土重來,但這一次的監管也比以往來得更加嚴厲。針對過度補貼、非法運營等亂象,交通運輸部連發三文,指出運輸市場要公平競爭,「燒錢大戰」不可持續,呼籲網約車發展要「脫虛向實」。
戰火暫熄
在嚴格的市場監管下,各家網約車平臺似乎都收斂起了鋒芒。
美團打車入滬之時,上海大大小小的公交站臺、地鐵站均可見美團打車「低價出發」的廣告牌,如今這些廣告牌已經被撤下。滴滴和美團平臺也停止了高額補貼。
4月13日,美團打車宣布在南京、上海兩地停止發放補貼,並上線專項清查系統「颶風行動」,對車輛和司機信息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同日,滴滴發布消息稱,已於4月12日率先停止補貼行為,確保不低於成本價運營。
暫停戰火的除了打車市場,還有外賣市場。
4月9日,滴滴外賣在無錫上線,滴滴加入外賣的紅海競爭中一度被外界認為是攻擊美團的後花園,並非真正有心開展外賣業務。然而,滴滴的攻勢比想像中猛,對騎手和用戶進行大額補貼,上線三天便拿下無錫市場1/3的市場份額。
然而,由於過度補貼,滴滴外賣也被工商局約談,外賣戰呈現降溫之勢。
對於外賣平臺的商家來說,美團和餓了麼在他們心裡的形象更加穩固。
4月初,記者從無錫商家處了解到,外賣平臺強制商戶站隊,多家商戶寧願放棄滴滴外賣的補貼也不願「得罪」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對商戶來說,在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平臺上長期經營,已經積累了很多固定用戶,滴滴外賣還是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4月,美團打車和滴滴外賣給網約車和外賣這兩個市場帶來了短暫的狂歡,在監管介入後又逐漸恢復「冷靜」。滴滴和美團的高額補貼似乎打了水漂,狂歡之後,用戶要打車還是先打開滴滴,叫外賣的首先想到的還是餓了麼和美團外賣。
已無心戀戰?
雖然美團打車和滴滴外賣都遭到了相關部門的約談,並被禁止過度補貼,然而市場並不認為美團和滴滴的戰火只會在上海和無錫。
3月22日,美團打車宣布已獲得杭州市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4月4日,美團打車宣布再下一城,獲得成都網約車牌照。
美團打車已經具備了在杭州、成都提供網約車服務的資質,在「美團打車杭州」官方微信公眾號上,不少杭州的用戶紛紛留言,期待美團打車早日開城。
滴滴外賣也採取類似的方式勾起了用戶的期待。
4月12日,滴滴外賣發布9張海報,稱「不必來無錫,我們去找你」,宣布滴滴外賣全國開城在即;27日,滴滴外賣發布投票徵集第二個開通業務的城市,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為北京、南京與長沙。
然而,目前為止,美團和滴滴並沒有急迫地宣布,何時開啟下一城。相反,美團和滴滴都玩起了大戰之外的遊戲。
4月4日,美團全資收購了摩拜。近日,滴滴和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發起成立「洪流聯盟」,宣布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推進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產業發展,建設面向未來出行的用戶與車主服務平臺。
目前來看,美團和滴滴的主要任務似乎已不在「打仗」上面。
(責任編輯:劉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