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2012年的6月6日小桔科技(滴滴打車總公司),至今已在打車市場上屹立了近六年了。在擊敗各路對手後,滴滴打車成為打車界名副其實的「壟斷之王」。
不知從何時起,「勇士滴滴」逐漸開始變成「惡龍滴滴」。
在網際網路模式先燒錢搶市場,再慢慢掙錢的方式無可厚非,但是滴滴在霸佔市場後的做法,逐漸引來諸多質疑。
2017年1月,春節前夕,一篇名為《致滴滴,一個讓我出行更不美好的網際網路平臺》在網絡上刷屏。不少人借著轉發的機會表達對滴滴的不滿。
一位Uber中國前員工談婧談起此事說道:「說直白點,就是乘客不加價接不到單,司機知道你著急叫車,一定會加小費,所以故意不接單等你加價。雙方就這樣互相耗。
2018年2月,又是一年的春節前夕,央視近日對滴滴快車司機為賺獎勵,「甩單、拒單」以及「誘導乘客取消訂單」等現象給予了報導。
報導稱,導致乘客不僅難以順利出行,還不經意間降低了在滴滴平臺的信用評級,影響日後的網約車出行。
2018年3月23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不同系統、不同級別的用戶,在使用滴滴軟體叫車時,會出現路程相同卻存在價格差異的情況,最近熱議的「大數據殺熟」滴滴成了主角。
「以前沒有,以後也永遠不會有。」隨後,滴滴出行CTO張博在滴滴內網撰寫了文章直接霸道的否認這一說法。
但從網絡留言可以看出,網友對這個回應顯然並不買單。
不管如何,民怨已積。在成為行業獨角獸後,滴滴的負面消息層出不窮,用戶體驗變差,甚至不少人選擇了卸載滴滴。
滴滴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對司機而言,抽成高,派單遠,賺錢越來越難。對乘客而言,打車難、價格貴。這些滴滴曾經批評其競爭對手出租的特點,正被眾多用戶吐槽在自己身上。
新的勇士美團站了出來,宣布進軍打車市場劍指滴滴。
美團成立於2010年,滴滴成立於2012年,雙創始人王興和程維也是多年的好友。對於美團分享自己蛋糕的事,程維之前並不知曉:
後來程維直接問王興為什麼要搞打車?
王興回答,「他說就是試試。」
「爾要戰,便戰」,其後,程維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心中無敵。」
程維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新勇士美團終於在上海對滴滴揮出第一劍,
3月21日,美團打車正式入滬,提供計程車及快車兩種服務。
美團打出「上海司機前3個月零抽成」「月入兩萬不是夢!」的口號,讓不少上海的不少司機直接倒戈。
美團上線前三天,分別拿到15萬、20萬和30萬單,有媒體報導的數據顯示,相當於打掉了滴滴30%左右的份額。
滴滴的低級應對,運營總監發出的一篇文章,被懟的一無是處,缺乏誠意。又以簡訊密集轟炸的方式,向用戶發送優惠信息形成騷擾,頗有點病急亂投醫的味道。
其實,這次美團的出手早有苗頭,美團打車在南京測試、上線已經是在向滴滴發出挑戰書了,而滴滴自持「我心中無敵」,覺得美團這家搞外賣的不過是小孩子玩泥巴!「無敵」的滴滴,在上海受了一記重劍。
2018年3月30日,滴滴和美團的高管之間進行了互懟,先是滴滴區域運營高級總監孫樞發文,指責美團打車補貼畸高危害行業,而後美團點評高級總監李洋也在朋友圈稱,滴滴不要對自己在上海無 照經營避而不談。
這一劍為何會砍得如此利索!
勇士美團選擇了一個好時機;
滴滴快車的價格與計程車相比,已經沒有多少優勢了。打車難、競價引起乘客不滿。高抽成導致司機紛紛抱怨。。無論司機還是乘客,對滴滴的不滿情緒,正處於集中爆發期。
在這種狀況下,勇士美團可謂精準打擊。一邊0抽成,搶奪司機,一邊高補貼,招攬用戶。同時,以司機搶單代替平臺派單,直指惡龍滴滴的死穴,把選擇權交給司機和用戶。不知道未來如何,但是就目前來看,這極大的調動了司機的積極性,順利在上海搶了原本屬於滴滴的市場。
勇士美團憑藉本身生活服務的主業,已經積累了龐大的用戶基礎,在對手不斷犯錯的情況下,進行降維打擊,事半功倍。
對於公司而言,尤其是龍頭企業,當然不希望有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但是從司機和乘客的角度來看,更樂見於平臺間的競爭,以防一家獨大,任人宰割。這就是個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不關其它。
未來會如何!
美團這波操作只能說打了個滿分,而接下來在新一輪最終大戰之後,大多數用戶會在自己的手機上留下滴滴出行的App還是美團的App呢?
顯然這要看到底誰能,在司機端和乘客端都能夠給予用戶最合適的體驗。
在用戶端,乘網約車是短期消費行為,便捷性、價格無疑是乘客選擇平臺的重要因素。在司機端,重新拿迴風光的收入才是王道。畢竟,與曾經月收入上萬的2015年相比,如今大部分網約車司機收入僅維持在6000-7000元左右。
對於未來市場還是那句話「得用戶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