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印度宗教歷史上的改革與反改革:屠龍勇士未必成惡龍

2020-12-17 歷史思維所

特別聲明:本文不宣傳宗教,僅為歷史科普文

古印度是一個特別重視宗教的地區,這裡誕生了許多宗教,這些宗教對後世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且發揮著作用。而印度教(即古代的婆羅門教)就像一條惡龍(印度教和種姓制度綁定),纏住了印度人民數千年,在這期間湧現出了不少屠龍勇士,但是惡龍至今仍在。

以「法」、因果報應和再生為基本原則的種姓制度,與印度教相輔相成。最初,雅利安人信奉的部落神都是自然力的化身(自然崇拜),如因陀羅為雷和戰爭之神,阿耆尼為火神,蘇摩為神聖的令人致醉的蘇摩液之神。這些自然之神對遊牧民族是很適合的,但是,當雅利安人定居下來改營農業時,他們就不得不轉向新的神。因而,出現了印度教的"三大神"——造物主梵天、仁慈的保護神毗溼奴、強大的毀滅之神溼婆。這些新神,尤其是溼婆,與在印度河流域的遺址中的發現物驚人地相似,而這並不是偶然的。因為那時,雅利安人自然會套用當地古代農業文明(即消逝的印度河文明)在數千年中形成發展起來的一些宗教思想和習俗。  

印度教(婆羅門教)的三大主神

與這些新神相伴而來的是,權力愈來愈集中到祭司階級即婆羅門的手中,這一變革可能也是來自雅利安人之前的宗教傳統。婆羅門在某些地區與印度文明中的土著宗教領導人發生交往,在交往中,大概學會了後者的一些巫術和習俗;那時留下的一些遺蹟也顯示了祭士集團統制一切的濃烈氣氛。不管在遙遠過去的歷史原型是什麼,婆羅門有效地利用了他們精通的《吠陀經》即讚美詩。這些讚美詩在舉行宗教儀式和獻祭時被大聲朗誦。它們通過口頭代代相傳而留傳下來,由於它們在人們心目中是非常神聖的,所以被逐詞逐音地熟記。作為這一寶貴遺產的保管人和傳送者,婆羅門能夠以高於世俗貴族剎帝利的印度社會領導人的身份,宣稱並實施自己的主張和要求。 

婆羅門教和種姓制度捆綁

隨著時間流逝,婆羅門甚至通過強調他們所主持的宗教儀式的重要性,來向神的地位提出挑戰(中世紀羅馬教會也有成為事實上的「上帝」的圖謀)。他們在用來闡釋《吠陀經》和指導宗教儀式的一些手冊《梵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這些要求常常是不成熟的思索與支持教士種種權力的精明方案相結合的產物。在一個較世俗的社會上,婆羅門由於他們的職責所具有的神聖性質而享有很多特權和豁免權。而向婆羅門贈送禮物的人則得到保證,他們將在今世和來世獲得一定的報答(羅馬教廷的贖罪券以及佛教的進奉香火也有相似之處)。並且對"土地」這種禮物的評價最高,因為它"解除了贈送者的一切罪孽"。婆羅門得到大量的地產,甚至包括整座村莊。

現代的印度教寺廟

除此之外,婆羅門還免交各種捐稅,因為人們認為,婆羅門巴以自己的虔誠行為清償了這種債務。由於婆羅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他們不得被判處死刑或任何類型的肉刑。最後,有關法、因果報應和再生的教義實際上也為婆羅門控制人們的心靈提供了不可抗拒的手段。因為,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是他過去所作所為的必然結果,如果一個人對來生的希望完全取決於他是否能忠實地奉行所規定的種姓義務,也不管它們也許是多麼麻煩或多麼卑微,那麼,這個世界上也就不會有什麼個人作決斷的機會了。  

印度教的宗教儀式

到了公元前6世紀,此時的古印度正處於列國時代,即俗稱的十六國時代(類似於戰國七雄)。國與國之間徵伐不斷,種姓間矛盾尖銳,社會動蕩促進了思想文化的變革(類似於中國的魏晉南北朝)。在這樣的背景下,各階層的新思想、新宗教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而發。婆羅門的種種要求和強徵勒索是公元前6至5世紀印度進行宗教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因素是經濟發展造就了一個富裕的平民(其中的商人)等級即吠舍種姓,吠舍種姓對在它之上的兩個種姓享有種種特權極為不滿。此外,婆羅門與非雅利安人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因為雖然非雅利安人可以被吸收為印度教信徒,但他們對祭司居支配地位很不滿(這些情況在歐洲的宗教改革中也同樣出現)。現在一般認為,佛陀所屬的尼泊爾山區的釋迦部落屬於黃種人。這些因素相結合,促成了那些世紀裡印度宗教界和知識界的動亂。對自由的要求提出——自由是一種比規定的宗教儀式和死板的教義更富有意義且令人滿意的東西。  

印度歷史上的十六國時代(即列國時代)

動亂的一個表現就是出現了苦行主義的趨向。在最有活動能力和才智的人中間,有一部分人開始與社會疏遠,往往採取自我流放式的修行途徑,沉浸於純粹的內心反省(中國的魏晉時代同樣出現了玄學)。他們發展了種種訓練(瑜伽修習)心不弛散、最後進入出神或入迷狀態的修行方法。那種出神或入迷的狀態,神秘主義者稱之為"啟蒙",無神論者稱之為"自我催眠"。當時,這些人反對婆羅門教對思想領域的控制,質疑吠陀權威、反對祭祀、反對婆羅門至上。他們認為,人人都可出家,自立宗派以求解脫,這些人的思想被稱為「沙門思潮」。而勢力日益增長的剎帝利種姓也對婆羅門種姓不滿,湧現了傑出的思想代表人物。除了剎帝利的代表,其他各個階級和階層紛提出了各類主張,古印度的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不過大部分流派和學說已經失傳。

苦行僧早在佛教產生之前就出現了

根據殘存的文獻資料,最激進者為順世論派,他們稱自己的教義是流行於群眾中的觀點,漢譯佛經稱其為「順世外道」或「世間行」。順世論派強調物質第一性和眾生平等,認為世界由地、火、水、風四大元素構成,一切存在包括生命皆產生於物質,反對婆羅門的神諭和預言,否定《吠陀》聖書的權威以及婆羅門教宣傳的靈魂不死、輪迴轉世說和殺生祭祀等繁瑣禮儀,揭露社會上層發財致富的黑暗現實,激烈抨擊種姓制度,此外還反對其他宗派流行的禁慾苦修之說。順世論派反映了下層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對宗教權威和統治者極具顛覆性。很自然地就遭到了殘酷的迫害,被以婆羅門教為首的宗教派別視為異端。在統治階級的文化高壓下,順勢論雖然帶有明顯的進步性,但在當時卻難以生存,以致思想文獻全被毀滅。後人對其思想內涵的了解,基本來自當時反對派的文獻中將順勢論觀點援引為攻擊對象的片段描述。

順世論派的思想蘊含豐富的古典唯物主義

宗教改革運動只有兩個成果一直存留到現在,那就是耆那教和佛教。這兩個宗教的創立者可能開始時都是苦行者,後來以相似的方式向婆羅門的地位提出了挑戰。  

佛教在阿育王的推廣下成為世界性宗教

耆那教的思想早在公元前7世紀就已傳播,但是使其正式形成並成為一個有制度的組織的,是教主大雄(約公元前540-467年)。他出生於一個非雅利安人的貴族家庭。30歲時拋棄世俗,出家為一個赤身裸體的苦行者,漫遊12年後得道。他建立的教派的成員稱為耆那教教徒,即耆那(勝利者)的信徒,耆那是他的稱號。耆那教義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僅動物和昆蟲,而且還有"木石」和「樹",都各有一個獨立的靈魂。因此,他強調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的重要性。耆那教的教士去履行職責時,都先要清道,以免踩到任何小蟲。虔誠的耆那教教徒還要用布蓋住鼻子,以防止小蟲吸入鼻孔。今天,大約有100萬耆那教教徒居住在西印度,但是他們對印度社會的影響比其人數所預示的要大得多。殺戒即非暴力主義這一主要教義的提出,應歸因於耆那教教徒和佛教徒;這一教義最後為印度教的一般團體所接受。聖雄甘地雖然不是耆那教的成員,但他受該教教義的影響極深。  

耆那教藝術作品

耆那教從未傳播到古印度以外的地方,但是佛教則不同,在歐亞中部、東亞和東南亞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對古代歐亞核心區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就印度而論,佛教的意義在於,比起耆那教,它向印度教(即婆羅門教)提出一個更為根本的挑戰。佛陀不能容納種姓或婆羅門,而且象後來的新教徒那樣,認為聖典也應為俗人所理解。因此,他用恆河平原的方言傳教,並避開巫術、獻祭和晦澀難解的經文。  

耆那教的思想流傳至今

佛教除了在外部世界獲得驚人成功外,在印度本土也成為印度教的重要對手達數世紀之久,阿育王統治孔雀帝國時將佛教奉為國教(其廣泛傳播佛教,使其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但是它從未真正成為居統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從公元600年起漸趨衰落。到12世紀末,也就是穆斯林到達印度之時,它僅存在於少數幾個地方,並處於沒落狀態。這一偉大的宗教從其誕生地反常消失的一個原因是,它未能為應付通常的生活中的危機作好準備,未能為出生、結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關鍵性的轉變提供種種儀式(即不能完美融入世俗生活)。對比之下,婆羅門教則準備好自己的種種禮儀。這一事實保證他們儘管道到改革者們的攻擊卻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羅門教自己也進行了改革(以內部改革對抗外部衝擊),他們的社會基礎也更深厚,與普通大眾的接觸也更為廣泛。他們在富於哲理性的經典《奧義書》中,提出了他們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印度教連同種姓制度束縛了印度現代社會

婆羅門教士教導說,瀰漫宇宙的最高精神是婆羅門——一個具備一切知識和知覺的生命體。他是宇宙靈魂和無孔不入的精神,其他一切都不過是一種幻覺。個人靈魂——"自我",是最高精神的一朵火花。它通過輪迴不斷地變換狀態,直到經重新吸收為婆羅門而獲得解放,識別個人靈魂和宇宙靈魂是獻身於宗教的人通過修行、反省和退出感覺世界而試圖達到的最終目標。因而,印度教信徒中追求真理的人能夠拋棄世界。 

暴虐嗜殺的阿育王就是佛經中的無憂王

雖然佛教作為一個還在世界從事活動的宗教信仰已在印度地區基本消失,但由於它的基本信條已為印度教所吸收,所以它的部分思想至今仍存在。印度教的反改革之所以獲得勝利,正因為它接受了佛教的思想,以內部改革對抗外部革命來實現自救。實行自然崇拜、獻祭和權力贖罪的原始印度教,已被《奧義書》的哲學、殺戒的憐憫以及法的精神戒律和道德戒律所改變。

儘管古印度歷史上曾經出現了無數反對印度教的屠龍勇士,謀求改變社會上層的順世論派被徹底消滅,其它宗教不過是和印度教(即婆羅門教)爭奪地位,屠龍勇士最終未能屠龍。印度教這條惡龍至今仍然纏繞著印度社會,如果不能根除這些重大弊端,印度很難強大起來。

相關焦點

  • 搞笑漫畫:賣假藥的惡龍,屠龍勇士兄弟的到來!
    搞笑漫畫:賣假藥的惡龍,屠龍勇士兄弟的到來!在這個國家裡突然出現了一隻惡龍,他的出現無疑就是要將整個國家都給毀滅了,因為他的出現讓整個國家都陷入了恐慌當中 也是因為惡龍的到來讓這個國家裡面的人民們開始期盼能有一個勇士的到來,他們希望勇士能來到他們的國家裡面將這隻惡龍消滅了!
  • 昔日禁毒英雄,今日死刑階下囚,這是一個屠龍勇士最終變成惡龍的故事
    緬甸有這麼一個傳說:有一條惡龍,每年要求村莊獻祭一個處女,每年這個村莊都會有一個少年英雄去與惡龍搏鬥,但無人生還。又一個英雄出發時,有人悄悄尾隨。龍穴鋪滿金銀財寶,英雄用劍刺死惡龍,然後坐在屍身上,看著閃爍的珠寶,慢慢地長出鱗片、尾巴和觸角,最終變成惡龍。
  • 滴滴打車,屠龍勇士變成惡龍的故事——像理由
    曾經那個打車行業的屠龍勇士,會想到自己有一天變成了那條人人喊打的惡龍嗎?01在黑車橫行的士基本不打表的那個時期,滴滴的出現雖然也有背負抄襲UBER的帽子,但他還是解決了很多人的大難題。仿佛滴滴的出現讓所有人的難題得到了解決,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滴滴成為了所有人眼中的「屠龍勇士」。低廉的價格,高素質的司機,私家車的享受,隨叫隨到,偏僻地區也能打車等等一系列的優點集於一身,的士似乎在一夜之間被人們遺忘了,甚至一些白領直接跳過了公交地鐵開始用滴滴通勤。
  • 赫魯雪夫下臺的真正原因:屠龍的勇士,最後變成了惡龍
    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共主席團成員密謀了一場政變,赫魯雪夫「被退休」,他成為了蘇聯歷史第一個非正常下臺的領導人。在1957年赫魯雪夫就遭遇了一次「政變」,他在芬蘭進行國事訪問時,莫洛託夫和馬林科夫等人召開主席團會議將赫魯雪夫趕下臺。赫魯雪夫回國後要求召開中央全會,在中央全會上奇蹟般的反敗為勝挫敗了莫洛託夫等人。然而這次赫魯雪夫卻束手就擒,勃列日涅夫等人靠什麼來取得成功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
  • 慶餘年:踏進人心的戰場,範閒是屠龍的勇士?還是變成另一隻惡龍
    慶餘年:踏進人心的戰場,範閒是屠龍的勇士?還是變成另一隻惡龍由張若昀、吳剛、陳道明、李沁主演的#慶餘年#在收官之後,先後改編成動漫和登陸了TVB。劇中人物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劇情的燒腦也讓觀眾對第二季的劇情充滿期待。作為故事的的主角範閒,他的成長也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
  • 搞笑漫畫:老杜屠龍成功,結果自己卻變成了惡龍?
    搞笑漫畫:老杜屠龍成功,結果自己卻變成了惡龍?這一期的搞笑漫畫又更新啦!小夥伴有沒有想念小編呢?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搞笑漫畫是:老杜屠龍成功,結果自己卻變成了惡龍?老杜所在的村子有一條惡龍,每年這條惡龍都會要求村子裡的人向他進貢一個美女,否則他就會在村裡子掀起一陣腥風血雨。今年老杜的老婆若雪被選中成為惡龍的貢品,老杜非常生氣,為了自己的老婆,他決定做屠龍勇士,前去挑戰惡龍!
  • 為何西方勇士都喜歡屠龍,因為貪圖龍的寶藏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西方神話傳說中的龍,以及西方勇士為什麼這麼喜歡屠龍。在西方傳說中,龍的形象是這樣的還有這樣的看上去是不是有點莫名的搞笑,這不就是一隻蜥蜴長了一對翅膀嗎,怎麼就變成龍了呢?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旦,把它捆綁一千年,扔在無底坑裡,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國,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後必須暫時釋放它。」在西方傳說中,龍是邪惡的,是魔鬼,是撒旦,它們會危害人類的利益。但同時,龍又是權力與財富的象徵。它們喜歡收集黃金和寶石,住在用黃金砌成的洞穴中,在寶石堆上睡覺。
  • 屠龍的少年為何會變成惡龍
    #名偵探柯南#文丨安小辰惡魔雖然會被正義的騎士擊敗,可是騎士也同樣受到邪惡血跡的洗禮,這代表著他本身也被惡魔所汙染了,騎士最後也成了惡魔的化身。為了正義而不斷殺戮,其最終目的也不過是為了用戰鬥結束戰鬥。
  • 屠龍勇士最終化成惡龍 新勇士美團揮劍滴滴
    成立於2012年的6月6日小桔科技(滴滴打車總公司),至今已在打車市場上屹立了近六年了。在擊敗各路對手後,滴滴打車成為打車界名副其實的「壟斷之王」。不知從何時起,「勇士滴滴」逐漸開始變成「惡龍滴滴」。在網際網路模式先燒錢搶市場,再慢慢掙錢的方式無可厚非,但是滴滴在霸佔市場後的做法,逐漸引來諸多質疑。
  • 歷史上的印度,婆羅門與佛教
    這一變革可能也源於雅利安人之前的宗教傳統。婆羅門在某些地區與印度文明中的土著宗教領導人發生交往,在交往中,大概學會了後者的巫術和習俗。不管在遙遠過去的歷史原型是什麼,婆羅門有效地利用了他們精通的《吠陀經》即讚美詩。這些讚美詩在舉行宗教儀式和獻祭時被大聲朗誦。它們通過世代口口相傳而留存下來,由於它們在人們心目中是非常神聖的,所以被逐詞逐音地熟記。
  • 屠龍勇士最終變成了惡龍!滴滴的出現究竟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
    誰知那鴿子越烤越香,於是他買了瓶啤酒……」:無論滴滴最開始的初心是什麼,是不是程維所說的,讓天下沒有難打的車,屠龍者最終還是變成了惡龍。 作為網約車市場的NO.1,滴滴的身上肯定有很多優秀的地方,網絡上有很多滴滴的發展史,和UBER的燒錢大戰,和如今讀來依然覺得波瀾壯闊,但是當滴滴變成行業第一,變成壟斷者之後,滴滴似乎有些變味了
  • 英雄聯盟中的潘森,FATA中的齊格飛,屠龍勇士中你最喜歡誰?
    英雄聯盟中的潘森,FATA中的齊格飛,屠龍勇士中你最喜歡誰? 龍這種生物雖然不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但我們對於這種生物,可是懷有很高的憧憬,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龍這種生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同於我們對於龍的尊敬,在西方的神話中龍都是屬於貪婪邪惡的代表,這就孕育了一個新的稱號「屠龍勇士」!
  • 阿里、美團被批,屠龍勇士還是變成了惡龍
    ,勇士也終將成為惡龍。於是什麼叮咚、叮噹、叮裡個當的亂戰一氣,把整個生鮮市場搞得烏煙瘴氣,人民日報發文批阿里和美團,讓他們把手從屁民菜籃子裡的最後一個銅板上拿開。這就是整個社區團購事件的始末,簡單是簡單,但是問題的背後引人深思。
  • 致青年:學好屠龍術,重要的是不是屠龍,而是別成為惡龍
    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意思是有人散盡家財學了三年的屠龍術,學會之後卻沒有用得到的地方。所以「屠龍術」成了沒有本領的代名詞。對於屠龍術的定義像不像那些否定你興趣愛好的說法?對,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遭遇,只要不是上一代認可的能力、本事,都是玩物喪志,都是沒有用的「屠龍術」。
  • 歷史名人屠龍傳說:關羽斬惡蛟封王,伍子胥鬥惡龍成潮神!
    在古代玄史傳說中,也有不少興風作浪的惡龍,當然有惡龍就有屠龍英雄。今天就給大家說兩個玄史傳說中兩位屠龍名人,因屠龍而封神的故事。關二爺掄著大刀跟惡蛟在黑雲之中打鬥,那惡蛟那是二爺對手,關二爺越戰越勇,宋真宗在城樓上觀看,就見雲中一個人與惡蛟纏鬥,就問張天師,此人是誰為何如此勇猛?張天師回宋真宗,此人乃關雲長也,乃三國漢壽亭侯。宋真宗大讚關羽忠勇!而關公不負眾望與那蛟龍大戰,最終斬殺了蛟龍,退了洪水。
  • 屠龍少年變成惡龍,我們也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人,誰還記得初心?
    記不清多久以前,看到大師兄朱炫的一句話:公主死去了,屠龍的少年還在燃燒。深受打動,這不就是講少年追求夢想的執著嗎。所謂不忘初心。年少輕狂,闖魔窟,救公主,抱得美人歸,是許多和我一樣的中二少年都做過的最熱血的夢,可是,面對現實和利益,那些曾經的熱血少年,有多少都忘了初心,變成惡龍。
  • 印度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杜爾西達斯
    杜爾西達斯(1532-1623)是印度中世紀的大詩人,宗教改革家。 他出生在北方邦拉伽普爾附近農村的一個婆羅門家庭裡,從小失去父母,被親友逐出家門,棲身於廟宇,行乞於街頭,飽嘗人間的辛酸。當他成為婆羅門學者後,回故鄉成親,不久棄家修行,二十五歲週遊印度各地。從十世紀穆斯林侵入印度後長達六個世紀內,印度或屈從於外族的寶劍下,或內部分裂成許多小王國。因此,在週遊過程中,戰禍頻繁,政權腐敗,宗教墮落,人民困苦不堪的真實情景,都觸目驚心地呈現在他眼前;在如此動蕩不安的年代裡,杜爾西達斯與當時有識人士一起,從事宗教改革運動,企圖以此來達到社會的改造。
  • 龍之信條:屠龍勇者終成惡龍
    龍之信條的故事非常傳統老套,簡單來說,講述的是屠龍的勇者終成龍的故事。結局男主殺掉惡龍後,身為人類的男主由於復仇的詛咒失去情感變成惡龍,而起初沒有情感的隨從獲得情感成為人類的守護者,雖然老套但仍然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衝擊。
  • 詳解《格林》第一季14集,都市版屠龍勇士的傳說,黑暗成人童話
    【文案】已有許多勇士葬身於此你也會馬上沒命的七頭龍說著便從七張嘴裡往外噴火屠龍勇士的傳說比比皆是今天我們來看一個都市版的警察屠龍的故事《格林》第一季第14季波特蘭的夜晚盜賊兩兄弟來到了一棟倉庫前從破損的鐵鎖來看
  • 項俊波落馬,屠龍英雄變惡龍,歷史怪圈何時破?
    2011年10月底調任中國保監會,在到任短短兩個月之後,項俊波拿出了上萬字的保險行業調研報告,最核心的觀點是認為,「如今的中國,已經到了民眾保險需求大規模釋放的階段。」到任五年之後,項俊波主導的一系列市場化的保險改革新政相繼落地,而中國的保險行業發展也逆勢上揚,達到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五年間,保險業各項數據迅猛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