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就是治國平天下

2021-03-01 子眾文化

我發現,人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分別心,總容易好高騖遠,期待著辦件大事情,光宗耀祖,光耀門楣,一飛沖天。

人的頭頂頂著這樣一個「高大上」的願望,總是不自覺地探出頭去,嚮往著星空,嚮往著成為太陽,嚮往著可以有一個高高在上的樣子。

尋尋覓覓,一年又一年。

尋尋覓覓,不斷折騰,憋著一股子氣,

總想著哪天可以揚眉吐氣一把,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就這樣,當歲月就像是殺豬刀一樣閃亮亮地在你眼前晃過。猛然間發現,自己老了,卻啥也沒有完成。

所有的夢想,就像「海市蜃樓」一樣,我們撲過去了,卻撲了個空。

我們以為我們自己為自己的一飛沖天的成就,搭了萬丈根基,到頭來卻發現,啥也沒有,老婆孩子還對自己一肚子的抱怨。

人生常常就像這樣,興衝衝地出發,意氣飛揚地行走,豪情壯志般地指點江山。最終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無數人在落寞裡,感受著人生的無奈。

無數人在躊躇滿志後,感受著自己的無能。

要問為什麼大家的下場會這樣?

答案是,你踩空了!

你沒能明白,修身齊家,就是治國平天下!

修身齊家做到了,才能治國平天下!

你被追「大」障礙了自己的心。

你以為做大事,才是報效祖國。

你以為人不應該被小情小緒所困,人應該追求大情大愛。

你以為「小家」不重要,大家才重要。

你以為「我」不重要,天下才重要。

人在行走江湖的時候,當人撲出去,為了一個「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蒙蔽住了自己的內心的時候,

事實上,他並沒有跨出任何一步!

我常常看到的是,有些40-50歲的中年人,內心狀態依舊是幼稚的,就像個孩子一樣「飛揚跋扈」,他或許一直以為,這個世界要變,而自己是那個改變世界的人。他不明白,真正的改變世界,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當一個人,在發情緒的時候,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只想著把情緒發完再說。那麼這個人,其實就是個孩子而已。

當一個人,照顧不好自己,也照顧不好家人,又何來的照顧天下人。

當一個人不能明白,心境決定了你所看見的環境。那麼他終其一生,都會被困在自己的知見裡,一輩子看不見真正的世界的樣貌。

當一個人從來不懂得修身齊家的意義。那麼即使他認為他幹了100件「治國平天下」的事情,實際只不過是照貓畫虎。

人的認知鎖住了一個人。

而能突破自己的認知,真真切切看回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人。

才有真正治國平天下的能力。

所以,越是懂得這樣非常質樸道理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勇士。

先正心誠意,再修身齊家,

修身齊家本身,就是治國平天下。

你的內心安寧了,圍在你身邊的人,就能感受到安寧。

你的內心安寧了,世界才有真正安寧的可能性。

唯有你徹徹底底了悟了自己,解決了絲絲縷縷的雜念,你淨化了自己,你才有可能真正淨化這個世界,淨化人世間躁動不安的心靈和慾念。

所以,願意致力於修身齊家的人們,你們很偉大。

你們致力於攻克自己和自己的小家。

就在攻克這個世間最大的難題。那就是「和平」!

加油,繼續前進,我們一起安心走在「修身齊家」的路上吧!但願世界因你的存在而更和美!

歡迎你關注子眾文化公眾號,關注我的每日原創

往期原創推薦:

立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有可能有「二畝四分地」

重新定義夫妻關係

何以「安家」?

我的婚姻也曾經無數次飄搖,直到我下了一個決定….(寫在情人節)

家有兩小子茁壯成長,談談我的育兒「金木水火土」(5)

婚姻中的「男女平等」,5步曲

阻擋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都是自己的品性

相關焦點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一個人的境界提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循序漸進的成長道路。人的地位,決定視野和境界。一個人的擔當,最直觀的做法就是在其位謀其政。單身的時候,修身養性,鍛鍊知識與能力。有了家庭之後,就得全心全意的守護家人。當一個人的實力足以保護鄉鄰的時候,就要當仁不讓地擔負起那份責任。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相信大家都聽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包含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句話其實出自:《禮記·大學》:「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王興談創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獵雲網
    騰訊科技刊發一篇文章,文中王興提及了一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對創業者別有一番意義。騰訊科技刊發一篇文章,文中王興提及了一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對創業者別有一番意義。王興指出,一個公司一開始只是單一的業務,按職能部門分,後來業務多了,要按事業部分,後面按事業群分,或者外面他們有投資公司,有生態鏈的各合作夥伴,這才整個合成一個「國」要「平天下」,需要靠企業,整個團隊去做。
  • 成功學使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古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三個方面實質就是當代每個人的人生觀,生活觀以及人生目標方面的問題,1,修身是指先把自己的性格,情緒,情商,智商,知識和能力都要解決處理好,也就是做到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2,齊家是指讓家庭和諧幸福,每個家庭是國家的個體單位,家庭興旺則國家興旺,可見每個人都要把家務事解決好,處理好家庭矛盾,對父母孝順,忠貞愛情夫妻關係要和睦共同奮鬥,教育好子女,未來的接班人工程培育要搞紮實。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懂了這些,你才懂了一半
    至於「八目」,則是「八個條目」,也就是儒家提倡的個人道德修養和立身治世的八個步驟。這八個步驟,分為兩句話,後面一句,我們都知道,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個步驟;不過,懂了這些,你才懂了一半,因為在它前面,還有一句,也是四個步驟,而且那更加重要。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前面還有一句,那更重要
    至於「八目」,則是「八個條目」,也就是儒家提倡的個人道德修養和立身治世的八個步驟。這八個步驟,分為兩句話,後面一句,我們都知道,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個步驟;不過,懂了這些,你才懂了一半,因為在它前面,還有一句,也是四個步驟,而且那更加重要。那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一句是什麼呢?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有句老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身方面,曾國藩被稱為清朝最後一位理學大師,他崇尚程朱理學,把理學運用得從容自如。在治家方面,他充分秉承了祖父星岡公的治家手段,並在星岡公的基礎上,對曾家的家風、傳統進行了發揚光大,後來,他提出了著名的「曾家八寶飯」。一個人的成功,除了個人努力之外,外部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修身齊家再治國平天下
    也可總結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只有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通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經典文化滲透於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現於現實社會的方方面面。中華傳統美德寄託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孕育了中國輝煌的歷史成就,哺育了世世代代的華夏兒女。中華傳統美德之修身養性於自身。修身在於提高個人的美德,完善自身修養使其具備良好的社會素質。
  • 正所謂「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所謂「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廉潔的意思是清白高潔,不貪汙。我愛讀歷史,而關於廉潔的方面有兩篇記憶(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故事之一:在清朝初的時候,陳居官至閩浙總督。他為官清廉,生活儉樸,臨終時仍身穿著粗袍布履。
  •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麼意思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源於道家?
    我們都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人生理想,其出自「四書」之一的《大學》這個由內而外的架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將個人道德修養和治國平天下統一了起來,一向被認為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並被視為實現儒家「內聖外王」的途徑:「格物、致知
  • 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修煉提高的次序
    《大學》是《四書》裡面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著名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命題,體現了儒家對人生修煉順序的認識。宋朝二程說:「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朱熹也說:「先通《大學》,立定綱領,其他經皆雜說在裡許。」
  • 想要修身、齊家,平天下,只需學會《大學》
    以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散文,這部書在歷史當中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 談談何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禮記‧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指修養身心,修身的具體行為表現就是擇善而從,博學於文,並之以禮。修身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並不是看了些聖賢書就成為甚至超人了。至於那些無助於個人陶冶情操、慷慨意志的雜學,不但無益於修身,還會讓人自高自大,自認為無所不知,誇誇其談。
  • 陶均廷: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贏家人生》人生裡的大...
    陶均廷: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贏家人生》人生裡的大智慧!生而為人,我們在不斷進取中找到生命的真諦。我們習慣於把每一次的坎坷化作照亮前方的明燈,引領我們一路向前,邁向更有高度的遠方。一生中,我們拼搏、我們奮鬥、我們開拓、我們前行,為的就是最後的終點,成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贏家。贏家人生實屬不易,唯有尋找方法、突破格局,才能再見光明彼岸。陶均廷《贏家人生》系統培訓,用系統、科學的方法,讓成功有跡可循,廣受市場好評。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定要讀書
    於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便有了豁達的心胸,懷抱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踏上了人生的徵途。每次讀到一本好書,我都愛不釋手,總想一口氣讀完它。於是,在課堂上、路燈下、飯桌旁、被窩裡撿拾邊邊角角的時光,每當讀到精彩的篇章,體味形象的語言描述時,腦海裡不時浮現書中的景象,仿佛播放電影一般,引我入夢。
  • 古典今說┃當代,怎樣理解「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內涵?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出自於《《禮記·大學》第一章中的第二節,節選如下:「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
  • 「修身、齊家、立業、平天下」缺一不可的老山禪思想
    我們每個人在中學時期所學即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的思想中關於人如何做官的描述。對於我們普通百姓來說「修身、齊家、立業、平天下」就是大智慧,也是多少人終極一生在追求的真理,也是老山禪思想所緊緊圍繞的四大主題。當然老山禪思想中,修身是齊家、立業和平天下的基礎。對於我們來說,第一步是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我先是我,而後才是其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宏觀理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在古代,很多能人志士的心目當中,其實都有一個非常宏大的理念,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他們人生的最高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最早出自於儒家經典《禮記》之中,時至今日,早已成為一句人人耳熟能詳的名言,成為了傳統文化思想界中的代表性格言。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曾國藩,從命理學的角度看看他的八字
    我們姑且擱置歷史,而從命理學的角度觀察其人生,可以肯定地說他是一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功的典範。曾國藩生於清仁宗嘉慶16年10月11日亥時,對應為公曆是1811年11月26日,農曆是10月11日,其八字是:日主丙火生於亥月小雪之後,此時天寒地凍人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