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徐霞客遊記》遊黃山(上)

2020-12-16 Tao遊天下

「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登臨黃山,寫下了「遊黃山日記」和「遊黃山日記後」兩篇遊記,並留下此讚嘆。

黃山原稱黟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而今,黃山景區內的軒轅峰、煉丹峰、容成峰、浮丘峰、洗藥溪、曬藥臺、丹井等景名都有著濃鬱的黃帝文化色彩。

黃山是我國著名山川的代表之一,有「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的著稱。黃山境內高峰林立,群山競秀,千米以上高峰數十座,三大主峰光明頂、蓮花峰、天都峰,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其五絕三瀑(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六大景區(雲谷、松谷、北海、玉屏、釣橋、溫泉)聞名於世。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在徐霞客遊黃山的兩篇遊記中都被著意的描敘。黃山奇松破石而生,傍崖而長,蒼翠挺拔,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千姿百態。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尤為常見。在徐霞客遊記中詳盡記載的奇松有兩棵,一是擾龍松,二是接引松。據稱,徐霞客所說擾龍松,雖然仍在北海景區夢筆生花上,但已屬於2004年移植;而接引松仍立於始信峰上,在東南隔谷邊緣,側向對面山崖伸枝如臂,似在接引遊人。

黃山比較適合觀松的地方在玉屏樓,這裡可以觀賞到三大名松。迎客松是黃山的標誌,無論有沒有遊過黃山,世人對迎客松也是聞名遐邇。迎客松位於玉屏樓東側、文殊洞上,倚著青獅石破石而生,其樹幹中部向一側伸出兩大側枝,如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臂膀,熱情歡迎五湖四海的賓客,雍容大度,姿態優美。送客松在玉屏樓右側道旁,形似作揖送客,與迎客松遙相對應。現在的迎客松是一棵候補松樹,原樹在2005年冬天已枯死。在玉屏峰前文殊臺上還有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態秀麗,常年在此陪伴遊人觀景、休憩,而被稱為陪客松。

黃山的美始於松,在黃山的名松還有位於始信峰的龍爪松,北海至始信峰岔路口立有黑虎松,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側是連理松,傳說連理松由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而得名,有幸福愛情的意義。位於蓮花溪谷還有蒲團松,臥雲峰側北坡有豎琴松,清涼臺的麒麟松,天都峰鯽魚背旁有探海松等。各樣奇松,盤根於危巖峭壁之中,豎立在峰崖絕壑之上,大小奇松破石而生,蒼勁挺拔,美得令人稱奇、叫絕。

有道是黃山「無石不松,無松不奇」,黃山的怪石總是與奇松相輔相成,互為背景,形成黃山獨特的景致。在徐霞客的遊記中對黃山怪石也多有描述,像被其形容為「梯磴插天,足趾及腮,而磴石傾側崡岈,兀兀欲動」的百步雲梯的石態;「兩壁夾立,中闊摩肩,高數十丈,仰面而度,陰森悚骨」的天門坎;還有遊記中描述的「達摩面壁」、「禿顱朝天」、「海螺石」等山巖造型等,依然是今天黃山怪石的代表景致。

現在,黃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可謂星羅棋布,點綴在壯闊的黃山峰海之中。這些怪石形態各異,或大或小,爭相競秀,非常有趣。大至一座山峰,如仙桃峰、筆峰、老人峰等,亦峰亦石,形象生動;而小的小如盆景,像「猴子觀海」上的猴石,「鰲魚吃螺螄」中的螺螄石等,就是一塊大小均在3米以內的石頭,卻如雕如塑,妙趣橫生。黃山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像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雲谷寺至皮篷路口的仙人指路,獅子峰上的猴子觀海,雲谷景區的老僧採藥,打鼓峰腰的蘇武牧羊、老人峰上的金雞叫天門,平天矼的飛來石等就非常有名。這些怪石或形似,或神似,個個巧奪天工,惟妙惟肖,有的還有各式神話和傳說,美麗的故事;有的怪石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天氣下觀看,景致都會隨著變化,有移布換景的奇趣。

黃山怪石遍及峰壑巔坡,有的兀立峰頂,有的豎立坡緣,有的與松結伴,數不勝數。正如課文《黃山奇石》所寫:「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你去給他們起名字呢!」

作為祖國名山,黃山景致令人神往,除了奇松、怪石,還有雲海、溫泉、冬雪,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等,其雲谷、松谷、北海、玉屏、釣橋、溫泉六大景區廣闊、壯麗,特色分明,每一處都值得細細遊賞,用心感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兩遊黃山也只是觀其一角,已令人讚嘆。本篇著重介紹了黃山奇松、怪石,下篇將繼續述寫黃山其它令人神往的景致,請繼續留意。

相關焦點

  • 隨《徐霞客遊記》遊黃山(中)
    山峰在濃霧籠罩中若隱若現,層層疊疊、隱隱約約,黃山之奇秀在這時被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雲海是黃山得天獨厚的勝景,享譽古今。徐霞客在「遊黃山日記」中對黃山的雲霧也有著生動地描繪,如其遊天都時寫到「時濃霧半作半止,每一陣至,則對面不見。眺蓮花諸峰,多在霧中。獨上天都,予至其前,則霧涉於後;予越其右,則霧出於左。……山高風颶,霧氣來去無定。
  • 隨《徐霞客遊記》別樣遊黃山之玉屏、北海景區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被譽為黃山的五絕,體現了黃山的景觀特色。黃山可觀的景致很多,而且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當年,旅行家徐霞客兩上黃山,遊歷了十多天,也僅僅只觀了黃山一角。今天,黃山作為我國著名的景區,其遊覽規劃、旅遊配套已經非常完善,能很方便的讓人遊走於各個山峰和景區,從不同的角度,最大限度地遊賞黃山五絕景致。
  • 徐霞客《遊黃山記》,寫黃山景色,寄託濃厚情意與人生哲理
    他從1607年起前後延續三十餘年外出旅遊十餘次,曾遠及四川、西藏等地,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幾乎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在旅途中,將經歷和觀察所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就是被後人譽為「千古奇書的《徐霞客遊記》他的《徐霞客遊記》,不僅是一部對地理學有突出貢獻的專著,也是一部優秀的遊記散文,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 跟著《徐霞客遊記》 探訪祖國大好河山
    可以說,徐霞客是名副其實的「中華遊聖」,現今的「中國旅遊日」之所以被定在5月19日,正是因為這一天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日。時至今天,《徐霞客遊記》雖可作為一份旅行攻略引領我們走遍天下,但這部被譽為「中國最早比較詳盡記錄所經地理環境」的遊記,精華之處卻不在於「旅行」。
  • 黃山歙硯與徐霞客的一段佳話
    以自己的筆墨描繪了山川大河、巖溶地貌、珠江源頭、用生命成就了中國地理上的不朽傳奇。他也算是中國最早的旅遊之組、中國旅遊業的先導者。他曾兩次登臨黃山,同時在古徽州府也留下了一段佳話。據《徐霞客遊記》記載,徐霞客一生兩次遊黃山。
  • 中國旅遊日選《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
    引言:1613年5月19日,「遊聖」徐霞客從寧海西門出發,遊歷名山大川,開始了他「馳騖數萬裡,躑躅三十年」的遊程。此後三十年間,他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寫下一篇篇優美華麗的遊記。2011年3月30日,《徐霞客遊記》的開篇日5月19日被確定為「中國旅遊日」,中國也成為世界上少數設立國家旅遊日的國家之一。
  • 徐霞客遊記路線[組圖]
    1/30 明末地理學家徐弘祖(一作宏祖,號霞客 1587.1.5—1641.3.8)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
  • 徐霞客著《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遊天台山日記》
    《遊天台山日記》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所著日記體遊記《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記錄他第一次遊歷浙江天台山的九天。作者簡介徐霞客畫像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
  • 奇人奇書:徐霞客與《徐霞客遊記》
    有時白天剛遊完一遍,晚上皓月當空,又興衝衝奔上山頭。「餘謂遊不必騎,亦不必同,惟指示之功,勝於追逐。餘之欲行者,正恐其同;其不欲同者,正慮其騎也。」這是霞客旅遊經驗的總結。騎則走馬觀花,不及細看,人多同遊則分心,皆不能集中精力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霞客經常一主一僕,徒步跋涉,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一邊體察欣賞,一邊思索記錄,度過了他有意義的一生。
  • 歷史那些事,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學家,撰寫《徐霞客遊記》馳名中外
    徐霞客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他歷時30多年,遊歷各地名山大川,又因撰寫《徐霞客遊記而馳名中外。 徐霞客(1587年一1641年),原名弘祖,號霞客,字振之。江陰陰梧滕裡(今屬江蘇)人。他從小愛讀歷史、地理一類的書籍圖冊。
  • 《徐霞客遊記》: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眾所周知,《徐霞客遊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
  • 徐霞客為何說:登黃山,天下無山
    如果說還有一座山,值得我一來再來的話,我想一定是黃山了。每次黃山行走,都會因為季節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感悟,黃山是一座一年四季過來都有絕美風景,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卻又是完全不同模樣的神奇山峰,就連明朝的大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都曾兩次遊黃山,讚嘆說: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
  • 免費遊天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這場徵文活動開始啦
    《徐霞客遊記》描繪了中華大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開闢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遊記文學巨篇,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2011年,國務院將《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遊天台山日記》記載的第一個日子5月19日確定為中國旅遊日,更彰顯了徐霞客文化的當代價值及其影響力。
  • 讀徐霞客楚遊,為何世間再無徐霞客?
    徐霞客於正月初十進入楚地(即今湖南省),歷時約三個月,先後遊茶陵州,上清潭,麻葉洞,衡山,湘江,瀟水,九嶷山,耒水,於四月初七轉入廣西。這一段給我的感動和震撼特別多。一來我到過衡山,對湖南這一段有更多直觀上認識,可循著地圖跟徐霞客同遊。二來其時正值隆冬,徐霞客不畏風雪,於山石茅棘中攀高峰墜危崖蹈深潭,不必親歷其境你就可從他文字裡感受到撲面冰冷和攀墜懸崖的緊張。本篇為讀書筆記,分兩部分,一為徐霞客探幽精彩片段摘錄,二是就個人閱讀《徐霞客遊記》的感受略敘一二其特點。
  • 讀徐霞客楚遊感,為何世間再無徐霞客?
    一來我到過衡山,對湖南這一段有更多直觀上認識,可循著地圖跟徐霞客同遊。二來其時正值隆冬,徐霞客不畏風雪,於山石茅棘中攀高峰墜危崖蹈深潭,不必親歷其境你就可從他文字裡感受到撲面冰冷和攀墜懸崖的緊張。本篇為讀書筆記,分兩部分,一為徐霞客探幽精彩片段摘錄,二是就個人閱讀《徐霞客遊記》的感受略敘一二其特點。
  • 感謝徐霞客 享受旅遊緣
    要感謝徐霞客,是他的《遊黃山記》引我第一次出遊;要感謝黃山景,是她的「四奇」壯美令我陶醉!從此我便結「遊緣」,一「遊」而不可收:喜買旅遊書刊看,一到暑假就出遊;每遊必拍風景照,每地都買旅遊圖;每次歸來寫遊記,總愛與人談遊情……   美景誘人擋不住。
  • 徐霞客和《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從小就很聰明,最喜歡涉獵歷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一類書籍。為了逃避塾師的幹擾,他常常在令人厭煩的經書的覆蓋下偷偷閱讀這類書,讀到入神之處,不免眉飛色舞。他年長之後回憶說,自己很早就有遍遊五嶽的志願,至於對科舉應試的事,則很不感興趣,這一點也許受了他父親的一些影響。
  • 黃山風景區開展紀念徐霞客首登黃山400周年活動
    來自黃山學院的大學生們給遊客朗誦了《徐霞客黃山遊記》(節選)。 張強 攝 「當代徐霞客」吳濤在黃山迎客松旁接受當地媒體採訪。 張強 攝  中新網黃山5月19日電 (張強)「2016年中國旅遊日安徽分會場——紀念徐霞客首登黃山400周年」活動19日在黃山風景區南大門舉行。
  • 假如「窮遊旅人」徐霞客現在遊湖南……
    >60餘萬字的《徐霞客遊記》有請今天的主角——徐霞客閃耀登場!——摘自《徐霞客遊記》我投身自然有著清澈的山間溪泉滿星的夜空與奇石稀木「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觀石樑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峰縈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摘自《徐霞客遊記
  • 古代旅遊達人徐霞客:走錯路、被人騙,寫遊記賣到爆
    錢謙益也很詩意地形容過他旅遊的狀態——「drifting with the water, floating with the wind(隨水漂流,與雲同遊)」。這麼愛旅遊,他都去過哪兒呢?幾乎每個省徐霞客都去過。那個年代,想想看。南京、黃山、西湖、東莞、洛陽、華山、泰山、武當山…… 這麼看,他其實是個登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