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變臉》赴津演出 打破傳統混合式變臉

2020-11-25 搜狐網

  昨日記者從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獲悉,該院川劇《變臉》作為四川唯一入選節目,將代表四川參加本月26日在天津舉行的全國高職院校學生文藝作品調演晚會。

  據了解,此次調演晚會是教育部在2010年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舉行期間,舉辦的一臺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職院校學生文藝作品調演晚會,旨在充分展示全國高職院校取得的豐碩成果。川劇《變臉》節目打破傳統單人或雙人變臉程式,以6名川劇專業學生的男女混合式變臉為主要形式,節目非常新穎。

(責任編輯:炊煙)

相關焦點

  • 川劇變臉 藝術傳承者 王孝兵
    (權威資訊)被定為國家二級機密的川劇變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的國粹,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演出精彩而風靡國內外,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他看到劉德華的執著與誠心,終於下定決心打破變臉界的陳規,才終於讓劉德華如願以償。上圖為:金庸與世界變臉大師彭登懷先生金庸先生觀看他的表演後連贊「神神神,絕絕絕,一飽眼福!」並很罕見的當場為他題字「彭登懷兄,中國一傑」。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變臉傳承單位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學校
    是從事川劇變臉演出,川劇變臉策劃,以及川劇變臉文化傳播的企業,策劃承辦各類川劇變臉節目、戶外演出、電視節目、公益活動、婚慶策劃、開幕儀式、企業活動、企業聯誼、企業宣傳、政府活動、文化活動、廣場文化娛樂、大型文藝演出等喜慶活動,我公司具有豐富的變臉演出經驗、擁有一大批優秀的變臉演員、曾在全國各地的大型商廈、廣場文化娛樂等企業演出,受到各界客戶一致好評,被美譽為「變臉專家」。
  • 川劇變臉代表人物
    川劇是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將川劇變臉藝術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唯一一項國家機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條例,故意或者過失洩露,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 川劇變臉:"國寶"的危機
    ■名詞解釋  變臉  變臉是四川地方劇種川劇的表演絕活,產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最早用於傳統折子戲《歸正樓》,戲中一名叫貝容的俠客為了救人方便,變臉數張,從此這種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續下來。川劇的「變臉」被稱為「國寶、絕活、奇觀」.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 詳解川劇與川劇變臉
    川劇是我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它是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幾 省人民所喜見樂聞的民族民間藝術。在戲曲聲腔上,川劇是由高腔、崑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聲腔加一種本省民間燈戲組成的。這五個種類除燈戲外,都是從明朝末年到清朝中葉,先後由外省的戲班傳入四川。
  • 戲曲 川劇臉譜變臉
    其中,重要戲曲人物的臉譜有多個,顯示了不同演員對戲曲人物不同的理解,表現川劇臉譜藝術的多樣性。比如三國人物曹操、關羽、張飛等等,他們的臉譜譜式,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幾乎做到了面面俱到,反映了人物的成長過程。
  • 「變臉王」揭秘川劇變臉絕技
    川劇變臉總是讓人感覺神秘莫測,那一張張色彩斑斕的臉譜究竟是如何被一層一層揭開的呢?揭下來的臉譜又是如何被變走的?變臉是魔術還是絕技呢?  「變臉王」琢磨變臉絕技從學習製作臉模和衣服開始  為了揭秘變臉,記者特意來到變臉的故鄉——四川成都,找到現在川劇界最年輕的一位「變臉王」何洪慶。
  • 川劇人對變臉洩密「變臉」(視線)(圖)
    ,他能在一秒半的時間內變三張臉,而且毫無破綻,據說他的變臉速度現在還無人能打破。  越來越多的川劇行外人會變臉,已是不爭的事實。不久前,一位外地川劇愛好者給四川省川劇院發去一份報紙傳真,上面的消息令幾位負責人大吃一驚:當地一家小學剛舉行了千人變臉活動,學校還準備因此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變臉「洩密」成事實  這則消息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變臉絕技的保衛戰」。
  • 中國神奇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
    我們了解過中國的傳統的京劇臉譜藝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比臉譜更神奇的中國傳統藝術,川劇變臉。川劇是中國的傳統戲劇之一,流行於民間,深受人們喜愛的表演之一。如果你現在去四川的話,依然可以看到這項民間藝術。
  • 川劇變臉在臺有了傳承人
    民族舞、長綢舞、棍舞乃至川劇變臉,她個個在行,尤其是變臉絕技令臺灣觀眾驚豔,每次表演都贏得一片喝彩。每天早晨5點起來化妝,連續表演幾天,累得眼前一片昏花,她卻十分享受。大陸的老師是陶秀華表演的堅實後盾。她經常通過電話向老師請教,拜託他們寫臺詞、整理唱腔。她自己也開始學習設計服飾、臉譜。
  • 江華川劇變臉演藝中心
    江華川劇變臉演藝中心是一家專業從事川劇變臉教學培訓、服裝道具研發製作及承接大小演藝為一體的綜合演藝中心;本中心結合多年舞臺演出經驗及教學經驗,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學演藝體系,為現代演藝界培養了眾多變臉人才;
  • 演川劇變臉 謀人生變臉(圖)
    張利軍是個90後,也是太原為數不多的川劇變臉演員之一。別看他年紀小,他已經從藝11年,表演變臉也已有6個年頭  昨日,在太原某活動的慶典演出中,一名年輕演員的變臉表演,得到臺下觀眾的陣陣喝彩。這位演員叫張利軍,是個90後,也是太原為數不多的川劇變臉演員之一。別看他年紀小,但他已經從藝11年,表演變臉也已有6個年頭。  張利軍出生在交城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家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中並沒有任何學習藝術的土壤和氛圍。10歲那年,父母為了讓年幼的張利軍學一個謀生的技藝,將他送到一位民間藝人那裡學習二胡。
  • 如何守住川劇「變臉」的秘密?「變臉」還有秘密嗎?
    很多人知道川劇,但說不出一個川劇經典劇目,「變臉」幾乎成了普通大眾心中的川劇全部。市場充斥著為「變臉」而「變臉」,為炫技而炫技的做法必將引來觀眾的厭惡。」與「噴火」、「藏刀」等技藝皆是川劇大戲中的片段插曲,本是隨川劇大戲一起演出,「變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全本戲中獨立出來,作為單獨節目表演的呢?
  • 川劇變臉的絕技
    曹俊臣的代表作傳統川劇《雙八郎之禹門關》(圖片來源網絡)曹俊臣先從師於張姓旦角藝人學藝後,就離家入戲班演戲,在這一過程中,川劇扯線變臉的絕技便應運而生。《三變化身》又名「歸正樓」,是川劇高腔戲。描寫的是富家子弟邱元順抽鴉片、賭博,將家產蕩盡賣絕,在走投無路之際,「打爛條」逼妻子蘇月娘去接客賣淫。蘇月娘幸遇俠士貝戎相救,二人義結兄妹,逃離苦海……由武生扮演的貝戎,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善於喬裝改容,他在戲中有3次變臉,神秘莫測。
  • 陶秀華:讓川劇變臉藝術在臺灣傳承
    民族舞、長綢舞、棍舞乃至川劇變臉,她個個在行,尤其是變臉絕技令臺灣觀眾驚豔,每次表演都贏得一片喝彩。每天早晨5點起來化妝,連續表演幾天,累得眼前一片昏花,她卻十分享受。大陸的老師是陶秀華表演的堅實後盾。她經常通過電話向老師請教,拜託他們寫臺詞、整理唱腔。她自己也開始學習設計服飾、臉譜。
  • 川劇變臉:變臉在全國各地的飯館流行,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川劇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的臉譜,是川劇表演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變臉就是表演者在變換自己的臉譜。相比於吐火、藏刀,變臉更適合在飯店演出,既沒有危險還比較有趣,最重要的是,觀眾們不需要去了解川劇,光看變臉也能圖個樂呵。
  • 揭秘川劇變臉 變臉娃獨創變明星臉傾倒韓國姑娘
    川劇「變臉王」和「變臉大師」  在川劇界,能變臉的很多,稱絕的卻很少。看過演出的觀眾都知道,演員不僅需要變臉有術,否則就會露出馬腳,當場現醜;還需要有深厚的武功,做到身段矯健優美。說到川劇變臉,人們很自然地便會想到四川省川劇院年近花甲的著名演員王道正。
  • 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而「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川劇變臉藝術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就在此時排除萬難順利拉開了帷幕。出席此次大會的領導有:中國藝術教育學會顧問、原四川省川劇學校校長張庭秀、四川省演出娛樂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小平、成都演藝協會副會長單位中亞文旅公司馬可、成都演藝協會秘書長吳維、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校長張曉俊、文化和旅遊部摩洛哥拉巴特文化中心執行主任賈李斌、成都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鍾莎、1959年第一任川劇《白蛇傳》紫金鐃缽扮演者歐陽氏川劇臉譜創始人歐陽榮華老先生以及來自全國各地60幾位藝精品高的準會員們
  • 成都首屆川劇變臉藝術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
    而「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川劇變臉藝術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就在此時排除萬難順利拉開了帷幕。出席此次大會的領導有:中國藝術教育學會顧問、原四川省川劇學校校長張庭秀、四川省演出娛樂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小平、成都演藝協會副會長單位中亞文旅公司馬可、成都演藝協會秘書長吳維、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校長張曉俊、文化和旅遊部摩洛哥拉巴特文化中心執行主任賈李斌、成都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鍾莎、1959年第一任川劇《白蛇傳》紫金鐃缽扮演者歐陽氏川劇臉譜創始人歐陽榮華老先生以及來自全國各地60幾位藝精品高的準會員們
  • 用傳統打動人心,川劇不止於「變臉」
    用傳統打動人心,川劇不止於「變臉」 2020-09-30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