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花雨」齊白石的畫與詩

2020-11-04 畫說收藏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

齊白石(1864-1957) 南瓜圖

設色紙本 鏡心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

款識:白石老人齊璜作於京華。齊大。

鈐印:齊大(朱文)
101×33.5cm

作為近代中國畫壇首屈一指的大家,齊白石以「詩書畫印」四絕名滿天下,他不僅是個傑出的畫家,他的自作詩也有較高的水平。齊白石自謂:「我詩第一,印第二,書第三,畫第四」,可見他對自己的詩有多麼自負。齊白石的大寫意繪畫能取得這麼高的成就,自然離不開他題畫詩的幫助,他的許多題畫詩不僅表達了他的思想、情懷、世界觀、藝術觀,更使他的繪畫達到了一種更高的境界——文人畫的高度,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有人說「齊白石的詩是打油詩」,這實在是一種誤讀。在藝術品市場上,齊白石有題詩的畫價格會高出許多。

齊白石 蝦 81×33.5cm 1948年

詩人畫家齊白石

齊白石不僅是位大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同時他還是位詩人,稱他為「詩人畫家」一點也不為過。齊白石曾在《齊白石作品選集自序》中寫道:「作畫凡數千幅,詩數千首,治印亦千餘。國內外競言齊白石畫,予不知其究何所取也。印與詩則知者稀,予不知知者之為真知否?」他生前自己說作詩數千首,並就大家對他的詩與印的「知者稀」表達了些許不平。據統計,齊白石一生作詩達三千多首,這對一位畫家來說,可謂相當高產了。在齊白石去世後,研究齊白石書畫印的人很多,但研究齊白石詩的人似乎很少。

1928年,齊白石出版了《借山吟館詩草》,他在自序中雲:「餘年四十至五十,多感傷,故喜放翁詩。所作之詩,感傷而已。雖嬉笑怒罵,幸未傷風雅。十年得1200餘首,為兒輩背攜出而失。餘於友朋處搜還之詩箋,計詩420餘首,親手寫為四本,以兩本寄湘綺師刪改。不數日,師歿,其稿又失。」看來,齊白石詩的命運真是坎坷多舛,好不容易花費十年時間,作詩1200多首,但是被兒輩背著自己拿走丟失了。只好從朋友那裡尋找詩箋,復得詩420首,抄錄四本,其中兩本寄給老師王湘綺刪改,但沒多久老師又故去了,詩稿又沒了。

齊白石 滕王閣(借山圖之十四) 30×48cm 1910年

齊白石 洞庭君山(借山圖之四) 30×48cm 1910年

齊白石的詩,樸素直白,直抒胸臆,不追求辭藻的華麗,而強調性靈的抒發。在《白石老人自傳》中他自評自己的詩:「我作詩,向來是不求藻飾,自主性靈,尤其反對模仿他人,學這學那,搔首弄姿。但這十年來,喜讀宋人的詩,愛他們清朗閒淡,和我的性情相近,有時偶用他們的格調,隨便哼上幾句,只因不是去模仿,就沒有去作全首的詩,所哼的不過是斷句殘聯。日子多了,積得有三百多句。」齊白石自己說,他的詩不求藻飾,自主性靈,在性情上更喜歡宋人的詩,因為清朗閒淡的風格與自己頗合。

對自己詩的藝術水平高下,齊白石本人倒是比較自信坦然。他在給張次溪的一封信中曾寫:「鄙人之詩,言俗意淺。前樊山先生贈敘刊者,乃中年作句,頗安逸。今將刊者,十六年以來作也。傷老多憂,託於題畫,任筆所之,殊無雅趣,幸能自知。故居舊京十又六年,未使知詩者見笑也。今承世兄雅意,欲吾附諸詩人,使世人知有齊璜能詩。」

齊白石 西瓜(《小品冊頁》之五) 22×31.5cm

齊白石 蘑菇竹筍《小品冊頁》之四 22×31.5cm

齊白石的學詩經歷

齊白石最早接觸詩,是8歲(同治九年,1870年)在外祖父周雨若開的蒙館。據《白石老人自傳》記載:「我上學之後,外祖父先教我學了一本《四言雜字》,隨後又讀了《三字經》《百家姓》,我在家裡,本已識得三百來個字了,讀起這些書來,一點不覺得費力,就讀得爛熟了。外祖父又教我讀《千家詩》,我一上口,就覺得讀起來很順溜,音調也很好聽,越讀越起勁。我們家鄉,把只讀不寫、也不講解的書,叫做『白口子書』。」齊白石8歲就背《千家詩》,應該說啟蒙得並不算太晚,很早就埋下了作詩的種子。

齊白石從小是喜歡讀詩背詩的,很有一些作詩的天分,而真正開始學作詩,是27歲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老師胡沁園。胡沁園,人稱「壽三爺」,名叫胡自倬,號沁園,性情很慷慨,喜歡交朋友,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畫,能寫漢隸,會畫工筆花鳥草蟲,作詩也做得很清麗。他家附近有個藕花池,他的書房就取名為「藕花吟館」,時常邀集朋友舉行詩會。胡沁園看中齊白石是個可以造就的苗子,收齊白石為弟子,叫他住在家中,還讓家裡聘請的老師、湘潭名士陳少蕃教他詩文,胡沁園對齊白石說:「你學學作詩吧,光會畫,不會作詩,總是美中不足。」

齊白石 葫蘆(《小品冊頁》之六) 22×31.5cm

齊白石 藕與螻蛄(《工蟲畫冊精品》之四) 34×27cm 1949年

在拜師胡沁園、陳少蕃後,齊白石就在胡沁園家住下來。兩位老師商量了一下,給齊白石起了個名字,單名叫「璜」,又取了一個號叫「瀕生」,因為齊白石家與白石鋪相近,又取了別號叫「白石山人」,預備題畫所用。陳少蕃對齊白石說:「你來讀書,不比小孩子上蒙館了,也不是考秀才趕科舉的,畫畫總要會題詩才好,你就去讀《唐詩三百首》吧!」過了兩月,少蕃師問我:「讀熟幾首了?」我說:「差不多都讀熟了。」他有些不信,隨意抽問了幾首,我都一字不遺地背了下來,他說:「你的天分,真了不起!」(《白石老人自述》)

齊白石在拜師胡沁園後的第一次詩會雅集中就顯示了他作詩方面的才能。1889年3月,在胡沁園的藕花吟館前面,牡丹花盛開,詩會同仁賞花賦詩,胡沁園叫齊白石也加入,齊白石放大了膽子,作了一首七絕,交了上去,恐怕做得太不像樣,給人笑話,心裡有些忐忑。胡沁園看了,卻面帶笑容,點頭說:「作得還不錯!有寄託。」並念道:「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餘甘。」並認為這兩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覃的甘字韻,也押得很穩。說得很多詩友都圍攏上來,大家看了都說:「瀕生是有聰明筆路的,別看他基礎差,卻有性靈,詩有別才!」

齊白石 秋荷 137.5×47cm

在最初拜胡沁園學畫的幾年,齊白石的畫賣得並不太好,但這一時期齊白石倒是靜下心來讀書學詩。1890年至1894年這5年,齊白石靠賣畫為生,來往於杏子塢韶塘一代,剛開始賣畫,家境不是很寬裕,常常為了燈盞缺油,一家子摸黑上床。有次胡沁園的外甥黎丹來看齊白石,留他住下,夜無油燈,燒了松枝,二人談詩。後來齊白石曾作詩記起這段回憶:「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另一位朋友王訓也是胡沁園的親戚,家裡有一部白居易的《長慶集》,齊白石也借來一讀。後來王訓在《白石詩草跋》云:「山人天才穎悟,不學而能,一詩既成,同輩皆驚,以為不可及。」

1894年,齊白石32歲,齊白石與王仲言、羅真吾、羅醒吾、陳茯根、譚子荃、胡立三七人在五龍山的大傑寺成立「龍山詩社」,七人中齊白石最大,被推舉為社長,別人稱他們為「龍山七子」。社外的詩友也很多,常來的有黎松安、黎薇蓀、黎雨民、黃伯魁、胡石庵等諸人。第二年,黎松安家裡又成立一個「羅山詩社」,齊白石等人也加入了,常去做詩應課。兩山相隔五十裡地,齊白石跑來跑去,也不嫌遠。齊白石還為大家畫作詩用的「花箋」,就是寫詩的詩箋,用單宣和官推一類的紙,裁成八行信箋大小,畫上山水、花鳥、草蟲,分給詩友們用。

齊白石 蟹酒圖 133.5×33.5cm

齊白石在30歲開始熱衷作詩,在這方面很勤奮。「餘少工木工,蛙灶無著處,恨不讀書。工餘喜讀古詩,盡數十卷。光緒庚子(1900年)二月始借山居焉,造一室,額曰借山吟館,學為詩數百首。」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吟館,可見對作詩是多麼喜愛了。自1917年來到北京定居賣畫後,齊白石的離鄉之愁,都借詩噴薄而發。「及至都門,重居法門寺僧舍,以賣畫刻印為活計。朝則握筆把刀,日不暇給。惟夜不安眠,百感交集。誰使垂暮之年,父母妻子離別,戚友不得相見?枕上愁餘,或作絕句數首,覺憂憤之氣,一時都隨舌端湧出矣。平時題畫,也多類斯。故集中所存,大半直抒胸臆,何暇下筆千言。」

齊白石 獨酌(《工蟲畫冊精品》之二) 34×27cm 1949年

詩是志感,也是紀實

談及自己的詩,齊白石說:「我的詩是志感,也是紀實。」齊白石的許多詩,寫了自己生活、求藝、遊歷中的真實感受。如1903年,齊白石在西安遊大雁塔,題了一首詩:「長安城外柳絲絲,雁塔曾經春社時。無意姓名題上塔,至今人不識阿芝。」當時,好友樊樊山要推薦齊白石到北京做六七品的宮廷畫師,齊白石拒絕了,齊白石不喜歡當官,更不喜歡出風頭,都表露在詩裡了。

齊白石 孤舟渡海圖軸 67.8×42.1cm

齊白石的一些詩,是描寫自己「五出五歸」的求藝艱辛歷程的。如湖南省博物館藏有一幅山水畫《孤舟渡海圖》,上面有題畫詩一首:「渡湖過海不知休,得遂初心縱遠遊。行盡煙波家萬裡,能同患難只孤舟。」畫家渡湖過海、遠遊萬裡,是為了自己完成自己的初心。

離家遠遊,總免不了有離鄉之愁,齊白石的不少詩是傾訴自己漂旅生涯、思鄉之愁的。在一幅《蘆雁圖》上他題五言詩:「容易又秋風,年年別復逢。雁鳴休笑我,身世與君同。餘年來嘗居燕京,春往秋歸,畫此慨然題句。」畫家在這裡感慨自己跟蘆雁一樣,如候鳥般地漂泊。在另一幅中國美術館藏《蘆雁圖》上齊白石題七言詩一首:「登高時近倍思鄉,飲酒簪花更斷腸。寄語南飛天上雁,心隨君侶到星塘。」畫家登高想到家鄉,盼望南飛的大雁,能夠捎帶上自己的心回到星塘老屋,可謂思鄉情切。

齊白石 古樹歸鴉圖(石門二十四景)

齊白石的有些詩則流露了苦衷和煩惱。剛來北京定居,一些人對齊白石的木匠出身瞧不起,罵他的畫是野狐禪,給他帶來不少煩惱。齊白石在一幅《古樹歸鴉圖》上題詩:「八哥解語偏饒舌,鸚鵡能言有是非。省卻人間煩惱事,斜陽古樹數鴉歸。」

他的詩,一部分是表白自己高尚忠貞的節操志向。「1943年,我83歲,從盧溝橋事變至今,已過去了六個年頭,天天提心弔膽,在憂難中過著苦難日子。雖還沒有大禍臨身,但小小的騷擾,三天兩頭總是不免。最難應付的就是假借買畫的名義,常來搗亂。我這個八十開外的老翁,哪有許多精力,同他們去作無謂周旋。萬不得已,從癸未年起,我在大門上貼了四個大字『停止賣畫』。家鄉方面的朋友們,關心我的生活,我回答他們一首詩:『壽高不死羞為賊,不醜長安作餓饕。』我是寧肯受凍挨餓,決不甘心去取媚那些人的。」(《白石老人自述》)

齊白石 人罵我,我也罵人

齊白石的詩,有些抒發了愛國之情、國殤之恨,有些詩是對漢奸的嘲諷與揭露,有些詩則是齊白石表露自己的繪畫主張與藝術見解。他的詩還有一大突出特點,就是富含幽默與諷刺,具有較強的批判性,這是其他人難以比擬的。他曾有詩云:「我亦人間雙妙手,搔人癢處最為難。」北京榮寶藏有一幅畫於1925年的《不倒翁》,上面有題畫詩云:「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來,自信胸中無點墨。」對官員的黑心貪腐給予了嘲諷和鞭撻。

齊白石 芭蕉樹屋(借山圖之四) 30×48cm 1910年

有些詩則是道出了同道畫友的友誼深情。北京畫院藏有一幅1928年的人物畫《草廬三請》,上面齊白石有題畫詩兩首,一首詩:「草廬三請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深信人間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風吹。」講述了徐悲鴻三顧茅廬聘請自己為北平藝術學院教授的故事。徐悲鴻非常推重齊白石,不僅請他當教授,還收藏了近百幅齊白石的畫,所以齊白石一天不見就想念,再聚陶然亭不知又是什麼時候,表達了對知己徐悲鴻的思念之情。

齊白石的有些詩是追悼摯友的,有些則對社會的不公黑暗表達了畫家的憤慨。還有一些詩,看似是描寫山川或花草的,但其實都是自況而已。像自況或自嘲的詩有許多。如畫於1925年的首都博物館藏《芭蕉書屋圖》上有題畫詩一首:「三丈芭蕉一萬株,人間此景卻非無。立身誤墮皮毛類,恨不移家老讀書。」陳師曾攜齊白石畫在日本大賣高價,吳昌碩遂有「北方有人學我皮毛竟得大名」之諷,於是齊白石作此詩自嘲應之。

齊白石 華嶽三峰(借山圖之十三) 30×48cm 1910年

齊白石一生作詩3000首,其中大部分詩是1900-1930年之間創作的,因為這段時間正是他人生中的壯年,可謂詩興大發。在這3000多首詩中,不少都是題畫詩,達數百首之多,「詩畫結合」使齊白石的繪畫具有了文人畫的境界與高度。客觀評論,齊白石不僅是個大畫家,更是個有才情的詩人。他的詩如他自己所言——不求藻飾,自主性靈,嬉笑怒罵,任筆所之。他一生作的詩數量足夠多,內容也非常廣,涉及方方面面,記錄了他的生活,寄託了他的情感,承載了他的繪畫。讀者通過讀他的詩,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人生,他的藝術。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馬鞍山路56-2號

開館時間:星期二到星期天 10:00—18:30

相關焦點

  • 「福田花雨」齊白石是真的「摳門」嗎?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齊白石(1864-1957) 南瓜圖設色紙本 鏡心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款識:白石老人齊璜作於京華。鈐印:齊大(朱文)101×33.5cm談起齊白石,好多文章喜歡對他「摳門兒」的屬性大書特書,鋪天蓋地都是齊白石請客人吃發黴點心、嫌棄傭人吃得多的段子,好像白石老人真的是個中國版葛朗臺。
  • 「福田花雨」齊白石畫蝦:藝術在於似與不似之間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齊白石(1864-1957) 南瓜圖設色紙本 鏡心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款識:白石老人齊璜作於京華。齊白石從小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開始畫蝦;40歲後臨摹過徐渭、李復堂等明清畫家畫的蝦;63歲時齊白石畫蝦已很相似,但還不夠「活」,便在碗裡養了幾隻長臂蝦,置於畫案,每日觀察,畫蝦之法也因此而變,蝦成為齊白石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之一。
  • 「福田花雨」王雪濤:一生入畫,唯花鳥不可辜負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16歲,他考入河北直隸師範學習繪畫,最愛畫的是花鳥。22歲,他考入國立北平藝專西畫系,後卻轉國畫系繼續深造,原因是他想專心畫好花鳥。王雪濤畫畫北平藝專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設立的現代藝術院校,教育模式「時髦新潮」,課程選擇多,涉及面廣,師資強大,除當時在北平已赫赫有名的畫家,如陳師曾、齊白石
  • 「福田花雨」從民間畫工到一代著名人物畫家——劉凌滄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福田花雨館藏作品劉凌滄《賞畫圖》福田花雨館藏作品】一位內務府大臣的公子看了他的畫,撇嘴道:「功夫不錯,就是俗氣!」他仔細研究齊白石、陳半丁等文人畫,對比自己,深感構圖、意境、內容、形式確有俗套,不如文人畫大師們自然、鮮活。
  • 「福田花雨」藝朮赤子:林風眠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蔡元培(左)和林風眠 他辦畫展,向傳統的中國繪畫「宣戰」,試圖「調和中西」,他請來了齊白石任教六七十年代,徐悲鴻式的寫實風格主宰了時代,林風眠的寫意畫不再被欣賞。他的畫賣不出去了,生計都成了問題,妻女離開他去了巴西投靠親戚,他一個人在上海,一天燒一頓稀飯配一個菜吃,這樣的日子,過了22年。 在那個特殊年代,聽聞摯友傅雷夫婦雙雙自殺,林風眠深感自己也無法倖免,2000多幅畫,一輩子的心血,付之一炬。他不想因為自己連累任何人,不想留有一張畫被作為證據,他說:我還會再畫......
  • 「福田花雨」魏啟後:學無止境,書畫一生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從北京返回濟南後,曾在濟南女中、女師執教,後進入金融系統公餘之暇多與書畫界交遊,以書畫自娛,山水竹石法宋元文人畫而自有新意。書學二王、初唐及北宋諸家,其真書多隸意,草書多章草法,行書宗米芾。
  • 「福田花雨」何海霞:萬物適我總清新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何海霞(1908-1998) 山花爛漫時設色紙本 鏡心 1987年作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款識:山花爛漫時。何海霞照片何海霞隨張大千習畫期間,飽覽了中國古代名畫並大量臨摹了宋、元、明、清時期的繪畫真跡;1936年,他與齊白石
  • 「福田花雨」中國工筆花鳥復興:鄭乃珖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他在林泉花木之間觀察物象細緻入微,且匠心獨運地將山花野卉、蔬果時鮮這些前人熟視但不予注目的的景物搬上畫面,登上大雅之堂,並賦予種種詩的情趣。鄭乃珖 松鼠竊食鄭乃珖強調用詩的妙想構思畫成,
  • 「福田花雨」黃胄畫驢:一門精,堅持練習終究會出好成績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黃胄(1925-1997) 群驢圖水墨紙本 立軸 1988年作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款識:戊辰年冬月,黃胄寫。他將西方素描與中國筆墨相結合,他那全新的精神、意境、手法開闢了中國水墨畫的新時代,彌補了嚴格繪畫寫實帶來的弊端。
  • 「福田花雨」奇緣畫侶:宋豐光、張錦平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宋豐光、張錦平 家園設色紙本 鏡心 2015年作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款識:家園。乙未初秋,豐光錦平畫。他們的姻緣和持久的愛情是由畫牽的,而在他倆共同進入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之前,各自有著迥異的生活經歷。
  • 「福田花雨」田世光:重現失傳百年的「雙勾重彩」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田世光(1916-1999) 翠竹錦雞設色紙本 鏡心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款識:田世光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早年拜張大千門下,為大風堂弟子之一。我國花鳥畫成為獨立畫種,略晚於山水畫,它發展於盛唐、五代,迄宋、元之際達到高峰。五代黃荃、黃居寀父子的濃豔富麗的勾勒填色繪法和北宋徐荃之孫徐祟嗣的輕淡野趣的沒骨畫法,遂成為花鳥畫的兩大脈系。勾勒派工筆花鳥畫至明、清兩代,受到文人寫意畫的衝擊,至鹹、同年間漸成絕響。
  • 「福田花雨」一代草聖,南社巨匠于右任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于右任(1879-1964) 草書五言聯紙本  立軸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錄文:放鶴雲千頃,釣魚溪一灣。他一生做詩、填詞從未間斷,寫下了千餘首愛國詩篇。于右任的白話詩,不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寓意深刻,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于右任學識淵博,筆力雄健,詩詞歌賦博大精深,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情懷。
  • 「福田花雨」田世光|從幼年遭人白眼到一代工筆花鳥畫大家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田世光(1916-1999) 翠竹錦雞【福田花雨館藏作品】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曾拜張大千門下,為大風堂弟子之一 。早年求學於京華美術學院,專攻國畫花鳥,解放前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副會長,中國畫研究院第一屆院務委員。
  • 「福田花雨」工筆一生,以仕女成名的胡也佛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胡也佛(19008-1980) 三羊開泰設色紙本 立軸 1943年作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138×69cm仕女畫在中國傳統人物畫中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子門類,古代仕女畫一般是描繪貴族婦女的日常生活,但在清後期這個概念已經延伸到以婦女為主人公的繪畫作品中。民國的畫家精擅仕女題材的有很多,如陳少梅、沈心海、馮超然、林風眠、傅抱石等,這和仕女畫在民國的受歡迎程度是分不開的。
  • 「福田花雨」於希寧:我念梅花梅念我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福田花雨館藏作品 於希寧《冰魂傲骨》【福田花雨館藏作品】於希寧(1913-2007) 冰魂傲骨印文:希寧畫記(白文)寒香(朱文)自強不息(白文)出版:△《於希寧畫輯》(銀座美術館於希寧藏品輯)P25,山東美術出版社,2007年。△《百年希寧》(1992-1996)P42,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年。69×69cm他不但堪稱國畫大師,同時也是美術教育家,是具有詩、書、畫、印和美術史論全面藝術修養的大家。
  • 「福田花雨」王沂東:心傾沂蒙繪鄉情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王沂東 待嫁的姑娘布面 油畫 1995年作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籤名:Wang Yidong 王沂東 1995展覽:△鄉土情懷——王沂東、艾軒油畫展他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後雖然留校執教於北京,但他深深眷戀著故鄉,常常去沂蒙山寫生,深入到農村,住在老鄉家裡畫速寫、畫素描。
  • 「福田花雨」于右任:睡覺時候鬍子放哪裡?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福田花雨館藏作品 于右任 草書五言聯于右任作為我國書法界的一位大文豪,要問他對自己身體哪個部位最為滿意,還時常跟朋友炫耀的
  • 「福田花雨」字在達情:歐陽中石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歐陽中石 錄杜牧《山行》紙本 鏡心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錄文: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畫出康莊路,開通富國門。」作品還高懸在西牆上,東面牆一排書櫃裝著常用的工具書,南面一張書案,以隨時揮筆抒情。
  • 「福田花雨」古代故事連環畫第一人:劉繼卣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劉繼卣(1918-1983) 美女圖設色紙本 立軸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13歲學畫有成,掛筆單于津門畫店,為宅中添資。16歲,進入天津市立美術館學習,在油畫家劉鳳虎的指導下系統學習素描、速寫、水彩、油畫,在國畫家劉子久、陳少梅的指導下學習過山水畫、人物畫技法。次年自謀職業,開始賣畫生活。
  • 「福田花雨」吳青霞:繪畫一生,心中「遊鯉」
    心有福田,花雨滿天吳青霞(1910-2008) 出峽圖設色紙本 立軸 1994年作 【福田花雨館藏作品】款識:霜楓紅襯蜀山青,似箭江流舟未停。當時的上海,有些尚未出名的畫家迫於生機,不得不冒用古代名家仿作舊畫。吳仲熙反對做假畫,認為這是涉及到人品的大事,並且屢屢教導女兒。吳青霞牢記在心,從不製作冒用古人姓名的仿品。她的畫件擺在箋扇莊內,畫作上就署「吳青霞」。她起了一個號「龍城女史」,後來還增添一個別署「篆香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