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 揭明玥)「啟明920」AI智能加速晶片正式發布;前三季度,陝鼓集團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同比增長達62.36%,再創歷史新高;鉑力特發布的大尺寸金屬3D列印設備BLT-S600正式進入市場;法士特第1000萬臺變速器在西安高新廠區智能化生產線順利下線;今年1-9月,西安高新區新開工項目90個,69個重點項目已竣工或部分投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作為「硬科技」概念的發源地,西安高新區的科技創新年度「成績單」依舊是高分。
今年以來,西安高新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以創建硬科技創新示範區為抓手,釋放區域科技創新動能、構築硬科技現代產業體系,緊抓項目投資,成功實現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經濟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呈現出量質雙高的良好態勢。
啟動建設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範區
今年6月15日,西安高新區召開創建硬科技創新示範區啟動大會,並發布《西安高新區創建硬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工作計劃》,這標誌著創建首個國家級硬科技創新示範區正式全面啟動。
3個月後,「2020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在西安拉開帷幕,來自全球的千餘名科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齊聚,共商硬科技產業發展大計。西安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研發的「啟明920」AI智能加速晶片,在此期間正式發布。
據悉,這是西安高新區在智能晶片研發領域的重大突破,也是今年重要的硬科技創新成果之一。這項高精尖科技成果的面世,是西安高新區聚焦「卡脖子」難題、著眼關鍵核心技術,通過有效實施支持硬科技創新源頭、暢通硬科技轉化渠道、培育創新主體等一系列舉措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的結果。
今年以來,以創建硬科技創新示範區為契機,西安高新區通過加快推進高校院所一體化融合發展、不斷強化人才引進培育、持續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基地建設等措施,凝聚起資本、人才、企業等各方創新力量,形成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以創新推動經濟增長。
2020年以來,作為高校院所一體化融合發展的重要成果,西安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紫光展銳絲路研究所、國微西安研發中心等一系列新型研發平臺已先後投入使用;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和推動創造創新的生力軍,西安高新區力促7家企業上市……同時,高新區出臺了《人才隊伍建設及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方案》,同步配套《「硬科技人才」10條政策》,在創新創業扶持、子女教育保障等10個方面,給予人才最高1億元支持。
多政策力保高新技術產業復工復產
走進西安高新區各個工廠和項目地,隨處可見生產線上機器開足馬力生產,工地上大型機械轟鳴作業。在高新區「三次創業」的主戰場上,西安電子谷項目、西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遷建項目等正同步施工中。
疫情之下,全球產業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西安高新區卻實現了逆勢上漲。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西安高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達28.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25.6%。
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貢獻最為突出。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44.6%,較去年同期提高26.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4.4%,半導體製造業產值增長67.7%,新能源製造業產值增長32.1%。
據了解,為贏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西安高新區相繼出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十條》等政策措施,全方位保障企業復工復產。進一步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以硬科技驅動主導產業升級轉型。
通過設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電子信息領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支持企業增大研發投入和上市、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龍頭企業招引項目和配套、搭建應用場景等舉措,全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暢通產業循環,向千億級產業集群發起衝鋒。
同時,持續創新優化服務,通過親商助企專員一對一、上門服務等精準助企組合拳,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出臺《西安高新區「工建審批75日辦結」實施方案》,通過推行「告知承諾制」「聯合踏勘」等制度,開設行政審批中介超市等方式,全方位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西安高新區在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科技技術研發不斷取得突破,智能晶片、AI智能測溫系統、大數據追蹤系統、64線雷射雷達、著陸巡視器多光譜相機等一系列創新成果,在疫情防控、「天問一號」發射升空、5G產業發展等國家重大事項及行動中提供了技術支持。
未來,高新區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生命科學、新材料、增材製造等六大領域,實施包括第三代半導體、雲計算、5G、特高壓、數控工具機、航天動力、北鬥導航、精準醫療、空天複合材料、增材製造在內的「十大示範工程」,夯實區域經濟發展基礎。
四位一體融合發展模式初具雛形
經濟發展同時,西安高新區補民生「短板」工作同樣成效顯著。前三季度,西安高新區完成民生領域固投181.1億元,是去年同期5.8倍。截至目前,今年50所新建、94所改擴建學校全面完工並交付使用,24個老舊小區全部改造完成,36條背街小巷改造工程部分全部完工。教育、醫療、人居環境、交通出行、生態環保等一系列民生項目實施,使群眾幸福感明顯提升。
守住生態環境保護是底線。截至10月底,高新區優良天數235天;實施全域治水,加速生態文明建設;灃惠綠道一期22公裡建成開放;研究發布經濟生態生產總值(GEEP)測算成果,「硬科技、大生態、厚文化、國際範」四位一體融合發展模式初具雛形。
創建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範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配套,推進綠色發展,補齊民生短板,讓企業和群眾共享區域發展成果,西安高新區已依託自主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成功之路。
新京報記者 揭明玥
編輯 劉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