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沒有普魯士了?二戰後連人帶地已從地球上抹去

2021-01-16 騰訊網

1943年的11月28日,德黑蘭,二戰「三巨頭」碰面,討論了戰爭中的相互協作,和戰後的利益分配。在談到戰後對於德國的處理時,邱吉爾激動了,他拍打著桌子,「普魯士是萬惡之源」。「是的,是的」,羅斯福蹙著眉頭說「要對普魯士進行儘可能地限制」。史達林呢,他看看邱吉爾,又看看羅斯福,「普魯士,需要從地圖上被抹去。」……

戰後,原屬東普魯士地區(也就是條頓騎士團的發源地)被切割,劃分給了波蘭和蘇聯,德國則被英,法,美,蘇四家佔領,戰後德國分裂為西德和東德。隨後,在所有原德國領土上,所有與「普魯士」這個名字相關的事物,統統被抹去,書籍被燒,地名,建築物名勒令修改,原屬地居民被驅逐離散,一些宮殿建築被拆毀,甚至一些知名普魯士貴族的墳墓都被推平。

是什麼樣的仇恨,能達到如此這般,亡其國滅其史,還不夠,還要挫骨揚灰…

普魯士,本是東歐地區地名,後來著名的「條頓騎士團」進入,徵服,並定居下來,逐漸在當地融合,發展成為一個邦國。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源於公元十二世紀的「十字軍東徵」,在強調騎士的尚武精神的同時,內部也有著嚴格的宗教教義的要求。對普魯士地區的徵服,「條頓騎士團」前後花了兩百年,並強迫性的用德語取代了當地語言,完成了對普魯士的同化,1525年,「條頓騎士團」改信新教路德宗,切斷了與天主教羅馬教廷的聯繫,隨後他們對自身作了世俗化的改造,成立「普魯士公國」,並從屬于波蘭。

1618年,公國無嗣,由原大公的女婿布蘭登堡選侯繼承,建立「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並於1660年擺脫了波蘭的控制。1701年,普魯士升格,由「公國」而為「王國」,在群雄環伺的地理格局大背景下,東西南北,瑞典,波蘭,俄國,奧地利,法國都是強國,標準的「四戰之地」,如此,他們推行的是中央集權,「先軍」體制。

普魯士

普魯士的經濟以農業種植為主,結合工商發展,藉助鄰居荷蘭人「馬車夫」,海上帝國的崛起,普魯士經濟發展很快。作為全歐洲第一個新教國家,也吸引了大批攜帶資金,技術的其他國家的新教徒來到普魯士。

普魯士自身的軍事發展,來自於他們的「軍官團」。「軍官團」的主體,是普魯士的莊園貴族,又稱為「容克貴族」。普魯士貴族莊園普遍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其餘男嗣政府鼓勵他們從軍,通過戰爭以獲得軍功土地,這些人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是政府頒爵承認的貴族,並且有強烈的戰勝攻取的欲望。

這些組成普魯士「軍官團」的容克貴族,大多在名字前面冠以「馮」字,以彰顯其身份。普魯士的崛起,由18世紀的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開始。

腓特烈一世接手的普魯士,人口300萬,地方5萬平方公裡,由他一直到腓特烈二世,把普魯士改造成了一個軍隊即國家的存在,所有政府官員,都有過軍隊經歷,所有貴族都是軍官。腓特烈一世時期沒有參與過戰爭,他在位期間就只幹了一件事,一切為了軍事,為此殘酷訓練,為此普及教育,為此關注農業,為此發展工商,為此提高醫療衛生水平以增加人口,他沒發動過戰爭,但是他把普魯士打造成了一部精密的戰爭機器。

腓特烈二世被稱為一代「戰神」,多次以少勝多,創造戰史神話,除了延續威廉一世的政策之外,即位之初,立刻發動入侵西裡西亞,掀起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隨後「七年戰爭」,參與瓜分波蘭,到1786年他去世,普魯士人口增加了200萬,領土增加了1.6倍。

普魯士也從原本的二,三流國家躋身於歐洲強國之林。勝利的榮光總是容易讓人衝昏頭腦,隨後的拿破崙戰爭中,普魯士一敗塗地。隨後,普魯士進行改革,重組,趁著拿破崙兵敗俄國,加入反法同盟,聯合其他國家組成聯軍於滑鐵盧,打敗了拿破崙。

1862年,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即著名的「鐵血首相」。俾斯麥在位首相期間,通過三場分別對丹麥,奧地利,法國的戰爭,於1871年完成了德國的統一。普魯士國王也再次升格,被一大群的德意志諸侯們,擁戴成為統一的德意志的皇帝,是為威廉一世。此時的普魯士,仍然作為一個獨立的邦國,存在於統一的德國之內。普魯士主導的德國統一,強勢崛起,帶給歐洲,世界極大的震撼,眾多國家紛紛學習,效仿普魯士的政治,軍事體制,以力求強國,日本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1918年,一戰結束後,普魯士軍官團被勒令解散,普魯士的原有領土也被作了切割。二戰之前,德國崛起的過程之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普魯士精神」口號的提出。如今,普魯士早已灰飛煙滅,成為歷史名詞了,而在歷史上的定義,普魯士作為極權,戰爭的標誌被一致討伐。

二戰前德國領土

二戰後戰勝國考慮德國一戰二戰的行為,決定清洗普魯士軍官團,對德國軍國主義進行徹底清算,這就發生了文章開頭提到的,東普魯士土地被分割,普魯士軍官團那些二戰結束後的首腦,凱特爾,約德爾等都被送上了絞刑架,而名揚一時的普魯士軍官團從此壽終正寢,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普魯士:一個被一紙律令從地圖上抹去的霸權
    參考消息2月23日報導 1947年,普魯士被盟軍的一紙律令從歐洲版圖中抹去,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普魯士的歷史卻是理解德意志的鑰匙。從一個弱小的侯國到歐陸霸權,普魯士一度是理性與高效行政的典範,卻在二戰中被邱吉爾稱為「瘟疫重現的根源」。在德國走向納粹專制的過程中,正是普魯士發揮了關鍵作用。
  • 二戰之後,丟失了「龍興之地」普魯士的德國人,會有何感想呢?
    二戰之後,丟失了「龍興之地」普魯士的德國人,會有何感想呢?在世界版圖之上,原本是德國起家的「龍興之地」普魯士劃歸了波蘭所有,歷史上,德國之所以能夠興盛發展起來,則是在普魯士丞相俾斯麥的指導下,普魯士大軍通過普法戰爭,順利的打敗法國,憑藉著普魯士強大的基礎統一了德國,為此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為後世德國的崛起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 夾縫中的普魯士為什麼能夠在強國林立的歐洲崛起?
    普魯士作為眾多邦國中的一個,實力遠遠比不上奧地利、法國和沙俄這些歐洲一流強國。但普魯士就憑著一邦之力,在歐洲諸多強國中異軍突起,橫掃德意志,統一了德國,並把德國打造成世界級強國,連世界霸主英國都不得不讓其三分。那麼夾縫中的普魯士為何能夠在強國林立的歐洲崛起?第一,普魯士是德意志聯邦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尤其是軍事力量非常強大。
  • 普魯士擠走奧地利獨吞德意志,若干年後一個奧地利人肢解對手報仇
    對德國統一,歷史書上大多這麼些:普魯士通過戰爭將奧地利排除在德意志以外。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理解,既然普魯士兵強馬壯,且有志於統一國家,為什麼不把同宗兄弟奧地利一起納入進來,組成德國大聯盟,復興神聖羅馬帝國呢?
  • 二戰時期,德國的軍官姓名大都帶「馮」,其背後有何深意?
    這個單詞一般是用在姓名中,因為古代德語民族同名的人很多,為了更好的區別,就會把「von」附在名字後面,再加上出生地名,即「來自某地的某某」。與荷蘭人姓名裡的「範」、俄國人的斯基差不多是一個意思。此外咱們在《三國演義》中所看到的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還有中世紀的歐洲騎士也會要報是誰人之子的,而且私生子沒有這個權利,紋飾上也有規定,以便區分。
  • 球衣的秘密:國旗上沒有白色元素,德國的主場球衣為什麼卻是白色的?
    那麼,德國為什麼要從白色作為主場球衣的顏色呢?歷史上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各個地方的諸侯擁有很大的權力,國王只是名義上的盟主。公元9世紀初,在抵抗馬扎爾人(匈牙利人的祖先)入侵時,德意志曾經在奧託大帝的帶領下有過短暫的統一。但奧託去世後,德意志再次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
  • 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德國有皇帝嗎?
    普魯士國王在1871年加冕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之後,普魯士王國就仿佛消失了一般,取而代之的是幅員更加遼闊、實力更加雄厚的德意志帝國。然而事實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之前,普魯士王國非但沒有消失,反而以強勢的姿態操縱著德意志帝國對歐洲大陸的徵服。
  • 100萬年可以抹去一個文明的痕跡,地球誕生46億年,有過多少文明
    假如人類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一夜消失,地球又要多久能徹底掩蓋我們存在過的痕跡呢?這個答案你肯定沒有想過,也想像不出來,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只要一百萬年,地球就可以徹底抹去人類存在過的痕跡。一百萬年對於我們人類的壽命來說很漫長,但是對於46億歲的地球來說,只不過是白駒過隙。
  • 揭秘二戰最大謎團(二):敦刻爾克,希特勒為何放過英國人?
    1940年5月,英法聯軍的防線崩潰後,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敦刻爾克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在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行動中,英法聯軍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部隊。此時,二戰史上最大的謎團出現了。
  • 從遊戲到戰爭藝術,普魯士人發明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國王對這個新鮮玩意大感興趣,經常通宵達旦地拉著兒子們一起玩,在沙盤上拳打法王腳踢沙皇,過足了癮。當時的普魯士王宮宴會廳中,經常是整夜整夜地有人在玩兵棋推演,貴族們都以兵棋高手自居。他們對兵棋的興趣開始實實在在地映射在普魯士的軍事指揮系統中。他們放大了普魯士總參謀部的職能,逐漸把兵棋推演和實際戰鬥結合在一起。
  • 巴拉圭,南美洲內陸面積最小的國家,差點從地球上抹去
    南美洲有1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是沿海國家,只有兩個國家沒有出海口,是內陸國家。巴拉圭就是其中一個。 巴拉圭面積比較小,只有40萬平方公裡,與中國的雲南省差不多大,是南美洲內陸面積最小的國家。
  • 納粹常提的德國、德意志、普魯士、日耳曼和雅利安有什麼區別?
    一般指現在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包括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之後的國家,都可以稱為德國。德國的概念,跟目前我們腦子中中國、美國、英國這些意涵一樣,是政治上的國家形態,屬於國家政治範疇。它既是一個地理概念(包括今天的德國、奧地利、波蘭、捷克、義大利一部分等地),也指德意志民族,還是現在德國的正式名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用一段話串起來就是:日耳曼諸民族長期融合以後形成的了一個新民族,即德意志民族,他們佔據的這塊地區成為德意志地區,普魯士統一諸國以後,新成立的國家叫德意志帝國。
  • 地球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無限寶石?
    自滅霸出現在《復仇者聯盟》的片尾彩蛋後,漫威影業就在考慮如何將他作為最終的反派。而一旦確定滅霸為無限傳奇的最終反派後,不可避免地會提到無限寶石。漫威影業通過巧妙地改動,在MCU第二階段結束時,推出了六顆寶石中的四顆。
  • 訪談︱德國歷史學家弗裡:什麼是普魯士的「貴族範兒」
    普魯士的「巨室」就是貴族大莊園地主,歷史上曾和王權既合作又鬥爭,也長期被左翼和自由主義者視為普魯士以及德國政治現代化的絆腳石。農業經濟主導的時代,佔有土地就意味著佔據巨大財富。在易北河東岸的普魯士,大莊園地產佔了耕地的三分之一。直到二戰以後,蘇聯紅軍的土改才把這些容克貴族趕到了西德。
  • 二戰後清算德國,除了納粹,還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團體被徹底消滅
    二戰後,同盟國對納粹的清算是很徹底的,所有納粹高官都是抓捕和審判的對象。但是,同盟國覺得還有一個團體要被消滅,否則德國仍有可能再次興起軍國主義,為害世界,這個團體就是普魯士的容克貴族。 容克貴族是指德國的地主軍功階層,他們擁有土地,並以軍功為榮,世代從軍,是支撐德意志軍國主義的主要力量。
  • 盤點義大利在二戰中的奇葩表現,希特勒:千萬不要相信義大利人
    盤點義大利在二戰中的奇葩表現,希特勒:千萬不要相信義大利人 幾個歐洲老牌強國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就吹起來了,英國:我的領土曾經遍布地球,我們是「日不落帝國」。德國:我們普魯士軍團打仗厲害,開創了閃電戰。法國:我們有過輝煌的帝國,拿破崙在歐洲無敵。
  • 德意志民族:從「普魯士精神」到「華沙之跪」
    17世紀中葉,這塊土地上有360多個邦國,還有1000多個騎士領地。邦國和騎士國各自為政,修建城堡擁兵自重,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德國的城堡數量世界第一了。 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蠻族在一百多年時間裡全都皈依了基督教。 與南方的拉丁人相比,從北方入侵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野蠻粗俗、沒有文化、愚昧落後,除了打仗搶掠什麼也不會。日耳曼戰士相信,能用流血得到的東西,就不屑於用流汗取得。歷史文化的缺失,使這些蠻族部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幾乎是「一張白紙」,很容易就被基督教濃墨重彩地浸染了。
  • 美國網友看完《流浪地球》後問:為什麼片中沒有美國人?
    自2月5日起,《流浪地球》開始在北美、澳新等海外多地上映。這部被網友稱為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電影,在好萊塢的主場反響如何?圖中顯示了2月8日《流浪地球》和《樂高大電影2》在美國同一家影院的上映情況。《流浪地球》不僅排片數遠超後者,而且幾乎所有場次的票都「已售光」,或「接近滿員」。
  • 加裡寧格勒曾經是德國皇族的龍興之地,現在卻成俄羅斯的飛地
    熟悉歐洲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它還有一個德國名字--柯尼斯堡(哥尼斯堡),而且還是德意志皇族的「龍興之地」。那麼它又為什麼成了俄羅斯的領土了呢? 讓我們一起來追溯加裡寧格勒漫長的歷史。1454年,普魯士人起義反抗條頓騎士團的統治,並得到波蘭王國的支持。1457年,條頓騎士團國戰敗,被迫將首都從馬林堡遷到柯尼斯堡,割讓但澤等地給波蘭,並淪為波蘭附庸國。
  • 為什麼二戰時的德國人如此迷戀崇拜納粹和希特勒?
    很多人疑惑:為何一戰後納粹會在德國迅速崛起?在推翻君主制後,德國為何會走向法西斯?雲石君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德國以普魯士人為主,利於增強國家凝聚力和認同感,普魯士精神利於軍國主義的滋生發展。一個國家,要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強大的民族 凝聚力才能發展經濟、振新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