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工資等級是怎麼分的?一共有多少個等級?分別對應的工資大概是多少呢?請大家閱讀下文了解!
。
管理崗位(崗位工資):一級2750,二級2130,三級1640,四級1305,五級1046,六級850,七級720,八級640,九級690,十級550。
專業技術崗位:一級2800,二級1900,三級1630,四級1420,五級1180,六級1040,七級930,八級780,九級730,十級680,十一級620,十二級590,十三級550。其中一到四級是正高,五到七級是副高,八到十級是中級,十一級到十三級是初級。
工勤技能崗位:技術工一級830,二級690,三級615,四級575,五級545。普通工540。 事業單位新舊崗位工資對照
1.專業技術人員。
聘為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執行四級崗位工資標準;聘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執行七級崗位工資標準;聘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執行十級崗位工資標準;聘為助理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執行十二級崗位工資標準;聘為員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執行十三級崗位工資標準。
2.管理人員。
聘用在處級正職崗位的人員,執行五級職員崗位工資標準; 聘用在處級副職崗位的人員,執行六級職員崗位工資標準;聘用在科級正職崗位的人員,執行七級職員崗位工資標準;聘用在科級副職崗位的人員,執行八級職員崗位工資標準;聘用在科員崗位的人員,執行九級職員崗位工資標準;聘用在辦事員崗位的人員,執行十級職員崗位工資標準。
3.工人。 聘用在高級工崗位的人員,執行技術工三級崗位工資標準;聘用在中級工崗位的人員,執行技術工四級崗位工資標準;聘用在初級工崗位的人員,執行技術工五級崗位工資標準;聘用在普通工崗位的人員,執行普通工崗位工資標準。
事業單位現行工資制度於2006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是我國建國以來第四次工資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收入分配製度,完善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建立宏觀調控機制,逐步實現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的科學化和規範化。
一、工資構成:
㈠、基本工資:
1、崗位工資:體現工作人員所聘崗位的職責和要求。分為:專業技術崗位(設13個等級)、管理崗位(設10個等級)和工勤技能崗位(設5個等級),每個崗位等級對應一個工資標準。2、薪級工資: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和資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設置65個薪級,工人設置40個薪級,每個薪級對應一個工資標準。
2017年工人基本工資標『
㈡、績效工資:『
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國家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進行總量調控和政策指導。事業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按照規範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貼補貼
1、艱苦邊遠地區津貼:
主要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補助。
對艱苦邊遠地區根據發展變化情況,每5年評估調整一次。
2、特殊崗位津貼補貼:
對在苦、髒、累、險及其它特殊崗位工作的人員實行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國家統一制訂特殊崗位津貼的項目、標準和實施範圍。
事業單位技術工人技師(二級)的工資是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