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文明祭掃有法可依 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2020-12-21 東北新聞網

我市清明祭掃人數增加5萬人

文明祭掃有法可依 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昨日,13個區市縣及市殯儀館等主要祭掃場所監測數據顯示:我市祭掃人員總數達1150500人,車輛總數141600輛,無突發事件發生,相比去年同期,祭掃人數增加5萬人。記者發現,目前,我市已形成以鮮花為主的祭祀習慣,同時,今年各大墓園提出倡議:拒絕塑料花等不可降解製品進入墓園。

  2015年,大連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禁燒工作。從《大連市深化殯葬移風易俗工作方案》《大連市殯葬事業發展三年規劃》,到去年底《大連市殯葬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我市一直致力推進殯葬改革。通過立法,《條例》已將我市殯葬改革取得的成果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對燃放鞭炮,拋撒或者焚燒冥幣、冥紙、紙錢、紙紮實物,提供、使用、焚燒一次性花圈等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而《條例》的實施頗具成效。

  清明節前,家住沙河口區錦華北園的江阿姨在小區附近的花店訂了一束用來掃墓的菊花。「過去,每到過年、清明就要去公墓或路口燒紙,燒完紙,頭髮上都是灰。現在用鮮花掃墓,環保多了。」在我市不少社區裡,天堂話吧、天堂信箱、電子墓園讓百姓有了更多綠色文明的方式寄託哀思。此外,殯儀館、各墓園也廣泛開展「植樹祭先人」「鮮花換燒紙」「替代祭祀服務」等活動,廣大中小學校紛紛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祭祀宣傳活動,文明祭祀已經從單純的「政府推動」轉變成為「社會自覺」。

  (上接1版)而殯葬市場上,賣紙質祭品的少了,取而代之是賣鮮花的商販多了。市民政執法監察支隊支隊長何平表示,每到春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等傳統祭祀節點,他和執法人員都要在各大祭祀場所巡查。「現在在墓區周邊賣鮮花場面已經完全取代了以前的賣燒紙和祭祀用品的場面。」何平說,現在想在我市買燒紙可不容易:「大的批發市場已經從源頭上杜絕了,老百姓想買燒紙還是有點難度。」除了遏制商販販賣燒紙和祭品,越來越多的義工和志願者紛紛走上街頭勸導不文明祭祀行為,市內各區均成立聯合巡視組,對轄區內城市道路、廣場、公共綠地、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進行夜間巡查,對焚燒冥紙、冥幣等行為進行勸阻。幾年來,我市祭祀日沿街燒紙行為已減少95%以上,沿街販賣和焚燒冥紙現象已基本消失。

  據悉,近年來,我市的綠色殯葬也得到較大發展。從1997年開始,我市就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海葬活動,到今年已經是第23個年頭了。目前,我市實行了綠色生態安葬補助政策,初步建成一批節地生態安葬設施,樹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安葬比例逐年提高,骨灰海葬數量年均遞增20%。2014年到大連玉皇頂公墓有限公司就職的總經理劉維福用4年多時間見證了大連市民在殯葬習俗上的變化。「過去,百姓講求入土為安,一味為過世的親人購買大墓、豪華墓,有的甚至選擇土葬、將骨灰二次裝棺。現在,選擇小型墓、壁葬等生態節地安葬方式的百姓逐漸增多。」

  根據《條例》規定,公墓應當按照節約用地的原則規劃建設墓位,承辦節地生態安葬公墓單位由民政部門指定。目前,龍山紀念園、旅順龍鳳山墓園為指定開展樹葬的公墓,喬山墓園、玉皇頂公墓為指定開展壁葬的公墓。其中,玉皇頂墓園相繼推出2700多盔佔地不到1平方米的小型墓穴,同時建有12000個格位的壁葬。目前我市實行節地生態安葬補助政策,對選擇將大連市戶籍逝者骨灰以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葬方式安葬的逝者家屬,每例補助1000元;對選擇將本市戶籍逝者骨灰當年海葬的逝者家屬免除基本殯葬費用;選擇將骨灰節地生態安葬的逝者家屬,持《大連市綠色殯葬補助申請表》到指定公墓單位辦理綠色安葬,公墓單位按補貼標準直接減免申請人相應費用金額。我市從2017年7月1日開始實施「免除基本喪葬服務費」殯葬惠民政策後,全市所有戶籍人口的身後事都有了保障。在玉皇頂公墓,壁葬區首批推出了200個格位,免費安葬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高新區和旅順口區常住戶籍的城鄉低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五保供養對象、重度殘疾人和「三無」人員。2018年全市各級財政投入補助資金2101.53萬元,共為全市符合免除條件的17637人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用,享受此項惠民政策人員和財政資金投入比2017年年均增加一倍。

(責任編輯:馮慶洋)

東北新聞網
微信訂閱號

東北新聞網
手機版

東北新聞網
法人微博

新聞客戶端
Android版

新聞客戶端
iPhone版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來信來電(024-31885629)聲明,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家庭追思、網上祭祀、鮮花祭拜……大連市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9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是祭祀先祖、寄託哀思的傳統祭祀節日之一。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大連市不少社區紛紛結合當前防護和居民祭掃實際需求,推出了各種綠色、環保又低碳的祭祀方式,引導轄區居民樹立文明祭祀意識。敬獻鮮花、書寫寄語、家庭追思……如今,大連市民有了更多綠色文明的方式寄託哀思,文明祭祀的理念已蔚然成風。
  • 家庭追思、網上祭祀、鮮花祭拜……大連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9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是祭祀先祖、寄託哀思的傳統祭祀節日之一。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大連市不少社區紛紛結合疫情防控和居民祭掃實際需求,推出了各種綠色、環保又低碳的祭祀方式,引導轄區居民樹立文明祭祀意識。敬獻鮮花、書寫寄語、家庭追思……如今,大連市民有了更多綠色文明的方式寄託哀思,文明祭祀的理念已蔚然成風。
  • 這個清明,別樣文明祭祀在新華蔚然成風
    這個清明,別樣文明祭祀在新華蔚然成風 2020-04-02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市文明辦、民政局:元宵節期間提倡文明祭祀
    大連市文明辦、民政局:元宵節期間提倡文明祭祀 半島晨報 2020年02月08日 13:32
  • 清明節 烏魯木齊綠色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4月4日是清明節,也是清明節假期首日,烏魯木齊市迎來祭掃高峰。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節期間,傳統祭祀方式逐漸被鮮花祭祀、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4月4日,烏魯木齊市東山生態園(東山公墓),市民帶著鮮花祭掃。
  • 文明祭掃蔚然成風——清明思故人 留住詩與花
    文明祭掃蔚然成風——清明思故人 留住詩與花 2019-04-07  過去,每逢清明,很多人都習慣用燒紙錢等方式祭掃,以表哀思。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各地高度重視清明節祭掃工作,倡導現代文明新風。如今,採用鮮花祭掃、植樹紀念等低碳環保祭掃方式的群眾明顯增多,燒紙化錢、使用迷信低俗祭品的行為大幅減少,許多公墓甚至實現了「文明祭掃、無煙陵園」,不僅豐富了清明人文內涵,也使清明節成為傳遞親情、傳承文化、促進和諧的重要載體。
  • 【文明祭祀 從我做起】 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文明祭祀 從我做起】 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2020-03-30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是一年清明至 各地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早上8點,南京普覺寺、隱龍山、雨花功德園等大型墓園就迎來第一波掃墓人群,市民憑藉預約簡訊,經手持測溫或紅外線測溫後方可入園。  祭掃市民說:「我們預約蠻早的,它(寧思念)23日開始,我們25日就預約了,特意選的這個清明。」
  • 用鮮花代替紙火用信件傳遞思念 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祭祀是每年清明最重要的事情,與踏青掃墓、燃燒紙火等傳統祭祀方式相比,用鮮花代替紙火,用電子網絡、製作信件、點播歌曲等別樣的新式文明祭祀、安全祭祀、生態祭祀的觀念逐步在社會中蔚然成風。今年清明祭祀期間,記者走訪多地,了解到了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文明祭祀現狀與改變。
  • 【文明祭掃 平安冬至】冬至文明祭祀致市民的一封信
    【文明祭掃 平安冬至】冬至文明祭祀致市民的一封信 2020-12-18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明祭掃!遷安發布系列通告,倡導中元節文明祭祀!
    中元節臨近遷安市民政局發布了關於中元節文明祭祀的如下規定一起來看看吧~01遷安市殯儀館等殯葬服務機構中元節期間有序恢復祭掃活動鼓勵市民採取鮮花祭祀、網絡祭祀等方式減少聚集,市民可通過關注「唐山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微信公眾帳號、登錄天堂網、「7.28」紀念網、海葬紀念網等開展網上祭祀,降低實地祭掃活動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
  • 【文明祭祀】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方式都在這兒~
    在這個緬懷祭祀的節日,傳統的祭祀風俗如焚燒祭品、燃放鞭炮等方式,不但影響市容衛生、汙染大氣環境,而且容易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每年因為中元節祭掃而引發的火災很多,燒完紙錢留下的紙灰不僅汙染了空氣,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共建安全文明家園,共享寧靜舒適生活。
  • 文明祭祀 巾幗先行 ——潮州市婦聯「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文明祭祀 巾幗先行 ——潮州市婦聯「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2020-03-27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環境,文明祭掃,定州開通網上祭祀通道
    倡導文明祭祀 創建文明城市定州搭建網上生命紀念館 開通網上祭祀通道 清明,是中華民族緬懷故人的傳統節日。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避免人員聚集而產生傳播隱患,清明期間市殯儀館、公墓暫停現場祭掃接待服務。
  • 大連市文明祭祀整體形勢繼續向好
    原標題:我市文明祭祀整體形勢繼續向好 8月15日是傳統「中元節」。今年中元節期間,大連市街頭燒紙現象繼續減少,截至發稿時,城市主幹道兩側基本未出現燒紙現象,市民文明祭祀習慣已基本形成。
  • 綠色祭祀 親情永存——銅仁市清明節文明祭祀成新風尚
    祭祀是表達對逝去親友的追思和懷念,相較於形式,心意更重要。剛剛結束的清明節,各區縣以網上祭祀、鮮花祭祀等形式開展祭祀活動,以此號召市民用綠色、文明、創新的祭祀方式助力疫情防控。「綠色環保祭祀」成為更多市民的選擇,文明祭祀已成為新風尚。
  • 【文明祭祀】這個清明,我們一起綠色環保祭掃
    【文明祭祀】這個清明,我們一起綠色環保祭掃 2020-04-03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2清明節: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12清明節,不少市民正在以更文明、更環保的方式來寄託哀思。鮮花祭奠受到青睞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呼和浩特市的鮮花銷售,繼情人節之後又掀起高峰。不少市民都選擇環保的祭奠方式來緬懷先人,這無形中帶熱了呼和浩特市的鮮花銷售市場。
  • 文明祭祀,從我做起——興耀中英文幼兒園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 廈門發出《文明祭祀不燒紙錢》倡議書 推行文明低碳祭掃
    新春臨近,廈門市殯葬事務中心、廈門市殯葬行業協會聯合發出《文明祭祀不燒紙錢》倡議書,提倡厚養薄葬,不燒紙錢,推行文明祭掃。  廈門市殯葬事務中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每年廈門市都有數百萬人到陵園墓地祭奠親人,春節和清明節期間是兩個祭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