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鄭和墓在雨花臺區鐵心橋?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雨花臺區的離休幹部郭金鑑老人告訴記者,鄭和墓確實在牛首山,但並非現在所說的牛首山南麓江寧區谷裡鄉周村境內,而是在牛首山北麓雨花臺區鐵心橋高家庫村。從上個世紀60年代無意發現到現在,郭老研究鄭和墓已有幾十年,經過多次實地考證和長期的查閱史料,郭老披露了這一研究成果。

 

碑亭佚名墓就是鄭和墓?

 

郭金鑑老人從上世紀60年代初就在雨花臺區工作,幾十年從事林業工作的經歷使得老人對雨花臺區的每一個山頭都非常熟悉。他告訴記者,高家庫村有一個名叫小龍山的山包,鄭和就葬在這座山上。

 

在聽了郭金鑑的敘述後,金陵晚報記者隨同老人來到高家庫村進行了實地探訪。小龍山位於寧丹公路旁,山的兩邊有一條大土埂,當地人稱之為大龍埂,山包中間又伸出兩條小土埂,名叫小龍埂。郭金鑑說,鄭和墓就位於這大小龍埂圍成的懷抱之中。上世紀60年代,郭金鑑在此地還看到了一座五六米高的碑亭,庭中有一石碑,碑身只有一半,下有龜趺碑座。如今碑身已無法找到,記者在一片草叢中找到了斷裂為兩段的龜趺,左右相隔半米排列。

 

一位七十多歲的村民告訴記者,這座古墓是明代的「內官墳」,當年墓道宏偉,碑亭前設有祠堂,次第排列的幾道牌坊一直延伸到公路邊,由於缺乏保護,石碑、牌坊、祠堂已被破壞殆盡,無跡可尋。剩下來的龜趺也在一次風雨中被閃電劈成為兩半。目前,雨花臺區的有關部門在此地設立一個牌子,將其命名為「碑亭佚名墓」,列為文物控制單位。

 

點滴線索印證鄭和墓在此處

 

自從60年代以來,郭金鑑老人利用業餘時間對該佚名古墓進行了長期研究。結合自己當年所見,郭老說,墓主的身份肯定不是一般官員。斷裂的龜趺又和雨花臺區現存的明功臣李傑、鄧愈、宋晟墓前龜趺一模一樣。根據這些線索郭金鑑判斷,墓主肯定是明朝重要官員,級別不在鄧愈等人之下。

 

當地群眾稱該墓為「內官墳」,內官就是宮內服侍皇上的太監,基本可以判定墓主的身份。更為關鍵的是,古墓附近有一個周家凹村,照理說,周家凹村姓周的人應該佔多數,但村裡鄭姓人家很多,村民曾告訴郭金鑑,他們都是鄭氏後人,明朝時由外地遷入村裡,世代在此看守祖先陵墓及祠堂。郭金鑑還說,清朝同治年間的《上江兩縣誌》記載「鄭和墓在牛首山麓」,小龍山正是屬於牛首山脈,到牛首山頂不過四五華裡。

 

明朝墓、內官墳、形制宏大、守墓人姓鄭、方志有記載……根據這些點滴線索,郭金鑑得出結論,小龍山古墓墓主非鄭和莫屬,因為符合上述條件的明朝太監只有鄭和一人!

 

公認的鄭和墓規模不如小龍山

 

目前,牛首山南麓江寧區境內也有一座鄭和墓,並被作為真正的鄭和墓來紀念和保護。對於那座墓,郭金鑑曾經多次去看過。他說,江寧區和雨花臺區毗鄰,小龍山本來就屬於江寧縣,1956年劃給雨花,小龍山明代墓和牛首山南麓的兩座「鄭和墓」離得很近。1981年,江寧縣在牛首山南麓重修「鄭和墓」時,郭金鑑專程去看,兩者比較,小龍山古墓氣派更加宏偉壯大,說小龍山古墓是鄭和墓更加可信一些。

 

郭金鑑最後告訴記者,這個秘密在他心中埋藏了許多年,如果不講出來,鄭和墓之謎真的不知要過多少年才能解開,小龍山古墓也會漸漸湮沒,直至沒有人知道。明年就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了,鄭和墓到底在什麼地方,是有、是無、是真、是假,這個千古謎團應該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得到解決了。(中國網)

 

相關焦點

  • 南京鐵心橋荒山現無頭龜趺 系守衛明代太監墓
    龜趺已經斷為兩截一座石頭烏龜,靜靜地臥在草叢中,它在為誰守墓?近日,有讀者在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高家庫社區的一座荒山上發現一個明代龜趺。這個龜趺有怎樣的身世?墓主叫鄭強曾被誤認為是鄭和「其實,這個龜趺不能算是新發現,它曾是雨花臺區的文物保護單位,只是鮮為人知罷了!」一位文物專家告訴記者。《雨花臺區文物志》對「碑亭軼名墓」的記載是:此墓僅存龜趺等文物,視其風格、規制,應是明代之墓,但民間傳說,碑亭建於清代乾隆年間。
  • 鄭和墓葬牛首山 為何這裡集中了這麼多明代太監墓?
    最有名的是鄭和墓牛首山、祖堂山這一帶最有名的太監墓,要數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的墓葬。「鄭和墓到底在哪裡,曾經存在過爭議,有不少學者在這個問題上出過錯。」鄭自海說,例如,著名學者朱偰就曾經將雨花臺區鐵心橋的明司禮監太監鄭強墓錯認為鄭和墓。其實,清代地方文獻《同志上江兩縣誌》就記載,牛首山「有太監鄭和墓」。
  • 南京雨花臺區舉行集體代祭掃活動
    揚子晚報網3月27日訊(通訊員 賀巖 記者 董婉愉)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有猶長春風。連續兩天,南京市雨花臺區民政局、板橋街道、鐵心橋街道及孫家社區、定坊社區,先後在板橋街道孫家紀念堂、鐵心橋街道靜明寺紀念林,為社區居民舉辦「綠色清明,遙寄哀思」集體代祭掃活動。
  • 南京雨花臺區被盜明代石馬找回(圖)
    南京雨花臺區被盜明代石馬找回(圖) 從九月中旬被盜以來,被盜的雨花臺區尹西村明代石馬牽動著很多市民的心。記者昨日獲悉,這對石馬終於「回家」了。  石馬屬於明代大官的墓  今年九月份,「red梟龍」去雨花臺區尹西村尋古時,發現當地一對明代失考墓石馬不翼而飛。他隨即發布了微博,並且和記者取得了聯繫。此事經記者通報文物部門後,得到確認,石馬的確被人偷走了。
  • 南京公布與鄭和有關旅遊景點圖 多數免費
    記者 李花  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在他60餘年的生涯中,除了七下西洋之外,其餘大部分時間是在南京度過的。南京稱得上是鄭和的第二故鄉。你知道哪些景點和鄭和有關嗎?昨天,在2012中國航海日活動90天倒計時儀式暨專題網站上線發布會上,中國航海日專題網站(http://zh.nju.gov.cn)首次公布了「鄭和與南京的旅遊景點示意圖」。
  • 南京|我在世外桃源的雨花臺等你
    上一期|們一起走進秦淮河看看夢中的金朝六粉本期|我們走進世外桃源的雨花臺遊玩世外桃源-雨花臺雨花臺區位於南京市西北部,其名源於雨花臺,是由二三百萬年前古長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積物沉澱堆積而成的。交通:公交:2、14、16、26、39路等公交車雨花臺站下,可達雨花臺景區。乘 75、88、94、111、113、820路公交車,可直達菊花臺公園。乘 88、98、111、112、113、155路公交車到鐵心橋下車,可步行前往汶萊風情園。
  • 鐵心橋街道探新路——南京雨花「中心薈」,力繪「同心圓」
    深入貫徹南京市委集體調研時提出的「聚力聚焦『五城共建』,推動雨花高質量發展」新要求,立足雨花臺區「紅色文化城」建設大坐標,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鐵心橋街道工委直面新問題,勇探新路徑,鎖定「區域化黨建」關鍵詞,雨花「中心薈」商圈黨群服務中心應運而生。本月底,雨花「中心薈」揭牌在即。
  • 南京204家培訓機構被取締 雨花臺高淳兩區名單公布
    其中雨花臺區62 家、高淳11 家,名單已經公布。預計江蘇各地將於12 月31 日前公布黑白名單,讓家長在培訓時對照選擇。記者了解到,雨花臺區截至11 月12 日,雨花街道、板橋新城、梅山街道、賽虹橋街道、板橋街道、西善橋街道、開發區、鐵心橋街道共關停取締雙龍教育、源樂琴行、博學教育、易學教育、聚優教育等62 家培訓機構,53 家培訓機構整改完成後繼續經營。
  • 「南京綠色生態走廊」雨花臺區境內水、山、圩、洲齊全,景色宜人
    雨花臺區位於南京市中部,是南京主城八區之一,國家重要的軟體產業和信息服務業中心,國家東部地區重要交通樞紐、創新基地和新興產業研發中心,是以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中國軟體名城示範區。雨花臺區地貌類型多樣,境內水、山、圩、洲齊全,境內有將軍山、牛首山、岱山山脈等山麓,有秦淮新河、大石湖、石閘湖等河流湖泊,有雨花颱風景區、將軍山風景區、浡泥國王墓等著名景區,是南京的「綠色生態走廊」。
  • 南京鐵心橋:雨花中心「薈」非遺文化
    9月15日晚上,由雨花「中心薈」商圈黨群服務中心、南京鐵心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主辦的「鐵心非遺夜」活動,在「雨花客廳」歡樂上演,引居民消費者熱力圍觀。「以前都是在電視上才能看到這些節目,今天在家門口演,我們鐵心橋居民的生活豐富多彩,有滋有味!」現場觀眾曹阿姨高興地說。
  • 南京現4座東晉磚墓 墓主"頭戴金鳥 手握石豬"(組圖)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 供圖  上月南京雨花臺區鐵心橋發現4座並排而立的東晉磚墓,出土了銅印、畫像磚、金飾等近百件文物。其中,不乏造型靈秀的「動物」,如握在手中的滑石豬、用於裝點服飾的金魚、金鳥,每一種動物形象都有特定的含義。晉人把這些生靈安放在長眠之地,以構建一個並不寂寞的往生世界。
  • 汶萊瑪斯娜公主殿下拜謁南京雨花臺區渤泥國王墓
    中新社南京四月六日電 (記者 王國安 任云云)汶萊外交和貿易部無任所大使瑪斯娜公主殿下夫婦率訪華代表團一行八人,今天在中國首任駐汶萊大使劉新生和南京市副市長許慧玲的陪同下,拜謁了位於南京雨花臺區的渤泥國王墓
  • 2015年南京小學學區劃分一覽——雨花臺篇!!
    摘要:2015年小學學區劃分一覽雨花臺區 2015年小學學區劃分一覽雨花臺區:1、雨花區外國語小學
  • 浡泥王之墓:願將體魄託葬中華大地
    如今,這一位15世紀初浡泥(今汶萊)國王(蘇丹)麻那惹加那乃之墓,位於南京市雨花臺區安德門外石子崗烏龜山南麓,是中國現存僅有的兩處國外國王墓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浡泥國王墓是中國與汶萊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具有非同小可的歷史價值。 說到這座位於南京南郊的浡泥國王墓,總會有人不解,究竟是什麼,讓一位客死他鄉的年輕國王離世前留下「願將體魄託葬中華大地」的遺言?
  • 南京地鐵天隆寺站現六朝古墓 墓磚刻神秘手掌紋
    龍虎網訊 金陵晚報記者報導 十座六朝古墓一字排開,墓中發現了有神秘手印和道教符號的墓磚……昨天,南京市博物館公布了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雨花臺區天隆寺地鐵站附近發現了一個大型的六朝家族墓。幾件出土器物上呈現的神秘現象,讓專家傷透了腦筋,目前還沒有答案。
  • 浡泥國王安葬在南京雨花臺 被金庸寫進《碧血劍》
    汶萊博物館局局長(中)向楊新華、楊建華頒發手稿收藏證書楊新華供圖南京雨花臺區有一座浡泥國王墓,這裡風景十分優美,近些年,由於周邊道路修整交通便捷,節假日常引來許多遊客參觀瞻仰。這個聽上去極具異域色彩的人名,後面隱藏著許多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他曾與永樂皇帝朱棣在明皇宮奉天門共享一宴;他東行北上來南京之際,正是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時代;在他去世近600年後,武俠小說大家金庸還把他寫進了小說《碧血劍》。軟體大道北側有座浡泥國王墓浡泥國王墓位於軟體大道北側,乘坐地鐵2號線,在天隆寺站下車,步行十來分鐘就可以到達。
  • 北京鄭和衣冠冢與李蓮英墓毗鄰?
    北京也有一座鄭和衣冠冢日前有關南京牛首山所謂鄭和墓只是一座衣冠冢的報導在讀者之中鄭和研究學界引起了反響。江蘇省鄭和研究會會員、中國造船研究會會員楊彬先生獨家向金陵晚報記者披露,其實在明代大部分時間內作為都城的北京,也有一座鄭和的衣冠冢。六百年來,這座鄭和衣冠冢一直少為人知,就連鄭和研究學界都鮮有人聽說過。
  • 鐵心橋街道:「殭屍車」四色歸類法人性化
    2020-07-30 08:27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鐵心橋街道治理小區環境舉措人性化
  • 【魅力江蘇】出發,去「鄭和時代」看看(下)▏▏鄭和墓、浡泥國王墓...
    【魅力江蘇】出發,去「鄭和時代」看看(下)▏▏鄭和墓、浡泥國王墓:尋覓600年前的古都海韻 2020-06-18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市雨花臺區軟體產業(北京)推介會
    本次推介會主題為「創新合作、攜手共贏」,由南京市雨花臺區人民政府、中國(南京)軟體谷管委會主辦,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協會承辦。現場,謝祖國主任對雨花臺區、軟體谷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推介,重點介紹了南京市、雨花臺區營商環境,並對雨花臺區、軟體谷政策進行相應解讀,為北京投資人和企業家全面了解南京市、雨花臺區提供了有效渠道。        現場共籤訂產業園區合作及招商項目16個,總投資40.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