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鄭和墓位於江寧牛首山。在江寧區境內,也曾發現過很多座太監墓。鄭和研究學者鄭自海告訴記者,江寧牛首山、祖堂山一帶可能是明代的一個太監集中安葬地,已經陸續發現過很多太監墓。「今後,這個地方還可能有更多的太監墓被考古專家找到!」
最有名的是鄭和墓
牛首山、祖堂山這一帶最有名的太監墓,要數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的墓葬。「鄭和墓到底在哪裡,曾經存在過爭議,有不少學者在這個問題上出過錯。」鄭自海說,例如,著名學者朱偰就曾經將雨花臺區鐵心橋的明司禮監太監鄭強墓錯認為鄭和墓。
其實,清代地方文獻《同志上江兩縣誌》就記載,牛首山「有太監鄭和墓」。鄭和墓位於風景優美的牛首山麓,江寧區谷裡周村境內。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雲南鄭和後裔就千裡迢迢地來到牛首山掃墓。而南京鄭和後裔世世代代也口耳相傳鄭和墓就在牛首山。
1981年,有關部門到實地踏勘,發現鄭和墓墳壙呈馬蹄形,墓包呈長方形。當地曾有一個小村莊名曰「鄭家村」,村民自稱祖輩是鄭和墓的墳親家。當地群眾還反映,這裡原有鄭和墓碑,地表上曾有各種石刻。1985年,在鄭和下西洋起航580周年之際,牛首山鄭和墓被修繕一新,對外開放,「鄭和墓,可以說是牛首山發現的最重要、最知名的太監墓!」鄭自海說。
洪保墓出土曾轟動學界
除了鄭和墓,牛首山、祖堂山的範圍內幾十年來還屢屢發現其他明代太監的墓葬。鄭自海告訴記者,考古發掘證明,南京守備、內官監太監羅智葬於牛首山大定坊靜明寺;御用監太監王瑾葬於弘覺寺外五裡承恩寺;都知監太監楊慶葬於牛首山北今正德學院校園內……
2010年,鄭和下西洋的重要人物、都知監太監洪保的墓在祖堂山被發現。當時出土的洪保「壽藏銘」引起了鄭和研究學界的轟動,解決了很多學者爭論已久的問題。
另外,明代著名太監懷忠、金英、吳經、楊壽等人的墓也先後被考古專家發現,雖然發現地點並不屬於江寧區,而是位於雨花臺區,但這些太監墓大多位於牛首山的餘脈上。
鄭自海認為,在明代,牛首山,祖堂山一帶是南京太監一個重要叢葬地,"大量宦官墓葬地仍沉睡在牛首山周圍山林之中,陪伴鄭和長眠,形成了一個眾星捧月的局面!」
太監選定風水寶地
南京市考古界的一位專家並不認可眾多太監環繞鄭和墓,「眾星捧月」的說法,但他指出,牛首山、祖堂山的確是南京一個重要的明代太監叢葬地。
專家告訴記者,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吸取歷史教訓,對宦官的使用非常嚴格。但此情形到了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當皇帝後就發生了變化。由於以鄭和為代表的諸多宦官在朱棣奪取皇位的「靖難之役」中立有功勞,朱棣在登基後重用太監,很多太監獲取了此前想都不敢想的高官厚祿。
一些太監死後,風風光光地葬在南京周邊風水極佳的地區,其墓葬的形制、陪葬物一點都不輸於朝中大臣。南京南郊地區丘陵起伏,山水形勝,很多太監把死後葬地選在了牛首山、祖堂山一帶,是因為以堪輿學的觀點看,這裡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太監雖然並非正式的官員,但其中不少人生前「撈」了很多錢,死後的墓葬也建得格外豪華。比如,埋在鐵心橋的司禮監太監鄭強,其墓前就有碑亭、牌坊,至今遺蹟可尋。
今後還可能發現重要太監墓
朱棣遷都北京以後,以南京為「留都」,在南京保留了一套政權機構,也有不少太監在南京任職。很多在京師(北京)的太監年老體衰「退休」後,遷到南京養老。另外,還有一些太監犯了錯誤後,被貶到南京,最後死在了「留都」,比如曾經權傾朝野的大太監汪直、馮保都死在了南京。上述這些太監,都可能葬在了南京南郊牛首山、祖堂山附近。
「明代太監葬在牛首山附近,大部分是自發的,是其生前自己選定,並掏錢買下的墓地,看重的是這裡風水很好,漸漸成為『風尚』,形成了牛首山、祖堂山附近太監墓集中的有趣現象!」這位專家告訴記者,今後牛首山、祖堂山一帶還可能發現明代太監墓,其中說不定就有你在史書上「邂逅」過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