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就像一場奇幻的旅行,年輕的時候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總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追求。等到成家立業,在社會上站穩了腳跟,經歷了社會的毒打,人生的坎坷,才知道漸漸回歸自己的內心,反思當下和不足。這個時候,老祖宗的處世真諦、做人學問,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和明示。
老祖宗告誡我們,人到中年,默念這四句口訣,後半生自然順風順水,一定要牢記。
1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遇到讓你生氣的事情,不要過於發怒,遇到讓你高興的事情,不要過於狂喜,可以涵養身心。俗話說年輕氣盛,年輕的時候血氣方剛,遇到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就暴跳如雷,有了一點小小的成就就欣喜若狂,總是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其實,事情越急,行動越要緩,不要讓憤怒和狂喜蒙蔽了雙眼,阻礙了思維,進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只有心平氣和,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2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惡俗的人不要結交,混亂的圈子不要接觸,這樣才可以立身。年輕的時候缺乏社會經驗,識人不明,容易被人欺騙,結交了不改結交的人,被帶入了不該進入的圈子,以致於誤入歧途。人到中年,就要明白道不同不相為謀,你強大了自己會有人來巴結你,你弱小了就會有人欺負你。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所以最終還是要過好自己,不要跟著別人的圈子走。
3小利不爭,小忿不發,可以和眾。
不要對蠅頭小利斤斤計較,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和別人起爭執,這樣別人才願意跟你合作。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爭鬥,如果格局太小,眼裡只有雞毛蒜皮,很難幹成大事,最終取得不了太大的成就。胸懷寬廣,眼界高遠,把錢財和面子看得淡一些,多接觸比自己強的高人,向別人學習長處,而不是小肚雞腸,你的世界必然與眾不同。
4見善必行,聞過必改,可以畜德。
見到善事就要及時去做,聽到過錯就要及時去做,這樣可以為自己積德。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人到中年,最重要的品質是德行修養,要多做善事多做好事,常常反省自己過去的錯誤,不要談論他人的是非。有修養的人,總是會從自身出發,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充實自己,不與小人糾纏,不與爛人糾纏,一心一意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當你的心靈清淨下來,人生自然也會變得開闊。
相由心生,業由身造。人到中年,不能像年輕時那樣著急奔跑,把腳步放慢一點,學會以另一種方式看待世界,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俗話說:「聽了老人言,不會做大難;不聽老人言,到老不周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流傳最久遠的文明,老祖宗的智慧經過了千年時間的考驗,滋養了中華兒女的靈魂,賦予了我們豐富的精神內涵,直到今天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老人言》的智慧,我們從小的時候就了解,可是人到中年卻不一定能活學活用,應用到實踐當中。所以我們需要時常溫習《老人言》的語錄,體會老祖宗的精髓所在。
比如,《老人言》說:「官大官小,沒完沒了。錢多錢少,都有煩惱。」就是告訴我們要知足常樂,重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要被外在的物質世界所困擾,否則必然陷入無盡的煩惱當中。今天社會的高速發展,並不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快樂,重要的還是自己內心的強大,才能順風順水,越活越滋潤,越過越幸福。
我讀的這本《老人言》裝幀精美,內容豐富,無論是生活、工作,還是學習、教育孩子,老祖宗幾千年的高深智慧,書裡面都講的很透徹,通俗易懂,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推薦大家多看看,每天讀一讀,必然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