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在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9月30日上午,在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三樓大廳,由河南省固始縣人民政府與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臺灣文聯臺灣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正式開展。本次參展書畫作品共有148件,其中,特邀作品4件,河南作品64件,福建作品50件,臺灣作品30件。展覽將持續到10月18日。

  書畫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文人風雅」的代表,不僅源遠流長,而且深入人心。固始自古文風鼎盛,其當代書法群體更是備受國內外書法界關注。2009年,固始獲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

  固始縣地處「吳頭楚尾」、「豫南揚北」的三省交界之處,歷史上,因多次較大規模人口南遷,固始後裔遍布福建、臺灣乃至世界各地,故有「唐人故裡,閩臺祖地」之譽。據文獻記載,現今臺灣100大姓中有68姓族譜明確記載其先祖來自「光州固始」,造就了「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親文化現象。

  今年恰逢固始縣人民政府與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籤訂長期合作關係協議十周年,閩臺緣博物館聯合固始縣、臺灣文聯臺灣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意在以翰墨歌盛世,用丹青繪原鄉。書畫家們以不同形式和不同角度回望歷史,歌頌新時代,不僅體現了精湛的藝術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更是充滿熾熱的血脈親情和家國情懷。

  (固始縣委宣傳部、統戰部)

相關焦點

  • 「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在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書畫聯展吸引許多藝術愛好者前來觀看。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東南網9月30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9月30日,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與河南省固始縣人民政府、臺灣文聯臺灣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正式開展。參展書畫作品共有148件,其中,特邀作品4件,河南作品64件,福建作品50件,臺灣作品30件。展覽將持續到10月18日。
  • 《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今正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式開展
    《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於9月30日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正式開展,同時,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正常開放。29日起,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正常開放。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博物館實行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恢復開放後的首個展覽《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將於30日正式開展。
  • 「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出
    近日,由固始縣人民政府與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臺灣文聯臺灣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持續到10月18日。
  • 「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在福建泉州展出
    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匯集兩岸書畫名家的148件作品,將展出至10月18日。柯寧 攝中新網泉州9月30日電 (孫虹柯寧)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9月30日起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展出兩岸書畫名家的148件作品,書寫中華兒女尋根問祖、慎終追遠的故鄉情緣。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開放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通訊員賴耀芳)今起,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正常開放。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博物館實行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恢復開放後的首個展覽《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將於30日正式開展。據介紹,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每天開放時間為9:00—17:00,逢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每天接待觀眾量限額3000人,觀眾可提前7天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參觀。參觀當日,須出示本人預約登記時使用的有效證件原件或預約二維碼,同時須提供本人健康碼。9月30日,《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將正式開展。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今起恢復開放
    泉州網9月29日訊 (記者張素萍 通訊員賴耀芳)今起,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正常開放。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博物館實行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恢復開放後的首個展覽《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將於30日正式開展。
  • 豫閩臺三地情
    歷史上,固始先民四次南遷,後裔遍布八閩大地。明清之際,入閩固始後裔大量播遷至臺灣,追本溯源,他們的「根」仍在固始,因此有了「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這一獨特的根親文化現象。在閩臺,「固始」這個祖根地的符號被刻在廟堂上、記在家譜裡,永不泯滅。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閩臺同胞前往固始尋根,其故土之情難以言喻。「光州固始」,將豫、閩、臺三地同胞緊密聯結在一起。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族譜見證兩岸血脈相連
    中新網信陽10月27日電 (張因祥)「族譜印證了閩臺兩地與固始的歷史淵源,回答了『我們從哪裡來?祖先在哪裡?』的問題,也為臺灣同胞尋根謁祖提供了實物證據。」27日,在河南固始縣參加第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如是說。
  • 「閩臺祖地·中國固始」紀錄片攝製組考察固始
    「閩臺祖地·中國固始」紀錄片攝製組考察固始   中新網3月12日電(陳巍高)日前,中央電視臺「閩臺祖地•中國固始」大型紀錄片攝製組到河南固始縣,進行前期資料收集工作,並對拍攝外景地進行實地考察。
  • 了解固始必須從博物館開始
    走進固始博物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座城——固始。意思說這是代表固始根親文化,連接海峽兩岸同根同源。樹中間的標誌是一隻玄鳥,有「燕歸來」的寓意。固始博物館的標誌是一隻玄鳥,有「燕歸來」的寓意初入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實則讓人感嘆,這是綜合運用實物模型、場景再現、三維動畫、多媒體、文字說明等技術表現手法,詮釋了豫閩臺兩岸三地一脈相承的歷史淵源和根親文化。
  • 央視「閩臺祖地•中國固始」紀錄片攝製組考察固始
    日前,中央電視臺「閩臺祖地•中國固始」大型紀錄片攝製組到固始縣,進行前期資料收集工作,並對拍攝外景進行實地考察。  攝製組一行先後到固始縣陳元光廣場、根親博物館、根親文化園、開漳聖王紀念館,以及陳集鎮的陳元光祖祠和分水亭鎮的王審知故居遺址等,實地考察並聽取相關人員的情況介紹。
  • 情系閩臺緣 六萬臺胞走進閩臺緣博物館
    中新社泉州二月十五日電 題:情系閩臺緣 六萬臺胞走進閩臺緣博物館  中新社記者 黃瑤瑛  臺胞重要祖籍地之一的福建泉州市西湖邊,大陸第一個對臺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就坐落在這裡,吸引海內外遊客特別是臺胞絡繹不絕前來參觀。
  • 港澳臺僑胞閩臺緣博物館裡感受「閩臺緣」
    中新社泉州二月二十日電 題:港澳臺僑胞閩臺緣博物館裡感受「閩臺緣」  中新社記者 黃瑤瑛  「這根柱子好高,也很壯觀」,「榕樹文化與兩岸的文化有關,同文、同種、同根生」……二十日上午,參加「海峽西岸鬧元宵
  • 「閩臺走親鄉鎮行」大型圖片展在閩臺緣博物館舉辦
    東南網6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文/圖) 10日,作為第八屆海峽論壇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閩臺走親鄉鎮行」大型圖片展在泉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並將持續到15日。展覽由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和臺灣導報社主辦,集中展出「閩臺走親鄉鎮行」系列報導成果,呈現閩臺兩地的歷史淵源、現今交往、共有信俗和臺胞祖地今日的發展狀況。來自臺灣南部的基層民眾代表、兩岸大學生共200多人觀看了展覽。
  • 五四青年節:閩臺緣博物館開展聯歡、攝影等活動
    閩臺緣五四閩臺泉州創業共建聯歡會上的書法表演東南網5月4日訊(本網記者 莊小能)4日下午,為紀念五四運動93周年、中國共青團成立90周年,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青年創業共建聯歡會系列活動。
  • 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央廣網西安4月4日消息(記者雷愷)在陝西省文物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鹹陽市文物局主辦,昭陵博物館、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鹹陽市文物保護中心、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參展《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今天(4月4日)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 閩臺緣博物館推出《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系列活動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圍繞主題,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與泉州市木偶劇團、臺灣青年木偶聯合發展交流協會、泉州錦繡莊民間藝術園、漳州徐竹初木偶藝術館聯合舉辦《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及相關系列活動。
  • 閩臺緣博物館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祖國大陸唯一的對臺專題博物館,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全國性的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基地,也是增進全球華人中華文化和民族認同感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4 年 11 月,中央領導視察泉州閩臺關係史博物館時指示,擴建或新建一座「閩臺博物館」,使之成為全國性對臺宣傳和交流基地。這是中央根據目前臺海兩岸關係形勢作出的重要決策,也是新時期加強對臺宣傳工作的需要。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座落於福建省泉州市區西北側,北倚國家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西湖,西鄰泉州市博物館和閩南建築博物館。
  • 《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4月4日上午,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鹹陽市文物局主辦,昭陵博物館、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鹹陽市文物保護中心、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參展《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見證兩岸情緣
    (完)聽,建築在訴說 | 航拍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新華網福州10月4日電(王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10月3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迎來眾多遊客,新華網記者用航拍器從空中感受海峽兩岸的同根同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