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2020-12-11 中國日報網

4月4日上午,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鹹陽市文物局主辦,昭陵博物館、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鹹陽市文物保護中心、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參展《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為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原創展覽,自2014年農曆新年首展後,至今一直在國內巡展。此次展覽匯集歷代有關馬的文物精品70件(組),其中戰國時期的彩繪男騎馬俑、十六國時期的褐釉陶具裝馬、唐代白陶舞馬、彩繪帶豹胡人騎馬俑等為國家一級文物。展覽內容分五部分:「六畜之首,一馬當先——馬的馴養」、「玉鞍金羈,車水馬龍——馬與交通」、「金戈鐵馬,千乘萬騎——馬與戰爭」、「健兒快馬,戲舞翩躚——馬與娛樂」、「騏驥馳騁,天馬悠悠——馬與藝術」,展覽文字凝練易懂,注重背景知識和延伸知識的介紹;展覽中還設置「馬」文化專題高清影片、「馬球」專題影片,以及10個有關「馬」的成語動漫,擴大了展覽的受眾面。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坐落在福建泉州,是一座反映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文化淵源的專題博物館,講述的是閩臺兩地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歷史文化脈絡。

福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首屆東亞文化之都;陝西西安是路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通過此次展覽的成功舉辦,不但加深了福建陝西兩地的文化交流,更是兩地博物館館際交流的盛事,也為海峽兩岸馬文化愛好者們的提供了一次極佳的觀賞學習的機會。

展覽將持續到6月23日,期間將邀請昭陵博物館李浪濤副館長主講《人馬情未了——從唐太宗昭陵六駿說起》並舉辦各類教育活動。(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央廣網西安4月4日消息(記者雷愷)在陝西省文物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鹹陽市文物局主辦,昭陵博物館、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鹹陽市文物保護中心、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參展《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今天(4月4日)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
  • 《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亮相巴州博物館
    6月10日,《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巴州博物館4樓開展。此次展覽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館與陝西歷史博物館《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主辦,展出時間將從6月10日持續到9月5日。「好多形態各異的馬,這些文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 《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將在巴州開展
    漢代彩繪騎兵俑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職業「相馬」人;秦代,馬成為奔波在各地驛站的「快遞員」 ;唐代,馬術活動興盛,舞馬、打馬球風靡各地……6月5日,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館與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辦的《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將在巴州博物館開展,屆時,該館106組(134件)精品文物將向人們展示中國悠久的馬文化發展歷史。
  • 「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亮相巴州博物館
    天山網訊(記者趙爽報導)「自古以來,馬與人類就有著特殊而密切的關係……」10日,巴州博物館講解員向前來欣賞「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的觀眾講解著中國歷史悠久的馬文化。6月5日至9月5日,由巴州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辦的「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巴州博物館展出,向各族群眾展示中國馬文化發展歷史。
  • 中國古代馬文化展開展 匯集文物精品106件
    中國網6月15日訊 「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近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匯集歷代有關馬的文物精品106件(組),年代從商周持續到清代,其中,戰國時期的彩繪男騎馬俑、北朝早期的褐釉陶具裝馬、唐代白陶舞馬、彩繪帶豹胡人騎馬俑等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開放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通訊員賴耀芳)今起,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正常開放。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博物館實行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恢復開放後的首個展覽《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將於30日正式開展。據介紹,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每天開放時間為9:00—17:00,逢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每天接待觀眾量限額3000人,觀眾可提前7天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參觀。參觀當日,須出示本人預約登記時使用的有效證件原件或預約二維碼,同時須提供本人健康碼。9月30日,《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將正式開展。
  • 明天,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現《風雅六朝》
    12月31日,《風雅六朝——南京、泉州文物聯展》將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與你見面。 我們用「風雅」來概括六朝神韻。風雅,作為一個詞,是謂高雅、文雅;分成兩個字,風是自然是自由是脫俗,雅是別致是精巧是講究。
  • 《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今正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式開展
    《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於9月30日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正式開展,同時,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正常開放。29日起,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正常開放。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博物館實行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恢復開放後的首個展覽《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將於30日正式開展。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見證兩岸情緣
    (完)聽,建築在訴說 | 航拍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新華網福州10月4日電(王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10月3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迎來眾多遊客,新華網記者用航拍器從空中感受海峽兩岸的同根同緣。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閩臺緣,一家親!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位於泉州市西湖公園北側與泉州市博物館相鄰,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中國大陸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一進門就可以看到蔡國強導演的一幅作品。進館第一眼就看到了它。高大的爆破作品。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任命「一把手」
    謝清海任書記,楊彥傑任館長  早報訊(記者張文文/圖)昨日,省委在泉州舉行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主要黨政領導任職宣布會,謝清海同志任中共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委員會書記,楊彥傑同志任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今起恢復開放
    泉州網9月29日訊 (記者張素萍 通訊員賴耀芳)今起,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恢復正常開放。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博物館實行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恢復開放後的首個展覽《根在固始——豫閩臺書畫聯展》將於30日正式開展。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送福送春聯」書法社教活動
    書法家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書寫春聯贈送來館參觀的遊客。東南網1月13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1月12日上午,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送福送春聯」書法社教活動,邀請泉州市書法家、泉州師院書法研究生班學生做客博物館,現場書寫春聯贈送給前來參觀的遊客,通過中國傳統書法傳遞中華文化,以書傳情,吸引許多參觀遊客和市民朋友參加。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漢服展示展覽活動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漢服展示展覽活動     18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上演陳龍山 攝   中新網泉州5月18日電 (陳龍山 蘇巧鳳)傳統閩箏聲樂悠揚、古老漢服裙帶飄飄……18日,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上演「尋找古老的記憶——漢服」活動,現場展示漢服、漢禮等傳統文化,吸引眾多民眾駐足欣賞。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紀念臺灣光復六十五周年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紀念臺灣光復六十五周年 2010年10月08日 13:2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五四青年節:閩臺緣博物館開展聯歡、攝影等活動
    閩臺緣五四閩臺泉州創業共建聯歡會上的書法表演東南網5月4日訊(本網記者 莊小能)4日下午,為紀念五四運動93周年、中國共青團成立90周年,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青年創業共建聯歡會系列活動。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任命「一把手」 (2)
    □相關新聞  閩臺緣博物館吸引成千上萬遊客  館方提醒:團隊參觀需提前預約  早報訊(記者陳祥木石勇文/圖)連日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吸引了成千上萬遊客前往參觀  記者日前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看到,博物館廣場上停放著近20輛大型客車,而一旁則有1000多名老年人及中小學生正在列隊準備入館參觀。據介紹,參觀的老年人分別來自惠安、晉江、石獅等地,此次活動系所在地的村(居)老人協會組織的。老人中,年齡最大的已有92歲高齡,最小的也有66歲。而近千名中小學生則分別來自泉州中心市區、晉江等地。  「參觀回去後,我們還要寫觀後感。」
  • 致力兩岸一家親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館十周年
    ,也是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館十周年的日子。今日上午,「5·18國際博物館日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館十周年」系列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作為中國唯一一個以「閩臺」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自2006年5月開館至今已接待觀眾近千萬人次,其中臺胞近70萬人次;文物藏品新增3146件(套),其中從臺灣島內徵集和接受臺灣同胞捐贈文物1038件(套);館藏族譜達到2191種5486冊,涵蓋兩岸115個姓氏,先後接受兩岸民眾捐贈譜牒資料635種959冊,其中臺灣同胞捐贈183種210冊。
  • 中國傳統財富文化展在廈門市博物館開幕 將持續至3月31日
    來源:學習強國2020年12月31日上午,經過近兩年精心籌備,廈門金融強市宣傳月的重頭戲之一——中國傳統財富文化展在廈門市博物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31日。展覽匯集了廈門市博物館、中國財稅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武當博物館、華僑博物院、綿陽市博物館、中創文保等8家文博機構和企業的138件(套)珍貴文物,可謂「各路財神,齊聚一堂」。這是廈門市博物館近年來推出的規模最大的原創性臨展,它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財神信仰和財富文化」為主題,用文物講述財富故事,傳播財富精神,弘揚中國傳統財富文化。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館10周年 接待觀眾近千萬名
    閩南網5月18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自2006年開館至今,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接待觀眾近千萬人次,其中臺胞近70萬人次。時值「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館十周年」系列活動於今日正式開幕。當天,數位臺灣同胞現場向閩臺緣博物館捐贈珍貴的文物史料,與會嘉賓們就博物館的功能、作用和發展等議題開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