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中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與他創立的興中會

2020-12-12 中國軍網

【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

振興中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與他創立的興中會

新華社廣州11月14日電(記者李雄鷹)國難當前,28歲的青年孫中山,發出了時代最強音——振興中華。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少年時代,孫中山曾在檀香山(今美國夏威夷)學習。1892年,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

1894年,孫中山寫了長達8000多字的《上李鴻章書》,建議清政府仿照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通過改良途徑實現救國,但李鴻章並未接見年輕的孫中山。孫中山曾希望借上書李鴻章取得機會以施展自己改造中國的政治抱負,當這種和平改良的嘗試碰壁後,他「知和平之法無可復施」,逐漸走上了尋求武力推翻清政府的道路。

1894年10月,孫中山再赴檀香山,決心組建革命團體,並得到當地華僑支持。同年11月24日,孫中山邀請贊成他反清主張的20多名華僑同胞集會,孫中山主持會議,提議團體定名為興中會,並宣布所擬的興中會章程。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宣告成立。

章程規定興中會以「振興中華、維持國體」為宗旨。會議選舉劉祥、何寬為正副主席,黃華恢為管庫,程蔚南、許直臣為正副文案,鄧蔭南等為值理。入會者填寫盟書,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

興中會成立不久,就在檀香山招募了130多名會員。在會員的支持下,孫中山一共募捐到了13000美元,並在1894年底回國,謀劃發動起義。先後跟隨孫中山回國從事革命運動的有鄧蔭南、宋居仁等20多人。在回國的途中,孫中山等人路過日本橫濱,託人散發革命傳單。

1895年1月底,孫中山到達香港,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並以此為基地,準備在廣州發動反清武裝起義。孫中山帶著陸皓東、鄧蔭南等人到達廣州後,設立興中會廣州分會。

1895年3月,孫中山回到香港商議起義策略,決定在九月初九重陽節(10月26日)舉事。經各方努力,在重陽節前夕,起義準備工作大體完成。

但因知情者告密,興中會起事的消息被清政府獲悉,清政府隨即出動軍隊搜查起義據點,緝捕參與起義人員,起義失敗,孫中山被迫逃亡海外。1896年10月,孫中山在英國倫敦曾被清公使館誘捕,經英國友人康德黎等營救脫險。此後,孫中山詳細考察歐美各國的經濟、政治狀況,研究了多種流派的政治學說,並與歐美各國進步人士接觸,三民主義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此後,孫中山不僅積極組織武裝起義,還領導革命派與保皇派論戰。到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合組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並系統提出三民主義思想體系,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進程。

1911年10月10日,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爆發,清朝的專制統治最終覆滅,辛亥革命取得勝利。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此後,孫中山一直致力於捍衛革命的勝利果實,與反動勢力作鬥爭。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病不治,逝世於北京,並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言。

1956年,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毛澤東說:「紀念他在中國民主革命準備時期,以鮮明的中國革命民主派立場,同中國改良派作了尖銳的鬥爭。他在這一場鬥爭中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

相關焦點

  • 興中會、同盟會、香港分會,孫中山創立革命團體興中會和同盟會
    香港興中會和同盟會香港分會,孫中山創立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和同盟會曾先後在香港建立重要機構,使香港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成為革命運動的個指揮中心和活動基地。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小團體—興中會。
  •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信念堅定,曾經擁有四位妻子
    此時孫中山已經為革命奮鬥了16年。民國建立,宏圖大業看起來實現了第一步目標,但現實中,孫中山沒有多少獲得感:整個中國還是那麼貧弱,天下似乎更加混亂,獨夫民賊、各路野心家頻出,哪有幾個真正「天下為公」的,這種亂像離他的理想國相差甚遠。
  • 孫中山:借錢革命被稱作「孫大炮」[組圖]
    中新社發 【一邊開炮一邊說法】早些的時候,孫中山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得比較響:孫大炮。 大炮一是指空想的和不現實的。因為他夢想建立一個健全的、民主的政府,一個對人民施行仁政的政府,在帝制年代無異於痴人說夢。 另外,革命是要花錢的。他四處借錢,不斷許諾。
  • 孫中山:幹革命擇善而固執
    本欄開篇講中山。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被尊稱為「國父」。他由「農家子」到醫生,最終成為反對軍閥獨裁、為改善民生而奮鬥的革命者,其中少不了對民主革命的偏執精神。■大膽狂言鍥而不捨孫中山一生為民權、民生而竭心盡力,不斷提出深具改革意義的措施,為「恢復中華」而奮鬥不息。一直支持孫中山為革命殫心竭慮的是他的偏執性格。
  • 他與孫中山是好友,設計了青天白日旗,是第一個為革命犧牲的人
    1914年,孫中山先生宣布「青天白日旗」作為中華革命黨的黨旗,此後該黨一直沿用青天白日旗。據了解,青天白日旗是辛亥革命時制定的第一面旗幟。而旗幟的設計者是興中會成員陸皓東,他也是第一個為共和革命犧牲的人。
  • 第三章 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核心價值思想
    在中國近代重新建構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潮流中,我國偉大的革命先驅和領袖孫中山是走在最前列、最有影響力的代表。孫中山對孔孟的「仁學」思想給予了新的解釋,強調要發揚救世之仁、救國之仁。他將西方的人道主義加入到了中國傳統的「仁德」之中,對傳統的「仁德」觀念進行了揚棄式的發展。
  • 孫中山致蔣介石親筆信背後的故事
    ,從信中內容和字句看,得知是孫中山給蔣介石的一封親筆信,因其印製時間較早,應是在孫中山於民國十四年(1925)逝世後付印的,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眾所周知,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縣)人,為我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青年時代立志反清。1894年曾上書李鴻章,革新政治主張,因遭拒絕,遂赴檀香山開始革命生涯,組織興中會。
  • 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看孫文和他「朋友圈」的墨跡展
    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看孫文和他「朋友圈」的墨跡展 澎湃新聞 陳若茜 2016-11-13 09:50 來源:澎湃新聞
  • 孫中山胞兄孫眉在 廣州灣
    1879年,孫中山跟隨母親到檀香山,一開始在哥哥孫眉開設的商店中幫忙。在孫眉資助下,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和香港等地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0月,孫中山回到檀香山與孫眉商討「反清復國」大計,孫眉稱讚孫中山「志大言大」,對此表示贊成,劃撥一部分財物給孫中山。同年11月,興中會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口號是「振興中華」,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 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真實的孫中山是怎樣的
    在1997年黨的十五大中,江澤民主席指出: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卻為民主革命的爆發帶了一個好頭。在中國處於內憂外患的時候,是孫中山第一個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這是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的。    胡錦濤主席則認為孫中山「始終受到全中國人民由衷的景仰」。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振興中華,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統一。始終堅持不懈,只為了改變中國的現狀,然後將中國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強國。
  • 孫中山「振興中華」口號是什麼 要怎麼做?
    ­  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一直倍受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的尊崇與景仰。儘管兩岸中國人在政治信仰、社會制度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但對先生的敬仰與愛戴卻高度一致。特別是孫中山先生率先提出「振興中華」,最早拉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序幕。
  • 陸皓東:為共和革命犧牲的第一人,設計青天白日旗的孫中山發小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闖將) 陸皓東:為共和革命犧牲的第一人,設計青天白日旗的孫中山發小 兩人深受震動,認定清政府已無可救藥,打定了革命的決心。 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月21日,日軍攻陷旅順,進行了4天3夜的旅順大屠殺。11月24日,回到夏威夷的孫中山,創立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的中國第一個現代革命團體――興中會。 陸皓東則回到上海,繼續上班,同時捐出錢財大力支持孫中山。
  • 楊天石:批孫中山可以,但不要太天真
    作為革命的先行者,圍繞著怎麼評價孫中山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其生前的是是非非,也在學界存在很大爭議。就此,鳳凰評論《高見》專訪了楊天石。 我不贊成辛亥革命前孫中山是「邊緣人物」這一提法。從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之際起,孫中山就抓住了推倒清朝政府、振興中華這個時代大主題,就引領時代潮流,領導革命,他的影響就愈來愈大,擁護者愈來愈多,逐漸成了政治舞臺的中心人物。
  • 孫中山與李鴻章庚子年密謀兩廣獨立真相
    作者系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孫中山與李鴻章秘密交涉真相孫中山和李鴻章都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孫為革命先行者,李為晚清元輔重臣。據一些孫、李傳記和有關論著,庚子年孫、李之間就「兩廣獨立」有過秘密交涉,聯手密謀「兩廣獨立」,然關於此事之相關記述都有可商榷之處。
  • 孫中山與茶庵寺
    然而茶庵寺最值得稱道的地方,莫過於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兩度造訪。茶庵寺內一行禪師像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翌年2月,興中會總部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的創始人之一陳少白,出生於江門外海,自小便常去茶庵寺遊玩,年長後又與茶庵寺住持慧真法師相熟。
  • 此人才是中國近代史的先驅,孫中山是他的秘書,歷史上卻寂寂無聞
    鮮為人知的是,在中國近代史中,建立革命組織,推翻封建帝制,還有一人比孫中山更早,他叫楊衢雲。楊衢雲是香港興中會的首任會長,當時孫中山還是他的秘書。因此,有歷史學家認為,中國近代革命史,應該要從他開始寫。楊衢雲(1861-1901),福建海澄人。
  • 孫中山與三大政策的制定
    孫中山對於列寧極為欽佩,稱列寧「是一個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個革命中之聖人,是一個革命中最好的模範」,但他也深知,列寧的偉大不僅在於列寧個人,更在於「列寧先生之思想、魄力、奮鬥精神、一生的工夫,全結晶在黨中」⑤[孫中山:《關於列寧逝世的演說》,《孫中山選集》第606頁。].而這一切,卻正是他所領導的革命所最為缺乏的。
  • 孫中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踐行者
    孫中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踐行者 原標題:   核心提示:孫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真正做到鞠躬盡瘁,如今,我們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這些為夢想奮鬥的中國人,這讓我們國家有了基礎
  • 緬懷中山先生不朽功勳 矢志不渝振興中華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孫中山先生為民族獨立、社會進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勳,大力弘揚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深刻闡明全體中華兒女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鄭重宣示維護祖國統一的嚴正立場和堅定決心,呼籲學習和繼承中山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奮鬥。
  • 第三屆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術研討會在廣東中山召開
    章揚定研究員在致辭中表示,廣東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世紀偉人、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是孫中山領導革命、發動武裝起義的策源地,是孫中山進行政權建設的實驗場。孫中山以其豐功偉績和高貴品質獲得了後人的崇高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