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借錢革命被稱作「孫大炮」[組圖]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中新圖片:1924年11月7日,孫中山先生和廖仲愷在慶祝俄國十月革命大會上。 中新社發

中新圖片:1918年5月4日,滇、桂軍閥操縱非常國會,決定修改軍政府組織法,改元帥制為總裁制。同日,孫中山先生通電辭職。孫中山先生回上海後,開始撰寫孫文學說。 中新社發

【一邊開炮一邊說法】

早些的時候,孫中山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得比較響:孫大炮。

大炮一是指空想的和不現實的。因為他夢想建立一個健全的、民主的政府,一個對人民施行仁政的政府,在帝制年代無異於痴人說夢。

另外,革命是要花錢的。他四處借錢,不斷許諾。可隨著起義的次次失敗,諾言無一兌現,「孫大炮」已經不是玩笑了,它代表著某種人品上的信用不良。

先行者總是被嘲笑和被誤解的,他們與這個時代不是相見恨晚,而是相見恨早。人們都睡著,他卻吶喊,吶喊的調調兒也高亢尖銳,是別人想也不敢想的犯上作亂。

他就是那個時代的「亂臣賊子」。

其所為者,主政者視之為賊也;其所亂者,滿清帝制是也。

儘管西化了的孫中山滿腦子民主共和的觀念,但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惟有暴力推翻暴政一途。

自1895年以來,孫中山共組織了大大小小的起義十次,「十大起義」刀光劍影、充滿了刺殺與爆炸。在一次起義的部署中,他這樣命令屬下:光武裝攻打督署還不夠,還要「四處放火」,於城內各處「施放炸彈,以壯聲勢」。

和以往的造反者不同,孫中山的革命是有理論支撐的。他以自己的親歷學識,認準了革命不是簡單地改朝換代,不只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有涉及民主與民生的大內容。

這一套內容裡最主要的就是他的憲政與法治思想。

孫中山認為,要改變這人治的國家,必實行法治才行,而民權是法治的基本條件。所謂民權,就是「用人民來做皇帝,用四萬萬人來做皇帝」。很顯然,這位滿腔熱情的革命黨人希望盧梭的「人民主權說」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

1896年,清廷於倫敦綁架孫中山,使得世人盡知孫中山,清廷的愚蠢為孫中山成就了一大單政治廣告。原來中國還有這等熱血青年?支持、崇拜,孫氏名聲大震。

獲釋不久,他雄論滔滔,在《東亞》雜誌上發表長文一篇:《中國之司法改革》,大談法治,這是孫氏法治思想第一次系統的闡述。

孫中山大聲疾呼:「在今日中國的社會部門,也許沒有什麼部門比司法制度更迫切地需要徹底改革了。」

當然,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法律可言,何況搞的是革命,還沒有到自己說了算的時候,法治可以是自己的確信,也可以是口號以壯視聽,以張聲威。

沒法律可以,但不能沒有法治思想。

作為先行者,孫中山一邊向舊機器開著大炮,一邊向民眾闡述著法理。所以,儘管在實際的遭遇戰中屢次失敗,卻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孫中山是觀念上的先行者與布道士,是開闢了一個時代的急先鋒。

他的憲政法治思想雖不如城角上的炮火亮麗,可在人心深處卻引發了翻江倒海般的巨瀾,為埋葬舊制度播下了最強勁的種子。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你的名字:「孫中山」、「孫汶」、「孫大炮」
    [摘要]「孫汶」、「孫大炮」、「孫中山」都是孫中山曾被取、用的名字和外號。中山大學的李吉奎先生寫有《孫中山,一個被取、用的名字》一文,指出孫中山是一個被取、用的名字,首創者為章士釗。最奇妙者,竟有一位姓「清」名「室」的人,居然也送花圈到社稷壇去,居然對於十三年前他想拿來處以極刑的「孫汶」稱起「孫中山先生」來!!!其中,「孫汶」、「孫大炮」、「孫中山」都是孫中山曾被取、用的名字和外號。中山大學的李吉奎先生寫有《孫中山,一個被取、用的名字》(收入氏著《孫中山研究叢錄》,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一文,指出孫中山是一個被取、用的名字,首創者為章士釗。
  • 孫中山為什麼被稱作「孫大炮」?理想主義救不了中國!
    對於孫中山,我們一般對他的傳統評價比較高,稱他為中國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中國2000年的封建統治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教科書對他的評價也比較高,但很多人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孫中山曾經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對中國共產黨有過重要幫助。
  •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眼中的孫中山:"孫大炮"不是空想家
    「其中,包含了孫中山大量的書札、講稿、文章、文物等,裡面透露出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沉浸黨史資料30多年的邵銘煌對孫中山的研究自然頗有獨到之處。他向記者描繪了他眼中的孫中山:「一個浪漫主義革命家」;「他思想超前,充滿夢想,同時勇於將理想、夢想付諸實踐」。他還說,要還原真實的孫中山,「讓人們看到一個人性化的革命家」。
  • 孫中山:幹革命擇善而固執
    本欄開篇講中山。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被尊稱為「國父」。他由「農家子」到醫生,最終成為反對軍閥獨裁、為改善民生而奮鬥的革命者,其中少不了對民主革命的偏執精神。■大膽狂言鍥而不捨孫中山一生為民權、民生而竭心盡力,不斷提出深具改革意義的措施,為「恢復中華」而奮鬥不息。一直支持孫中山為革命殫心竭慮的是他的偏執性格。
  • 孫中山與澳門土生葡人的革命情誼
    陳樹榮先生是位「老報人」,曾擔任《澳門日報》副總編輯16年,退休後沉醉於澳門的歷史文化研究,著有《孫中山與澳門紀事》《孫中山親屬與澳門》等專著。  陳樹榮向記者講述了孫中山與澳門土生葡人一段「生死之交」的革命情誼。  澳門是孫中山走向世界的第一站  孫中山的父親年輕時在澳門的板樟堂街當過鞋匠,孫中山自小常隨父母往來澳門與家鄉之間。
  • 孫中山因何被人稱為「孫大炮」?
    孫中山微笑著回答:「我們的軍隊多著呢!」「你的軍隊在哪?怎麼只你一人在這吃飯?」孫中山幽默地回答說:「清朝的軍隊就是我們的軍隊,滿清皇帝在給我們訓練軍隊呢!」在旁的僑胞們聽了哄堂大笑:「哈哈!真是名副其實的孫大炮……」【閱讀《共和之路》連載】
  • 為何有人醜化孫中山
    為何有人醜化孫中山  餘世存(歷史作家)  拋開100年來革命黨人對孫中山的各種評價不論,當代人對孫的看法顯得極有意思。比如,嘲笑「孫大炮」只會忽悠空談,只會騙錢,只會擅權;嘲笑辛亥革命並非革命黨的功勞,立憲黨人也與有榮焉;更進一步,論證辛亥革命開啟了一個世紀的中國劫亂,革命不如改革,改革不如改良。越來越多的論者在津津樂道地數落孫中山的罪與錯,他的專制、蠻橫、好色……人們像發現了寶一樣。  孫中山其實跟胡適、魯迅,跟蔣介石、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一樣,在歷史的天平上經受著幾番左右搖晃,貶抑交替。
  • 天安門廣場掛孫中山像:不被"帽子"遮蔽的民主先驅
    有的電視劇中的孫中山,成了一名魯夫,他不是中國走向共和的創導者和領導者,甚至他所以走上革命之路,還是李鴻章啟導的。  人們不得不深思:孫中山是不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是不是值得後人紀念?其實,這樣的問題,孫中山已經以他的偉大功績作了回答。
  • 袁世凱和孫中山關係如何,「袁大頭」為何稱孫中山為「孫大炮」
    歷史總是由時間和後人來論證的,對於孫中山和袁世凱各有支持者,他們兩也一直存在比較,那麼到底孫中山和袁世凱的關係如何呢?孫中山推翻了清朝封建制度建立中華民國,但北方袁世凱手握北洋軍閥兵權,孫中山為得到袁世凱支持讓位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楊天石:批孫中山可以,但不要太天真
    作為革命的先行者,圍繞著怎麼評價孫中山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其生前的是是非非,也在學界存在很大爭議。就此,鳳凰評論《高見》專訪了楊天石。但是那個時候,列強還不知道中國革命鹿死誰手,所以列強表示,我們在經濟上也中立,既不借錢給清朝政府,也不借錢給革命黨。所以,這個借錢的目的沒有達到。孫中山回國,到上海登岸的時候,記者問他,說孫先生你帶回了多少錢來,孫中山表示一個錢也沒有,我帶回的是革命精神。 孫中山1895年的廣州起義,今天看起來很可笑。
  •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信念堅定,曾經擁有四位妻子
    但年輕的孫中山,常在外學習,並為著理想而奮鬥,這樣一來,他就與盧慕貞逐漸聚少離多。加之他與盧慕貞完全屬於兩個世界的人,兩個人思想差異極大,盧慕貞是那種裹著小腳的舊式女性,整天只懂得圍著小家轉圈圈,這與心懷天下,並崇尚革命的孫中山格格不入。
  • 雙花紅棍孫中山的尚武年代
    在孫中山的同盟會陣營中,有很多懷抱為國捐軀理想的的江湖武林人士的參與。孫中山推崇武術,武術在現代又稱為「國術」,指僅為中國所有之格鬥之術,這一名字的命名者正是孫中山。在孫中山的倡導下,民國武風極盛,「國術館」林立,定期不定期會有「國術」比賽,公開對擂。孫中山的第一個革命同志鄭士良,就是自幼修習拳技的武林高手。
  • 孫中山與三大政策的制定
    「今日革命非學俄國不可」,「我黨今後之革命,非以俄為師,斷無成就」①[孫中山:《致蔣介石函五件》之二,《孫中山選集》1981年版,第948頁。],這是孫中山確定聯俄政策堅實的思想基礎。  「俄國革命在中國之後,而成功卻在中國之前,其奇功偉績,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②[孫中山:《關於列寧逝世的演說》,《孫中山選集》第606頁。]
  • 真實孫中山:並非「國父」,對中共有所防備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歷史資料表明,無論國民黨的「國父」之尊,還是中共總結的兩大貢獻,都與歷史上真實的孫中山有較大出入。或者說,當時被譏為「孫大炮」的孫中山,後來成為了一個服務於政黨而人為誇大的工具。
  • 孫中山胞兄孫眉在 廣州灣
    在孫眉資助下,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和香港等地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0月,孫中山回到檀香山與孫眉商討「反清復國」大計,孫眉稱讚孫中山「志大言大」,對此表示贊成,劃撥一部分財物給孫中山。同年11月,興中會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口號是「振興中華」,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孫眉成為興中會最早的會員之一,擔任茂宜分會主席。
  • 革命先驅、民國締造者孫中山,是怎麼樣被尊為「國父」的?
    「國父」一詞為舶來語,最早出現在1902年《新民叢報》的《匈牙利國父百年紀念祭》一文中,到民國初年,國內有報刊亦曾將華盛頓稱作美國「國父」。許多人以為「國父」的尊稱是在孫中山逝世之後才有的,其實不然,在孫總理生前就已經有人稱其為「國父」了。1924 年7月20日,國民黨廣州市特別黨部召開青年黨員大會,到會人員共有二百餘人。
  •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有關係嗎
    隨後,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 那孫中山在哪呢?《孫中山自述》中有這樣一段,文曰:「居正從武昌到港,報告新軍必動,請速匯款應急」等語。時予在典華,思無法可得款,隨欲擬電復之,令勿動。惟時已入夜,予終日在車中體倦神疲,思紛亂,乃止。欲於明朝睡醒精神清爽時,再詳思審度而後復之。
  • 打了孫中山兩巴掌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靈慧的孫中山只用兩個月時間就學會了記帳、管帳、珠算和簡單的應酬,儼然一個合格的店夥計。金鱗豈是池中物。孫中山跟哥哥說,想讀書。孫眉不輕視教育,兩年前,就曾資助過一位同鄉少年進教會學校。4.兄弟情深革命共孫中山一邊行醫,一邊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但當他全心為革命奔走時,藥店只能倒閉,這樣,孫中山就沒了經濟來源。1894年6月,孫中山託關係上書李鴻章,遭到冷落。這次打擊,讓孫中山的改良之夢徹底醒了。這年10月。
  • 東亞史上的孫中山與三民主義
    為獲得對獨立運動的支持,他們積極與孫中山等革命派人物交往。他們相信,如果中國的革命成功,革命派可幫助他們實現祖國獨立。對於日本統治下亡國的韓人獨立志士來說,把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接受為自身民族解放的主張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1919年4月,韓國流亡政府在上海成立,這成為以後獨立運動的核心。
  • 孫中山靈柩奉安南京大典,看國民黨是如何神化孫中山
    國民黨反動派幹的壞事越多,則越高喊革命口號。首都南京多」泛濫成災,即:紀念多,演說多,會議多。事無巨細,只要能夠把蔣介石與孫中山拉上關係的事,統統要紀念。甚至與蔣介石沒有直接關係的事,也要利用紀念的方式拉上關係。日寇製造濟南慘案,蔣介石對日寇卑躬屈膝。但是,在搞「五三國恥紀念」和「五九國恥紀念」時,蔣介石卻被宣揚成為與日本侵略軍作鬥爭的英雄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