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8日,對於不少民眾來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是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文廟、孔廟及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孔子學堂都會隆重舉行祭孔大典,海峽對岸還以這一天為教師節,因為這一天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的誕辰日。
2020年9月28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舉行祭孔大典,嶽麓書院師生和部分湖大師生參加,十餘位書院退休教師受邀現場觀禮。祭祀是中國古代書院規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嶽麓書院自北宋創辦之初就設「孔子堂」祭祀孔子及其賢弟子。後來因種種原因,祭孔大典被中斷。自2013年起,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恢復中斷百年的祭祀先聖的傳統,每年於孔子誕辰日舉辦祭孔大典。
孔子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後來經歷數及考紀專家將孔子誕辰換算為陽曆應為9 月28日;今年是孔子誕辰2571年。祭孔典禮叫「釋奠禮」,釋、奠均為陳設、呈獻之意,指的是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以及呈獻牲(三牢)酒、果、蔬菜等祭品,以表對孔子的尊崇。祭孔禮儀分為: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等六部分。
迎神,就是請出孔子及四配的牌位,由主祭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進香,行三拜九叩禮,樂奏昭平之章。整個過程演奏金聲玉振,古樸悠揚的韶樂,吟唱孔子德侔天地、道貫古今的頌詞。初獻、亞獻、終獻是整個祭孔活動中的主體部分,由主祭(一人),陪祭(二人)分三次把酒類、蔬菜、肉類、乾鮮果品等祭品奉祀到孔子像前,舞分文舞、武舞兩班,每班又分兩組,每組八人,相對而立。武生在前,右手執戚,左手執幹;文生居後,右手執羽,左手執龠,在八音齊備的樂器伴奏中,舞生跳起祭孔樂舞,每一舞蹈造型代表一個字,舞姿剛勁舒展,具有古典美。
今年由於疫情原因,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的祭孔大典相對比較簡單。在鐘鼓齊鳴中,孔廟祭禮中規格最高的「釋奠禮」正式開始。嶽麓書院院長、書記和部分教授等分別擔任初獻官、亞獻官、終獻官、分獻官、祝官和通贊。「全體肅立,恭迎聖賢。」「初上香,再上香,三上香……獻帛……獻爵……獻饌……」「全體行三鞠躬禮。」整個釋奠儀式既延續了古禮,又有現代創新,簡單而莊嚴,以質樸的儀式表達了對古聖先賢的崇敬之情。
釋奠禮完成後,現場舉行了經典誦讀活動。全體與祭人員齊誦儒家經典篇目選段及《嶽麓書院學規》,共同向至聖先師及書院古代教育傳統致敬,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洗禮。
近年來,嶽麓書院重視「習禮育人」,每年舉辦入學禮、拜師禮、謝師禮、端午祭屈禮、清明祭祀先賢、祭祀孔子等「三禮三祭」系列活動,通過習禮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念。
關注朗朗老師,了解更多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