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個能滿足你所有對書院想像的現代書院

2020-12-05 朗朗老師

你想像中書院是什麼樣子的?它應該有學富五鬥的鴻儒講學,有白衣勝雪的學子苦讀,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也有自由的思想文化交流。但是「書院」這個名字是古人的稱呼,也是古人的機構,現代還有運行的書院嗎?當然有,比如嶽麓書院,它可不僅僅只是一個旅遊景點。

很多人對嶽麓書院的看法,就是它是來長沙旅遊必去的一個景點。古色古香的青瓦灰牆,處處可見的書法題字,各種歷史遺蹟,仿佛在學院的某轉角處就能遇到一個捧書誦讀的書生。

t

歷史記載,嶽麓書院自北宋創始,歷宋、元、明、清各代,興學不變。隨著清末改革學制,廢書院,辦學堂,辛亥革命後改高等學校等,直至湖南大學,千餘年來都是湖南高等學府所在是十分可貴的文物史跡。

南宋1167年間,張栻主理嶽麓書院,理學大師朱熹從福建崇安專程來潭州造訪張栻。朱熹在長沙逗留了兩個月,著名的「朱張會講」由此展開。張栻過世之後的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撫史,於長沙辦公,仍取道古渡往來於嶽麓書院與官衙公署,白天辦公,晚間講學,當時門徒達千人,書院一時鼎盛。明代1507年,陽明心學一代宗師王守仁來嶽麓講學。導致了嶽麓書院又一個學術繁榮期的到來。

從宋代的「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興將相,十九湖湘」,嶽麓書院在歷史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之才。魏源、曾國藩、黃興、楊昌濟等一個個光輝的名字充分體現了嶽麓書院是「唯楚有材 於斯為盛」的英才聚集之處。

上世紀七十年代,湖南大學接手管理、修復嶽麓書院,延續其千百年來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功能。1986年修復工作陸續完成,正式對外開放。2005年湖南大學改嶽麓書院文化研究所為嶽麓書院。目前,嶽麓書院已經形成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格局,設有歷史系、哲學系、考古文博學系3個教學機構。

如今的嶽麓書院,不僅是長沙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它還承擔了古時書院和現代高校的功能。在教書育人、解疑釋惑的同時,保有古時書院藏書、祭祀的功能,又有現代高校科學研究、文化交流的功能。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兩年一度的全球華人國學大典能引導學生以先聖先賢的道德人品為楷模,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每年一百多場的學術報告、以及與國際著名學府的交流,又讓這所古老的院校時刻走在時代的前沿。

一般遊客去嶽麓書院是要買門票的,但是湖南大學的學生和老師去嶽麓書院不用門票,在古老清幽的環境中學習和科研,也是一種小確幸。

關注朗朗老師,了解更多教育資訊。

相關焦點

  • 理學·湘學·嶽麓書院——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談嶽麓書院的...
    本期的三篇文章,一篇是記者採訪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的文章,探討了嶽麓書院與理學、湘學之間的關係,一篇溯源湘學經世致用的傳統,一篇探討了湘學代表人物張栻對仁禮關係的闡發,對於把握嶽麓書院的歷史地位以及湘學脈絡和主要觀點均能有所啟發。  光明日報記者 劉劍  記者:首先,請您簡要談談嶽麓書院和理學、湘學是如何「結緣」的?
  • 嶽麓書院的荷花
    羅新苗以湖湘文化學術基地著稱於世的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學脈綿延千年,弦歌不絕,書香傳承,是文明傳播史上的一道亮麗風景。嶽麓書院不但以文化地位得以揚名,其建築藝術、園林風格也都蘊藏著東方智慧與樸素道理。
  • 理學·湘學·嶽麓書院——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談嶽麓書院的學術傳統與教育傳統
    本期的三篇文章,一篇是記者採訪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的文章,探討了嶽麓書院與理學、湘學之間的關係,一篇溯源湘學經世致用的傳統,一篇探討了湘學代表人物張栻對仁禮關係的闡發,對於把握嶽麓書院的歷史地位以及湘學脈絡和主要觀點均能有所啟發。光明日報記者 劉劍記者:首先,請您簡要談談嶽麓書院和理學、湘學是如何「結緣」的?
  • 最美----嶽麓書院
    珍,是指嶽麓山區野生動物繁衍較旺,林中穿梭歌唱著的有畫眉、黃鸝、布穀、杜鵑,還有啄木鳥、鸚鵡、貓頭鷹等等,而在密林深處若隱若現,時不時露出頭臉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雞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縷,若你冬季來此且碰巧遇上嶽麓漫天飛雪,一個「幽」字更會讓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
  • 深藏嶽麓書院的大唐和近現代
    嶽麓書院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建於北宋年間,讓它盛名天下的該是『朱張會講』,這場八百多年前的『坐而論道』影響甚大。嶽麓書院並沒有我相信中的恢宏氣勢,也沒有想像中的院落層疊。北宋是個追求簡練與細節的朝代,所以,來看嶽麓書院需要一些簡單與從容,散漫與淡定。房舍的造型簡潔而質樸,但是細節讓人敬佩。因為腿疾,我沒法細看更多,但是『大門』處的房頂簡潔凝練到讓人感動,那是一份富足中的安靜。看似簡單的白牆黑瓦,卻在屋頂和屋簷的瓦體上巧妙設色布陳。這應該是翻新的建築,但設計的本意應該是來自宋代。
  • 嶽麓書院祭祀發達,涵蓋所有書院祭祀,都有哪些類型?
    雖然明朝嶽麓書院設置了文廟,但是出於長沙河西地區沒有文廟,學子完成祭祀較為困難的時代背景。所以明朝文廟的增設印證了嶽麓書院在明朝書院中地位極高,但對比教學建築空間和類型全面擴增的情形,明朝的統治者是重學輕廟的。在嘉靖帝和地方官府的支持下,嶽麓書院在明朝的規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也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學術成果。清朝時祭祀與教學並重。
  • 朱熹與嶽麓書院
    去長沙的目的就是了卻多年心願,拜訪嶽麓書院。在中國書院史上,嶽麓書院聲名顯赫。它與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河南商丘睢陽書院(即應天府書院),以及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並稱中國四大書院。而嶽麓書院是四大書院之首,它在中國所有書院中,可稱領袖群倫。唐人劉禹錫,曾於此結廬讀書;南宋朱熹和張拭在此交流學術。明清以來講學或就讀於此的有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譚嗣同、梁啓超、黃興、蔡和森等。
  • 解剖嶽麓書院
    撰文/本報記者唐兵兵    在嶽麓書院,能看到最久遠的歷史是唐朝,早於嶽麓書院數百年。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著名書法家李邕撰文並書,辭章華麗,筆力雄健,刻藝精湛,有大唐之風。如果說,嶽麓書院訴說著書院、儒生的千年往事,那麼這塊如今矗立於書院的麓山寺碑,則講述著更久遠的嶽麓山歷史。
  • 時刻知道|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說起嶽麓書院,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聞名古今的「朱張會講」,還是激蕩三湘的嶽麓峰會?看過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的人對這一幕都很熟悉: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追求進步的熱血青年相聚在嶽麓書院,毛澤東說到:「不管多少飽學先賢,只不過是匆匆過客,過眼雲煙;只有朱老夫子留下的這四個字(實事求是),才是嶽麓書院的精華,才是湖湘經世致用的根本所在。」歷史上,毛澤東對這四個字也進行了深入思考。
  • 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說起嶽麓書院,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聞名古今的「朱張會講」,還是激蕩三湘的嶽麓峰會?意思是說楚國(特指湖南)人才眾多,而書院尤為興盛。 很多年後,習近平總書記又為這個「名聯」賦予了新的含義。 9月17日下午,嶽麓書院,小雨淅瀝。正在嶽麓書院考察的習近平對大學生們談起他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新解: 於斯為盛這個「斯」,是指的這個時代。明年是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開局之年,是我們開啟「第二個百年」新徵程的起點。
  • 嶽麓書院之映象
    嶽麓書院之映象 古為嶽麓書院,傳承宋儒理學,王陽明,王夫之適逢華夏大地現代建設的春潮,三湘四水奔小康,古老的山門也煥發了青春。 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市西北部,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尾的嶽麓山,借山的雄勢,陡增幾分巍峨。
  • 理學·湘學·嶽麓書院
    南宋乾道三年,朱熹訪學嶽麓書院,與張栻會講「《中庸》之義」。此外,真德秀、魏了翁等皆曾在嶽麓書院研究和傳播理學,推動了理學思潮的發展。    記者:嶽麓書院與湘學是什麼關係?    朱漢民:從宋代開始,嶽麓書院就是湘學的大本營。
  • 當我們談起嶽麓書院,我們談的是什麼?
    ,你會想到的什麼?這套公元1748年制定的嶽麓書院的學生守則,已有272歲高齡。總共18條,每條6個字,簡潔全面,通俗易懂。從嶽麓書院校訓到湖湘文化的精神內核,再到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嶽麓書院」簡簡單單四個大字,承載著一條生生不息的中國文化傳承發展之脈。
  • 走進嶽麓書院丨交流與互鑑,千年書院的「中國樣本」
    兩年前的秋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包弼德受邀開講「嶽麓書院講壇」時,在主講人留言簿上寫道。嶽麓書院海外學術交流中心主任、80後青年教師戰蓓蓓,將它翻譯成這樣一首「小詩」。 此時,初冬已至,銀杏尚黃。眼前的嶽麓書院,正是當時包弼德所見的景象。
  • 時刻知道|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說起嶽麓書院,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聞名古今的「朱張會講」,還是激蕩三湘的嶽麓峰會?作為一座低調才氣有內涵的教育界「老口子」,這座背倚靈嶽、歷經千年時光洗禮的書院不僅人才輩出,更引得各路「頂級網紅(先賢大儒)」爭相打卡,從著名理學家朱熹到王陽明再到東林學派第二代宗師高世泰……或遊歷、或講學,被後人傳為佳話。
  • 吳仕釗:秋色秋聲嶽麓書院
    我循著路線來到心儀已久的嶽麓書院,在門口完成了三部曲(測體溫、查看預約門票和現實進場憑證)後,邁步走進了嶽麓書院。古色古香的書院,被風光秀美的嶽麓山烘雲託月般映襯著,仿佛茂密的森林,漫山的紅楓,盡染的層林是書院的衣裳。想到古人對書院的選址的考究,敬意和佩服雙至。中國古人理想的讀書場所就是茂林修竹,環境清幽的山林之間,遠離塵世,心靈安靜。
  • 嶽麓書院一瞥
    途徑長沙,宿嶽麓山下,臨行前順道嶽麓書院匆匆一瞥。中國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如今人去院空,除了書院亭臺立柱上幾副對聯,隱隱透露出曾經教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書院存在的痕跡,而如今已對於出自書院聞名遐邇的曾國藩、左宗棠等名仕也難尋蹤跡。值得稱道的還是嶽麓書院本身,坐落於嶽麓山下,門庭不大,內斂含蓄,院內規整大方,尤其側園內亭臺甬道,茂木修竹,流水曲徑,是個做學問的好地方。
  • 嶽麓書院與中國知識群體的精神歷程
    籌備處設於嶽麓書院內,並接管了高師留下來的所有圖書設備,由教育家楊昌濟主持籌備處工作。楊昌濟是嶽麓書院的學生,對嶽麓書院的教育傳統有深刻的理解和切身的體會。他1913年留學歸來,即開始醞釀創辦湖南大學。他還專門寫了《論湖南創設省立大學之必要》,提出在嶽麓書院原址創設省立大學,既可以延續嶽麓書院千年辦學的歷史,也可以充分利用高師的校舍、圖書、儀器等。
  • 「走進嶽麓書院」交流與互鑑,千年書院的「中國樣本」
    從大門進,沿著中軸線往裡走,想像著歷代山長和古往今來從世界各地湧向此處的代代學子留下的足跡,頓覺腳下生起文脈貫通的「氣場」。只是相比百年前,如今在書院裡漫步的,多了許多金髮碧眼的師生。一座書院,為何千年弦歌不斷?大多數人了解它的「傳統」,卻鮮有人知道它的「開放」。續接歷史,學貫中西,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正是學術交流的自由,為嶽麓書院的千年輝煌提供了可能。
  • 中國四大知名書院之一,長沙千年歷史的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位於嶽麓區的湖南大學內是歷史上知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千年書院。「四大書院」指應天府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嶽麓書院從北宋延續到如今,古樸厚重,不愧是我國書院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