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建設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倡導的一大重點任務,上至省市,下至各個區縣的政府都對其把控得十分嚴格,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網絡上,文明用語已經開始被廣泛重視起來了,如果對他人使用不當的語言甚至還會受到懲罰,然而總會有情緒積壓到一定程度想要罵人的時候,但是如何做到罵人不帶髒字呢?古時候就有六句這樣的「髒話」,沒有帶上一個髒字,但卻將人狠狠的罵了一遍,這是哪六句話呢?
第一句就是「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聽見前半句的時候,還以為是一句讚美戰士的古詩,後半句才有一點嘲諷意味,其實這句話是由典故的,公元964年,趙匡胤兵分兩路,在踏平荊池後,將目標對準了後蜀,然而趙匡胤大張旗鼓布置了很多戰術,最後後蜀的14萬戰士竟然不戰而降,後蜀的花蕊夫人徐氏得知後寫了這首《述國亡詩》。最後兩句便是「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意為堂堂14萬戰士,竟然卸下武器丟棄家園,無一是男兒,諷刺意味十足。
第二句是「相鼠有皮,人則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這句就比較好理解了,直譯過來就是人如果不講究禮儀,不死還能做什麼,其實也是在暗諷對方不講究禮儀。第三局是「夏蟲不可以語冰」,這句出現的頻率就比較高了,很多年輕人想要自己文藝一點就會用這句話,這句話出自《莊子》。表示不和境界不在一個層次的人交流,也是用來諷刺對方沒什麼涵養和深度,史一個十分膚淺的人,在他人還在查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就已經匠人諷刺了一遍。
第四句是「豎子不足與謀」,公元前206年,劉邦與項羽已經形成了兩方對峙局面,範增未項羽獻計,引劉邦前來參加鴻門宴,本來可以直接將劉邦一網打盡,結果因為項羽的優柔寡斷錯失良機,範增氣的說出「豎子不足與謀」,表示像項羽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為他謀劃,也算是對一個人極度失望而感發的。
第五句是「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是孔子說的,是孔子見到原壤十分沒有禮儀的樣子之後氣的說出來的,孔子一生都在努力的「克己復禮」,也難怪會如此生氣,直接說他是老而不死的害蟲。
最後一句是「沐猴而冠」,這個也是以項羽為原型的,韓生用這句話來形容項羽行為荒唐,諷刺他就像一個戴著王冠的猴子。這些話都沒有一個髒字,甚至聽起來文質彬彬,真是讓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