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幾個當媽的朋友小聚,朋友們的孩子多數已上小學,說起孩子的學習,媽媽們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孩子做事拖拉,經常無法按時完成作業,有的說孩子寫作業太粗心,不是多寫一筆就是少寫一筆,明明是加法,卻當成減法來做,還有的說孩子像有多動症,坐不住,特別容易分心,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可孩子還是沒啥改進,老母親們真是為孩子操碎了心。
我一位做了10多年小學班主任的朋友說,這些都是專注力缺乏的表現,現在因為電子產品大量充斥等原因,孩子們的專注力普遍比較差,尤其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上課分神的情況特別多,有的孩子甚至是課上到一半就跑到教室外面去了,讓她哭笑不得,而那些專注力較差的孩子,學習成績基本在班級墊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認定:專注力不足是導致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專注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孩子課堂吸收知識的多少。所以,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時間、同樣的試卷,一個班的孩子的成績也會呈現出優良中差的差異。
那麼,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日本大學榮譽教授,世界著名腦神經外科專家林成之教授表示:孩子的大腦在10歲之前處於成長期,把握好成長期,能更好地培養專注力。
林成之教授把孩子10歲前的專注力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0-3歲,4-7歲,8-10歲,而3歲、7歲和10歲就是三個重要的轉折點。他也告誡父母在培養孩子專注力時,在不同的階段,一定要採用不同的養育方式。
0-3歲:腦神經細胞增多,培養孩子本能的關鍵期
有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3歲前就把孩子送去早教機構,希望早早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開發孩子的智力,但實際上,這個時期並不適合進行傳授知識為主的早教,如果孩子學得開心倒也罷了,如果不開心,那麼,這反而會增加孩子大腦的負擔。
林成之教授認為,在這個時期應重點鍛鍊腦細胞的三種本能,即生存本能、求知本能和交友本能。專注力的起點是感興趣,有趣的事物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本能,讓孩子喜歡周圍的人,還能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的能力。讓孩子通過玩耍,學習,運動,跟小夥伴充分互動,他會慢慢培養傳遞情緒的大腦,提升共情能力。
在這個時期,只要是孩子喜歡,有興趣去做的事情,只要沒有危險,父母就不要插手,直到孩子自己放棄為止。在語言上,爸爸媽媽不要總對孩子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要多對孩子說:「是那樣的,對嗎?」「寶寶好厲害!」「寶寶剛才是不是好開心?」不打斷,不設限,培養孩子傳遞情緒的大腦,這是培養專注力的關鍵。
4-7歲:腦神經細胞發生「間拔」現象,重點培養好習慣,消除壞習慣
「間拔」現象是林成之教授提出的概念,通俗來講就是,大腦對腦神經細胞的「修剪」過程,為了讓大腦信息傳遞迴路的機能充分發展,讓大腦的神經網充分擴展,大腦需要篩選出需要保留的細胞和需要捨棄的細胞,完成對大腦的基礎構建。
而哪些細胞會被保留,哪些會被淘汰,完全取決於「間拔」時期養成了什麼樣的習慣,好習慣能不斷拓展孩子的才能,讓孩子的專注力高度集中。
所以,在這個時期,父母一定要重視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比如,早睡早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按時完成任務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不要總是要求孩子要這樣做,要那樣做,要尊重孩子自主做事的意願,為下一階段,孩子發展自主性奠定基礎。
8-10歲:孩子大腦發展已接近成人,重點培養孩子主動做的意願。
進入這個時期,孩子大腦「間拔」已經完成,孩子大腦內部神經網絡不斷擴展,逐漸接近成人的大腦。孩子過了7歲之後,大腦會追求獨立完成的意願,報償型的神經系統變得異常活躍,孩子的自主性開始萌芽,並在8-10歲時迅速發展。
但有一個現實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越來越多地接受來自父母的指示和命令,比如「你要好好學習」「你應該這樣做」「你應該那樣做」,這會讓孩子特別反感。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一直嘮叨孩子去寫作業,但孩子卻一直不寫,這讓父母特別抓狂,覺得孩子太「皮」了,而事實是:孩子的大腦希望體驗獨立去做的成就感,但父母用指令把「我想做」變成了「父母讓我去做」,這讓追求自主性的大腦產生了憤怒,表現出拒絕的反應。
所以,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不要再用指令或命令的方式督促孩子做事,比如,「別廢話,趕緊去寫作業!」「按我說的來做!」而應採用一些比較開放的對話方式,比如:「這件事你想怎麼做呢?媽媽覺得這樣做比較好,你認為呢?」重點是讓孩子自己思考、做出決定。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有獨立做事的願望,大腦能更好的發育,專注力也能得到培養。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是通過後天培養出來的,父母的養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專注力的好壞,那麼,具體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除了要提升孩子的睡眠質量,讓孩子儘可能遠離電子產品以外,家長還要做好以下三點。
1、 不要插嘴或插手。
不要在孩子做事的時候,頻繁去糾正和打擾,有的父母喜歡在孩子邊上晃來晃去,一會兒給孩子拿吃的喝的,一會兒提醒孩子坐直了小心別近視了,一會兒又指責孩子粗心做錯題,這種隨意的打擾,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大忌。
2、 用遊戲或繪本提升大腦的愉悅感。
要想讓孩子的專注力高度集中,就需要讓孩子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而有興趣是讓孩子有積極情緒的首要條件。大腦是懶惰的,它很難在沒興趣的事情上集中精神,大腦是感性的,喜歡好玩有趣的東西,一些特別有心思的家長想出了各種讓孩子感興趣的小遊戲,比如這些:
是不是很有趣?大腦腦垂體分泌的多巴胺讓大腦感到興奮和愉悅,它會更傾向於持續地玩,而在玩的過程中,孩子的專注力也在不斷地被強化。
3、 給孩子一個專屬空間。
林成之教授有一個訓練孩子專注力的秘方——創造一個「MY ZONE」,並養成在其中做事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MY ZONE」就是一個乾淨整潔的書桌,這是孩子的絕對領地,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讓孩子參與這個領地的打造,擺放自己的專屬桌椅、書本和一些學習用品,當孩子進入這個區域時,他們能快速進入狀態,做這個區域專注的事情。
朋友為了給孩子培養專注力,給孩子報了一個專注力課程,36節課花了5000多塊,孩子的專注力確實有了很大提高,朋友覺得特別值。不過,我更喜歡在家自助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經常會借鑑網上那些智慧家長的分享,和孩子玩一些專注力小遊戲,同時,藉助一些專注力訓練童書來訓練兒子的專注力。目前效果還不錯,老師都說,孩子的專注力提高了很多,學習狀態棒棒的。
在此,我給大家推薦我用得不錯的一套書《神奇專注力訓練遊戲書》,這是從英國知名童書公司Parragond原版引進的專注力訓練童書,這套書從視覺、邏輯、推理、數字等方面全方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4本16開大書,512頁,400多個歐洲兒童教育專家精心設計的益智遊戲,包括有10餘種遊戲類型,包括迷宮、找茬等,在提高孩子專注力的同時,還能提升孩子的記憶力、觀察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感知能力,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套書好看又好玩,兒子校運動會帶去學校,班裡的孩子都圍著看,各種求借閱,兒子也享受了一回萬眾矚目的感覺,特別開心。這真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這套書原價138元,現活動價118元,想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家長可點擊下方連結下單。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