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天團」導覽,國博發起全球博物館珍藏在線接力

2020-09-07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陸斯嘉

9月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了「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的館長將在接下去的數日中,在線介紹本館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參與的博物館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維吉尼亞美術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和賽克勒美術館(史密森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等。這次接力運用8K拍攝展示+5G直播+AR沉浸的最新技術,是全球博物館界代表面對後疫情時代困境做出的一種回應。

今年4月18日,《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線上特別慈善音樂會給疫情肆虐時期的人們帶來很大的鼓舞、安慰與享受。眼下,全球博物館逐漸恢復開放,然而,縮減的開放時間與空間、批量的裁員、萎縮的館際交流,依然讓文博界瑟縮在後疫情時代的陰影中。有一個數據是,因為這場疫情,「全球近90%的博物館被迫閉館,近13%的博物館將永久關閉。」鑑於此,博物館界將如何展現團結一致、「與你同在」?

9月6日晚間8時,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了「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在「手拉手:我們與你同在」的口號下,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的館長將在接下去的數日中,在線介紹本館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以接力的方式帶領中外公眾「走進」文化寶庫。這次接力運用了8K拍攝展示+5G直播+AR沉浸的方式,實現在雲端共享人類文明精髓的願景。

9月6日晚間8時,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了「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

參與這場接力的博物館有阿根廷國家美術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列支敦斯登國家博物館、阿曼國家博物館、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斯洛維尼亞國家博物館、南非迪宗博物館聯盟: 國家文化歷史博物館、泰國曼谷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維吉尼亞美術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和賽克勒美術館(史密森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來自這些博物館的館長們組成了「館長天團」,帶領觀眾在線領略博物館的珍藏。

館長陣營(海報設計 | 包瑩瑩)

昨天直播開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博士致辭並宣布接力啟動。他用簡短發言總結了此次接力活動的幾個特點。覆蓋面廣——英國、南非、澳大利亞、美國、韓國、阿根廷等來自全球16家博物館聯袂參加;規格高——由各館的館長領銜挑選文物,向全球觀眾進行講解展示;文物精——每件文物都是各館重量級的館藏珍品;技術新——參與國的館長們跨國視頻連線,作為活動第一棒,中國國家博物館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中外觀眾在雲端奉上60分鐘的國博專場,採用8k拍攝製作大屏呈現文物細節,通過AR動畫帶給觀眾沉浸體驗;觸達深——通過網際網路、電視以及各類新媒體埠,得以向世界展示我們各自的博物館,介紹館藏瑰寶,讓全球觀眾能夠足不出戶就在線上欣賞到全世界博物館的珍藏,進一步推動博物館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致辭並宣布接力活動啟動 直播視頻截圖

宣傳片中介紹大英博物館 直播視頻截圖

宣傳片中介紹阿根廷國家美術館 直播視頻截圖

據王春法館長介紹,9月7日起,「計劃每天有兩家博物館推出本館的專場,每場約為60分鐘,內容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與外方館長的跨國視頻連線互動、外方館長講解館藏精品等。」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開始講解館藏珍品 直播視頻截圖

此次在線接力採用8k拍攝製作大屏呈現文物細節,通過AR動畫帶給觀眾沉浸體驗。直播視頻截圖

直播視頻截圖

疫情阻隔身雖遠,「雲」端相逢心相近。主辦方表示,這次中國國家博物館倡議發起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不但是博物館界心連心聯合抗疫的有益嘗試,也是希望通過網絡平臺,向世界展示博物館的文化魅力,共同擴大全球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讓全球觀眾能夠足不出戶在線上感受文化賦予的力量,獲得前行的動力,對美好未來充滿信心。中國國家博物館表示,期待此次活動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博物館長久合作共贏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發,推動博物館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延伸閱讀

館長之選 / 中國國家博物館

陶鷹鼎

陶鷹鼎

年 代: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

尺 寸:高35.8釐米,口徑23.3釐米

陶鼎採用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體健碩,雙腿粗壯,鷹眼圓睜,喙部有力呈鉤狀,結構簡潔,威武雄壯,彰顯出一種強大的張力,將鼎形器物特徵與鷹的動物美感巧妙地融為一體。鷹形陶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以精美彩陶而著稱,鷹形陶鼎的問世表明此時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為禮器來使用。1993年,中國首次申辦奧運會,恰逢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新館落成。中國奧委會選送了9件國之珍品參展。陶鷹鼎兼具現代藝術氣息與新石器時代古樸的風格,一經展出,便驚豔四座。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線介紹陶鷹鼎。直播視頻截圖

錯金銀雲紋銅犀尊

錯金銀雲紋銅犀尊

年 代: 西漢

尺 寸:高34.1釐米,長58.1釐米,重13.3千克。

尊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此尊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佇立,身體肥碩,雙眼鑲嵌黑色料珠。尊腹中空,用來盛酒。尊背有橢圓形口,口上有蓋。犀牛口右側有一圓管狀的「流」。通體飾錯金銀雲紋,熠熠生輝,華美無比。此犀牛是古代生活在中國的蘇門犀的形象。在古代,中國不僅產犀牛,而且數量很多。在製造銅犀尊時,古代工匠創造性地採用了春秋戰國時期大發展大流行的錯金銀工藝,為器物注入了生機勃勃的趣味和自由的氣息。

直播視頻截圖

伏羲女蝸像立幅

伏羲女蝸像立幅

年 代:唐

尺 寸:縱144.3釐米,橫101.7釐米

自漢至唐代的八百餘年間,吐魯番地區以漢族為主,多國家和民族的人民混居,中原文化在此處有較好的保留,異域文化又很好地融入當地,伏羲女媧這一久遠的文化信仰,通過絹帛畫的形式在當地傳播,並吸引其他民族的崇奉。關於人類的起源,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有亞當和夏娃的故事,東方有伏羲女媧的故事。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伏羲女媧是華夏民族的先祖。兩組神話人物的不同經歷和結果,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理念。該畫像中,上部為日,下部為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日月所代表的陰陽是構成世界的兩種基本物質構成。

直播視頻截圖

針灸銅人

針灸銅人

年 代: 明

尺 寸:高213釐米

針灸銅人也是人類教育史上的重要發明,是針灸醫學教學中珍貴的直觀教具。2017 年1 月 18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訪問世界衛生組織,贈送以這具針灸銅人為原型設計製作的雕塑,習近平主席高度認可,將其描述為用於醫學實踐的第一個教學模型複製品。針灸學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經絡、腧穴、針法、灸法等,是基於中華民族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並傳播到了世界。針灸銅人的問世,體現了當時較高的人體美學和金屬鑄造工藝。正統八年即公元1443年,明英宗令工匠重新仿製了一具銅人,被稱為「正統銅人」,這具銅人做得比「天聖銅人」要精緻。後來,明清兩代都鑄造過針灸銅人。

霽藍釉粉彩描金蓮花紋雙燕耳尊

霽藍釉粉彩描金蓮花紋雙燕耳尊

年 代:清 乾隆時期

尺 寸:高31.3釐米,口徑25.1釐米,足徑22.7釐米

海晏河清尊是景德鎮為圓明園海晏堂燒制的陳設品,敞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部內斂,肩頸之間雕貼一對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為耳。外壁施霽青色釉,以金彩繪蕉葉、纏枝花卉等紋飾,近足部飾粉彩仰蓮紋及聯珠紋。此尊需多次入窯和施彩,製作集雕、貼、凸壓之大成。霽青色象徵河清,燕子與「晏」諧音,整件器物蘊含海晏河清,四海承平之意。乾隆時期粉彩瓷器的生產工藝達到了高峰,品種齊全,裝飾技法豐富多樣,繪畫水平高超,器型製作精美。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欒夢

相關焦點

  • 全球博物館雲端接力開啟,國博「館長之選」揭曉
    【引子】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向全球觀眾清晰、流暢、生動地展示了5件「館長之選」各位還記得是哪5件重量級珍藏在昨日亮相了嗎?昨晚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肉肉小丸子:感謝館長!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
  • 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圓滿落幕
    倡議的主題為「手拉手——我們與你同在」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圓滿落幕。本次活動自9月6日啟動持續9天,16個博物館的精彩專場直播向世界展示了博物館的文化魅力,讓全球觀眾能夠足不出戶在線上感受文化賦予的力量。20餘家平臺參與直播,累計吸引約2億中外觀眾在線「追劇」,微博話題閱讀量1.9億。9月6日20時,本次活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啟,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專門發來賀信。
  • 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啟動、國博發起全球博物館珍藏在線接力
    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譚維四同志逝世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著名考古學家、武漢大學考古專業的創建人之一、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 國博發起全球博物館珍藏在線接力 9月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了「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來自五大洲
  • 從陶鷹鼎到羅塞塔石碑,看全球博物館「館長天團」推薦的珍藏
    全球疫情讓藝術愛好者們很難踏上旅程,去參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親眼看到那些著名的藝術作品。近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遺憾,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接力」介紹各自的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拉近了人們與藝術的距離。
  • 從陶鷹鼎到羅塞塔石碑,看全球博物館「館長天團」推薦的珍藏
    近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遺憾,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接力」介紹各自的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拉近了人們與藝術的距離。在「手拉手:我們與你同在」的口號下,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的館長在接下去的數日中,在線介紹了本館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以接力的方式帶領中外公眾「走進」文化寶庫。這些「館長天團」眼中的重要展品是什麼呢?
  • 16家國家級博物館聯袂參加「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
    9月6日晚8點,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正式啟動。活動當天,來自五大洲的16家國家級博物館聯袂參加,平均每天兩家博物館與大家「見面」,每館專場時間為1小時。每個專場由館長挑選文物向全球觀眾進行講解展示,每件文物皆是各館重量級的館藏珍品,參與國的館長們將跨國視頻連線。此外,在本次接力展示活動中,最值得期待的是這些頂級博物館的「館長之選」——館長們將為大家介紹本館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與全球觀眾分享3至5件館藏珍品,講述藏品背後的故事。
  • 「精彩回顧」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
    編者按: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值此全球博物館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秉持攜手共進、協商對話、共贏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起全球在線接力活動倡議,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的館長在線介紹本館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以接力的方式帶領中外公眾「走進」文化寶庫,在雲端共享人類文明精髓。
  • 博悟報導 | 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全球博物館珍藏在線接力
    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全球博物館珍藏在線接力2. 全國首創!成都推出「周末兒童博物館」3. 全國首家「民法博物館」啟動建設4. 「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 在大連博物館開幕5.英國博物館大規模裁員,行業內對立情緒進一步加劇
  • 「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線上接力」活動火熱開展 實現雲端共享人類...
    斯洛維尼亞國家博物館館長芭芭拉·拉夫尼克介紹該館的「鎮館之寶」-骨笛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林維):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接力」活動在線上進行,讓全球觀眾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全世界博物館的珍藏,實現在雲端共享人類文明精髓的願景。
  • 博物館館長眼中的「珍藏」
    原標題:從陶鷹鼎到羅塞塔石碑,看全球博物館「館長天團」推薦的珍藏全球疫情讓藝術愛好者們很難踏上旅程,去參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親眼看到那些著名的藝術作品。近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遺憾,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接力」介紹各自的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拉近了人們與藝術的距離。
  • 「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線上接力」活動火熱開展 實現雲端共享人類文明精髓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斯洛維尼亞國家博物館館長芭芭拉·拉夫尼克介紹該館的「鎮館之寶」-骨笛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林維):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接力」活動在線上進行,讓全球觀眾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全世界博物館的珍藏,實現在雲端共享人類文明精髓的願景。
  • 2020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攻略(時間+直播入口)
    2020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  ➤活動啟幕時間: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值此全球博物館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秉持攜手共進、協商對話、共贏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起全球在線接力活動倡議,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的館長將在線介紹本館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以接力的方式帶領中外公眾「走進」文化寶庫,在雲端共享人類文明精髓。疫情阻隔身雖遠,「雲」端相逢心相近。
  • 全球博物館接力 |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接棒」時間
    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中英雙語云端「大本營」持續豐富更新中相關閱讀全球博物館雲端接力開啟,國博「館長之選」揭曉全球博物館接力 | 【第一棒】國博專場回看視頻來啦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之選」 | 接力【第二棒】
  • 「​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16個專場【視頻回看】,一篇集齊分享
    倡議,16家頂級博物館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順利舉辦,新華網全程跟蹤直播,吸引了眾多觀眾持續「追劇」觀看。【精彩回顧】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來源 | 新華網值此全球博物館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秉持攜手共進、協商對話、共贏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起全球在線接力活動倡議,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的館長在線介紹本館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以接力的方式帶領中外公眾「走進」文化寶庫,在雲端共享人類文明精髓。
  • 曼谷國家博物館在線接力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活動
    8月26日下午,應中國國家博物館邀請,在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文化處的積極推動下,曼谷國家博物館在線牽手中國國家博物館,參加「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曼谷國家博物館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曼谷國家博物館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
  • 全球博物館在線接力啟動 8K+AR國博專場雲端綻放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倡議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9月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發來賀信。胡部長在賀信中說,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合作、鼓舞人心的行動。
  • 五大洲16家頂級博物館雲端接力9月6日晚八點國博開場
    海報設計 | 冉達活動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值此全球博物館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秉持攜手共進、協商對話、共贏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起全球在線接力活動倡議,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的館長將在線介紹本館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以接力的方式帶領中外公眾「走進」文化寶庫,在雲端共享人類文明精髓。疫情阻隔身雖遠,「雲」端相逢心相近。
  • 全球博物館雲端在線接力啟動 8K+AR國博專場推陶鷹鼎等館藏精品
    國博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倡議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動。11日當天,美國佛利爾美術館和賽克勒美術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接棒展示。此次在線接力活動以「手拉手:我們與你同在」為主題,得到16家頂級博物館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活動有五大特點:一是覆蓋面廣,英國、南非、澳大利亞、美國、韓國、阿根廷等來自各大洲的16家博物館聯袂參加。二是規格高,館長領銜向全球觀眾展示珍藏,讓全球觀眾在雲端欣賞到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館長之選」,領略不同民族與文化的魅力。
  • 國博舉辦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
    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開幕式現場海外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鄒雅婷、郝澤華)今天下午,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來自五大洲24個國家的40餘位國際一流博物館館長或代表以及國內50餘位博物館館長或代表齊聚北京。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歐敏行等出席開幕式。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單威主持開幕式。「國之交在於民相親。」
  • 8K+AR+5G,今晚20點相約國博,看全球16家頂級博物館「雲接力」
    9月6日晚上20點,五大洲16家頂級博物館雲端接力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場。採用「8K拍攝展示+5G直播+AR沉浸」的本場直播,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袂呈現。參與的16家博物館包括阿根廷國家美術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列支敦斯登國家博物館、阿曼國家博物館、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斯洛維尼亞國家博物館、南非迪宗博物館聯盟: 國家文化歷史博物館、泰國曼谷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