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會恩代表: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大教育格局

2020-12-21 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周潔)「教育是一項系統複雜的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全國人大代表、定州市西關南街小學副校長柴會恩認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教育格局勢在必行。

柴會恩代表表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必須樹立一種全新的觀念,打破學校和社會的界限,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為主體、社會為平臺,把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力量有機組合起來,努力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緊密關係,共同搭建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良好基礎環境平臺。

「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全社會都要關心支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營造教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輿論導向和良好氛圍。」柴會恩代表建議,要強化家校協同,加強社區家長學校建設,密切家校聯繫,幫助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念,切實履行家庭教育職責。要強化德育優先、「五育」並舉的教育體系,推行多元化考評體系,不單單以學生考分等來判斷學校教育狀況,而是以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在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可以證明的進步,來衡量學校辦學業績。

相關焦點

  •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柴會恩: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大...
    2018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她積極履職盡責,先後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關於加強城鄉教育一體化、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建議。「今年我準備把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有關建議帶到兩會上。」柴會恩說。為了更全面地掌握家庭教育基本情況,增強建議的科學性、針對性,一年多來,柴會恩利用休息日走進30多個家庭,採用走訪、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家庭教育狀況。
  • 鹽城市亭湖區全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格局
    為切實解決教育發展熱點難點問題,鹽城市亭湖區堅持需求導向,建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亭湖教育新模式,實現學生學會學習、教師樂於從教、家長信任支持、社會普遍認同的良好氛圍。拓展延時服務。依託青少年活動中心分校,將學校服務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接軌,有效利用課後空閒時間,設立「亭湖五點半課堂」「亭湖周末假日課堂」,讓自願參加的學生享受學校優質課後服務。注重家校聯動。成立亭湖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各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導站,聘請20名家庭教育專家組成全區家長學校總校講師團,切實辦好中小學家長學校。
  • 全國人大代表竇延麗:打造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立體教育網絡
    齊魯網北京3月7日訊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正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聊城市實驗中學副校長竇延麗在分組討論時,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她認為婦聯、工會、社區、鄉鎮學校應該形成多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 如何打破學校和社會的壁壘?優化家校協同教育環境,構建更緊密的...
    原標題:如何打破學校和社會的壁壘?優化家校協同教育環境,構建更緊密的互動新格局摘要:構建學校與社會互動新格局,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學校增強適應性、與社會形成更緊密的互動格局,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上海邁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 關於教育,代表委員們這些「爆款」提案你怎麼看?
    柴會恩代表:建議立法監管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關南街小學副校長柴會恩建議,網絡直播和網路遊戲發展迅猛,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現象廣受關注,也出現了未成年人為網路遊戲或網絡直播平臺支付較大金額用於充值、「打賞」而形成的糾紛。
  • 陳昭緯教子分享(1):三位一體教育
    陳昭緯教子分享(1):三位一體教育 受何種教育雖不能百分百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但受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在家裡,要受父母的教育,這叫家庭教育。 在學校,要受老師的教育,這叫學校教育。
  • 教育督導「長牙齒」!河北2022年將基本建成「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
    河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入推進河北省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教育督導作用,明年河北將全面完成省市縣三級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教育督導機制及人員的調整充實和完善,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適合河北省情的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制機制。圖為政策吹風會現場。
  • 我省2022年將基本建成三位一體教育督導體制機制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充分發揮教育督導作用,明年我省將全面完成省市縣三級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教育督導機制及人員的調整充實和完善;到2022年,基本建成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制機制。
  • 黑龍江佳木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
    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 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開展以來,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各部門都能認真學習、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佳木斯作出貢獻。 6月25日,佳木斯工人文化宮。
  • 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討會舉行
    會上,參會領導為「十二五」子課題立項學校代表、「成功計劃」2012年徵文活動獲獎代表、63個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實踐基地學校及星星河體驗教育基地頒獎授牌。武漢市一中、育才小學一分校等15所中小學校被評為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實踐基地學校。隨後,參會代表聆聽了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市作家協會主席董宏猷所作的《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的精彩報告。
  • 思想者|胡偉:中國現代化大格局與教育的未來
    【編者按】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加快教育現代化。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胡偉教授看來,加快教育現代化,不能單就教育談教育,而是要從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上來思考,應立足於我國現代化的大格局來審視中國教育的未來。以下是他在第17屆上海教育博覽會開幕式上的演講。
  • 全國人大代表李海燕:三位一體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李海燕說,河南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是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也是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的省份。因此,建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問題。   李海燕說,據河南婦聯調查,河南省留守兒童數量648萬人,在留守兒童成長的關鍵階段,需要父母親情的呵護,但由於他們長期遠離父母,無法享受同齡孩子的正常家庭生活。更為嚴重的是引起青少年犯罪率逐年提高。
  • 社會生活的圈子之差序格局
    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在要求是文化的傳承和制度規範的建立,通過個體間行為、情感和認知層面三位一體的全面傳播,社會在倫理範圍內保證了每一位個體都必須在符合群體生活規則(道德、法律)的框架內生存。無論個人貢獻大小,社會都有其天然的運行法則。人既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又是受社會制約的一分子。
  • 教育部: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並不代表可以作為產業去辦
    近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解讀了日前國務院正式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回答記者關於將資本引入教育的問題時,他表示:「歡迎各種資本進來,但是不能夠違背教育公益性這個原則,教育的基本原則是要堅持的,放開並不代表就作為產業去辦。」
  • 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建設學習型城市
    但是,把這一思想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則是以法國當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和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代表的一些國際組織。  簡單地說,終身教育理論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說,一個人受教育的時間應該是伴隨著人的一生;另一方面是說,一個人受教育的場所應該包括學校、企業、家庭、社區等各種場所。  終身教育理論要求人們樹立大教育觀、大培訓觀。
  • 遷安構建產教城融合發展大格局!
    遷安構建產教城融合發展大格局!近年來,我市著眼於高質量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以產業為引領、以教育為支撐,打造產業園區、城市居住區和教育功能區在空間上的融合統一、集中布局,充分實現產業、城市、教育互動互促,全力構建產教城融合發展大格局,打造縣域經濟增長極。
  • 許昌學院:「三位一體」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
    學校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建立分層次、體系化、重保障的思政教育工作機制,推動育人與專業教學、社會實踐、創新創業、黨建團學、管理服務等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育人合力,搭建突出思政課程、日常思政主體,強調
  • 家庭「德」教育中的4大「傳統美德」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德」的教育是排在第一位的,「學會做人」是不少學校喊出的響亮的口號。其實,在家庭教育中,「德」的教育顯得更為重要。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哪些是「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呢?小編認為,下面四個方面的傳統美德教育應該是家庭教育「德」的主題:傳統家庭美德教育是家庭教育「德」教育的主題。中華數千年的歷史,一代一代凝聚積澱了豐厚的家庭美德的精華,是值得我們承繼並發揚光大的。具體來說,可以包括如下一些方面:1.仁愛孝悌教育。
  • 徐州市教育局:做好教育扶貧 幫每個孩子謀個前程
    徐州市、縣兩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響應號召,十分重視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構建政府主導、學校社會廣泛參與的「三位一體」資助格局,形成以財政投入為主,學校和社會投入為輔的經費籌措機制,逐步建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費、學費減免、獎助學金、生源地助學貸款等資助政策,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資助體系日臻完善,連續多年資助人數、資助金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