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現疑似10000年以前的觀星臺,合肥棋盤山巖畫

2020-09-03 王艾石一藝術開拓者


合肥棋盤山聯排凹穴巖畫


近日,畫家王艾石在合肥市肥東縣包公鎮盤石村棋盤山的飛來石寫生,憑藉曾於河南考察具茨山巖畫的經歷,在棋盤山意外發現疑似一萬年前的凹穴巖畫。


合肥棋盤山棋盤形式的巖畫


據當地村民相傳,發現巖畫的棋盤山飛來石是天上飛來的巨石,常有兩位神仙在飛來石下棋,故得名棋盤山飛來石。經王艾石初步勘察,在飛來石巨大的石板上,密密麻麻的雕刻著各個時期的石刻,有人形圖案、疑似甲骨文、疑似金石文,以及鹿、蝶型等不明圖案,也有近現代的簡化字符,大部分石刻風化嚴重,已經無法辨認。


合肥棋盤山人形巖畫


特別注意的是,王艾石在飛來石上發現了「聯排凹穴符號」的巖畫,圖案與河南新鄭市具茨山聯排凹穴符號、河南舞鋼市青龍山巖畫聯排凹穴符號完全一致,並與非洲肯亞凹穴巖畫有著高度相似的共性。合肥棋盤山巖畫中的棋盤圖案也與具茨山巖畫、青龍山巖畫中的棋盤圖案形式相似。在距離飛來石約三百米的一塊巨石上,王艾石還發現三個散點式凹穴符號,兩個棋盤符號及三個疑似甲骨文的文字符號,凹穴與棋盤的製作工具和時期有著明顯區別。


河南舞鋼市青龍山聯排凹穴與棋盤巖畫


河南新鄭市具茨山聯排凹穴與棋盤巖畫


在此,先簡單介紹一下河南新鄭市具茨山巖畫。河南省相關部門對具茨山巖畫高度重視,邀請過多位權威專家和機構實地考查研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學勤認為,具茨山巖畫的發現和確認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重要發現,跟中華文明起源關係重大;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巖畫研究中心主任龔田夫認為,古人類為了製作具茨山巖畫,付出了巨大的社會成本,是古人類的巨大「三峽工程」,也是奉獻給全國人民的又一件新國寶;西北大學、陝西考古研究院等文物研究部門和機構的十幾位專家實地科考後,認定具茨山巖畫可上溯到史前時期;根據河南大河報、河南商報文章指出,世界巖畫研究中心及國內著名巖畫專家對世界凹穴類巖畫的研究結果看,具茨山凹穴類巖畫的年代可能出現在10000年以前。由此,充分間接的說明了合肥棋盤山巖畫歷久遠性和重要性。


非洲肯亞凹穴巖畫


王艾石分析,合肥棋盤山巖畫製作時間屬於多階段性,可能延續了數千年,最早誕生於舊石器時期,跨越新石器時代,經歷甲骨文、金石文時期後逐步衰落。除現已發現兩處巖畫遺蹟外,不排除仍有巖畫遺蹟隱藏於山中。單看飛來石巖畫,數量較大,內容豐富,既有早期用石器磨製的,也有晚期用金屬工具刻鑿的。從巖畫形式和內容研究分析,棋盤山飛來石是古人長期使用的一個觀星臺,或者是祭祀臺,在石縫中,發現了大量瓦片,證明在某一時期有人在此長久居住。飛來石凹穴巖畫與棋盤巖畫的特點均面向天空,可能是古人「與天對話」的一種巫術行為。棋盤圖案巖畫有著推演卜卦的意義,或許是八卦的早期形式,也是現代某些棋子遊戲的前身。可見,在當時,棋盤山是人類與天靈溝通的聖山。


合肥棋盤山凹穴巖畫


經查,在王艾石發現合肥棋盤山凹穴巖畫之前,有關文物部門對棋盤山飛來石進行過簡單調查,誤判為2000多年以前的巖畫,誤認定研究價值和保護意義不大。不得不指出的是,這是一個極其不專業、不負責任的調研結論。較之國內發現的同屬凹穴巖畫,合肥棋盤山巖畫的形式、組合、內容等方面自成體系,棋盤格式獨一無二,填補了我國巖畫體系的空白,對研究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及研究合肥文明發展等意義非常重大。


承載棋盤山巖畫的巨石--飛來石


飛來石與支撐的巨石中間有疑似人為打磨的凹穴


距離飛來石約三百米的文字符號


棋盤山飛來石巖畫


棋盤山飛來石鹿型巖畫


棋盤山飛來石蝶型巖畫


棋盤山飛來石不明圖案巖畫


飛來石石縫內的瓦礫


據飛來石約300米的棋盤與凹穴巖畫

推斷:飛來石為人工堆砌而成

王艾石總結有以下幾條疑點:

1、飛來石為獨居石堆組成,石堆周圍沒有發現裸露的與飛來石質量同等的自然巖基體,只發現較為疏鬆的麻石巖,麻石巖表層用手指可輕鬆剝落,這種情況不符合自然現象與規律。

2、飛來石堆下方部分石基的石質比上方巨石疏鬆,也不符合自然規律。

3、飛來石最上方的平石板與支撐的巨石之間有一個疑似為平衡石板而人工打磨的凹穴,兩塊巨石之間人手是無法伸入的,不可能在飛來石放上之後打磨。

4、巨石堆下有比較規律的小型排石群組,疑似人為堆砌而成。

5、支撐最上方平板石的主撐石上部呈水平狀,將平板石平穩的支起。而主撐石下方呈斜V型,斜V下有巨石作基墊,這種存在形式非常不符合自然規律。

6、飛來石組成的石堆密集環抱,似乎都在為最上方的平板石服務。

7、地球上發現多處遠古時期巨石建築,說明遠古時期有巨石文化流行的跡象。


以上純屬推測,未作科學論證,如果屬實,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重大的遠古文明發現。


位於歐洲的遠古人為巨石


飛來石主撐石下方的斜V形


飛來石西北側拍攝的石堆全圖


飛來石堆下方有規律的小型排石群組


支撐飛來石的地基石質比上方石質明顯疏鬆


飛來石堆下方一米左右的自然巖基,疏鬆的麻石巖

相關焦點

  • 崑崙山神秘的「飛船」巖畫,史前文明成迷,專家:畫於10000年前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誰也不敢肯定,因為根據科學家們的考古研究和發現,雖曾提出過很多關於史前文明的猜想和假說,卻仍存在很大的爭議。但是科學考察人員也經過多次探索和發現,已知的許多文明古蹟的時間跨度都非常久遠,比如在「三葉蟲」化石上發現了類似人類穿鞋留下的腳印,而三葉蟲卻生於距今約6億年前至2.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細思極恐,那個時期乃至更前,地球上是否就已經存在了人類?
  • 亞馬遜雨林發現1萬年前的人類巖畫,長達13公裡,疑似失落文明
    亞馬遜雨林發現1萬年前的人類巖畫,長達13公裡,疑似失落文明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我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留下了燦爛無比的文化,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很多獨特的歷史文化,已經消失在時間的長河當中了
  • 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四川石渠 新發現一處疑似古巖畫遺址
    8月7至10日,來自海內外的巖畫專家和學者齊聚四川石渠縣,圍繞青藏高原古代巖畫與石刻藝術的發現與研究、保護與利用開展學術研討,並新發現一處疑似古巖畫遺址。據了解,四川石渠素有「石刻藝術王國」之稱,2010年至2012年,其境內就因發現壯觀的吐蕃時期石刻群,受到考古界關注。石刻群形成於8世紀末至9世紀初,展現著大日如來像、菩薩像、度母像、古藏文題記等吐蕃時期流行的典型題材。這是四川省境內首次發現成片的吐蕃時期石刻,首次在雅礱江沿岸發現吐蕃石刻,因而被評為「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 安徽長豐縣「最強的鎮」,與合肥市區連成一片,是全國千強鎮
    安徽長豐縣「最強的鎮」,與合肥市區連成一片,是全國千強鎮,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是全國百強縣,年排名第82位, 強縣下有必強鎮,長豐縣共有14個鄉鎮,除縣城外,長豐最強的鄉鎮是雙足鎮。在過去兩年的全國綜合實力千強町排行榜上,有長豐縣,唯一的町入選了, 這個城市是雙腳鎮,排在第178位,成績優異, 除全國千強鎮外,雙足鎮還有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合肥十強鄉鎮等,為什麼雙腳町這麼突出?
  • 崑崙山神秘的「飛船」巖畫,史前文明成迷,專家:畫於一萬年前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誰也不敢肯定,因為根據科學家們的考古研究和發現,雖曾提出過很多關於史前文明的猜想和假說,卻仍存在很大的爭議。但是科學考察人員也經過多次探索和發現,已知的許多文明古蹟的時間跨度都非常久遠,比如在「三葉蟲」化石上發現了類似人類穿鞋留下的腳印,而三葉蟲卻生於距今約6億年前至2.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細思極恐,那個時期乃至更前,地球上是否就已經存在了人類?
  • 合肥發現疑似北宋古墓!墓道、棺槨現身!
    原標題:合肥發現疑似北宋古墓!墓道、棺槨現身!專家說.... 合肥長豐發現古墓了!埠裡社區工作人員李曉飛當時就在現場據介紹當時挖出的洞口能看到裡面有兩口黑紅色的棺槨據預估這座古墓疑似六菱形
  • 合肥一小區居民發現一隻白狐 專家稱疑似被人當寵物飼養後遺棄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月2日,合肥新站區巴黎春天小區居民在樓梯間發現一隻小狐狸,隨後報警。民警用網將其捕獲,並送往安徽省龍棲百鳥園中妥善安置。
  • 合肥常用便民服務電話大全 安徽各行政部門投訴舉報電話
    【更多內容可查看:合肥便民大全】合肥市應急電話——出行篇合肥汽車站聯繫電話和合肥汽車站時刻表【合肥汽車站時刻表】合肥火車站電話和合肥火車站時刻表【合肥火車站時刻表以及在線訂購火車票】【合肥航班時刻表以及在線訂購飛機票】合肥新橋機場電話:0551-63777888合肥公交服務電話和合肥公交線路查詢【最新的合肥公交線路查詢】合肥公交電話:0551-64466166
  • 靖遠黃河巖畫「家族」再添新丁
    近日,西北師範大學劉再聰教授、黃兆宏副教授,靖遠縣博物館館長張啟芮,地方史地學者何璞瑜等一行7人來到靖遠縣大兵道,考察大兵道古道及古巖畫點,意外又發現一處巖畫點。該巖畫點在今年8月份發現的「大兵溝口」巖畫點北50米處紅砂巖高崖上,離地面有4米多,巖面平整,面北,形似正方形,邊長約1米,清晰可見有一幅磨刻的「大角羊」,其他由於風雨侵蝕等原因,模糊難辨形體。
  • 神奇的藏北巖畫
    1903年,著名的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一書中提到,他在西藏北部某個海拔約4500米的山谷中,發現「一塊山石上雕刻著幾個拿弓的獵人追趕著羚羊的畫面」。2001年7月初,我作為「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副團長和記者的雙重身份,前往藏北無人區科學考察。
  • 新疆阿勒泰市發現「麋鹿」及「狩獵」巖畫
    杜鵬飛 攝  新網烏魯木齊5月15日電 (杜鵬飛)15日從阿勒泰市文物局獲悉,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達布勒哈特村新近發現了表現「麋鹿」及「狩獵」等動物、人物形象的巖畫,這是繼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以來在阿勒泰市首次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巖畫群。此次新近發現的巖畫是當地牧民巴特巴依爾在一次放牧中無意發現的。
  • 內蒙古陰山巖畫新發現——毛道庫倫巖畫
    內蒙古文物研究所的專家日前介紹,在巴彥淖爾盟境內新發現了陰山巖畫的一個特殊群種——毛道庫倫巖畫。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這些巖畫與我國以往的巖畫相比,在表現手法、內容和風格上都有很大區別,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價值。     毛道庫倫巖畫分布在巴盟中蒙邊境地區一條約2公裡長的山谷巖壁上,畫面有羊、大角鹿、獵狗、狩獵和人物變形圖案,共15個群組、180多幅。
  • 盤點中國3大神秘巖畫,1幅與黃帝有關,1幅疑似夏朝文字
    據最新的考古發現,蹴鞠可能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出現了。考古學家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陰山巖畫中,發現一幅的遠古蹴鞠巖畫,距今約5千年的歷史。此巖畫中一人騰空躍起做踢球的動作,周圍也有數個不同運動姿態的人。此畫位於被認為是「上古三皇」的巖畫下方。考古學家認為,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中國北方草原部族的遠古先民,在祭祀先祖時不僅供奉羊等犧牲,還有組織地舉行類似社戲的蹴鞠活動。
  • 城建部門多次約談 安徽信達合肥項目仍被曝質量問題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城建部門多次約談 安徽信達合肥項目仍被曝質量問題 中國網財經1月13日訊(記者裡豫 鄧玉蕊)2019年7月1日、7月29日及8月12日,合肥市城鄉建設局連續進行現場勘查,責令開發商進行整改
  • 大興安嶺地區發現距今約7000年巖畫
    龍頭新聞訊(王平 馮宏偉)11月20日,來自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委宣傳部的消息,從碧水鎮場得知消息,位於碧水鎮場轄區24號線一處沿河峭壁上發現三幅巖畫。據發現者稱,這處巖畫位於流經碧水鎮場24號線呼瑪河支叉線沿岸一處陡峭的石砬子上,巖畫有兩個十字紋,一呈X形紋,共有3幅。據中國巖畫學會會員、印度巖畫協會會員牟海軍介紹,這類巖畫顏料為赭石粉和動物鮮血混合,用手指快速繪製而成,省文化廳對外發布年代為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早期。
  • 安徽合肥:800萬合肥人的城
    合肥地區,如古埂遺址、塘崗遺址等,發現了原始房址遺蹟。2018年,人們在派河北岸的肥西縣桃花鎮順河社區發現一處與二里頭文化同時期的「三官廟遺址」,遺址中發現了兩處土垣和四處房址,距今約3600年。漢代的合肥城,位於今天的廬陽區亳州路街道古城社區。筆者翻閱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測繪圖,發現在今天武警醫院附近,清晰的標註有「漢城」輪廓以及「古城」字樣。
  • 青海發現海拔5000米上古巖畫
    巴顏喀拉山地帶、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雅礱江源區發現古巖畫。此次發現突破了青海巖畫研究領域海拔最高記錄。 稱多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巖畫是原始的石刻藝術是巖穴、石壁上的彩畫、線刻和浮雕的總稱。巖畫是人類文明早期的產物,是遠古洪荒狩獵歲月中原始部落文化的遺存,是文字產生以前原始人類留下的寶貴史料。
  • 青海是中國巖畫的最早發現地 《青海印記 巖畫史詩》系列報導之一
    這種特殊的方式,便是巖畫。  哈龍溝:青海境內發現的第一處巖畫遺存  青海的巖畫考古,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  青海境內發現的第一處巖畫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吉爾孟鄉哈龍溝巖畫。哈龍溝位於地勢較平緩的山谷地段,東西寬1500米、南北長3500米。
  • 2017年安徽各市GDP:省會合肥,真的是肥了自己瘦了安徽嗎?
    時間往前倒推五年到2012年,那一年的合肥GDP數據為4164.34億元,佔比全省比例為24.19%;五年後的2017年,合肥GDP迅速攀升到了7213億元,佔比全省比例為2012年,安徽經濟總量第二位的蕪湖GDP為1873.63億元,合肥是其的2.22倍;2017年,蕪湖的GDP上升為3065億元,合肥是其的2.35倍。同樣是有所上升,但是上升比例不算太大。
  • 內蒙古發現六千年古太陽神巖畫
    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內日前再次發現古代太陽神巖畫,據考古人員考證,這部分巖畫距今約有6000多年的歷史。 據翁牛特旗文物部門介紹,巖畫位於翁牛特旗烏丹北郊箭眼山麓。在山下有一塊約上百噸的巨石,巨石上刻有多處上古時代的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