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各市GDP:省會合肥,真的是肥了自己瘦了安徽嗎?

2020-12-10 山川行
合肥

山川網:關於安徽省這篇,經濟方面基本可以簡單些帶過了。因為之前已經有一篇關於安徽的重要推文,其中重點解讀了安徽省當下的經濟發展問題,在於本身的定位,大家可以自相回顧:《東南西北均不靠的安徽,究竟算是長三角還是中四角?》

所以本文中呢,我們重點把目光放在更有意思的事情上,關於安徽省的地理、文化與習俗之上。

在之前的推送中,小川也曾經提到過,長江和淮河兩條河流,對於兩岸民風的影響之深遠。延續至今,這兩條河流還依舊是中國地理學上和民間風俗上,關於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

網絡上素有中國「大內鬥第一省」之稱的江蘇,之所以會形成蘇南、蘇中、蘇北三塊風俗和文化頗多不同的區域,根源就是在於長江與淮河的穿省而過。而安徽省,從地理緯度來說,是和江蘇上十分接近的。所以長江、淮河兩條河流對於安徽省的影響,同樣十分深遠。

閒話少說,我們直接上圖來看: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長江與淮河兩岸,截然不同的方言語系。這裡,我們逐一進行一下介紹:

中原官話(皖北):中原官話是中原民系和關中民系的母語,漢語官話的一個分支,是以洛陽雅言為核心的中國歷代標準音的基礎上而逐漸形成和發展。中原官話主要分布於河南大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湖北西北部、山西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寧夏南部、青海東北部、新疆天山以南等地區,共390個縣市,中原官話的使用人口僅次於西南官話,達到1.67億。

安徽省淮河以北的淮北、宿州、阜陽、亳州和沿淮以南的鳳陽縣、蚌埠(不含懷遠縣)、淮南(不含東部九龍崗、上窯、洛河等地區)、壽縣(北部)、霍邱、金寨縣(西北部)、長豐縣(北部)等市縣的話,均屬中原官話。

江淮官話(皖北):江淮官話,又稱下江官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官話,分為洪巢片、通泰片和黃孝片。通常將南京話和揚州話作為江淮官話的代表音。江淮官話分布在江蘇省大部、安徽省中南部,湖北省東部、江西省九江市局部及其它省份的個別方言島,使用人口為7000多萬,主體分布於江蘇、安徽兩省的江淮地區。

安徽省的江淮官話區,包括長江以南的池州、銅陵、蕪湖、宣城、馬鞍山等11個市縣,和淮河以北的懷遠縣,江淮之間的合肥(除長豐縣北部)、滁州(除明光部分地區、鳳陽縣)、六安市(除霍邱、壽縣北部、金寨縣西北部)、淮南(限東部九龍崗、上窯、洛河等地)、安慶(除望江縣、懷寧縣等贛語地區)等縣市。

贛語區(皖西):贛語是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為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使用人口在江西省境內主要分布在贛江的中下遊、撫河流域及鄱陽湖流域以及周邊、湘東和閩西北、皖西南、鄂東南和湘西南等地區。另外在浙江、陝西還有少數贛語方言島。使用贛語的人口在5500萬左右,約佔中國人口的5%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贛語可分為九片方言,以南昌話、撫州話、宜春話等為代表。贛語內部各方言之間的互通程度較高。

安徽省的贛語主要指通用於皖西南大別山南麓和沿江兩岸的安慶市、嶽西、潛山、太湖、宿松、望江、懷寧、東至縣、貴池市西部及東南角等8個市縣的方言。當地人傳說,他們的祖先大概是在明初由江西的「瓦西壩」成批遷徙此地定居的。

徽語區(皖南):徽語,即徽州方言、嚴州方言,漢語13種一級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錢塘江上遊古徽州府、嚴州府大部、饒州府部分地區,使用人口400多萬。

皖南徽語徽語是現代漢語中新近被確定的十大方言區之一(也有專家認為是吳語的分支)。皖南徽語主要指舊徽州府及部分毗鄰地區的方言。歙縣、績溪、旌德、屯溪、休寧、黟縣、祁門、寧國(南鴻門鄉等地)、東至縣(東南部木塔一帶)、石臺縣(佔大區)等地的方言。

吳語區(皖南):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9000多萬。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有國際語言代碼。

吳語是現代漢語的十大方言之一。安徽省的吳語主要分布在黃山山脈以北和以東的14個縣市範圍內。其中太平縣、涇縣、石臺縣、銅陵、繁昌、南陵、蕪湖縣等地吳語的通用面較廣。

方言是區域文化的最典型特徵,安徽之所以能夠形成一省之內如此多的語系共存,自然和其地形地貌抽不開干係:安徽省平原、臺地(崗地)、丘陵、山地等類型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臺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分別佔全省面積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如上圖大家可以看到,安徽得益於長江、淮河及二河支流,所以全省整體地貌中,平原佔據了一般以上的面積。全省16個地級市中,有兩個地級市擁有較大範圍的丘陵山地地形,分別是皖西的六安(著名茶葉六安瓜片的產地)和皖南的黃山。黃山風景極富盛名,這裡也不必再多說。

如果大家覺得上圖這份安徽地形圖中,對於河流,尤其是淮河長江的眾多支流展現還不夠具體的話,小川再給大家貼上一份安徽水網地圖: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整個安徽省內,北部、東部、南部地區水網密集,中部和西部相較而言沒有非常密集的水路網。皖西地區上文中已經提到,屬於六安所在的丘陵山地。而中部地區,自然就是安徽省省會合肥所在的地方。

小川曾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提到過一個觀點,水對於一座城市氣質和性格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而合肥所在的地理位置,恰恰地形與安徽的其餘城市均有明顯不同,所以最終合肥發展成當下這樣和皖南皖北氣質皆差異較大的現狀,完全可以理解。

時間往前倒推五年到2012年,那一年的合肥GDP數據為4164.34億元,佔比全省比例為24.19%;五年後的2017年,合肥GDP迅速攀升到了7213億元,佔比全省比例為25.72%。有所上升,但是上升比例不算太大。

2012年,安徽經濟總量第二位的蕪湖GDP為1873.63億元,合肥是其的2.22倍;2017年,蕪湖的GDP上升為3065億元,合肥是其的2.35倍。同樣是有所上升,但是上升比例不算太大。

2012年,安徽經濟總量末位的池州GDP為417.4億元,合肥是其的9.98倍;2017年,安徽經濟總量末位的城市變為黃山,GDP為645億元,合肥是其的11.18倍。整體情況,依舊變化不大。

綜合以上幾種數據我們發現,雖然過去五年間合肥在省內的首位度有所上升,但是上升的比例其實比較有限。加之安徽總面積雖然不太大(14.01萬平方公裡),但是卻被劃分成了16個地級市之多。如此一來,我們發現安徽的各個地級市實力有顯得有些薄弱。除了省會合肥之外,整體處於四五線城市的初級階段。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安徽大致情況是大家「要窮都窮」的格局,所以省內基本沒能衍生出真正的經濟強市,地理位置又如此靠近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所以安徽成為了江浙滬三地源源不斷的人口提供地。但是相比四川、河南這樣的人口大省,安徽全省6000多萬的人口體量也並不算太多。常年人口流失之後,經濟的活力其實更缺乏有效的支撐。

合肥乃至安徽在近五年來最大的利好,就要說是中國鐵路制定的中長期規劃。在中國高鐵全新的「八橫八縱」規劃中,共有三條高鐵穿過合肥,並在安徽形成了「米」字型的交通重大利好。

同樣是得益於這一高鐵規劃,合肥可以進一步將皖北、皖南多個省內城市連接起來,並且開始能夠形成一定的人口吸引力。從長期來看,安徽想要借力長三角騰飛的可能性,遠不如自己充分打造省會合肥來的靠譜。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合肥其實更多應該把注意力放在皖北地區。因為傳統意義上的皖南地區,在文化和風俗上都與當下的江蘇蘇南地區更為接近,由長江和高鐵的連接,南京在未來對於皖南地區的輻射能力將日漸增強。其實這對於全省經濟情況都還相較落後的安徽而言,未嘗不是好事情。

合肥能夠借力南京減少一些壓力,專心把皖北地區調動起來,已經是大功一件了。要知道皖北與皖南不同,歷史上就一直都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帶動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任重而道遠。

黃山

相關焦點

  • 安徽合肥與安慶市,的GDP總量之和,能否超過山東青島?
    安徽合肥與安慶市,的GDP總量之和,能否超過山東青島?合肥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2000年多的歷史,幾年前,這是一個小小的縣,被選為安徽省的省會的增長後,安徽省的全面支持下,不斷強,被評為10省的省會,去年前10名,但是滑,實力不容小覷我們具體看一下它的發展情況。
  • 安徽省歷史文化民族簡介 安徽2014年各市GDP排名
    概述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內有皖國,清朝時期安慶內又有皖山,因此結合了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而稱為「皖」,一直沿用至今。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巢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積800平方公裡。
  • 安徽合肥2019年GDP排名下降,被福州與濟南反超,退出十強省會
    近年來,安徽的知名度提高了很多,主要是由於經濟的好轉,人們會越來越重視它,眾所周知,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也是安徽省的領頭羊,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合肥市崛起很快,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城市持樂觀態度。眾所周知,合肥正以全省的力量發展這個城市,所有的好的資源和福利都是第一時間給予合肥的,現在又是全省的領頭羊,安徽也希望合肥的發展能夠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
  • 繼省會合肥之後,安徽又一座「黑馬」城市,未來有望躋身「二線」
    人生一定有觸及靈魂的旅行,不僅讓它在綠花中起舞,在壯美的戈壁灘上看到孤煙落日,在雪山白雲下感受那時的自由,更不要為了夢想,提著沉重的行李箱,飛揚的旅行,我們可以留點時間給自己,或者在雲邊看著天空放鬆,或者和夜空對話,生活需要留下白色,我們不要把生活過得太瑣碎,不要把時代的隨著變遷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 安徽省會定在哪,毛主席說「合肥不錯」(組圖)
    由於解放戰爭期間的複雜形勢,讓當時的安徽分成了皖北、皖南兩個行署管轄,兩個行署分別設立於合肥、蕪湖。新中國的安徽省會設在哪裡,一度成爭論的焦點。1952年8月7日,安徽省政府在合肥成立。儘管幾年後,還有省會是否要設於合肥的爭論,但終因毛澤東的一封信,終結了這次討論。
  • 六朝古都竟然真的做過安徽省會
    說到六朝古都,大家都知道是江蘇省省會南京,也知道安徽省會是合肥,但大家知道南京歷史上做過安徽省省會嗎。近年來由於南京發展輻射偏向安徽,而且經濟總量不如本省的蘇州,在網上總被大家戲謔為徽京,但其實南京確實在歷史上做過一段時間安徽省省會。
  • 「合肥」安徽省省會,歷史文化不如安慶,為什麼會選合肥作為省會
    安徽省的省會經過多次變更,現如今確定合肥為安徽省的省會,要論位置合肥為皖之中,確實比安慶要好,可是經濟、文化、交通可沒有安慶那麼突出,為什麼最後會棄安慶而選合肥呢?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二字頗為霸氣,故被人稱為「霸都」,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二胖」,是對「兩個胖子的合抱」的簡稱。很多人對於合肥的印象都是「吸血鬼」」集一省之力,肥一座城「這種褒義的評價。安慶古稱舒州,別稱宜城,簡稱「宜」。
  • 安徽=安慶+徽州,如今混成有「安」無「徽」,省會還被合肥搶走!
    安徽=安慶+徽州,如今有「安」無「徽」,省會還被合肥搶走!安徽別稱「八皖」,省內真有「八皖」嗎? 安徽建省始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
  • 2019年東北三省各市gdp情況
    2019年東北GDP雖低,但質量可比肩廣東、浙江遼寧、吉林、黑龍江是我國東北三省,2019年實現gdp分別為24909.5億元、11726.8億元、13612.7億元。大連因近幾年來經濟發展相對其它省份緩慢,人均gdp已落後全國平均水平,但不能以gdp作為判定實力標準,需區分經濟質量。
  • 為什麼安徽人感嘆好像選錯了省會?合肥在省內的地位也太尷尬了
    為什麼說安徽好像選錯了省會?文/郭峰(書房記專欄作家)西安、武漢、成都、廣州、太原等城市都是天然的省會,但安徽省會合肥處境比較尷尬,疑似選錯了。安徽省會設在安慶,但安徽布政使司,也就是省長,比較牛,他捨不得南京的繁華,賴在南京不走。安徽人打個官司啦,上個訪啦,匯報工作啦,都得去南京,南京是安徽真正意義上的省會。這種狀況持續到1760年,持續了100年。乾隆皇帝很生氣,安徽才把省會遷到安慶。
  • 安徽「存在感最低的城市」,不是安慶更不是蕪湖,他要比合肥宜居
    安徽「存在感最低的城市」,不是安慶更不是蕪湖,他要比合肥宜居,位於華東地區的安徽在很多人心中知名度和存在感不高, 這主要是因為安徽的經濟和交通無論是地理上劃分的華東地區還是經濟上劃分的中部地區都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 但是提到安徽省,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所在地,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所在地, 其實唐宋時期安徽的商貿在全國都很有名
  • 安徽省資訊|安徽經濟第四強城市,曾經做過安徽的省會,省會歷史長達...
    大家都知道安徽省會是合肥,可是在合肥之前還有幾個城市做過安徽的省會,其中成為省會時間最早、最長的是安慶,省會歷史長達二百多年,安慶在歷史上是比較有名的,比合肥有過之而無不及。安慶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遊北岸,地處皖、鄂、贛三省交界處,素有「萬裡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稱。全市面積15398平方公裡,轄3區7縣市,人口530多萬,是安徽三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
  • 曾與合肥齊名,盛產貢茶,人均GDP安徽第6,有一座載入史冊的詩山
    安徽宣城是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去黃山時路過宣城,在這裡停留半日。順便到敬亭山一遊,其它地方來不及了。宣城旅遊資源豐富,有龍川風景名勝區,雲嶺新四軍紀念館,水墨汀溪風景區,江村景區,恩龍世界木屋村,金梅嶺,太平湖,宣酒文化博物館,宣紙文化園等等。圖中是敬亭山景區石牌坊。
  • 七十多多年前是安徽省會,如今已沉入水底
    我國由於歷史非常悠久,各大省份的城市結構也是風雲變化,君不見曾經橫掃中原的開封府,如今已如落西山;君不見當年稱霸燕趙大地的保定府,當下也只能屈居石家莊之下;君不見我們安徽當年叱吒風雲的老大哥安慶府,當年與重慶、武漢、上海、南京齊名,現在排行榜上也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可見風雲變化無常
  • 安徽合肥2019年GDP已超浙江溫州,他是怎樣壯大的呢?
    說到合肥,您對合肥了解多少?合肥如何以最快的爬坡速度和更好的發展趨勢成長為省會的呢?1945年,抗戰勝利時,合肥縣被確立為安徽省省會,時光如箭一般飛逝, 1952年,安徽省總部在川平市正式成立,在過去的八年中,合肥迅速發展並持續繁榮,其他城市和地區,包括盧漢縣和喬夫市,可能會導致難以進行的本地開發之旅。
  • 南京為什麼會被戲稱為「安徽省會」?
    在中國,有的省會卻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產生一些特別的稱謂,如江蘇省的省會南京,在一些安徽人眼裡還有另一個身份——「徽京」。▲圖中紅色和粉色屬於江蘇巡撫管轄,藍色屬於安徽巡撫管轄從1667年一直到1760年,安徽巡撫(省長)在安慶辦公,安徽布政使(管理民政的副省長)在南京辦公。
  • 安徽十強醫院,省會合肥佔7家,剩餘在蚌埠、蕪湖、安慶
    安徽近年來的經濟飛速發展。高鐵網絡總裡程躍居全國第一。省會合肥經濟發展更是衝破萬億指日可待,安徽大部分地區劃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未來的經濟發展將會更加輝煌。經濟發展的高速發展讓人眼前一亮,但是相比較長三角的其他省市地區,安徽的醫療水平卻顯得有點落寞。
  • 中國兩個最「吸血」省會,合一省之力肥一城,周邊城市被「榨乾」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已經有著很多座的城市,而且每個城市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些城市因為地理位置不一樣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而讓人記住的最多的肯定是他們的地名,地區的文化也是我們對於城市喜歡的一點,今天一起來說說中國兩個最「吸血」省會,合一省之力肥一城,周邊城市被「榨乾」
  • 在南京,安徽人真的很強大
    清順治年間為了打壓南京的地位,安徽省被劈了出來,但新出生的安徽一時定不了省會,寄治江寧府近百年,直到乾隆二十五年省會定在安慶,才終於和南京告了別。而現在,南京地鐵一連幾條線都可勁往安徽方向修。寧滁城際開通後,從滁州到南京主城只要20分鐘,南京到安徽也是完全不拿自己當外人。合肥:你這樣來人家門口來搶人,我不要面子啊!滁州、馬鞍山:家門口?我家門口不就是南京嗎?
  • 有著「霸都」之稱的合肥,省會真的是撿漏來的嗎?不,是必然發展
    安徽省的省會」合肥「,也被網友們稱為「霸都」,是到目前為止最年輕的省會。合肥的崛起是體現在近二十年,當年的合肥可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縣城,跟當時的省會安慶有非常大的差別,同時蕪湖和蚌埠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交通實力都遠遠超於合肥,可是合肥卻被定為安徽省的省會。這是偶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