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亂局加劇美國社會分裂

2020-11-23 新民網上海頻道

  美國大選投票結束半月有餘,但選舉的亂局仍在持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早早宣布「獲勝」,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川普以投票中存在舞弊行為為由拒不認輸。拜登已經開始「封官」,川普則忙著解僱關鍵崗位的官員。

  場下的較量同樣激烈,雙方的支持者繼續遊行示威,並一度在白宮附近形成對峙,場面火爆,勢同仇敵。兩個月後,美國總統能否順利平穩地完成權力交接,誰心裡都沒有數!

  這是美國大選歷史上極為罕見的一幕。從表面觀察,這似乎是黨派鬥爭的升級,並與個別美國政客「特立獨行」的風格密切相關,但深層分析,它凸顯了美國社會的巨大裂痕。

  經濟上的不公是造成當前美國分裂的重要原因,在實體經濟空心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各種因素作用下,近年來,美國社會貧富分化程度愈發嚴重,基尼係數從1968年的0.386上升到了2018年的0.486,前1%的人口擁有的財富佔到全國財富的40%。

  與之對比,中產階級收入增長乏力,產業工人被剝奪感日益強烈,階層固化趨勢明顯,「美國夢」正在遠離普通美國人,美國精英群體與草根階層逐漸形成兩套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近兩次美國大選越來越折射出這種階層之間難以彌合的分歧與矛盾。

  更大的隱憂則是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對抗。作為移民國家,美國一直以來自詡「大熔爐」,倡導多元文化,追求「合眾而一」。但白人群體一直是社會主流,在長期多元文化影響下,新移民、少數族裔、單親家庭等不同群體都要求「平等權利」,並在就業、教育等方面享受特殊政策。

  很多原本初衷是機會均等和反對種族歧視的平權政策,在不少白人眼中成了歧視「強勢群體」的種族優待,愈發在白人群體中引發不滿,並演化為「白人至上」主義,造成族群的對立。今年席捲全美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是這一現象的突出體現。

  川普執政四年,不但未能採取有效對策彌合裂痕,反而迎合自己的選民加速了這一分裂趨勢,他所推行的一系列反全球化政策,不但打擊了既有的全球產業供應鏈格局,使美國成為「全球公敵」,也極大激化了美國內部的利益和價值觀衝突,令社會矛盾進一步深度化、複雜化,尤其是美國政府在疫情應對中糟糕至極的行動,成為這一空前分裂的「催化劑」。

  在此次大選中,拜登獲得了7900多萬張選票,川普也有超過7300萬張選票,創美國大選投票新高。這也意味著,他們背後各自代表的群體的對立也達到一個新的高點,這必將嚴重損害美國的國家認同,從而進一步加劇社會撕裂與政治極化,如何扭轉這一嚴峻而複雜的局面,真正消除美國社會肌體中對立與仇恨的病毒,目前還沒有一劑有效的「疫苗」。

  「無論誰贏得了大選,美國已經回不去了。」美國媒體對大選的這句評價頗有幾分畫龍點睛的意味。(央視網評論員)

我要爆料 聯繫電話:021-22899999 新民網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經世言:美國社會分裂鴻溝難以彌合
    此次美國大選亂象叢生,引發全世界關注。競選雙方為選舉結果大打「口水仗」,多地爆發遊行示威,持不同政治立場的團體和人們紛紛上街發洩不滿,甚至演變成暴力衝突。這種局面讓一些美國媒體嘆息不已:大選投票雖然結束了,但是美國卻變成了兩個國家。
  • 美國分裂加劇,重大變化正在發生,事關中國,美重量級人物表態了
    隨著美國大選結束,拜登最終獲勝成為了美國下一任總統,將會在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川普的努力最終還是沒有奏效,並沒有如他所言推翻大選。但是1月6日的美國聯席會議上發生的暴亂,卻將美國政客的激烈鬥爭刻畫出來,美國的政黨分裂愈加劇烈,讓全國都陷入動蕩之中。
  • ...迎來史上最分裂的一場選舉!選舉日之後的川普同樣令人擔憂..
    不過,在美國,總統是由選舉人團選舉產生的,而不是由民眾普選產生的。根據美國選舉制度,美國總統由選舉人團選舉產生,並非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獲得半數以上選舉人票者當選總統。贏得270張或以上選舉人票的總統候選人即獲得選舉勝利。  簡單地說,即獲得某一州選民票數最多的總統候選人獲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2016年美國大選中,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雖然領先川普近300萬張選民票,卻輸在了選舉人票上。  根據美國CNN的最新網絡民意調查顯示,拜登的支持率為52%,川普為42%。但需注意的是,民意調查只能反映民眾的普選意願,不能反映選舉人團的意願。
  • 美國中期選舉是什麼意思?美國中期選舉時間/意義是什麼?
    【美國中期選舉是什麼意思?】根據美國憲法,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其中一次國會選舉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獲稱中期選舉。中期選舉改選眾議院全部435個議席。
  • 大選折射美國政府治理之亂:制度失調、經濟失衡、疫情失控
    2020年美國大選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尖銳和最分裂的選舉之一,其膠著與反常所折射出的是過去4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美國政府的治理之亂,主要體現在政治制度失調、經濟發展失衡和新冠疫情失控等三個方面。 政治制度失調 美國政府的治理之亂首先體現在政治制度失調。
  • 美國為何淪落至此?
    但是現在卻大不相同了,整個美國變成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國家,那麼美國為何淪落至此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四個字。美國一直被羨慕的有四點:一是,美國被譽為最大的民主國家,是西方文明的典型代表;二是,美國擁有號稱最民主和科學的制度,那就是三權分立制度,使得美國社會公平正義;三是,美國那是最強大的超級大國,國內非常安全,基本上不用擔心哪個國家會入侵美國的本土;四是,美國經濟那是最強大,在美元霸權下,美國不用怎麼勞動,就可以獲得高收入。
  • 政治極化、民族分裂,「兩個美國」的對立從何而來
    至於政治極化的根源,則是美國正在出現 「民族分裂」,其已將合眾國撕開一道深深的裂痕,全美呈現為支持民主黨的「自由主義美國」和支持共和黨的「保守主義美國」這兩個高度差異甚至對立的板塊。「民族分裂」的形成和衝擊「民族分裂」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一系列社會變遷的結果,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和國際背景。
  • 當前美國政治社會分裂的根源探析
    【摘要】當今美國處於一種政治與社會分裂的狀態,其根源在於美國存在著兩種經濟成分:面向世界的國際經濟和面向國內的民族經濟。這兩種經濟造就了目前美國國內政治爭執的不同社會基礎。
  • 美民主黨大會:黨內尷尬難掩 選民分裂加劇
    中新社費城7月28日電 題:美民主黨大會:黨內尷尬難掩 選民分裂加劇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持續4天的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28日在費城進入最後一天,萬眾矚目之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定於今晚接受本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並發表演說。在反建制和憤怒成為大選主流情緒的背景下,回顧會議全程,「守成」反而成為大會最顯著特點。
  • 選情與疫情疊加下的美國政治:認同分裂、政黨重組與治理困境
    與以往主要由傳統的經濟、社會議題——稅收、就業、醫保、移民等常規因素左右大選不同,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大規模爆發及其帶來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影響衝擊,疫情這一非常規因素成為最大焦點。此外,川普上臺以來美國政治極化和社會分裂加劇,使種族衝突的烈度持續上升、關鍵搖擺州對大選的意義更為突出。二者共同成為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值得關注的政治新趨勢,並與疫情形成了疊加效應。
  • 主編點評 | 黃靖:川普之亂與美國國家認同的分裂(2020年8月)
    主編點評 | 黃靖:川普之亂與美國國家認同的分裂(2020年8月) 2020-09-02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弗洛伊德事件給美國造成那麼大的影響?
    個人認為,美國白人警察跪死黑人事件只是一個異火索,引起了一系列美國矛盾的集中爆發,此次亂局以如此大規模的呈現,以及暴亂中提出的各類不同訴求就是明證。個人簡單梳理如下:第一,根深蒂固的種族矛盾。自美國建國始,白人至上的理念就已經深深融入大部分白人的血液裡。
  • 巴西地方選舉前連發政治暗殺案 民眾憂暴力加劇
    巴西定於10月2日舉行全國範圍的市政選舉,5500多座城市將選出市長和市議員。由於近段時間連續發生候選人遭暗殺案件,民眾擔心暴力襲擊加劇,政府加派軍警維護治安。    巴西通訊社9月29日報導,這些部隊和警察將部署在12個州307座城市,協助維護選舉安全,包括護送電子投票箱到較偏遠的投票站。這12個州發生過針對候選人的襲擊。    前一天下午,中部戈亞斯州伊通比亞拉市勞工黨籍市長候選人何塞·戈梅斯·達羅沙在拉票時遭射殺,一名警員也被打死,戈亞斯州副州長何塞·艾利頓受傷。兇手是一名原市政府僱員,向競選車隊開槍後被安保人員擊斃。
  • 川普遭二次彈劾創歷史,專家:加劇美國社會分裂
    新京報訊(記者 謝蓮)美東時間1月13日下午(北京時間1月14日早晨),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了針對總統川普的彈劾案。川普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兩次遭到眾議院彈劾的總統,此前的2019年12月,川普已遭眾議院彈劾。眾議院表決結果。
  • 美國歐亞集團:美國政治分裂是 「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之首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在1月4日發布的「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報告中,將美國的政治分裂列在首位。「新冠疫情長期持續」和「氣候變化」緊隨其後,分別位列第二、第三。美國會確認拜登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46*」代指美國總統及美國政治報告指出,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拒絕承認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落敗,並認為民主黨人盜走了他的勝利。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從未發生過的。這凸顯了美國的分裂,而且這種分裂仍將持續。歐亞集團報導截圖,下同文章認為,雖然拜登拿到了306張選舉人票和超過8000萬張普選票,創下歷史最高。
  • 印媒:本國疫情加劇社會分裂 或將出現「兩個印度」
    他表示,疫情下不同階層民眾的生活方式,將會進一步加劇印度社會分裂,如果新冠病毒成為劃分社會階層的又一標準,那麼「兩個印度」的出現可能也不遠了。  文章稱,這種情況略顯諷刺:當有條件的富人出國旅行回來,加劇了本國的病毒傳播之後,他們卻把貧窮和生活條件不佳的同胞視為對自己健康的威脅。對富人來說,現在有了「兩個印度」:一個印度是特殊階級人群的家,不讓任何人進出;另一個印度則是室外,任何人都是威脅,尤其要躲著窮人。  而另一個情景則由想要恢復正常生活的普通人描繪。
  • 川普又發推了,稱: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違憲
    11月16日,上午6點21分,川普發推稱:「全國各地提起的訴訟案件中很多不是由我們的,而是由那些目睹了可怕舞弊事件的人,我們的大案件會表明2020年選舉違憲,而且為改變選舉結果做了令人憤慨的事,將很快就會被提交!」
  • 伊拉克上千人被屠殺震驚世界 亂局禍根直指美國
    伊拉克上千人被屠殺震驚世界 亂局禍根直指美國 2014-06-17 08:26:20美國國務卿克裡昨天表示,願意和伊朗對話解決伊拉克困局,同時不排除空襲伊拉克。冒著巨大國內壓力和宿敵攜手凸顯美國面臨的壓力。更多的人在問:伊拉克亂局的禍根是誰?答案幾乎相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德國學者梅斯奈爾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如今,面對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亞洲國家有必要警惕「中東慘劇」在亞洲上演。
  • 觀天下·美國 |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三問」
    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劉江)11月3日是2020年美國選舉日。總統選舉、國會選舉以及多個州和地方選舉同日舉行,而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唐納·川普之間的爭奪。
  • 美國歷史的一個「鉸接點」
    總統選舉投票主要分為現場和郵寄投票兩種形式。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總統選舉中,郵寄投票的選民明顯增多。「美國選舉計劃」網站統計,截至美國東部時間3日凌晨1時,已有超9965萬選民提前投票,這一數字相當於2016年大選投票人數的約72.7%,其中超過6100萬人以郵寄方式投票。相比現場投票,郵寄投票處理環節更複雜、耗時更長,可能導致選舉結果推遲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