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大批劇迷都被其中的繪畫,音樂,布景所驚嘆,雲間最近也在追這部劇,宋仁宗和曹皇后的愛情故事讓人直呼「太甜」,猝不及防被撒了一把狗糧,而兩人關於飛白書更有一番愛恨情仇。
而兩人關於飛白書的開端便是從曹皇后練字開始的,曹皇后出身於將門,但卻對於棍棒武學並不感興趣,反而熟讀四書五經,書法精妙,善飛白書,性情慈愛,節儉,處事謹慎又不失敢作敢為,這樣的曹皇后誰又能不愛呢?
劇中,官家到了曹丹殊的住處,正在練字的曹皇后自謙說:「總是寫不好。」
宋仁宗微笑道:「《女誡》不適合寫飛白。」於是提筆揮毫,寫下一幅字。
而這幅字就是引發微博熱議的「飛白書」。據傳,「飛白書」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獨創。有一次,蔡邕在等待皇帝接見間隙,看到有幾個工匠正在用蘸著石灰水的掃帚刷牆。由於掃帚比較稀疏,蘸水後水分不是很充足,加之牆面不夠光滑,所以一掃帚刷下去,印在牆面上的水痕裡仍有些地方會露出未被打溼的牆皮。這讓蔡邕受到啟發,經過反覆思考和無數次嘗試,終於掌握了蘸墨多少、用力大小以及行筆速度等方面的尺度,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畫,使整幅字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靈動、變化和飄逸,別具韻味。
飛白書其名的來源是因筆畫中有的似鳥頭燕尾,又似鳥頭鳳尾,橫豎筆畫絲絲露白,飛筆斷白,燥潤相宜,似枯筆做成,故稱「飛白書」。
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曹皇后並不如劇中所顯示的那樣與宋仁宗情真意切,深情款款。在多方文獻考證中,我們不難發現宋仁宗對皇后一向疏遠,真正惹仁宗喜歡的是張貴妃,而曹皇后也並不在意,史書記載曹皇后擅於自處,親自帶領宮嬪們在苑內種植穀物,養蠶採桑,獨自的生活也頗為愜意。
而兩人唯一的交集便是都擅長「飛白書」,可這並未成為連接二人感情的紐帶,仁宗作為資深「顏控」,曹皇后相貌平平,即使性格才華過人,依舊抵不上仁宗對於張貴妃容貌的喜愛。
在第十六集中,皇后用飛白書寫道: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詩中思慕之情溢於言表,可越是深情的詩越是反襯出真實歷史中曹皇后的孤單,這樣一位性格寬容大度,才華橫溢的女子,也許只有在劇中才能得償所願,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皇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