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兼職聊「天」26年 讓天氣預報有溫度更靠譜

2020-12-21 華西都市報

「氣象先生」宋英傑:

央視兼職聊「天」26年 讓天氣預報有溫度更靠譜

宋英傑在進行名為「讓天氣預報,不止預報」的演講。
部分圖片據宋英傑個人微博

1993年,宋英傑初登央視。

1999年節目。

2013年節目。

工作中的宋英傑。

宋英傑的微博粉絲達百萬之數,作為粉絲心中的「萌主」,宋英傑極有號召力。

  

氣象先生聊「天」秘笈
四標準

「看得清、聽得懂、記得住、用得著」這是宋英傑給自己設定的預報標準。在他看來,電視上的天氣預報,不應該是照本宣科式地背誦公報,而是用自己的語言風格和觀眾聊「天」。

接地氣

「初雪如同初戀,預見不如遇見」「冷空氣縱然跨越萬水千山,降溫依然與我無關」「初秋的氣溫像減肥,剛剛降了又反彈;中秋的氣溫像大盤,降下容易上升難;深秋的氣溫像工資,沒降就算漲了錢」。在節目中,宋英傑金句頻出。

有互動

  2016年1月,「Boss級寒潮」來襲,宋英傑在微博上發出「徵集令」,一位粉絲的留言被他用進了節目中,成了網絡刷屏的金句。就此,宋英傑很自豪地說:「天氣預報越來越像智慧眾籌」。

  冷空氣縱然跨越萬水千山,降溫依然與我無關。初秋的氣溫像減肥,剛剛降了又反彈;中秋的氣溫像大盤,降下容易上升難……
  電視媒體時代,說到天氣預報,人們腦海裡最易出現的人,就是被稱為「氣象先生」的宋英傑。這個來自東北的「個性暖男」,對著中國地圖「指點江山」,以其層出不窮的金句徵服了全國觀眾。他在央視開創的這一全新天氣預報模式,讓高端大氣的氣象知識入腦入心,成了人們每天都離不開的高品質生活必需品。
  除了公認的「氣象先生」,宋英傑其實還有多重身份,比如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我希望,做主持人只是一個兼職。」從1993年第一次站在央視鏡頭前算起,雖已過去近26年,但宋英傑一直以「兼職」定位自己。
  「大家有了更便捷的渠道了解天氣,這是值得高興和欣慰的事情,說明我們一直在進步。」從電視屏幕走進千家萬戶的宋英傑,自己現在也經常在手機端看天氣情況,遂如是表達媒介更迭與不改初心。

一份堅持了26年的「兼職」

  宋英傑說,自己本對天氣預報主持人「沒興趣」,而這來自幼時對天氣預報的「耿耿於懷」。
  1965年宋英傑出生於遼寧,小時候他總愛趴在收音機前聽廣播,彼時天氣預報的主要功能是中央氣象臺指導基層開展預報的「話筒」,「接地氣」基本是沒考慮的。
  5500米高空、低壓槽、切邊線、冷渦……播音員們常會使用這些專業術語。對此,不到10歲的宋英傑很不滿:「這天氣預報說的不是『人話』。」小小年紀的他就很想給做天氣預報的叔叔阿姨提意見,希望他們講得通俗一點。1980年7月7日,我國第一期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在央視一套與觀眾見面。很長一段時間裡,節目整體仍然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採取的是幕後解說的方式,偶爾有人出鏡露個臉。
  幾年後,這位對天氣預報有想法的東北少年來到首都求學,考取了北京氣象學院大氣動力學專業。
  上世紀80年代末,為了與國際接軌,更好地普及氣象知識,氣象臺決定培養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主持人。文娛活動中表現活躍的宋英傑被領導看上,「小宋,你口才好,長得又帥,就你吧。」正從事中期預報工作的宋英傑一口拒絕:「我對這個職業沒興趣。」在當時的他看來,這是個靠嘴巴工作的活兒,與專業能力無關。幾番協商,他答應當個兼職來做——5點半下班後,準備錄節目,「就當是多了一件事兒吧。」

一種接地氣的聊「天」方式

  「看得清、聽得懂、記得住、用得著」這是宋英傑給自己設定的預報標準。在他看來,電視上的天氣預報,不應該是照本宣科式地背誦公報,而是用自己的語言風格和觀眾聊「天」。
  基於這種想法與實踐,走上電視屏幕的宋英傑,慢慢火了起來。
  在錄節目時,宋英傑從來不用文稿,看著全國的降雨預報圖脫口而出。「天氣就在腦子裡,在天氣結論基本能夠表達的情況下,表達方式是相對即興的。」在他的播報中,降雨也被賦予了感情——如果是久逢甘霖,會使用「盼來」;如果是春夜喜雨,會說成「喜迎」;如果是持續強降雨,則表述為「遭遇」。
  「初雪如同初戀,預見不如遇見」「冷空氣縱然跨越萬水千山,降溫依然與我無關」「初秋的氣溫像減肥,剛剛降了又反彈;中秋的氣溫像大盤,降下容易上升難;深秋的氣溫像工資,沒降就算漲了錢。」在節目中,宋英傑金句頻出。
  而在宋英傑的「離經叛道」之前,人們熟悉情景是這樣的:「從今天的衛星雲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是天氣預報節目出現頻率最高的開場白;「江南中部」「下周前中期後半段」等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表述。
  七八年前,微博引爆了氣象服務的互動模式。宋英傑的微博粉絲達百萬之數,作為粉絲心中的「萌主」,他發微博時的顯示是「來自萌主iPhone客戶端」,但「萌主」不是隨便當的,得在自媒體江湖中尋找「氣象世界的平民視角」。
  2016年1月,「Boss級寒潮」來襲,宋英傑在微博上發出「徵集令」:明天我要做節目,如何用一句話來描述這個降溫。一時間,粉絲們腦洞大開的建議來了不少,一位珠海的粉絲說,「這哪是降溫,這明明是速凍嘛」。這句話被他用進了節目中,成了網絡刷屏的金句。就此,宋英傑很自豪地說:「天氣預報越來越像智慧眾籌」。

一組「絕對神奇」的實力數據

  隨著宋英傑的不斷「試水」,面向公眾的天氣預報也「活」了起來。以「萌臺」中央氣象臺為代表,各地氣象臺紛紛「走偏」,刻板的預報變得活潑生動,講段子,玩「蘿蔔蹲」、鬥表情包,許多氣象臺都成了「網紅」。
  氣象關乎每個人最基本的生活所需,交通出行、外出旅遊,甚至舉辦比賽、商場開業等都依賴於氣象服務。「20年前,能預報明天下雨、颳風、降溫就是準了,但如果現在還是這個標準,大家就不買帳了。公眾需要知道,降雨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哪個時段雨強最大。」在宋英傑看來,天氣預報能夠打動人的,不是普通的相對準確,而是「絕對神奇」。
  這種對「絕對神奇」的信心,來自一組數據: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氣象站不足百個,到2018年底,全國6萬多個自動氣象站覆蓋95.6%的鄉鎮,中國氣象站的數量、密度已達到世界第一;從1988年成功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到2016年「風雲四號」A星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中國已累計發射17顆風雲氣象衛星。2018年,中國有了自主研發的GRAPES數值預報系統。
  而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我國氣象預報已經可以精確到一公裡、一小時、一毫米(天氣預報的精度在範圍上可以精確到1公裡,時間上可以精確到每個小時的天氣,在降雨量級的預報上可以精確到毫米)。

一個天氣預報互動式傳播時代

  進入21世紀,隨著網際網路迅速發展,我們有了更多的方式讀懂老天的「心思」。依靠大數據支撐,人們已習慣從手機端獲取氣象信息,你所在的街道,未來一小時天氣如何,什麼時候開始下雨,幾點到幾點有雨,都能一目了然。宋英傑也不例外,他常常會拿出手機從APP裡查看天氣動態。「這是最快捷的方式嘛。」宋英傑說,身邊的朋友出行或工作,遇到一些特殊的天氣,會習慣性地「求助」,他則會根據雷達外推,把天氣預報精確到分鐘,「這是可以做到的。」
  如今的天氣預報,早已告彆氣象部門單向發布,進入社會互動式傳播時代,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不再是大家獲取天氣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宋英傑說:「大家有了更便捷的渠道了解天氣,這是值得高興和欣慰的事情,說明我們在進步。」越來越貼心的天氣APP,越來越平民化的各氣象臺官微等,讓宋英傑感到,自己這20多年來突破層層阻力的「離經叛道」是有意義的。「很多你的智慧、見解、表達方式並沒有消亡,而是進入了網絡。」他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冰清攝影吳楓

氣象先生「準度」之辯
對要對得更精彩
錯要錯得更無奈

  個性化的表述是「錦上添花」,有含金量的預報是「硬核」。在預報中,宋英傑努力讓自己的每一句話準確些,再準確些。
  今年3月19日,氣象分析顯示,北京第二天要下雨。在節目中,宋英傑不僅預報了下雨,還明確說出「是從下午開始一直下到深夜」。最後還加了一句,「不光下雨,還會打雷。」
  「儘管預報依據不是那麼充分,但還是想『節外生枝』,因為打雷會對一個城市造成影響,而且如果打了,這將是有現代氣象記錄以來北京最早的初雷。」宋英傑如是解釋。
  3月20日14點30分左右,北京開始下雨,14點45分左右,一聲炸雷。「特別高興。」話語中,宋英傑難掩得意的神色。類似這樣的「語出驚人」還很多。早在1996年,那時按照規定,只能預報未來兩天的天氣,宋英傑卻「固執」地逐級申請,提前120小時,預報了梅雨結束。
  預報天氣是一個關注度高、敏感度高並且不確定性也高的職業,把話說得儘量「四平八穩」是最保險的方式,而宋英傑偏不,他就逼著自己站在「懸崖」邊上。「也不是什麼都說,如果多說的這句話,老百姓需要,能給他們提供真正的方便,為什麼不說呢?」多說的一句,可能是點睛之筆,也免不了「過猶不及」。
  1999年12月13日的天氣預報節目中,因為一場雪「意外」現身,宋英傑在向觀眾解釋前一天預報失誤的原因並致歉。在前一天的節目中,他預報有一股很弱的冷空氣會在當晚進入華北,但由於水汽條件不是很好,華北會出現4到5級北風,但很難出現降雪,然而,第二天一早,窗外一片雪白。
  「多說了一句,結果錯了,很無奈。」對於天氣預報,宋英傑有自己的價值觀——對要對得更精彩,錯要錯得更無奈。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冰清

從宋英傑的「盲指」
看電視天氣預報的「進化」

  「氣象先生」的出現緣於偶然,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誕生也是緣於偶然。
  1979年,國家氣象中心(時為北京氣象中心)的領導王世平在隨團考察日本氣象事業發展時,被能看又能聽的天氣預報「迷」住了。那時,我國的天氣預報還只存在於報紙、廣播中。
  「國外能搞,我們也能搞!」中央氣象臺與中央電視臺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商議、準備,1980年7月7日,我國歷史上第一期電視《天氣預報》節目與觀眾見面了。
  如今,宋英傑在節目中,指著微信雲圖上的積雪和雲量,將未來幾天的天氣狀況娓娓道來。這清晰的動畫,由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觀測的。而在1985年夏天之前,節目中一直使用人工手繪預報圖,此後,通過攝像機翻拍,黑白的颱風動畫雲圖開始出現在節目中,老百姓這才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樣。
  1993年3月1日,節目迎來重大改版。首次採用摳像技術,觀眾可以在全國版圖上,看到三維立體天氣符號。節目主持人也從幕後「跳」到了臺前。而宋英傑,正是「首發陣容」。
  從接到任務到正式上臺,只有一個星期時間。因為採用摳像技術,主持人身後只有一塊藍布(現在變成綠布),為此,宋英傑得在短短一周內熟悉「盲指」。對於天氣動力學專業出身的他來說,地圖瞭然於胸,省市區山脈河流盆地高原海域等都可以脫口而出,可要這樣「隔空」做到一揚手就精準地指出某個區域,得經過反覆訓練,形成肌肉記憶。
  宋英傑常開玩笑說,自己身上最敏銳精確的就是左手。「我本身是左撇子,而我們國家大多數地區處於西風帶,從西向東,也就是從左往右,正是天氣系統的去向,主持人站在左側,用左手指點,更加順暢合理。」
  初次登臺,作為專業預報員,宋英傑在節目錄製前和錄製過程中很「淡定」,只是在錄完後,躺在演播室的沙發上大睡了一覺,「意識到自己是開創歷史了,有點緊張。」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冰清

媒體人 宋英傑
天氣預報進入社會

  互動式傳播時代,宋英傑說:「大家有了更便捷的渠道了解天氣,這是值得高興和欣慰的事情,說明我們在進步。」

氣象人 宋英傑
個性化的表述是「錦

  上添花」,有含金量的預報是「硬核」。對於天氣預報,宋英傑有自己的價值觀——對要對得更精彩,錯要錯得更無奈。

相關焦點

  • 央視天氣預報主持人現場聊「天」
    本報訊 昨天恰逢中國科技館「科學講壇」活動第一百期,中國科技館、中國氣象局和中國氣象學會聯袂邀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主持人宋英傑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題為《聊「天」》的精彩報告。「實際上我國省級氣象臺預報24小時內下雨的準確率為81.3%,預報下暴雨的準確率為20%,而且美國的暴雨預報準確率也只是25%,大家只是常把不準確的印象留在記憶中。」宋英傑隨後對公眾「天氣預報總是不準」的話題予以了闡釋,並圍繞天氣、氣候變化等其他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向到場聽眾介紹氣候和天氣變化的基本規律,希望公眾能更理性、更寬容地看待氣象科學。
  • 央視《天氣預報》:5分鐘背後的30年
    從1956年開始,中國的老百姓可以從廣播裡聽到天氣預報了,《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工人日報》等也會刊登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改革開放初期,出國考察熱風靡全國,氣象行業也不例外。1979年,中央氣象臺副臺長王世平隨團到日本訪問。日本當地一家氣象臺熱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極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後廚的過道上,還放了一臺電視機,屏幕裡正在播日語新聞。主客雙方邊聊邊品酒,氣氛十分熱鬧。
  • 央視天氣預報唯一的一次道歉,主持人的道歉真美
    伴隨著現在計算機大數據和衛星在氣象預測方面的應用,天氣預報也是越來越準確了,誤差也是越來越小,可是在精準的數據也難免會出現錯誤,一向十分嚴謹的央視在多年以前就出現過一次因為天氣預報的道歉!在1999年的12月12日,央視的氣象部分送來了13號的氣象預測資料,在下午節目組一起討論怎麼播報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一股很弱的冷空氣會在當晚進入到華北地區,可是水汽的條件並不是很好,所以就預報華北13日會有4到5級的北風,是很難出現降雪的,於是當晚的天氣預報也就這樣給播了出去,當時的天氣預報主持人還是宋英傑。
  • 央視《天氣預報》 最早主持從氣象臺中產生(組圖)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每天的播出時間只有5分鐘,卻穩居收視率的前幾位,即使現在人們有那麼多渠道了解天氣信息,即使大家說得最多的是「天氣預報越來越不準」,但每晚七點半之後的這5分鐘,還是有無數人守候在電視機前。  30多年前,《天氣預報》正式創辦。這一收視率極高的欄目是怎麼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多元的?
  • 2016年清明節廣州天氣預報 或三天均有雨
    2013年9月22日廣州天氣預報:狂風暴雨來襲 2013年9月22日廣州天氣預報:大到暴雨,東北風5-6級轉6-7級,全天氣溫30℃~23℃;溫馨提示: 今天會有狂風暴雨來襲,出門注意安全,大風暴雨,預計在傍晚以後來襲! 2015年春節廣州天氣預測 廣州2015年春節天氣怎麼樣?2015年春節期間廣州會寒冷嗎?
  • 一周天氣預報(2020年1月20日-1月26日)
    一周天氣預報(2020年1月20日-1月26日) 時間:2020-01-20 09:15       字號:[ 大 中 小 ]
  • 央視天氣預報新版出爐 預報準確率全面提高(圖)
    秦主任告訴記者,以往觀眾在當晚只能看到第二天的天氣預報,改版後能看到每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未來三天的晴雨、氣溫等具體內容。「  目前預報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共有34個,現在的節目,34個城市按照行政區劃分成6個區域顯示預報,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改版後,將自西向東把全國分成9個區,每個區4座城市進行預報。這樣就會有兩個城市將重複出現一次。」
  • 央視《天氣預報》主播PK另類氣象主播
    初次在央視一套《天氣預報》裡播報天氣,可以看得出來王藍一還擺脫不了緊張,播報時身形有些搖晃,缺乏老前輩的沉穩之風。但是,根據她以前在《旅遊氣象站》裡的表現判定,王藍一的主持經驗豐富,在新欄目之後的表現應該不會讓大家失望。裴新華 被誤報為「張斌前妻」
  • 有23、24、25、26、27號的天氣預報嗎?有!春節天氣告訴你→
    消息本次冷空氣已經結束昨天已開始回溫大家看看今天中午的溫度是的,就冷這麼一兩天!而在春節前還有兩波中等冷空氣16-17日20-22日根據佛山氣象臺最新10天預報據佛山氣象臺的15天預報從年二十九到年初二都可以當夏末初秋(春末夏初)過↓↓↓目測,又是一個穿短袖的春節!
  • 天氣預報丨納尼,重慶未來40天39天都有雨?
    有網友曬出「天氣通」40天預報:「預計接下來會遇到36個雨天」;還有網友曬出「中國天氣」重慶40天天氣預報:未來39天都下雨!△「天氣通」天氣預報截圖雨,真的會一直下嗎?重慶市氣象臺預計:未來五天多陰雨天氣。重慶40天天氣預報:39天都是下雨天!
  • 央視天氣預報將在國慶節改版 漁舟唱晚音樂不變
    6月25日,隨著新主播藍一亮相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之後的《天氣預報》節目,該節目11年未變的四位主持人陣容發生了變化。日前,負責《天氣預報》節目製作的中國氣象局華風集團總監、《天氣預報》資深主持人宋英傑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天氣預報》節目將在十一國慶節前後改版。
  • 初中英語作文選讀:天氣預報Weather Report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初中英語作文選讀:天氣預報Weather Report 2014-03-26 20:28 來源:網絡 作者:
  • 央視天氣預報這個節目自開播以來,唯一的一次對外道歉!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有越來越多的像氣象衛星、計算機大數據等先進的科學技術被應用對氣象的預測。正是有了這些先進科學技術的支撐,如今的天氣預報也越來越先進,其誤差變得越來越小。
  • 央視天氣預報3分鐘節目6個主持人惹爭議
    王藍一西部網6月25日報導 在維持了11年的主持人陣容之後,央視《天氣預報》欄目終於要「變臉」了。網友對兩位新人抱好感央視的《天氣預報》在中國有著兩項記錄:一是自1981年7月1日開播以來,27年間一直是全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其二是由宋英傑、趙紅豔、裴新華、楊丹組成的這套主持人陣容一共維持了11年之久。
  • 被稱為:「最美天氣預報主持人」,央視主持人楊丹近況如何?
    不知不覺,楊丹已經陪伴我們走過了20多年,從1995年開始,楊丹便開始主持央視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對於算好時間看《天氣預報》的我們來說,《天氣預報》的主持人們可謂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楊丹憑藉其靚麗的外表,也成了觀眾最喜愛的央視《天氣預報》節目的主持人。
  • 澳門聖方濟各堂區 天氣預報30天
    澳門聖方濟各堂區 天氣預報30天 今日天氣:聖方濟各堂區,陰,氣溫18℃~22℃,東北風2級,當前溫度20℃。
  • 天氣預報引新主播均為央視《朝聞天下》天氣資訊版塊的主持人
    天氣預報引新主播,據介紹,此次引入的三位新人在調入《天氣預報》之前,均為央視《朝聞天下》天氣資訊版塊的主持人。其中,夏雯工作閱歷最為豐富,2001年起便接觸氣象主播一職,在隨後央視推出的諸如《今日氣象》、《午間天氣預報》等欄目中,都有她的身影;年紀最小的霍佳2006年走上工作崗位,但十餘年的崗位歷練,也讓她擁有了駕馭各種節目類型的能力;張泰源先後擔當過新華社《天氣新聞》、央視1套和央視新聞頻道的《朝聞天下天氣預報》、央視4套《中國新聞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
  • 溫州天氣預報:5月26日至6月1日未來一周7天氣象預測
    2020年05月26日,農曆閏四月初四星期二。今天又下雨啦~這雨大一陣小一陣滴,兼顧全市,也給大家出行帶來很多不便。不是說最近天氣都流行晴雨相間麼!那這雨啥時停呢?溫州天氣趨勢從預報來看,這場雨預計要下到今天傍晚前後,到晚上就基本停了,夜裡陰轉多雲。明天繼續向好,是多雲的好天氣,後天基本還是不錯滴!
  • 央視天氣預報中河南鹿邑成老子故裡 引網友質疑
    央視天氣預報中河南鹿邑成老子故裡 引網友質疑 故裡之爭
  • 【江州天氣】江州今天天氣預報,今天,今天天氣,7天,15天天氣預報...
    16-40天預報屬於客觀預報產品,反映的是未來天氣變化趨勢、請隨時關注最新預報..... 16-40天預報數據來源於國家氣候中心,是根據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客觀預報系統加工而成,未經預報員主觀訂正,反應未來一段時間內天氣變化趨勢,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供公眾參考,欲知更加準確的天氣預報需隨時關注短期天氣預報和最新預報信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