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伯龍是近現代著名山水畫家,他是山東人,自幼學習書畫,國畫大師趙望雲曾經是黑伯龍的啟蒙老師。黑伯龍在青年時代前往上海求學,曾經在上海美專接受過專業的美術訓練。黑伯龍學校畢業之後返回山東,一邊在大學裡講授國畫技法,一邊勤於創作。黑伯龍的山水畫作品在山東知名度很高,在他的引領下,由於希寧、張志民等畫家開創的「齊魯畫風」逐漸成型。很多美術界的人士有感於黑伯龍對山東美術發展的貢獻,尊稱他為「山東書畫界泰鬥」。
黑伯龍的山水畫作品在思想內涵上屬於文人畫的範疇。山東自古就是文化大省,歷史上許多傑出的文化名人都是山東人。在山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文化寶藏,到處是可以入畫的美景。山東風光以泰山最佳,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被稱為「五嶽之尊」。在歷史中,泰山被賦予很多文化內涵,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黑伯龍這幅《泰山旭日》畫的就是泰山日出的美景。這幅作品是黑伯龍1960年所畫,時年黑伯龍45歲,正處於創作的高峰期。黑伯龍在構圖上採用全景式手法,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雄壯。日出美景佔據全畫三分之一的空間,以山間雲靄補足畫面空曠。日出東方,其道大光,黑伯龍借用自然美景感慨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畫中借用傳統國畫中的散點透視,移步換景。從畫面的右端開始欣賞,遠處紅日噴薄而出,近處攔河大壩灌溉農田。雖然畫中沒有農田,但通過畫面就可以想到一定是豐收的場景。隨著視角的移動,看到了遠處高大挺拔的泰山,遠山在雲中若隱若現仿佛人間仙境,近處綠樹滿山更為畫面增添了蒼潤之氣。通過遠近的對比,欣賞者仿佛跨越了時空,遊走在古代與現代之間。
黑伯龍畫泰山近景以青綠山水的技法仔細皴染,遠處的山體融合了披麻皴與荷葉皴,看起來恢弘壯麗。一幅畫之中容納了泰山全景,真正做到了「咫尺千裡」。黑伯龍畫了許多以泰山為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都包含了同樣的一種感情,他要通過泰山把中華民族的種種美德傳遞給世人。黑伯龍以情入畫,抒發出期待祖國強盛,民族精神不倒的崇高情懷。也正是有了如此高尚的情懷,才能畫出如此磅礴的氣勢。
拓展閱讀·近現代名家作品欣賞
藝術創作可以做到中西合璧,陶冷月繪《踏遍梅花帶月歸》
壽比南山在他的畫筆下化為具象,黃賓虹繪《武夷山水》欣賞
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大師,石魯繪《華嶽雄秀》欣賞
可貴者膽,所要者魂,近現代畫壇大師李可染繪《桂林山水甲天下》
表現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黎家山水,黎雄才繪《新豐江水庫》
直抒胸臆,虛實兼寫,獨步畫壇的一代大家陸儼少繪《新昌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