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伯龍先生」張寶珠:談黑伯龍的教學及藝術觀

2020-08-28 畫家劉震

黑伯龍(1915-1989年)回族,原名黑元吉,臨清市前關街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生前任山東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協會會員、山東美協副主席、山東畫院院長、齊魯書畫研究院院長。早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受黃賓虹、潘天壽、劉海粟等名家指教。1946年曾在濟南辦南華藝專任系主任,兼濟南中國藝專教授。

15歲與陳玉圃同時拜在黑老門下,六十多年以來,在黑老的教導下,受益很深,略談教學與藝術觀,以懷念往昔,並啟後學。

黑伯龍仿唐寅細筆山水

第一、黑老教導學生的路子正,是學習中國畫「最近、最好的路子」

那個年代,印刷品數量很少,只有《芥子園畫譜》和《馬駘畫譜》。但在黑老家裡,讓我們看《溪山無盡圖》等影印本,並分析、講解宋人筆墨特點,雖然次數不算多,但就像點亮一盞明燈,讓我們突然明白畫畫的道理。黑老始終教導我們要臨摹傳統,學習古人,學習老師的老師,尤其讓我們臨摹王石谷,因為王石谷作為清代宮廷畫壇領袖和集大成者,通過臨摹,可以上追宋、元,體會劉、李、馬、夏,現在回憶起來,黑老的教學觀點太正了,這是一個近路子,也是一個學畫最好的路子,至今我教導學生也是沿著這個路子,拿黑老的觀點來教育他們,真正做到「正法·傳承」。

  • 黑伯龍仿松下觀書圖

第二、黑老教學循序漸進,在有意無意間傳遞繪畫真諦

黑老不愛「示範」,但愛講解,有的學生就問我為什麼黑老不示範呢?我說你們不了解黑老,黑老主要讓我們多「讀」畫,具體到一棵蘆葦、一片樹石,黑老會說某某畫家蘆葦好、樹石法好,讓我們自己去看,自己去「讀」古人的蘆葦、古人的樹石法,明白過來,起到的效果比老師手把手教還管用。黑老還主張多看精微的東西,少看大場面,他說,如果一張畫裡一棵蘆葦、一棵小草畫的精道,大畫肯定也好,「格物致知」就是這個道理。:「善師者師造化,不善師者撫縑素」,黑老常說,畫畫有兩個老師,一個是大自然,一個是古人,老師只是輔導員,要求我們學習古人,要真正拜古人為師,再慢慢地走向大自然。我就是通過師黑老「心跡」而上追古人,記得一次,畫完《岱宗望府圖》長卷,黑老看後,高興之極,學生有進步,他就高興,誇獎畫他心裡去了,並欣然題寫「岱宗望府圖」五個漢隸大字,黑老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

  • 《松風泉韻》黑伯龍

  • 《黃山道中所見》黑伯龍

第三、黑老對學生非常嚴厲,經常「逼」著我們畫畫

黑老的嚴厲,通過一件小事就能體現出來,有一次,我買了兩條魚,打算去送給黑老,他看到後問我,「你今天來幹麼?為什麼不拿畫,你不拿畫我們聊什麼?」就這麼一句話,點撥了我,那一年十六歲,真切感受到黑老對學生的厚愛。從「訓」我之後,每個星期或者半個月,就去黑老家裡,每次都拿一打卷子畫。現在,我經常和學生聊這件事情,也想以此「逼逼」學生,讓他們都有進步。

第四、黑老注重寫生,通過畫稿讓學生認識大自然

黑老非常強調寫生,兩次上黃山,寫生回來讓我看速寫本,幾根簡單的線條,就能表達出山脈的來龍去脈、脊梁、氣息,把大自然的精髓得到了,把黃山的精氣神得到了,還通過線條看到黃山的特點、石頭的特點、空氣雲脈的特點,黃賓虹寫生畫稿、傅抱石速寫也是如此,這才是真正的高人。黑老多次對我說寫生太少了,所以每次寫生,都叫我跟著,至今床頭邊還放著黑老的書,每每翻閱,越看越好,每一個山頭就像芙蓉出水一樣升騰出來,真正畫出了黃山的風骨,畫出了黃山的氣韻。

  • 《祥雲擁岱嶽》黑伯龍

第五、黑老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不走尋常路

還是通過一個故事談一談黑老對繪畫的認識,一九六0年前後,人民大會堂布置山東廳,邀請黑老等老一輩畫家創作大畫,張彥青等畫家連續畫了三四天,黑老卻「玩」了三四天,到第五天,黑老開始動筆,一天功夫就畫完了八尺大畫,工作人員不了解,就問黑老,這是成品還是草稿?為什麼不上顏色?黑老歷來主張以墨為主、水墨為上,突出大寫意精神,雖然畢業於崇尚西畫法的上海美術藝專,但堅持傳統,不走尋常路,不被社會「俗風」影響,所以才打開山東畫壇一股清流,人民大會黨的工作人員才明白了黑老的意圖。

  • 《柳岸圖》黑伯龍

第六、黑老有文人風骨,注重筆墨,不追名逐利

1998年6月,由黑老學生、著名美術史論家劉曦林策展,「黑伯龍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開幕式由劉勃舒主持,講到黑老的畫:氣魄大極了,感到很觸動,先生已經作古,我們宣傳晚了,並讚嘆道「大江以北,文人畫其首」,這件事說明黑老生前只顧畫畫,從來不搞宣傳。多年跟隨黑老的學生都比較了解,黑老為人低調,不圖虛名,從不賣畫掙錢,只把繪畫當成一生的追求。想到黑老的風骨,我們這一輩畫家肩上有很重的擔子,一定要把學生、年輕人教育好,把黑老對筆墨的認識、把握,從技法和思想上傳承下去,引導他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中國畫?中國畫之路該怎樣走下去?才不枉黑老的教導。

  • 《春風六億》對聯

第七,黑老書法遵古意,有極高的造詣

朱復戡先生有一次到濟南,問我跟誰學畫?我說跟黑老學畫。劉先生當時就讚不絕口,一般都認為黑來是大畫家,其實他還是一個大書法家。以行草築基 上至漢隸,飄逸灑脫,風格獨樹一幟,不愧是山東畫壇「一支筆」。八十年代,李苦禪先生曾「求」黑老寫匾,並稱讚黑老書法傳統功力深厚,有古意,現在看無論畫畫還是書法,黑老從傳統中走出來,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藝術上有極高的造詣。

  • 黑伯龍作品題識

黑老是山東畫壇的一面旗幟,影響我半個世紀,現在仍深感與黑老相差很遠,我還將繼續努力,用畢生的精力走黑老的路子,貫徹黑老的藝術觀點,繼承好、傳承好。


  • 黑伯龍與作者

張寶珠,字還浦,號蒼齋主人,1945年生於濟南。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顧問,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山東泰山國畫院院長。20世紀60年代師從黑伯龍、陳維信、許麟廬先生。

相關焦點

  • 山高水長——讀黑伯龍先生巨製
    其中公司特色專場——「齊魯畫風奠基者專場」不負眾望,市場上難得一見的黑伯龍先生的巨幅作品《山高水長》以146萬元成交。 其中公司特色專場——「齊魯畫風奠基者專場」不負眾望,市場上難得一見的黑伯龍先生的巨幅作品《山高水長》以146萬元成交。  「山高水長」為黑伯龍先生於1960年所作,觀此幅作品瀟灑豪放,筆墨縱橫,意境深遠,由作品可見黑伯龍先生對宋代繪畫深有研究。尤其是對馬遠夏圭的繪畫風格頗為喜愛。用筆勁爽灑脫,但又不拘泥於傳統,將傳統為我所用。
  • 黑伯龍書畫藝術作品欣賞
    黑伯龍自幼喜愛書畫,啟蒙老師有赫保真、趙望雲等。20歲人上海美專得汪聲遠、潘天壽、黃賓虹諸名家真傳。由於心領神會,技藝大進,遂在美術界嶄露頭角。爾後,潛心繼承傳統宗法元、明山水畫名家風韻,同時外師造化遊歷名山大川,領略自然風光,細心觀察進行寫生,闖出了奔放雄深的寫意路子,使自己的寫意山水獨樹一幟著稱於世。
  • 山東書畫界泰鬥,黑伯龍繪《泰山旭日》欣賞
    黑伯龍是近現代著名山水畫家,他是山東人,自幼學習書畫,國畫大師趙望雲曾經是黑伯龍的啟蒙老師。黑伯龍在青年時代前往上海求學,曾經在上海美專接受過專業的美術訓練。黑伯龍學校畢業之後返回山東,一邊在大學裡講授國畫技法,一邊勤於創作。
  • 「正法•傳承」陳維新、黑伯龍、陳玉圃、張寶珠師生展
    齊魯網11月23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和省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山東中煙工業公司、山東泰山國畫院等承辦的「正法·傳承」陳維新、黑伯龍、陳玉圃、張寶珠畫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  陳維信先生、黑伯龍先生都是山東籍的中國國畫大師,他們不僅創作出許多優秀國畫作品,還培養出很多後來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在山東乃至中國畫壇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陳玉圃先生、張寶珠先生作為弟子中的傑出代表,繼承了兩位大師的藝術造詣,成為中國當代山水畫名家,也是當今中國畫壇極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  本次畫展共展出陳維信、黑伯龍、陳玉圃、張寶珠先生等山水畫精品二百餘幅。
  • 品評近代中國畫大師黑伯龍
    這故事我不會懷疑,因為黑先生確實只能靠這樣的認識來安慰自己的藝術,寂寞得如同算命為生的吳鎮,所有的自尊和自信,還有驕傲都寄托在未來,未來對他們來說,不是虛幻,而是一種確鑿的事實。 因此,黑伯龍的藝術之路自然是寂寞的,雖然從傳統意義上說,他的畫精神狀態是那麼飽滿,筆墨功夫是如此了得,但鑑於時代風氣的原因,他一直在全國鮮有大名,甚至可以說默默無名。
  • 張寶珠:劉震——沿著中國畫的傳統之路繼續向前
    劉震——沿著中國畫的傳統之路繼續向前文/張寶珠我記得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恩師黑伯龍先生對我的教導也是這樣。所以我很喜歡這個孩子,他聽話,他深研傳統,不被現在社會上各種嘈雜的聲音所幹擾,以一種很純淨的心態面對古人、面對繪畫,這種執著的、專一的精神是很可貴的。
  • 李苦禪:能融石濤、梅青諸家筆墨而獨成一家者,黑伯龍也!
    黑伯龍(1915~1989)現代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家。山東山水畫壇一代宗師。擅山水,兼擅簡筆人物,偶作竹石、松柏、花卉。作品用筆簡練灑脫,不拘泥於事物的形體,又不失高遠淡逸的神韻,在我國水墨畫創作領域,居有重要的地位。
  • 北山的脊梁——談張大石頭先生的山水之變
    北山的脊梁 ——談張大石頭先生的山水之變 文/方輝 然而,後來者往往由於閱歷的匱乏和知識結構的差異而缺乏廣闊的視野,所以極易把黑伯龍開拓的格局進一步縮小,使之僅成為一個地方性的畫風,儘管追隨者眾多,但也只能局限於一家一派而不能自拔。直到張大石頭先生出現,始在黑伯龍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齊魯畫壇的山水格局,張大石頭先生畫風的成熟意味著某種精神信念的堅守,這是值得深思的。
  • 「展訊」陳玉圃張寶珠中國畫展暨華翰墨韻美術館開館儀式即將啟幕
    陳玉圃1946年生於山東省濟南市,少年時為著名山水畫家黑伯龍和陳維信先生門下入室弟子。20世紀60年代師從黑伯龍、陳維信、許麟廬先生。孜孜於筆耕墨田五十載。他擅長山水、花鳥、書法,尤以松柏為長,故畫壇有「張松柏」之美譽。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顧問,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山東泰山國畫院院長,山東省文史館館員。
  • 蕭連頴原創丨君子之交——我的父輩與國畫大師黑伯龍的交往
    君子之交——我的父輩與國畫大師黑伯龍的交往文/蕭連穎黑伯龍(1915~1989)字元吉,山東臨清人。一代國畫大師。先生是山東美協副主席,山東藝術學院教授,齊魯畫院院長。我的父親和我四伯父與伯龍先生交誼甚厚。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家在濟南的南門大街經營糕點業,伯龍先生在城裡有畫室,名聲遠播。我的父親善書法,叔叔善畫,在營業之間隙經常與友人切磋書畫。兄弟二人亦經常拜訪伯龍先生,從那時就互有往來。因為都是回族人,又同為虔誠的穆斯林,親密關係再加一層,是朋友加兄弟。
  • 畫者心之跡——觀陳玉圃先生畫展有感
    陳玉圃山靜居圖  2012年11月下旬,在山東省美術館舉辦了一個名為《正法·傳承》的畫展,展出了黑伯龍、陳維信、張寶珠、陳玉圃四位名家的畫作。這次畫展吸引我前往,是因同黑伯龍先生生前曾偶有來往,早已心儀他那筆墨氣勢獨到的文人畫風。對陳玉圃先生只聞其名,對其人其畫都不熟悉。當我按部就班地看到陳玉圃先生的畫作時,一幅較大的山水畫映入眼底,第一印象就是它透出了黑伯龍先生的風格,判定他出自黑先生的門下。而再看下去,就愈加吸引著我,他不僅傳承先師之風,而且有創新之意。陳先生的畫作大多都有他信筆揮來的小詩,詩書畫配合自然巧妙,相輔相成,互為表裡。
  • 王大章先生鮐背之年撰文:濟南南華學院藝術系簡述
    設藝術系、體育系、文史、政經、新聞等系,藝術系主任黑伯龍,任課教師有關有聲、弭菊田、王鳳年、呼盉齋等,主要教授中國畫,兼學古典文學、書法、篆刻。1948年更名震華文學院,至9月下旬,濟南解放,部分教師隨校遷往臺北。」王大章先生(1930-)1946年入濟南南華學院藝術系學習。
  • 在季羨林先生眼中「不懂禮數」的彌菊田,卻讀懂了山水
    弭菊田先生是山東省山水畫界久負盛名的老前輩。與關友聲、黑伯龍、嶽祥書並稱山東畫壇的四大家。他在中國國畫藝術的道路上辛勤耕耘了六十多個春秋,歲月滄桑,歷經磨難,其豐碩成果深受讚譽。弭老生於1914年。名育鹹,字菊田。
  • 賞張寶珠張老先生《祥雲誦泰岱》有感文/夢的衣裳(金榜頭條)
    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張老先生那種揣摹勁,讓我為之驚嘆,頓生仰慕之情。張老先生畫泰山,畫泰山松柏,極致傳神。新創,別致。可謂匠心獨具。  張老先生的《祥雲誦泰岱》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是別出心裁地畫出自己的體驗──,為畫泰山,張老先生前後七十八次親臨泰山,近撫泰山,近望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聆聽泰山松柏風聲,山之顏色,雲岫嵐之繚繞,在張老先生眼裡,在心裡,夢筆生花。
  • 畫家陳玉圃先生作品
  • 新派白酒「談先生」問世,「江小白」們還能挺多久?
    「談先生」背後是一群懂酒的年輕人「懂酒,更懂年輕人」,這句話就像這個年輕品牌一樣。「談先生」背後的運營團隊都是90後為主,除了年輕,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愛喝酒。「談先生」的一位插畫師說:「我在繪製瓶身插畫時,一共出了三版,被選中的那一版是我喝了一點小酒,微醺狀態下畫出來的。
  • 山花雙輝映 乾坤氣獨清——著名畫家李承志先生的大寫藝術人生
    李承志先生1945年生,上世紀60年代師從黑伯龍先生為入室弟子,學習繪畫,臨四王、追巨然,後學石溪、石濤、吳昌碩、任伯年等先賢大家。潛心研究,孜孜於筆耕墨田半個多世紀。擅長中國山水畫、花鳥畫,尤工山水,於書法也窺得門徑登堂入室;「胸有丘壑,腕底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