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可以不修飾,但可以有側重。好比比順治、康頤、雍正、乾隆一脈相承,承自孝莊。而做為皇太極的后妃,布木布泰(孝莊)只排第五,排第二的海蘭珠才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女人。
如果海蘭珠所生的皇八子不早夭的話,極有可能在皇太極死後,海蘭珠的皇八子最有可能繼承江山社稷,那清代史書中就一定會記錄海蘭珠的魅力與賢德,也會記錄皇太極與海蘭珠的「恩愛」事例。
可惜,海蘭珠所生的皇八子早夭了,海蘭珠也因此深受打擊,年紀輕輕的役了。海蘭珠死後,皇太極深受打擊,一直不能走出悲痛的陰影,在海蘭珠走了的兩年後也突發重疾而亡。
清朝的皇帝,大多數都算得上是優秀的政治家,而且都是很重視感情的政治家。這一點在歷代的王朝中都是獨樹一幟的。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再到順治康熙,再到乾隆,都曾經有非凡的愛情故事。這在政治聯姻的基調裡顯得是那麼彌足珍貴。
努爾哈赤對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哲哲一往情深。但是後來孟古哲哲病逝,努爾哈赤久久難以走出悲傷,直到阿巴亥的出現。
阿巴亥撫慰了努爾哈赤的悲傷,也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寵幸。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多爾袞、多鐸、阿濟格都被努爾哈赤封為八旗棋主,足見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寵愛。不僅如此,努爾哈赤還公開表示:在自己百年之後,允許阿巴亥下嫁給自己的兒子代善。這可以說明努爾哈赤對阿巴亥有多麼寵愛與照顧。
順治皇帝,為了董鄂妃,江山社稷都沒心思打理了。
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書法,有一種獨特的風韻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嫻靜氣質美,而且悟性極高。她深得順治的寵愛。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清代歷史上十分罕見。十二月初六日,順治帝還為董鄂氏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更為董鄂氏頒詔大赦天下。大清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后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歡喜至極,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皇四子出生時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首輔大臣都紛紛獻上馬匹、緞帛以慶賀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舉行頒布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對這個孩子出生後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後更是大赦天下。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過數月就夭折了,順治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這已經是超越祖制了,喪葬規格逾制,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抒發對皇四子的寵愛和痛惜之情。
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董鄂氏原本體弱多病,兒子早夭後更是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殞。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順治因為董鄂妃的去世而徹底「崩潰了」。有傳說是出家了,有傳說是死了,總之是撇下了江山自去了。
由此可見,順治對董鄂妃的愛有多麼的深沉。
赫舍裡氏
康熙呢,對孝誠仁皇后用情至深。孝成仁皇后就是赫舍裡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侍衛內大臣赫舍裡·噶布喇之女。
赫舍裡氏秀外慧中,善解人意,與康熙心心相印,感情篤定深厚,康熙皇帝對他這位知心皇后寵愛有加。可惜在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皇后誕育嫡次子胤礽時因難產崩逝,是年僅有21歲。
赫舍裡氏去世後,康熙大悲如死,悲痛不已。
根據記載,康熙此後一直鬱鬱寡歡,一年之內沒有召見後宮嬪妃寵幸,而是獨處於養心殿,這對於一個正處盛年有很大生理需求的人來說很不容易,尤其是帝王而言。
後來,康熙為了緩解對赫舍裡氏的思念,竟然違背祖制「帝盛年而不立」的規定,立與孝誠仁皇后所生的胤礽為太子。這件事也直接導致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奪滴的慘劇。
這些足以看出,康熙對皇后赫舍裡氏的無限寵愛之情。
乾隆呢,可說是最悲催,因為他也是個用情至深的主兒。他寵幸自己的皇后富察氏。
自從與富察氏成婚以後,乾隆與她就親密熱戀,多年如一日的未曾有任何梳離。乾隆對富察氏有多寵愛呢?乾隆在《新正重華宮》詩中「初詠關雎吉所遷」句後自注曰:「雍正五年,娶孝賢皇后,始自毓慶宮東所遷居於此西二所。」和富察氏在一起後,初次感受到了詩經裡《關雎》中男女之情的美好。
富察氏生個皇子,乾隆就迫不及待的立為太子,太子早夭後,乾隆和富察氏都深受打擊,但皇子早夭這種事其實也很平常。當富察氏再次降生下小皇子時,乾隆又是迫不及待的把他立為太子,可惜這位太子也早夭了。這下富察氏受不了了,沒過多久就鬱鬱而終。
皇后富察氏死了可不要緊,乾隆就陷入了瘋狂。從溫和睿智的行事風格劇變為嚴厲苛刻的處事態度。為皇后逾越規制大辦國喪。這麼說吧,他就是想讓全天下的人都跟著他分擔失去愛人的蝕骨之痛。在富察氏死後出喪這段時間,乾隆處理過甚至殺掉的人非常多,從王子臣工到小民百姓。
每年親自拜祭富察氏,常常寫詩悼念、追思自己的皇后。
研究乾隆執政風格,人們還會發現,在富察氏去世前後,乾隆簡直就想兩個人,以前像康熙,後來像雍正。到了乾隆晚年,他的執政風格才又重新溫和下來了。
這足以說明,乾隆對皇后富察氏的愛比海還深。至於乾隆的風流,那都是在富察氏去世之後,實際上也是他對抗悲傷的一種藥而已吧。
綜上所列,清朝皇帝一脈相承的都是用情的種子!他們在政治姻親之外都渴望並擁有一份深摯的愛情,不論這是基因遺傳還是文化遺傳,他都深深的影響著清朝幾乎所有的皇帝。弄懂了這一點,我們在來看皇太極為什麼卻獨寵海蘭珠,而無視有才華的孝莊呢?
因為愛情!這個最沒有道理可講,人家就是喜歡,就是愛,別人就是不行,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為什麼不喜歡大玉兒,為什麼偏偏喜歡海蘭珠,就是因為愛情!愛情能講緣分,能講經營,就是不講道理!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海蘭珠有什麼好,那麼吸引皇太極?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蒙古名為烏尤塔)。海蘭珠:滿文hairanju,海蘭珠在滿語裡的意思是珍愛之女,捨不得的女孩。
一個女人吸引一個男人,需要什麼?
無非就是:美麗+聰慧+善解人意+用情真摯,沒有別的!能鑽到男人心裡的女人只能是這樣的,古今都一樣,皇帝和庶民都一樣。皇帝不需要湊合,什麼樣的女人也有機會遇到,而普通人只是沒有機會遇到自己的完美愛人罷了。大多數都是湊合著過。現在的女性滿足美麗+聰慧+善解人意+用情真摯這個條件的太稀少了。古時候以君為天以夫為天,賢惠漂亮的女子全心全意輔助自己的丈夫,這是天經地義的。而現在女人也撐半邊天,女人也要扛生活,女人也要享樂人生,於是用情真摯這一點都很少人能夠做到了。
海蘭珠有什麼好,那麼吸引皇太極?這個問題其實是最好回答的了,就是美麗+聰慧+善解人意+用情真摯,沒有別的。
不誇張的說:每個男人都曾經有一個「完美愛人」的夢想,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睜開眼,去挑框裡的桃和杏,因為愛情有時候太貴了,買不起。那麼還有更慘的,就是男人自己在框裡被當成爛桃爛杏,被女人們挑走。於是,「完美愛人」的夢醒來,「搭夥過日子」的現實開始了。
總結:皇帝身邊從來不會缺少有才華的「孝莊」,但始終稀缺的珍貴的永遠是通著心連著脈的愛情!所以皇太極深愛海蘭珠沒什麼好奇怪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