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紅色「播火者」
——馬克思主義系統傳入山東「路線圖」
1920年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生王盡美等六人以通訊會員的身份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1920年夏秋之際,王盡美與同是學生的王志堅、鄧恩銘、王象午、李祚周等人共同發起,在濟南秘密成立以研究共產主義為宗旨的「康米尼斯特學會」(Communist,現譯共產主義);
到秋天,王志堅、王盡美、吳隼等11人又發起成立面向公眾的勵新學會,宣傳新文化新思想,11月14日,成立會在濟南商埠公園大廳舉行。
以此為標誌,山東開始了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到今年整整100年。他們是齊魯大地播火人。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動了一場亙古未有的思想文化運動,繼而掀起的共產主義運動徹底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山東是率先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六個省份之一,馬克思主義在山東的傳播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齊魯書社:築起馬克思主義傳播渠道
1918年10月,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標誌著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開始。
二十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至少有1599種介紹西方思想、政治、文化的書籍,被翻譯成中文,其中也包括零星的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對外國文字的大規模翻譯,除了佛教典籍之外,尚無先例。
馬克思主義一經傳入,便受到部分知識分子的推崇,梁啓超就曾在《新民叢報》上發表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是蘇聯十月革命的勝利,讓中國的先進分子耳聞目睹了「把社會主義從書本的學說變成活生生的現實」,開始接受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是「舉起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旗幟的第一人」。李大釗、陳獨秀攜《新青年》從西方引來的馬克思主義聖火,點燃了堆滿乾柴的神州大地。
給山東帶來火種的也是《新青年》為代表的新文化書刊,特別是濟南一個叫「齊魯通訊社」的機構,其附設的販書部「極力推廣」《新青年》等書刊,把火種源源不斷地引入齊魯大地。
齊魯通訊社發起人是民國聞人王樂平,時任山東省議會秘書長。乘五四運動新文化大潮,他與幾個同道集資合股,於1919年10月成立齊魯通訊社,社址雖然只設在王樂平位於天地壇街的家裡,但依然是當時山東新文化運動裡的新事物。當時頗有影響的北京《晨報》,對此評價說:「五四以後,就是沉悶的山東,也如夢初醒。」
五四運動使沉悶的山東醒了,王樂平正是山東地區五四運動傑出的組織者之一。
他以省議會議員的身份於5月3日赴上海,組織山東旅滬同鄉會召開力爭山東主權愛國大會,1000多人冒雨與會。6月19日又率86人代表山東各界的請願團自濟赴京,經堅決要求方得面見民國總統徐世昌,他泣淚陳詞:「大總統尚不忍捨棄山東人民,我山東尚有不滅之望,或可暫安人心。否則不惟代表等無面目見山東父老,東人全體亦不能讓代表等生還山東。」有代表哽咽說:「請問大總統,山東是不是我國領土,大總統還要不要山東人民?」全體代表痛哭失聲,總統府衛士亦「以巾拭淚」,然徐世昌無動於衷。直到山東第二批請願團再行赴京,6月30日,方得到答覆:「對和約拒絕籤字。」山東人民和全國人民一起,取得了鬥爭的初步勝利。此時,王樂平的社會聲望達到了巔峰。齊魯通訊社開張不過兩月,「已經有了駭人的效果了。《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新教育》諸報,銷數都在百份左右。其他如《解放與改造》《建設》《星期評論》等期刊銷數亦都不少。」北京《晨報》報導說:「齊魯通訊社,一方面作通訊事業傳到外面去,一方面代派各處新出版物,為介紹思潮、改良社會的先聲,直到現在,各種雜誌的銷售一天天推廣,志同道合的人也漸漸多了。」
王樂平是諸城「相州王氏」在濟南最為聲名顯赫的「老鄉」,在鄉黨中擁有很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在濟求學的王盡美、李祚周都是王樂平家的常客,深受王樂平影響,也深得王樂平的信任。包括鄧恩銘、王翔千、王象午等也是齊魯通訊社的常客,他們在這裡借閱、購買進步書刊,探討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的道路和方法;他們在這裡相識、相聚,接受思想啟蒙,積極參與山東黨的早期組織建設活動。
營業額接連翻番的利好業績,讓股東們很高興,積極增資擴股,於是,通訊社變書社,宣布「不純粹以營利為目的,而以促進社會文化的進步為主要目的」,專營「代派日報、銷售雜誌、販賣各項中外書籍」。1920年10月,成立已有一年的齊魯通訊社召開股東大會,公推王樂平為社長,租下大布政司街北頭東鋪房當門頭房,正式更名為「齊魯書社」。
王樂平敏銳地看到了「新文化的意義」和「學生運動的偉力」,有意無意之間,憑個人威望和人際關係,「將齊魯書社打造為山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亦成為凝聚馬克思主義者的最初平臺」——山東早期黨組織的幾乎所有成員,都曾與齊魯書社發生過聯繫。齊魯書社成為山東較為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渠道。
齊魯書社打開了山東知識界與外界思想交流的文化閘門,山東思想界、教育界沉悶壓抑的社會風氣為之一振,馬克思主義等新思潮便如洪水一般,在齊魯大地上傳播開來。
北李南陳:推動馬克思主義系統傳播
馬克思主義在山東傳播由零散走向系統的標誌,是一系列社團的成立。
山東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那些人,經由王樂平建立了「陳獨秀——王樂平」單線聯繫。
1920年2月的一個清晨,一輛帶篷的騾車從北京駛向天津。車上坐著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思想界赫赫有名的兩位人物,歷史為陳獨秀和李大釗提供了一個廣泛交流、深入溝通的機會,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北李南陳」在這段行程中「相約建黨」的佳話。3月,李大釗等在北京大學組織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這是中國最早的系統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團體,也是最早較系統向山東傳入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團體。山東有六人以通訊會員的身份參加了這個學會,其中就有王盡美。
兩個月後,俄共(布)遠東局派出的維經斯基、楊明齋等人經北京到達上海,在他們的推動下,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設於老漁陽裡2號。在這個門牌號裡,1920年這一年設有三本刊物的編輯部——《新青年》《勞動界》《共產黨》,老漁陽裡2號成為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到8月,還是在這個門牌號裡,誕生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陳獨秀任書記。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起到了在全國範圍內建黨的發起組和聯絡中心的作用。
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首次會議決議「函約各地社會主義分子組織支部」,陳獨秀遂「函約」王樂平在濟南進行組織。王樂平接到陳獨秀的函約後,委託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組建共產黨。於是,王、鄧兩位年輕學生仿照上海模式,於當年的夏末秋初在濟南建立了康米尼斯特學會(共產主義學會),康米尼斯特學會由幾位進步青年學生組成,專事收集共產主義理論的書籍進行學習和研究。
10月1日在老漁陽裡2號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二號刊上,即出現了《濟南齊魯書社廣告》:「本社是齊魯通訊社裡販書部擴充組織的,專賣最新各種從書雜誌及教育用品,以介紹文化增高人類的知識為宗旨,已定於十月一日正式開幕,凡各處新出版的印刷物,本社無不代為極力推廣,務請將辦法函知本社,本社非常歡迎呵!」
王樂平還不知道,從第八卷第一號開始,《新青年》開「俄羅斯研究」專欄,介紹蘇俄革命理論、政策、社會狀況和列寧的著作,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公開理論刊物。
勵新學會: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山東的馬克思主義者沒有陷入學理紛爭,幾乎是直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通過建立秘密的或公開半公開的團體在齊魯大地播撒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種子。這些進步社團的陸續成立,無不閃耀著一個「細高挑兒」的身影——綽號「王大耳朵」的王盡美。
五四運動造就了齊魯書社,也使年僅21歲的王盡美得到思想上的飛躍。
1920年秋天,繼康米尼斯特學會成立之後,王志堅、王盡美、吳隼等11人又發起成立面向公眾的勵新學會,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學會會址設在齊魯書社內,在王樂平的支持與幫助下,勵新學會開展的一系列活動,被當時進步報刊稱為「濟南文化運動之曙光」。
今天看來,勵新學會還比較幼稚:沒有明確的革命目標和革命綱領,也沒有明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號召,實際上不便公開的成立理由是王盡美、鄧恩銘他們在康米尼斯特學會的學習中,「感覺共產主義在廣大青年群眾中的口胃暫時尚難消化,所以從實事求是上著想,另行組織了勵新學會,以廣泛吸引青年群眾,參加研究革命理論」。
於是,他們用通俗的語言討論「改造社會」等重大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解剖中國社會。在1920年12月15日出版的《勵新》(左上圖)第一卷第一期上,鄧恩銘發表《改造社會的批評》,指出:「中國的社會一定是要改造的,但是我們去改造非腳踏實地從事不可,若是不然,恐怕我們改造社會不了,倒被惡社會支配。」
難能可貴的是,鄧恩銘在文章中提出了西方理論要與中國現實社會相結合,要適合中國社會狀況的思想。他說:「我們一般要去改造社會的,不能不仔細想想,要知道近來一般人說到洋學說來,什麼也是好的,不用心研究,要知道西洋社會情形與我們中國不同的地方很多,情況既是不同,那麼,在西洋社會適合的,拿到中國來,更是洪水猛獸了。所以我們研究一種學說,必定要拿來與我們的比較,究竟不同之點在哪裡,然後取長補短,才不至於徒勞無功。」
勵新學會是馬克思主義在山東傳播的初步成果。
全國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都走過了這樣一條軌跡:學習、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到工人中去——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也不例外。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必然結出組織的果實。1920年10月,繼上海之後,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11月,王盡美、鄧恩銘等通過羅章龍等人與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取得聯繫。1921年春,王盡美、鄧恩銘、王象午在李大釗、張國燾、羅章龍等指導下,成立了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其標誌是《濟南勞動周刊》的出版。這是中共一大之前,國內六個共產黨早期組織之一。
(來源:大眾日報 07版 丁龍嘉 於岸青)
青島電視臺今日
QTV-1《今日+》播出時間:每天17:00-18:30,爆料電話85701777,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藍睛app留言。每天,我們的欄目都會通過藍睛APP和快手進行直播,您也可以通過藍睛隨時與我們互動。
青島人身邊的新鮮事,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