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經過中世紀會產生文藝復興?

2020-12-04 松風閣書法日講

1831年1月14日,由法國文學家維克多國創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首次出版,這部小說講述了15世紀發生在法國巴黎聖母院附近奇異的故事。

小說的結尾是人們在一個埋葬死刑犯的地牢中發現了兩具已經腐爛的屍體,其中可以辨認出來的,是一個是男子,另外一個面貌非常不堪,姿態奇異,他們相互擁抱著死去。當人們想把這兩具骷髏屍體分開時,他們瞬間化為了塵土,永遠消失掉了。

維克多雨果借用這兩個人悲慘的結局揭露了當時歐洲中世紀時期教會勢力和和宗教勢力對於人性的殘害,他們的虛偽和狡詐。

談到中世紀時期,我們總會想到中世紀往後的另外一個時期,那就是文藝復興時期。而文藝復興之所以會產生,其實就在雨果的小說中有所體現。

如果我們籠統來說,所謂的文藝復興,其實就對標了歐洲藝術史上另外一個時期,那就是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藝術,所以在西方美術史上,中世紀的藝術和文藝復興的藝術實際上是構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的。

當然,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並不是全盤否定的關係,並不是後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完全推翻了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藝術,他們之間並非沒有一點聯繫,是一個過渡和發展的關係,是一個藝術平穩的向前進步的關係,而不是誰否定誰,誰拋棄誰的關係。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藝術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他們兩個時期藝術追求的核心思想以及他們的藝術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歐洲之所以會有黑暗的中世紀,實際上就是因為宗教的緣故,宗教對於人的限制和束縛造成了黑暗中世紀的產生。

為什麼說黑暗的中世紀時期宗教是束縛人性的發展,束縛人的發展呢?

我們舉一個例子就能夠非常清楚的看到一點了,西方的大文豪雨果曾經寫過著名的《巴黎聖母院》,也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本名著。維克多雨果藉助這本名著,揭露了當時教會對於人性的殘害,描繪、讚美了巴黎聖母院書中的主人公愛斯梅拉達以及卡西莫多兩個人真摯的愛情,美好純潔的品質,批評和揭露了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的蛇蠍心腸,讚美在教會統治下被奴役的下層人民,他們的善良友愛,正直,和他們對人性自由深切的嚮往,反映了維克多雨果所擁有的浪漫主義情懷。

從歐洲中世紀當時的社會權力形成的這種社會局面所造成的藝術現狀而言,他們對於人性的束縛,本身內在的就構成了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對人性的禁錮,對於藝術發展的阻礙,對於人全面發展的不允許,是違背人的天性的,在根本上是不成立的,或者說它是一個相對不穩定的狀態,不管人們最終會選擇嚮往自由也好,嚮往愛情也好,或者說嚮往其他各種各樣的人生也好,教會勢力以及當時社會權利中的至高無上的存在,都是以各種方式去阻礙,而不是去滿足他們達到這種目的,那麼這就造成了無法調和的矛盾,放棄自己的追求,服從於世俗,還是去反抗,去推翻,甚至去改變這個不合理的現狀呢?

很多時候屈服是很多人首要的甚至是不得不去做出的選擇,但是到屈服只能換來越來越多沒有用的效果,只會讓你喪失越來越多成為你自己可能的時候,對束縛的屈服本身就變成了一種對自己的侮辱,反抗和改變,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除了上述我們所提到的人性因素之外,還有很多客觀的因素,很多我們難以預料到的事件,會影響到這一歷史進程的發生,比如說歐洲歷史上發生的最為慘烈的瘟疫——黑死病。

在《槍炮細菌和鋼鐵》以及《上帝的跳蚤》這兩本書中,兩位作者共同指出了黑死病在促進代文明,尤其是促進現代社會的起源、歐洲社會產生的重大作用。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以歐洲代表的現代文明,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現代社會,與古代文明,比如說穆斯林文明,印度文明等帝國文明有著明顯不一樣的區別,而這樣不一樣的文明,要產生出來,必然會受到外界猛烈的衝擊,發生文明跳躍式的進步,才能夠產生,所以古老的中亞洲中原地區和印度地區這樣穩固和接近於停滯發展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現狀是不可能產生這樣躍進式的文明成果的,只有在歐洲這樣遭受過猛烈的瘟疫洗禮、戰爭洗禮,在人們遭受壓迫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後,才會產生這樣的發展的動力。

所以發生在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大瘟疫,也就是黑死病,被西方學者認為是中世紀時期與中世紀晚期的分水嶺,標誌著中世紀結束的依據,一個新的社會文明的發展契機,在經歷過黑死病以後,歐洲文明走向了與其他文明完全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而在某種程度上,黑死病的出現,帶給人類的苦難,也讓眾多的人民看到了教會以及所謂的宗教最為真實的面目,天主教會專制的地位、至高無上的榮耀,從此就開始被人們所動搖,被懷疑。

人們看到了成千上萬的同同胞在疾病的困擾下死去的時候,看到了親朋好友和一座座繁榮的城市變為廢墟之後,他們不僅要思考上帝存在的意義,不禁要思考這些苦難和痛苦經歷過後的人民,應該如何去對待那些以往他們奉為神靈一般的存在。

所以不管到後來所謂的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好,後來的歐洲文藝復興乃至於啟蒙運動思想運動,人文主義的復興運動等等思想運動,它們所對標的只有一個目標,這就是對於教會統治人、壟斷人、甚至束縛人發展的一種反制和反擊。

總之,這些在歐洲中世紀時期的社會權力中已經隱含的人性矛盾,以及人民自我不斷發展的一個動力和外在客觀的原因,比如黑死病,共同促成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出現。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對歐洲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達·文西和莎士比亞,他們都是誕生於14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時代才能誕生這些傑出的藝術家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藝復興對歐洲的影響吧。 把人們從神學的統治中解放出來中世紀以來,神學一直是歐洲的主導思想,在各個方面控制著人們的思想。他們通過建立教會,甚至國王,擴大了他們的權力。他們甚至鼓吹禁欲主義,反對人們的享受。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歐洲都變得刻板起來,思想專一封建。此外,這些教會極內部極為腐朽。
  • 中世紀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概念:文藝復興是一個歐洲的歷史時期,這個歷史時期覆蓋了15-16世紀、造就了從中世紀到現代的轉變。除了標準的時間劃分,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會把文藝復興的時間範圍拉長。開始於14世紀、結束於17世紀。
  • 文藝復興為什麼能在歐洲成功?
    文藝復興背景世界在進入中世紀以後,歐洲完成了巨大的洗牌,由亞歷山大和凱撒兩名極度強悍的徵服者打下的幾乎統一的歐洲,開始分崩離析。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的統一,不純粹是軍事武力和中央政權的統一,同是還是一種先進文明的統一與文化的普及。這點和秦朝一統六國的偉大意義是類似的。
  • 中世紀時期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起源地
    作為中世紀時期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起源地,佛羅倫斯是我最愛的義大利城市之一它是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也是孕育了一大批中世紀文人墨客畫家建築師的搖籃去一趟歐洲,怎能不去佛羅倫斯?必去:米開朗基羅廣場(可俯瞰城市全景,運氣好能看到很美的日落);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可以上去,一定提前上網買票預約登頂時間,這個票是個套票,可以去鐘樓,穹頂和博物館);學院美術館(大衛像真品存放處);烏菲茲美術館(世界四大必去美術館之一,諸多中世紀時期藝術真品都在這裡);
  • 文藝復興為什麼會成為可能?
    文藝復興為什麼會成為可能?文藝復興起源於14世紀義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羅裡薩,結束於16世紀,中間歷經300年。文藝復興作為一次文化上的革命,必須從社會存在上考察文藝復興何以成為可能。這樣,近代文明便產生了,文藝復興是反對神權和反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成為託起近代歐洲的力量。「十三世紀時,因羊毛和紡織業的迅速發展而崛起,(佛羅倫斯)成為當時義大利重要的城市。那時佛羅倫斯的政治權力由各行會控制,1282年建立起共和國,國家的權力轉移到最有權勢的貴族手中。」
  • 文藝復興為何不是產生在歐洲其他國家,而是在並不發達的義大利?
    文藝復興是西方文明史上一個重要裡程碑,它發生在十四至十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的興起為西方的社會發展帶了深刻的變化,被稱為中世紀與近代的分界點。文藝復興是一場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以古羅馬、古希臘文化為依託,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提倡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精神,提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
  • 【揭秘】掠奪了中世紀歐洲3000多萬人生命的黑死病,怎會成為文藝復興的催化劑?
    原本這種疾病只會引起腹瀉等輕微的腸道問題,但後來不知為何發生了突變,變得非常強悍,以至於引起了這場可怕的瘟疫。中世紀的歐洲城市,人口密集而衛生條件極差,垃圾成堆,老鼠橫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黑死病在歐洲傳播得如此迅速了。在《鼠疫》這本書中,法國作者加繆細緻地描述了病人的瀕死狀態:昏睡、衰竭、腹股溝腫大、體內有撕裂感……脈搏變得細弱,身子稍微一動就突然斷了氣。
  • 義大利為什麼會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中世紀的歐洲戰亂頻繁,而就在此時教皇權力卻逐漸達到頂峰。人們的思想也受到了基督教會的禁錮,一切哲學、藝術都要為宗教服務,連古希臘、羅馬文化也被禁止,導致歐洲文明發展相對緩慢。▲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的代表城市,該市的地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不過,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打破了基督教一統天下的局面。
  •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明暗對比
    在科技方面,中世紀同樣並不「黑暗」。正如美國歷史作家布萊恩·蒂爾尼(Brian Tierney)和西德尼·佩因特(SidneyPainter)在《西歐中世紀史》中指出的,中世紀人們在發明新式儀器以及吸收改進其他文明的創造方面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到12世紀時,中世紀西方將機械力應用於日常生產過程,並在這方面超過拜佔庭和伊斯蘭。
  • 中世紀的三次文藝復興運動是獨立產生還是文學的傳承發展?
    中世紀的歐洲共發生過三次文藝復興,但是隨著時代發展的不同,每個階段的文藝復興運動特點也不相同,但都是古典文化的再次學習並繁榮運動。促進中世紀科學發展;14至15世紀文藝復興是不斷完善古典文化並探究「人」的過程。
  •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產生的社會條件
    恩格斯說:「拜佔庭滅亡時搶救出來的手抄本,羅馬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個新世界—希臘的古代,在它的光輝的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愈大利出現了前所未見的藝術繁榮」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研究古典文化在於古為今用,從古典文化中吸取養料,以創造資產階級新文化,並把它作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為發展資本主義開闢道路。
  • 古歐洲文藝復興的色彩
    這些團體所帶來的信息就是,人類很快會跨出黑暗,而進入燦爛的近代文明,圍繞著危機和社會拯救的主題,新生代知識分子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就被如醉如痴地激發出來。文藝復興時期,教育興邦的觀念產生了,近代的高等教育在牛津、劍橋這樣的大學裡誕生了。對文化和科學知識的研究,徹底改變了中世紀的愚昧和悲觀的世界觀。因為教育的緣故,人類獲得了主宰命運的機會,而知識成了人類發揮他巨大創造力的基礎。沒過多久我們就可以看到,文藝復興正在創造一種新的文明,一個從未見過的和諧而複雜的結構。
  • 2文藝復興為什麼誕生於義大利?中世紀的義大利讓人嘆為觀止
    談及文藝復興時,我們所指的並不僅僅是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同時還指基於重大創新和發現而產生的一種詮釋藝術的新方式。運用數學方法在二維平面上展現空間關係,對真實世界的高度關注,必然要求用「真實的」方式再現人們的所見,即近似於以人眼在現實中所能看到的,這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重要特點。
  • 「日薄西山,薄暮冥冥」,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為何會逐步凋零?
    引言歐洲中世紀,也被稱為「歐洲的中古時代」,這個詞彙在很多人的心裡是美好的,眼前會不禁浮現出一幅令人嚮往的畫面:溫文爾雅的騎士、衣香鬢影的貴婦、觥籌交錯的宴會等等,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從14世紀到17世紀的大約300年間,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動了一場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口號的反對封建主義和教會神權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創造了歐洲繼古希臘、羅馬文化繁榮之後的第二個文化高峰,推動了教育領域內的深刻變革。
  • 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西方一場另類的政教之爭
    九世紀末到十世紀中葉教會內部的呂克尼改革運動,擺脫了政權對於教權的控制,反映出中世紀初期政權壓制神權的歷史事實九世紀末,隨著法蘭克帝國的四分五裂。歐洲開始陷入戰亂與分裂的狀態,百姓流離失所,生計艱難,佔據統治者地位的政權也由此逐漸削弱。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中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文藝復興思想也應運而生 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那時正是基督教主導下的歐洲社會,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基督教的鮮明特點。
  • 義大利文藝復興對歐洲的影響
    中世紀的歐洲其封建制和中國當時的封建制社會本質上類同;都是權力高度壟斷和世代相襲,這是社會進步的根本障礙,也是歐洲中世紀之所以被稱為野蠻的根源。在歐洲的封建社會裡,國王、貴族和騎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構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級制度,但是正因為這種煩雜龐大的金字塔模式,使得歐洲封建國家長期處在割據狀態,這和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濱,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不太一樣。
  •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怎樣產生的?
    現代大學源自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中世紀的大學則創始於十二世紀。那麼,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要回溯一下歷史,要到歐洲中世紀中期的經濟發展與階級鬥爭中去尋找大學產生的根源。早從公元五世紀開始,歐洲的文化和教育一直為教會所壟斷。
  • 歐洲文藝復興的當代啟示
    歐洲文藝復興的當代啟示 2016年04月12日 07: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朱孝遠 字號 內容摘要:當我們聚焦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在歐洲這片土地上,文藝復興運動對整個歐洲文明的進步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