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幸福的地理意義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似乎從懂事起,大人們都會教導我們,人要往高處走,只有這樣才能成功。但長大後卻發現,滿足了自尊心的同時,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於是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幸福……

英國雜誌書《Cereal(穀物)》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本「有點高冷」的旅行生活讀物,不同於主流的旅行指南或手冊,它遵循的理念是「不追逐流行,只忠於內心的選擇」,用冷靜克制的文字、清新自然的畫面向讀者娓娓道來「什麼是好風景,好生活」。

中文版《穀物》出版到第十三期,這一次的主題叫做「成為自己」,帶領讀者前往不丹蒼茫的大地,在數不清的轉經輪和恢弘的建築裡,思考幸福的意義;前往盧安達,跋涉熱帶雨林,感受大雨過後奔湧而來的寂靜;在奧地利貝曹(Bezau)小鎮對話原生態品牌人蘇珊·考夫曼,追憶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古老傳統;走進園藝大師盧西亞諾·朱比萊伊倫敦西區的工作室,見證從零開始、一步一步成長的雕刻花園;與建築師丹妮爾·西格魯德展開對談,傾聽和理解居住人和房子的關係……

「人生之路上,不管遇上什麼樣的風景、什麼樣的生活,所有的經歷都是我們成為自己的過程。因此,把內心自我審查的聲音關小一點兒,跟隨自己的本能,成為自己」——這,或許就是幸福的意義。

《穀物13:成為自己》;英國Cereal編輯部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經出版社授權,本文摘錄《穀物13:成為自己》中「不丹:幸福的地理意義「一文中的若干段落(標題有所改動),跟隨作者前往這座藏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山地小國,探索原始風光下純粹的「幸福」。

傳說中的幸福之國

天已經開始黑了。我坐在檯燈的一簇燈光下,桌子上堆滿了文件,旁邊是一杯熱氣騰騰的茶。外面,稀薄的冷雨落到裸露的樹枝上。我數著樹枝後面院子對面的窗戶,有一扇窗裡發出溫暖的橙色燈光,還能看見一個低著頭的人的輪廓。那是另一個還在工作的人。我的手指停在鍵盤上,我要為讀者寫一篇關於幸福的文章。但是我很猶豫。

幸福在哪裡?在周身流淌著的血液裡?在皮膚下厚厚的保護層中?還是在包裹脊神經的髓核裡?在頭腦中記憶的剪貼板上能找到幸福嗎?如果它果真潛伏在那些過去的畫面和感情背後,我又怎麼能確定它是真實存在的?抑或,幸福藏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有沒有這樣一個地方,在我們凌亂、掙扎的心靈上留下印記,讓我們甘之如飴?

不丹,傳說中的龍之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東段南坡。

不丹,傳說中的龍之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東段南坡。在這裡,南亞次大陸所在的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南端不斷相互碰撞擠壓,地殼向上彎曲隆起。開滿杜鵑花的山谷隱匿其中,寬闊疾馳的河流將石頭打磨成光滑的綠松石色。松樹林中聳立著堡壘的城牆。

我不會因為這純淨冰冷的河水或堅毅天空下漂亮的積雪,就被幸福感擊倒。那隱約可見的山巒、散落山間的草甸和陡峭狹窄的隘口確實讓我驚嘆不已。但最後,我依然保持住了冷靜,拒絕沉迷在詭異的幻想中,哪怕是一瞬間也不行。任何地方的人都一樣有希望與恐懼、喜悅與悲傷、快樂與失望,我提醒自己,無論多麼好的政治體制,都無法讓我們永遠快樂幸福。我不會與你談論「香格裡拉」,因為我知道它不存在。

但是不丹依舊是傳說中的幸福之國,這讓我不得不去一探究竟。在這群山之中生活了幾千年,難道他們破解了幸福的密碼?在黑洞洞的寺院中誦經,遵循傳統、技術和教義生活,他們就能創造奇蹟嗎?

咕如(嚕)仁波切——蓮花生大士,據說化生於蓮花。我凝視著他的畫像,他不怒自威,面帶微笑,氣勢磅礴;頭戴五瓣蓮花帽,眼睛圓睜,嘴唇微張,月白膚色,白中透紅;右手持五股金剛杵,左手持顱器。在不丹,傳說佛母益西措嘉( Yeshé Tsogyal ),是智慧的化身,變身成有翼的老虎,把蓮花生大士帶到這裡的山谷。蓮花生大士在古傑拉康寺( Kurjey Lhakhang Temple )的洞牆上留下了印記。虎穴寺就建在他靜修過的山洞旁邊。

我沉默了。有比追求眾生的幸福更偉大的目標嗎?但是我自己的幸福呢?要是這兩件事發生衝突怎麼辦?我能二選一嗎?

我原以為這裡到處是平和與靜思,來了卻發現滿是色彩斑斕。人們唱歌跳舞,吃肉喝酒,還有香美的紅米飯。人們穿著裙子在象徵著土、水、火、風、空五元素的黃、白、紅、綠、藍色旗子中跳舞。衣服上繡著咧嘴笑的頭骨,時刻提醒無常的存在。面具上裝飾著野豬和老虎的獠牙和禿鷹的喙。我能否從這夢幻般的場景中領悟存在的真諦?我能保持鎮定、完完整整地記住這一場景嗎?我能將眼前這一切看作真實的世界,穿過斧頭、匕首、鹿角,穿過有形世界看見真理嗎?現實是自然的存在,是意識,是法......嗯,不管現實是什麼,我可以肯定的是,它超出了我的想像。

不丹人的傳統服飾。

這裡有寬闊的山谷、蒼茫的大地、幾何狀的稻田、迷霧籠罩的山脈和高聳入雲的地平線,有數不清的石頭、轉經輪、空蕩蕩的街道和恢弘的建築。我來這裡是為了逃離,但它卻不斷地帶我回到現實。

也許,幸福在一輛通往家鄉的公交車裡,而家裡滿是喜怒無常的親戚朋友。我能在顛簸的公交車上找到幸福嗎?或者,幸福在吃得飽飽的肚子裡?在握過手的餘溫裡?在愛的糾葛中,還是在忌妒的痛苦中?更或者,幸福躲在悲哀的影子裡?在興奮的拍打聲中?在歡樂、失落和痛苦的閃念之間?我是不是應該一日三省吾身,看看是幸福、是臣服,還是只是大腦分泌的多巴胺?

轉經輪

不丹有寬闊的山谷、蒼茫的大地、幾何狀的稻田、迷霧籠罩的山脈和高聳入雲的地平線。 

我的手依舊停在鍵盤上。一瞬間,一個念頭寂滅,另一個念頭升起。腦海中浮現出影像,但我定睛一看,它們已經變成了別的東西:浮現出豁牙上的燦爛笑容、SUV汽車擋風玻璃上的泥漿,藍天下一堆紅辣椒堆滿了毯子,皺巴巴的手指抓著布袋。我伸出手想抓住它們,卻只抓住了黑暗,最後只能揉揉眼睛,搖搖頭。

難道我走了這麼遠,只是為了發現自己早已經知道的東西嗎?在幽暗廣闊的森林中,我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坐在虎背上飛向幸福,因為幸福已經存在,一直在那裡。它就在閃爍的記憶、期望和恐懼裡,在其他事情—複雜的、矛盾的、短暫的事情裡存在著,在這一刻與下一刻之間的空寂中。我寫道,幸福在各處顯現。

美麗的不丹

綜合信息

不丹王國是一個山地小國,藏在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森林裡,毗鄰龐大的印度和中國。總人口約80萬,官方語言為不丹語「宗卡」。宗卡的字面意思是「要塞」,在王國的每個歷史行政區裡,傳統的行政中心都是這種雄偉的建築。不丹的國教是藏傳佛教(噶舉派)。2008年以來,不丹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和王后非常受人愛戴,他們的畫像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另外,不丹可能是地球上唯一的孟加拉虎和雪豹共享同一領土的地方。

到達

不丹很難到達。陸路有三個口岸入境,乘飛機則需抵達唯一的國際機場帕羅機場。直飛的航班不多,遊客可經印度、孟加拉國或泰國中轉。帕羅機場被海拔5500米的高峰環抱,跑道很短,需要手動導航,只有少數飛行員有資格降落。

遊客必須參加經過認證的旅遊團,每日最低消費不少於200~250美元。費用包括住宿、交通、餐飲和門票,必須有個人嚮導和司機陪同。籤證必須提前申請,抵達時籤發。因此,不丹每年接待的遊客相對較少,2017年共接待71417名國際遊客,相當於同年倫敦大英博物館四天的訪客量。

環境

不丹位於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主要水源地,壯麗原始的自然環境受法律嚴格保護,禁止狩獵、捕魚和使用塑膠袋。根據憲法,國家森林覆蓋率必須高於60%。最新調查顯示,目前的森林覆蓋率為71%,遠遠高於法律要求的底線。2016年,為慶祝王子的滿月誕辰,志願者種了 108000棵樹。不丹是世界上唯一碳離子消耗為負的國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消耗的3倍。這歸功於它廣闊的森林、稀少的人口,以及限制工業等經濟增長的策略。

從1994年開始,政府禁止攀登6000米以上所有山峰,並於2003 年將禁令擴展至全國各地所有山峰。這項立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出於對不丹人信仰的尊重。不丹人認為眾神居住在山中,不應受到幹擾,他們希望山保持原始的面貌。與此相反,臨近的尼泊爾最近幾十年來到處都是登山者。因此,不丹擁有許多處女峰,包括世界上最高的未登峰——7570米的岡卡·普恩蘇姆峰(Gangkhar Puensum)。

習俗

根據不丹的著裝和行為法規,所有不丹公民在上班和正式場合都要穿傳統服裝。男性穿「幗」(Gho),一種白色寬袖口的羊毛連身及膝短袍,下著及膝黑色長襪和黑鞋。女性的彩繪裙子叫「旗拉」( kira ),上衣叫「元州」( wonju ),被壓在裙子裡面。

不丹的國菜是ema datsi,用濃鬱的新鮮奶酪燉辣椒配紅米飯。奶酪由牛或犛牛奶製成。家家戶戶房子外面晾著的除了衣服還有幹辣椒。

這裡沒有交通信號燈或廣告牌,直到1999年才有了第一臺電視,它被安裝在廷布國家廣場上,最早放映的是前一年世界盃法國與巴西的決賽。現在,網際網路用戶逐年增多,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上智慧型手機,3G和4G網絡也不斷發展。2016年,36.9%的人可以在家中上網,而 10年前這一比例只有4.5%。

射箭

射箭是不丹的民族運動,孩子從會走路開始學射箭。國際風格的射箭在這裡也很受歡迎,但傳統的不丹射箭運動仍佔主流,二者有許多區別。首先,不丹的射箭是一項團隊運動,每隊11人,靶子在140米外,非常小。每命中目標一次,大家就載歌載舞來慶祝。比賽非常熱鬧,人們大聲給隊友喝彩,還要大聲嘲諷對手,喝很多酒。每輪比賽結束,弓箭手都要喝傳統的阿拉酒(Ara)放鬆一下,按他們的說法,喝完酒更有準頭。不丹的弓是竹子做的,不同於英國傳統的紫杉長弓和現代的複合碳纖維弓。

國民幸福指數

1972年,不丹的第四任國王、現任國王的父親宣布:「幸福指數比國民生產總值更重要。」從此幸福指數成為國策,並被載入2008年憲法。每五年會隨機選8000個家庭填寫調查,每份問卷平均需要三個小時完成。為此每個人會獲得一天的工資補償。問卷裡的問題因人而異,從「你多久和鄰居吵一次架?」到「你多久祈禱一次?」不一而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不丹:幸福的地理意義
    中文版《穀物》出版到第十三期,這一次的主題叫做「成為自己」,帶領讀者前往不丹蒼茫的大地,在數不清的轉經輪和恢弘的建築裡,思考幸福的意義;前往盧安達,跋涉熱帶雨林,感受大雨過後奔湧而來的寂靜;在奧地利貝曹(Bezau)小鎮對話原生態品牌人蘇珊·考夫曼,追憶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古老傳統;走進園藝大師盧西亞諾·朱比萊伊倫敦西區的工作室,見證從零開始、一步一步成長的雕刻花園
  •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私家地理》為你盤點擁有絕佳地理位置和豐富遊獵活動的非洲十大奢華營地,給非洲遊獵之旅做好萬全準備。www.sanctuaryretreats.com 非洲Safari營地預訂www.quafrica.com(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當我們看到古老的地圖,吸引我們的通常是其美學藝術,其中的文化意義需要深入研究和猜測才能得知。所有早期地圖、個人手稿和印刷地圖都是獨立的作品,具有附加的地理和文化歷史維度。最初的地圖,寫意大過寫實。不管是古代兩河流域的古老地圖,還是中世紀的基督教T-O地圖,樣子都十分相似:有同心圓,有條形,有陸地,有海洋。在古代中國,也有著天圓地方的思想。
  • 唯有烈酒讓旅行變得幸福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把酒標收好,回家後還能帶給我們酒和旅行的雙重幸福回憶。● 朗姆酒目的地:西印度群島和加勒比海沿岸原料:甘蔗汁酒精度:30-70% 加勒比風情的代名詞——它的濃烈、甘甜和芳香令人難以抗拒。在誠實的意義上,它可能是在維多利亞時代替代鴉片尋求幻覺、靈感與逃避的最好選擇,正如今日之大麻。推薦:La Fée、La Clandestine、Küble飲法:法式經典方式——酒+苦艾酒匙+冰水滴落。或海明威創製的「午後之死」雞尾酒法——苦艾酒按1:3比例倒入冰鎮香檳(用香檳杯)中。
  • 歷史課:蘇伊士運河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歷史課:蘇伊士運河 崔朋 2015-09-08 18:23 來源:澎湃新聞
  • 走,去香港,逛郊野公園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嚮導介紹,原來香港郊野公園的確有不少野豬,翻看近10年的新聞,野豬出沒市區的消息都不在少數。比如2015年,人民網就報導三頭野豬「大鬧」新界,笑談香港警方對野豬的喊話:「裡面的野豬聽著,你已被包圍」,之後,它們倒在漁護署的麻醉針之下,被放歸郊野。不少市民見到野豬很淡定,還很自豪郊野公園的生態壞境如此之好。見到野豬不必驚慌,郊野公園的野豬不會無故攻擊人,當然它們也不怕人。
  • 循著李白的足跡遊宣城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作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謝朓樓也是傳統詩詞文學重要的地理標誌。來到宣城後,第一站便去了謝朓樓參觀。謝朓樓位於宣城市中心,府山廣場的一處山坡上,旁邊是不大的宣城博物館,廣場上還立有詩人謝朓的塑像。來到這裡,發現此地儼然已是本地人的休閒場所,周圍許多老年人在此喝茶打牌,環境已不能算幽靜。
  • 橘子郡長夏永駐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橘子郡長夏永駐 Jing 2016-06-27 17:16 來源:澎湃新聞
  • 從歧阜到長野的火山溫泉秘境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小亞細亞的人間快樂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小亞細亞的人間快樂 姜白 2015-08-07 17:51 來源:澎湃新聞
  • 自然散步 | 嶽麓山之森林漫遊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隻翅膀殘損的豹紋尺蛾(如果你也對某地理區域進行長期的自然觀察,歡迎來稿分享。郵件請發xuying@thepaper.cn。)(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中華恐龍地圖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15號;010-66557858(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佛系天台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種向心式建築的塔院嚴格意義上不應算廟,加上沒有大雄寶殿,看起來更像一戶農家——側院曬著黃豆和黑豆,齋堂內工整擺著飯盒碗筷,後廚大而整潔,抹布和刀具掛在牆面,上寫,「廚房專用抹布,禁止個人使用」。塔院有一處「即是靈山」的黃色照壁,和真覺寺背後的「釋迦再現」匾額相對。
  • 一盞閩南的烏龍茶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地理的條件和歷史的機遇,也成就過一些廈門茶商的輝煌。在歐美市場由於廈門烏龍茶的品質下降而禁止進口後,東南亞地區的華僑出於愛國愛鄉之心,仍然經營和飲用家鄉茶,烏龍茶遂此成為僑銷茶。自然派的飲茶方式喝茶的方式千姿百態,而在閩南則有著更鮮明的地域性,這也許來自喝茶的人。
  • 特寫| 轉山,以岡仁波齊之名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當肉體終於不堪重負,告別了塵世,幸福的靈魂是可以升上天堂的。但是留在塵世肉身,自然需要根據經濟條件,來決定返鄉的速度:如果出得起價錢,她的遺體可以被車送去距離塔爾欽最近的普蘭口岸,再從尼泊爾由飛機送回印度家鄉;如果出不起這樣昂貴的運輸費用,則要由越野車一路送回中尼樟木口岸,再輾轉運回印度,或者乾脆在西藏當地火化。但無論如何,這些結局都被認為是「好」的,因為,她是走在了朝聖之路上。
  • 納西發源地,麗江石頭城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它的地理位置獨特罕見,荒僻偏遠。弱小的納西族選擇了它,既是明智之舉也是無奈之舉。由於至今交通不便,納西族悠久的民族文化發展史,這裡仍有跡可尋。從金沙江邊仰望寶山鄉石頭城挺進石城早春二月,麗江壩子已是豔陽高照,氣候宜人。我在客棧裡點開手機,再次選擇並確認去石頭城的路線。
  • 冬季去紐約看看展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冬季去紐約看看展 陸洋 2016-11-16 17:53 來源:澎湃新聞
  • 解憂文具店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北海道函館市石川町85-1; www.hakodate-t.com(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想,「這就是幸福的真意吧。」——西爾維亞·普拉斯 詩人、作家進入宇宙最清晰的路,是穿越荒野森林的那條。根據澎湃新聞向已經幾十次帶隊穿越鰲太的網友「夜色」證實,2018年端午節前後,就他知道的管理局罰單已經有好幾張。有關鰲太的消息不絕於耳。2017年五一前後,來自全國各地多支戶外團隊來到寶雞太白山進行鰲太穿越,因5月2日遭遇暴風雪,20多名驢友失聯,2名驢友遇難。
  • 尋找「知更鳥」的蹤跡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