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似乎從懂事起,大人們都會教導我們,人要往高處走,只有這樣才能成功。但長大後卻發現,滿足了自尊心的同時,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於是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穀物13:成為自己》;英國Cereal編輯部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經出版社授權,本文摘錄《穀物13:成為自己》中「不丹:幸福的地理意義「一文中的若干段落(標題有所改動),跟隨作者前往這座藏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山地小國,探索原始風光下純粹的「幸福」。
傳說中的幸福之國天已經開始黑了。我坐在檯燈的一簇燈光下,桌子上堆滿了文件,旁邊是一杯熱氣騰騰的茶。外面,稀薄的冷雨落到裸露的樹枝上。我數著樹枝後面院子對面的窗戶,有一扇窗裡發出溫暖的橙色燈光,還能看見一個低著頭的人的輪廓。那是另一個還在工作的人。我的手指停在鍵盤上,我要為讀者寫一篇關於幸福的文章。但是我很猶豫。
幸福在哪裡?在周身流淌著的血液裡?在皮膚下厚厚的保護層中?還是在包裹脊神經的髓核裡?在頭腦中記憶的剪貼板上能找到幸福嗎?如果它果真潛伏在那些過去的畫面和感情背後,我又怎麼能確定它是真實存在的?抑或,幸福藏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有沒有這樣一個地方,在我們凌亂、掙扎的心靈上留下印記,讓我們甘之如飴?
不丹,傳說中的龍之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東段南坡。
不丹,傳說中的龍之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東段南坡。在這裡,南亞次大陸所在的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南端不斷相互碰撞擠壓,地殼向上彎曲隆起。開滿杜鵑花的山谷隱匿其中,寬闊疾馳的河流將石頭打磨成光滑的綠松石色。松樹林中聳立著堡壘的城牆。
我不會因為這純淨冰冷的河水或堅毅天空下漂亮的積雪,就被幸福感擊倒。那隱約可見的山巒、散落山間的草甸和陡峭狹窄的隘口確實讓我驚嘆不已。但最後,我依然保持住了冷靜,拒絕沉迷在詭異的幻想中,哪怕是一瞬間也不行。任何地方的人都一樣有希望與恐懼、喜悅與悲傷、快樂與失望,我提醒自己,無論多麼好的政治體制,都無法讓我們永遠快樂幸福。我不會與你談論「香格裡拉」,因為我知道它不存在。
但是不丹依舊是傳說中的幸福之國,這讓我不得不去一探究竟。在這群山之中生活了幾千年,難道他們破解了幸福的密碼?在黑洞洞的寺院中誦經,遵循傳統、技術和教義生活,他們就能創造奇蹟嗎?
咕如(嚕)仁波切——蓮花生大士,據說化生於蓮花。我凝視著他的畫像,他不怒自威,面帶微笑,氣勢磅礴;頭戴五瓣蓮花帽,眼睛圓睜,嘴唇微張,月白膚色,白中透紅;右手持五股金剛杵,左手持顱器。在不丹,傳說佛母益西措嘉( Yeshé Tsogyal ),是智慧的化身,變身成有翼的老虎,把蓮花生大士帶到這裡的山谷。蓮花生大士在古傑拉康寺( Kurjey Lhakhang Temple )的洞牆上留下了印記。虎穴寺就建在他靜修過的山洞旁邊。
我沉默了。有比追求眾生的幸福更偉大的目標嗎?但是我自己的幸福呢?要是這兩件事發生衝突怎麼辦?我能二選一嗎?
我原以為這裡到處是平和與靜思,來了卻發現滿是色彩斑斕。人們唱歌跳舞,吃肉喝酒,還有香美的紅米飯。人們穿著裙子在象徵著土、水、火、風、空五元素的黃、白、紅、綠、藍色旗子中跳舞。衣服上繡著咧嘴笑的頭骨,時刻提醒無常的存在。面具上裝飾著野豬和老虎的獠牙和禿鷹的喙。我能否從這夢幻般的場景中領悟存在的真諦?我能保持鎮定、完完整整地記住這一場景嗎?我能將眼前這一切看作真實的世界,穿過斧頭、匕首、鹿角,穿過有形世界看見真理嗎?現實是自然的存在,是意識,是法......嗯,不管現實是什麼,我可以肯定的是,它超出了我的想像。
不丹人的傳統服飾。
這裡有寬闊的山谷、蒼茫的大地、幾何狀的稻田、迷霧籠罩的山脈和高聳入雲的地平線,有數不清的石頭、轉經輪、空蕩蕩的街道和恢弘的建築。我來這裡是為了逃離,但它卻不斷地帶我回到現實。
也許,幸福在一輛通往家鄉的公交車裡,而家裡滿是喜怒無常的親戚朋友。我能在顛簸的公交車上找到幸福嗎?或者,幸福在吃得飽飽的肚子裡?在握過手的餘溫裡?在愛的糾葛中,還是在忌妒的痛苦中?更或者,幸福躲在悲哀的影子裡?在興奮的拍打聲中?在歡樂、失落和痛苦的閃念之間?我是不是應該一日三省吾身,看看是幸福、是臣服,還是只是大腦分泌的多巴胺?
轉經輪
不丹有寬闊的山谷、蒼茫的大地、幾何狀的稻田、迷霧籠罩的山脈和高聳入雲的地平線。
我的手依舊停在鍵盤上。一瞬間,一個念頭寂滅,另一個念頭升起。腦海中浮現出影像,但我定睛一看,它們已經變成了別的東西:浮現出豁牙上的燦爛笑容、SUV汽車擋風玻璃上的泥漿,藍天下一堆紅辣椒堆滿了毯子,皺巴巴的手指抓著布袋。我伸出手想抓住它們,卻只抓住了黑暗,最後只能揉揉眼睛,搖搖頭。
難道我走了這麼遠,只是為了發現自己早已經知道的東西嗎?在幽暗廣闊的森林中,我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坐在虎背上飛向幸福,因為幸福已經存在,一直在那裡。它就在閃爍的記憶、期望和恐懼裡,在其他事情—複雜的、矛盾的、短暫的事情裡存在著,在這一刻與下一刻之間的空寂中。我寫道,幸福在各處顯現。
美麗的不丹
綜合信息不丹王國是一個山地小國,藏在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森林裡,毗鄰龐大的印度和中國。總人口約80萬,官方語言為不丹語「宗卡」。宗卡的字面意思是「要塞」,在王國的每個歷史行政區裡,傳統的行政中心都是這種雄偉的建築。不丹的國教是藏傳佛教(噶舉派)。2008年以來,不丹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和王后非常受人愛戴,他們的畫像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另外,不丹可能是地球上唯一的孟加拉虎和雪豹共享同一領土的地方。
到達不丹很難到達。陸路有三個口岸入境,乘飛機則需抵達唯一的國際機場帕羅機場。直飛的航班不多,遊客可經印度、孟加拉國或泰國中轉。帕羅機場被海拔5500米的高峰環抱,跑道很短,需要手動導航,只有少數飛行員有資格降落。
遊客必須參加經過認證的旅遊團,每日最低消費不少於200~250美元。費用包括住宿、交通、餐飲和門票,必須有個人嚮導和司機陪同。籤證必須提前申請,抵達時籤發。因此,不丹每年接待的遊客相對較少,2017年共接待71417名國際遊客,相當於同年倫敦大英博物館四天的訪客量。
環境不丹位於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主要水源地,壯麗原始的自然環境受法律嚴格保護,禁止狩獵、捕魚和使用塑膠袋。根據憲法,國家森林覆蓋率必須高於60%。最新調查顯示,目前的森林覆蓋率為71%,遠遠高於法律要求的底線。2016年,為慶祝王子的滿月誕辰,志願者種了 108000棵樹。不丹是世界上唯一碳離子消耗為負的國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消耗的3倍。這歸功於它廣闊的森林、稀少的人口,以及限制工業等經濟增長的策略。
從1994年開始,政府禁止攀登6000米以上所有山峰,並於2003 年將禁令擴展至全國各地所有山峰。這項立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出於對不丹人信仰的尊重。不丹人認為眾神居住在山中,不應受到幹擾,他們希望山保持原始的面貌。與此相反,臨近的尼泊爾最近幾十年來到處都是登山者。因此,不丹擁有許多處女峰,包括世界上最高的未登峰——7570米的岡卡·普恩蘇姆峰(Gangkhar Puensum)。
習俗根據不丹的著裝和行為法規,所有不丹公民在上班和正式場合都要穿傳統服裝。男性穿「幗」(Gho),一種白色寬袖口的羊毛連身及膝短袍,下著及膝黑色長襪和黑鞋。女性的彩繪裙子叫「旗拉」( kira ),上衣叫「元州」( wonju ),被壓在裙子裡面。
不丹的國菜是ema datsi,用濃鬱的新鮮奶酪燉辣椒配紅米飯。奶酪由牛或犛牛奶製成。家家戶戶房子外面晾著的除了衣服還有幹辣椒。
這裡沒有交通信號燈或廣告牌,直到1999年才有了第一臺電視,它被安裝在廷布國家廣場上,最早放映的是前一年世界盃法國與巴西的決賽。現在,網際網路用戶逐年增多,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上智慧型手機,3G和4G網絡也不斷發展。2016年,36.9%的人可以在家中上網,而 10年前這一比例只有4.5%。
射箭射箭是不丹的民族運動,孩子從會走路開始學射箭。國際風格的射箭在這裡也很受歡迎,但傳統的不丹射箭運動仍佔主流,二者有許多區別。首先,不丹的射箭是一項團隊運動,每隊11人,靶子在140米外,非常小。每命中目標一次,大家就載歌載舞來慶祝。比賽非常熱鬧,人們大聲給隊友喝彩,還要大聲嘲諷對手,喝很多酒。每輪比賽結束,弓箭手都要喝傳統的阿拉酒(Ara)放鬆一下,按他們的說法,喝完酒更有準頭。不丹的弓是竹子做的,不同於英國傳統的紫杉長弓和現代的複合碳纖維弓。
國民幸福指數1972年,不丹的第四任國王、現任國王的父親宣布:「幸福指數比國民生產總值更重要。」從此幸福指數成為國策,並被載入2008年憲法。每五年會隨機選8000個家庭填寫調查,每份問卷平均需要三個小時完成。為此每個人會獲得一天的工資補償。問卷裡的問題因人而異,從「你多久和鄰居吵一次架?」到「你多久祈禱一次?」不一而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