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手畫酒窩,宋代女子面貼珍珠,貼於不同部位還是不同含義

2021-01-16 洗碗歷史

唐代女子手畫酒窩,宋代女子面貼珍珠,貼於不同部位還是不同含義

化妝,裝扮自己,對於現在的女生而言,可以說再正常不過了。而且不光光是化妝,其中還分有多種不同的種類,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妝容,不同的穿衣風格也需要不同的妝容,甚至是不同的心情狀態之下,也需要化上不同的妝容。

不過,其實在古時候,古代女子也研究出了多種不同的妝容。有些對於現在奇特一些的妝容而言,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說到古時候的妝容,通常我們都會講到唐、宋兩代,作為古代社會發展與安定繁榮這些方面來講,唐宋兩代確實是在各方各面都廣受後世人的議論。

而妝容,唐朝的妝容,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就是唐朝的女子,她們會喜歡在自己的臉上點上酒窩,就是在嘴角兩邊各點上一個的小黑點。這樣一笑,不就像是酒窩塌陷下的陰影嗎?就算是沒有酒窩的女子,也可以讓自己瞬間擁有小酒窩與迷人的笑容。其實也類似於我們現在不少女生會在眼下畫臥蠶一樣,即使沒有生長出,也能夠通過一定的手法描畫出來。其實很多現在所用的方式,跟古時候是一脈相承的。同樣的道理,只不過是方式的不同而已。

而這種妝容在慢慢的發展過程中,也就越發精緻了起來。就像是宋朝,女子已經不像是唐朝一樣會在嘴邊點黑點當酒窩了,而是會直接用珍珠貼在臉上。就像是前段時間挺火的一部劇《清平樂》裡面的妝容相類似。不知道當時在追劇的各位,是不是也覺得她們臉上貼東西有些奇怪,無法理解呢?

宋朝女子在臉上貼珍珠,其實貼在不同的位置還有不同的稱法,像是貼在嘴角是稱作「珍珠面花」,或者是「珠翠面花」。而在一些比較隆重的場合,是會把珍珠貼在額頭、眉梢等部位,而且還是一整串貼在一起的,是稱作「珠翠排環」。

在現代,不同的心情我們會有相應不同的妝容。在宋朝的時候,這些貼在女子臉上的珍珠,也相應地會有類似的作用。珍珠貼在眉梢的時候,就是代表著自己是開心的狀態;如果是貼在眼角的時候,則是代表著難過。確實是非常有意思。一種女子面部的裝飾就能夠窺探出其中蘊含的多種不同的含義,這也顯示了每一種古時候流傳下來的物品,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值得我們探尋的文化在裡面。

相關焦點

  • 唐代女子化妝:魚鱗貼額頭 酒窩處胭脂點紅(圖)
    魚鱗、魚鰓骨貼額頭 酒窩處胭脂點紅  雙眉間貼著梅花形狀的花飾,兩頰點上兩顆紅點……2月3日,範冰冰、張豐毅、李治廷等領銜主演的年度古裝巨製《武媚娘傳奇》在湖南衛視迎來大結局。該劇的熱播,使劇中武媚娘的妝容成為觀眾關注的一大熱點,網絡上還出現了專門的武媚娘妝容軟體,網友們爭相將自己扮成武媚娘的樣子。  那麼,唐代女子究竟如何化妝?
  • 宋代后妃流行的妝容:珍珠花鈿妝
    兩部劇都在服飾化妝道具上還原宋代風雅,除此之外,也儘量重現宋代后妃獨有的妝容-「珍珠花鈿妝」,在額頭、鬢角與臉頰上黏有一顆顆的珍珠,展現宋代特有的素雅與低調奢華。而女性會在臉頰、額頭等部位畫上或是貼上圖案的面妝,其實是中國傳統婦女的化妝方式-花鈿的一種。
  • 富而不驕,貴而不俗,這才是宋代的極致美學
    還是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悽婉呢?宋朝不僅有名垂青史的詩詞大家,還有極致的中式美學。近日開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向觀眾展現了一幅精美的宋代生活圖,這部劇在宋代歷史服飾設計上用心考究,對宋代的日常生活可謂完美還原。
  • 古風遺韻——女子的花鈿紅妝
    面貼珍珠靨的宋欽宗皇后容像。然而梅花不常有,故用紙剪成花瓣形貼於額上。到後來還出現了種種繁多的圖案,如蝶形、鳳形或各類抽象圖案等,統稱「花鈿」,或「花子」「面花兒」。除了額頭、眉心,還會貼在臉龐、鬢髮邊,以為妝飾。粘花鈿的材料主要是呵膠,用魚鰾製成,用時蘸少量唾液,或是對其呵氣以溶解粘貼。花鈿的材料也有金箔片、珍珠、黑光紙、螺鈿殼及雲母等,宋人陶谷還寫過後唐的宮人曾用蜻蜓翅膀做花鈿,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 【文物眼中的歷史】古風遺韻——女子的花鈿紅妝
    面貼珍珠靨的宋欽宗皇后容像。  翠鈿貼靨輕如笑  在花蕊夫人筆下,還出現過這樣一位宮女的形象:「翠鈿貼靨輕如笑,玉鳳雕釵嫋欲飛。」髮髻上玉雕的鳳釵其勢如飛,嘴唇邊笑窩處貼了一對綠色的花鈿假作笑靨,大概就是那個時代美人的標準照。  人工假靨,也是花鈿的一種。通常,這是一對小小的圓形花鈿,貼在嘴唇兩側的面頰上,人工模仿出女子微笑時的靨渦。
  • 郵票不同的貼法代表不同含義,倒著貼代表我愛你
    但是在以前,大家相互間的聯絡靠的主要還是信件,其實讀信的那種感覺比現在的電腦郵件和手機信息要好得多,期待信件的到來也是一種很美的感受,比現在期待快遞的到來還要好!    我們都知道,寄信就一定要貼郵票,郵票就是一種郵資憑證,相當於現在的快遞費。不同的地方需要貼的郵票面值會有所不同,本市的,跨市的,跨省的都不一樣。
  • 「文物眼中的歷史」古風遺韻——女子的花鈿紅妝
    【文物眼中的歷史】古風遺韻——女子的花鈿紅妝面貼珍珠靨的宋欽宗皇后容像。莫高窟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中展示了唐代女性的日常妝容和服飾。所謂花鈿,是古代女子貼在兩鬢、眉間或面頰上的一種花朵形的裝飾物,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唐朝發展到鼎盛,宋元時漸趨沒落。如今,我們早已看不到花鈿的妝面,但有關花鈿的故事卻值得一提,任何時代的女子都喜歡追求時尚,選擇合適的化妝來裝扮自己,這其中的花鈿紅妝一點兒都不輸給現代女性。
  • 「文物眼中的歷史」古風遺韻——女子的花鈿紅妝
    面貼珍珠靨的宋欽宗皇后容像。然而梅花不常有,故用紙剪成花瓣形貼於額上。到後來還出現了種種繁多的圖案,如蝶形、鳳形或各類抽象圖案等,統稱「花鈿」,或「花子」「面花兒」。除了額頭、眉心,還會貼在臉龐、鬢髮邊,以為妝飾。粘花鈿的材料主要是呵膠,用魚鰾製成,用時蘸少量唾液,或是對其呵氣以溶解粘貼。花鈿的材料也有金箔片、珍珠、黑光紙、螺鈿殼及雲母等,宋人陶谷還寫過後唐的宮人曾用蜻蜓翅膀做花鈿,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 詩話古妝:從白居易《時世妝》說起,唐代女子怎樣化妝?
    古代女子對自己的著裝打扮亦是十分講究,所謂「女兒悅己者容」嘛。今天我們以詩詞為印證,來說一說唐代女子的化妝步驟。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首《時世妝》詩,它詳細描繪了中唐元和時期最流行的裝扮: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
  • 詩話古妝:由白居易《時世妝》說起,唐代女子怎樣化妝?
    古代女子對自己的著裝打扮亦是十分講究,所謂「女兒悅己者容」嘛。今天我們以詩詞為印證,來說一說唐代女子的化妝步驟。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首《時世妝》詩,它詳細描繪了中唐元和時期最流行的裝扮: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
  • 宋代女子頭飾:表現出女子對時尚的追求,同時還體現出了從眾心理
    宋代女性髮飾多種多樣,並且不同的時期呈現出來的髮飾也有所不同。這段話的描述也是從側面反映了宋代女子髮飾受地區的影響極大,不同地區女子髮飾有著不同的形制!女子髮飾具有年齡特徵古代女子的髮飾與現代不同,但是女性的髮飾幾乎可以隨心所欲,沒有特別的規定。
  • "雲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子妝容識別指南
    「雲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子妝容豐富多彩,達到了中國古代妝飾史的一個高峰。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這一時期,女性的妝飾風格有了些許富麗的表現,但在總體上體現著自然之態。01.面妝濃豔的紅妝是面妝的主流,女性不分貴賤,均喜敷之。唐代的美人們甚至將整個面頰都敷上胭脂。
  • 詳解唐朝女子化妝七大步驟,真是一點也不比現代人簡單!
    秦朝流行「蛾眉」,漢代崇尚「八字眉」,唐代以柳眉和月眉最為推崇。唐代女孩們非常講究「削髮露額」,甚至會刮掉原始的眉毛,用黛勾勒出不同式樣。大唐女子在眉形上勇敢嘗試,把兩撇眉毛畫出了天花亂墜的樣子。唐代是眉妝式樣井噴式爆發的巔峰。
  • 唐朝不同時期的女子妝容變化以及風俗的成因
    同時又具有時代風格,唐朝女子的妝面如同一面鏡子,可以顯現唐朝不同時期的政治變化,並隨著不同時期的變化而發展。大唐時期的審美文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唐代女子的審美文化也悄然發展、創新,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民族特點的妝面文化。後人多感嘆畫卷中的唐朝女子儀態雍容、服飾華麗、百媚競呈,其實這些也從側面展現了大唐的盛世繁華。
  • 美人也曾明媚過:古代女子的化妝盒裡都藏著什麼?
    在古代,這種往臉上貼東西的做法,有個專業名稱,即「貼花鈿」。花鈿是一種用於額前或鬢角的面部裝飾,由金箔片、珍珠、魚骨等材料製成。貼於面頰的花鈿,也稱面靨或笑靨。徵戰沙場的巾幗英雄尚且對花鈿情有獨鍾,何況是一般愛美的女子呢?在花鈿流行的鼎盛時期,女子臉們的臉上幾乎貼滿了「奇珍異寶」:金箔、珍珠、銀片、翠羽、貝殼,甚至魚鱗。
  • 宋代女子服飾之美
    你知道宋代女子如何著裝打扮的呢?她們愛穿什麼樣的衣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女子服飾,亦如那個時代的宋詞,清麗婉約。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淡雅之美。宋朝女子特別愛戴頭冠,冠的種類繁多,而且材質五花八門,有珠冠、花冠、角冠、團冠等等,幾乎人人佩戴,十分流行。那時候, 女子常穿襦裙裝,它的設計為窄袖,高腰,並且搭配披帛。裙子的材質多以帶刺繡的羅紗為主,裙褶特別多,裙圍增大,腰間打上褶皺,不僅立體美觀,還顯苗條,而且蹲坐行走更為方便。整體來看,宋代的女性服飾更加簡潔淡雅。與唐代開放的風格不同。
  • 古代女子系紅繩有何說法?系的位置不同含義不同,如今還在流傳!
    不管是古代女子還是現代的小姑娘都有著自己對於妝容還有其它方面的審美程度,不過隨著時代的各種變化,對於一些物品還有審美程度的欣賞都已經開始有了改變。像是古代人所用的胭脂水粉已經變成了現在更方便大家使用的化妝品了。
  • 帷帽:唐代女子的面衣
    猶戴帷帽半遮面隨著唐王朝根基的逐漸穩固,日益發展的經濟和開放、繁榮的文化,給唐朝人帶來了空前的自信。受胡漢文化交融的影響,唐人氣質多了一份豪爽剛健之風,唐代女子服飾審美觀念也變得更加開放,展示自己的美麗已經成為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趨勢。黯淡的羃遮住了容顏,越來越不能適應唐代女子審美的需求。
  • 從唐宋明時期的經典女子服飾看不同特色的審美風尚
    以女性服飾為例,漢服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展現著獨特的魅力,延續千年,因朝代的不同也各有特色,其中,唐宋明三朝的服飾最具風姿。不過,和唐不同的是,不論是衫、襦、襖,還是褙子,式樣都有變化,這些上衣絕大部分款式採用的都是直領對襟式,沒有帶子和扣子,頸部外緣重疊縫製著護領。
  • 明代女子頭飾,其實頭飾也有不同的意義!
    另外,大家也都知道,明代的女子們,看起來就是端莊富貴的。這樣的看法自然是和明代的頭飾和漢服分不開啦!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明代女子頭飾吧!其實,每種頭飾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哦!明代婦女的髮飾,雖不如宋代豐富,但也有不少特色。明初女髻變化不大,基本為宋元時的樣式。嘉靖以後,變化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