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筆
鴻翔鸞起。
《狙擊手》《奇門遁甲》《倩女幽魂:人間情》三部影片,接連點燃2020年網絡電影市場。
截止目前的公開數據:分別對應分帳:2369.9萬、5303萬、3043.8萬,累積分帳1.07億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換算到院線,如果不考慮宣發成本的話,大概在2.88億元票房體量,2019年票房過億元影片88部。要指出的是:這並不代表這些網絡電影上了院線,就差不多能有這個成績。
5月6日,吾道南來創始人同時也是《倩女幽魂:人間情》出品人劉朝暉的一封公開信,令網絡電影行業鄙視鏈問題再度浮出水面。
一時間,網絡電影人成為各大媒體平臺、線上直播、圓桌活動的座上客,「大製作」、「破圈」、「天花板」、「鄙視鏈」是熱詞。類似的場景,2018年《靈魂擺渡·黃泉》(最新分帳:4547.8萬)創下行業新分帳記錄後,風靡過一陣。彼時,引得不少傳統電影人、資本對網絡電影蠢蠢欲動,當下,第二輪正在進行時。
肯定成績與進步的同時,娛樂產業(ID:yulechanye)認為也應該冷靜下來,客觀看待網絡電影以及其未來的發展。
點擊播放 GIF 0.0M
資本:分帳翻了84番,
網絡電影更有「錢」途了?
三天前,《奇門遁甲2020》憑藉分帳5303萬,喜提行業票房TOP1。在此之前,《大蛇》以5078萬分帳在這個位置坐了兩年。
時間閃回到2014年,愛奇藝正式提出「網絡大電影」概念,並推出一套專屬網絡電影的付費規則。那一年的分帳冠軍花落《成人記2》,63萬。天娛傳媒聯合出品,陳正道監製,白舉綱、於朦朧等人主演,類型、風格和趙奕歡主演的《青春期》系列相似。
發展到第七年,網絡電影成本從幾萬、幾十萬增至幾百萬,幾千萬。《倩女幽魂:人間情》4000萬的製作+宣發成本;《奇門遁甲》2000萬;《狙擊手》1500萬。
換句話來說,如今能出現在愛優騰分帳top10、top20的影片,製作成本都不會低,1000萬左右是常態,諸如《倩女幽魂:人間情》《奇門遁甲》這類超2000萬的超頭部,在平臺那兒就是香餑餑。
2014年:63萬《成人記2》;2015年:987萬《山炮進城》;
2016年:1829萬《山炮進城2》;2017年:2655萬《鬥戰勝佛》;
2018年:《大蛇》5078.4萬;2019年:《鬼吹燈之巫峽棺山》3470萬;
2020年,截止目前,《奇門遁甲》5303萬。
63萬—5303萬,翻了84番。在娛sir看來,分帳記錄好比國家GDP指標一樣:它或許可以較為全面的反映網絡電影行業規模增長的水平,但整個行業的發展是否健康,還有待商榷。
先前,我們梳理了2020年Q1網絡電影成績單,分帳數據,著實喜人。《奇門遁甲》《狙擊手》《大蛇2》等29部影片累積票房超4億,全網 Q1網絡電影分帳大盤預計超5億。
但成本、分帳上揚的同時,投資回報率普遍一般,TOP1《奇門遁甲》ROI為265%。不得不承認,再難現當年《陳翔六點半之鐵頭無敵》ROI高達995.6%的盛況。
反觀近兩年網絡電影頭部公司的融資情況,企查查顯示:新片場:2018年3月,定向增發;淘夢:2018年3月,B+輪;奇樹有魚:2016年10月,戰略投資。幾乎都還停留在2018年。
在娛sir看來,主因還是在於去年一整年,內外因交困,網絡電影沒太能用更優質的內容、更誘人的分帳,撬開資本。2020年,接連三部影片的分帳、聲量,倒是吸引不少關注度,但誰又能保證不會再重蹈2018年曇花一現的繁華呢?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其一,院線電影復工在即,報復性觀影也不是不可能;其二,大部分公司每年維持在2—5部網絡電影,疫情之於網絡電影的影響,在下半場;其三,開局太猛,基本Q1就把2020一整年的市場大盤定下了。目前看來,除了《倩女幽魂:人間情》有可能再創新紀錄外,其他已知的項目,很難。所幸,Q1表現就很給力。
疫情之下,網絡電影基於網際網路背景下的產品屬性,更加明顯。基於資本層面:橫向對比,網絡電影的風險仍在可控範圍,瞄準頭部與製作公司,「錢」途尚可。
點擊播放 GIF 0.0M
平臺:網絡電影to C模式何時成?
潛移默化的變化中,更多呈現出網絡電影的發展風向標。
2018年前後,湧現了一批不同類型,投資層次不齊,卻在不同維度引發行業內外熱議的影片。譬如:科幻片《海帶》《孤島終結》;劇情片《哀樂女子天團》;古裝、神話、愛情片《靈魂擺渡·黃泉》;怪獸片《大蛇》。
熱議之後,網絡電影市場成了平穩運轉的吸收反應池。大部分從業者感知到的是:瞄準農村喪俗文化的《哀樂女子天團》沒有賺到錢;而主打特效、怪獸的《大蛇》狂攬超5000萬分帳。
於是,更多的玩家紛紛下注,怪獸題材蜂擁而至。至於結果,有人趕上了紅利餘溫,也有人走上不歸路。
一個不爭的事實:網絡電影以往奉行的「以小博大」,漸漸被高成本、大製作、大特效所替代;題材上,緊緊圍繞著古裝、動作、奇幻、神話。
娛樂產業(ID:yulechanye)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其一,網絡電影本質上是網際網路催生下的一個產品,數據和分帳至上;其二,平臺定級的衡量標準。
宣稱一秒轉型網絡電影的魏君子在接受《娛理》採訪時表示團隊在和平臺的過普通中發現,當他們想做一些網絡電影裡不常見的題材時,平臺方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這個沒有數據支持,這個不賣。
截圖來自公眾號「娛理」
說到底,這還是一個雙方基於能力的信任。這些年,網絡電影會員付費的C端商業模式,更多還是平臺買單。換句話來說,套了C端的殼,裡面還是B端模式,這也是為什麼平臺話語權極高的原因。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幾乎沒有任何關於網絡電影之於平臺會員拉新的數據公開。如此,倒也就不難理解平臺的衡量標準,既然還沒有看到特別好的C端趨勢,自然要打安全牌,穩住現有的網絡電影用戶。
單片付費被視作是網絡電影真正踐行to c商業模式的良歸。優酷此前有過類似的嘗試,去年4月,由優酷和淘夢影業共同出品的網絡電影《傀儡姬》正式上線。該片採用了單片付費模式,定價為VIP會員3元,是網絡電影誕生五年以來首部採取這種盈利模式的影片。當時聲量挺大,不過,收益如何,至今未公開。
只能說,這是一次行業試水,探路也好,警醒也罷,意義遠大於成績。
再者,今年《奇門遁甲》的雙平臺聯播,也或多或少為分帳做了增量。不過,娛sir認為:獨播依然會是網絡電影的常態。據悉,《倩女幽魂:人間情》也有聯播的選擇,不過最終沒達成。
就網絡電影業務,愛優騰的排位未發生改變,但近兩年,三家就網絡電影的battle,若隱若現。如此,利弊皆有。有了競爭,一些手握較為優質項目的片方,在平臺的溢價權有所提升。而競爭的背面,為了利益、KPI、行業地位等過於吹捧、製造泡沫分帳的現象,日漸嚴重。這其實是網絡電影行業隱藏的bug。
歸根到底,平臺佔據了網絡電影絕大部分的話語權。只有等到網絡電影to C模式真正走起來,才能根治。
點擊播放 GIF 0.0M
從業者:網絡電影欲破圈,
故事、製作,缺一不可
網絡電影發展七年,並非單一維度。有難以辨析的混亂,也有著與之抗衡的秩序;成批量地生產歡樂,也製造相當規模的頹喪;冷眼旁觀失敗者的掙扎,也不吝於分享實現夢想者的喜悅。
2017—2018年的網絡電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是一個真正充滿未知與熱忱的時代。
《哀樂女子天團》農村喪俗文化X流行樂隊之間的碰撞,《靈魂擺渡·黃泉》三七與長生的愛情,《陳翔六點半》系列短視頻IP衍生的超高投資回報率,《星遊記之暴法米拉》動畫的探索, 7萬塊拍出一部科幻電影《孤島終結》,一度讓不少行業內外的人看到曙光。
遺憾的是,靠故事出圈的《黃泉》,仍然沒能讓更多從業者加碼劇本的投入。儘管現階段網絡電影劇本的價格有所提升,但一方面,佔比總成本還是少;另一方面,編劇的地位、話語權普遍還是很低。
當娛sir把疑惑拋向一些從業者時,答案大同小異:網絡電影編劇裡也就一個小吉祥天,再說了,人家只是「客串」,一般請不到,也請不起。言外之意,不是不想做好,實在有心而無力。
此外,有聲音反問:《哀樂女子天團》《大嫂》這樣的網絡電影,口碑、聲量都不錯,但為何不賺錢。娛sir想說的是,敢玩的人多了,這類電影在商業上就有一席之地。
另一種聲音表示:現在用藝術片的標準去要求網絡電影內容,還不是時候。站在片方角度,尚且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所謂的鄙視鏈、口碑差等行業刻板印象,不正是網絡電影發展初期在內容上吃的虧嘛。
毫無疑問,內容是所有C端經濟的核心。網絡電影亦然,想要觸達更多用戶,故事、製作,缺一不可。
平臺需要拉新,行業需要破圈,二者相互相成,解決不了這兩個問題,實屬行業自嗨。現階段在劇本打磨、題材創新多元兩大維度上,網絡電影還需要傾注更多時間與金錢。基於內容和製作之上,策略和時機也很重要,但有一點,千萬不要自己把行業的路走窄走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