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此岸尷尬人生
——電視劇《彼岸1945》觀後感
《彼岸1945》是一部戰爭/歷史/情感電視劇,共34集。2012年於浙江衛視首播;之後在臺灣播出,更名為《回家》。
該劇的出品公司為恆大影視(北京)、唐德國際(浙江)、星勢力(臺灣),由潘樸(內地)編劇,夢繼(內地)執導,周渝民(臺灣)飾演男一號蘇臺英,王學圻(內地)飾演男二號蔣景星,閻娜(內地)飾演女一號蔣雯,張鈞甯(臺灣)飾演女二號雪子。
一
該劇以小人物蘇臺英被迫上戰場到返鄉的過程為主線,展現了歷史背景中的臺灣和臺灣人民的離亂歲月。
甲午戰爭後,清朝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從1895年至1945年之間,長達五十年之久。臺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這一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臺灣日據時期充滿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政策導向及活動形態,日本統治的目的是最終把臺灣與日本同化。臺灣民眾在此期間曾經多次武裝反抗日本統治。
二戰後期,日本敗局已定。在戰局的節節惡化下,日本在臺灣實施全面徵兵,宣布臺灣民眾任何人都要為日本侵略戰爭付出。臺籍日本兵,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年-1945年)被日本殖民政府強行徵召去服兵役的臺灣人。日本在臺灣的全面徵兵制度於1945年年初實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即宣布投降。據說,總計臺灣人當日本兵的人數有8萬人之多,戰死的軍人及軍屬總計有3萬多人。戰後,據知有26名臺籍日本兵因於戰俘營虐待戰俘被盟軍國際審判庭判決死刑。
二
蘇臺英——臺灣醫生。
二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5年,蘇臺英被迫受日軍徵召成為軍醫。他萬萬沒有想到第一次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卻是作為日本兵來與自己的同胞廝殺。
蘇臺英外表儒雅,書生情懷,仁愛孝悌,堅毅內斂,氣質憂鬱,他還醫術高超。蘇臺英作為軍醫目睹了戰場上的生生死死,血腥而又殘酷,精神也瀕臨崩潰。蘇臺英作為戰地醫生盡力搶救每一位傷員。他面對日軍軍官持槍逼迫,堅持著只救人不殺人的原則,在猙獰的戰火中試圖挽救他人生命。他說:我的工作是救人,不是讓人再去死,軍醫的手槍槍裡從來不裝子彈。戰爭臨近結束時,蘇臺英全力救治身負重傷的國軍師長蔣景星,並協助蔣師長在日軍的炮火追擊中返回國軍陣營。
日本投降後,蘇臺英歷盡千辛萬苦回到臺灣,面對的卻是失去手足、戰爭傷痕、家族危機等重重磨難。在情感上,一邊是自己追求的愛情(蔣雯),一邊是難以割捨的親情(雪子),蘇臺英左右為難。與此同時,隨著國軍接管臺灣,正直的蘇臺英因為那段戰場的經歷及與蔣師長家的淵源而捲入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的漩渦,蘇臺英因此幾經瀕臨死亡而又僥倖逃生。蘇臺英的內心多麼悲苦多麼沉重,但是他仍然從彷徨到堅強,直面這一切。
多年後,大難不死的蘇臺英站在往來臺灣海峽兩岸的輪船上,放眼大海,回首半個世紀曆經的風風雨雨,蘇臺英有些恍惚:這一切都真實地發生過嗎?如果沒有,那些戰場經歷的槍林彈雨,生生死死,那些孤獨、迷茫、絕望、傷悲,怎麼會清晰如昨日?他無法想像,也無從選擇,畢竟,他只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蘇臺英依舊感激上蒼,讓他生命裡有了最絢爛的一抹陽光,那就是親情和愛情。讓那些苦難的記憶都隨海風逝去吧,命運最終掌握在自己手裡,一海隔不斷思念,兩岸終有團圓的一天。
三
蔣景星——國軍師長。
蔣景星身為國軍高級將領,愛國抗日心極強,有責任感。他既有軍人的果斷剛毅,&34;,對女兒蔣雯也不乏關愛柔情。
從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湖南雪峰山,一場惡戰正在中日雙方間展開。中日雪峰山會戰,又稱&34;或&34;,是中國抗戰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也是國軍二十二次大型會戰中少有的中日對攻戰。雙方投入自己的精銳部隊以強碰強,激烈廄殺兩個月之久。其中武岡之戰,國軍一營兵力與擁有坦克重炮的十倍之敵血戰七天七夜,力保千年古城武岡不失,創造了抗戰史上的一個奇蹟。會戰最終以十萬日軍全線潰敗且損失三分之一兵力為結束。雪峰山會戰的勝利標誌著日軍在中國戰場攻勢的結束,從此日軍轉入戰略收縮防禦階段,中國正面戰場則從此轉入戰略反攻階段。此次戰役可稱為中日最後一戰。
國軍某師師長蔣景星的隊伍在&34;中損失慘重,兵力所剩無幾,他卻仍堅守陣地,甚至親自拿起衝鋒鎗上戰場奮勇衝殺,以致身負重傷,昏迷不醒,而被日軍俘虜。當他甦醒過來,發現自己身陷敵營,毅然拒絕救治,並拔槍自殺,寧死不屈。經過蘇臺英的全力搶救和幫助,蔣師長得以生還。
然而,就在如此一個大的殘酷的戰爭背景下,蔣景星卻被爾虞我詐的內部政治鬥爭、殘忍的暗殺諜戰所困擾。就在他奮戰前線時,妻子和女兒卻遭到軍統特務的迫害,被保密局軟禁,以至於母女二人不得不藏身於上海的貧民窟裡 ,靠乞討為生,艱難地生活著。
一九四九年一月上旬,淮海戰役結束。蔣景星秘密會見了生平好友、共產黨代表林克敏,固執地堅守著當初的誓言,不肯陣前率軍起義。他說:除了勸我當叛徒,別的什麼事情都可以商量。景星怎能是見風使舵、隨波逐流之徒啊?我畢竟是在青天白日旗下發過誓的,一生追隨黨國,追隨三民主義,要我做呂布萬萬不可!我能做到的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得起良心,與多年的信仰共存。
蔣景星不愧是一位心裡有家有國有整個天下的英雄,他相信:不管姓共還是姓國,兄弟總歸是兄弟,脫去軍裝都是中國人。戰爭,無論誰贏誰輸,流的都是中國人的血,都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不幸。但願朝陽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咱們不怕死,也不怕別人忘記,咱們圖的就是打出一個大同世界、富強中國。
可是,國民黨那群爪牙們並不想輕易放過他。最終,這位忠肝烈膽的抗日英雄還是死在了自己一生追隨的黨國的槍下。實際上,多少抗日英傑為國捐軀,卻得不到公正評價,甚至背負罵名、無辜枉死。
這正是:人生在世豈能盡如人意呀?但求無愧於心。
四
電視劇《彼岸1945》相比其他戰爭劇,其實是一部反戰劇,著重點在反思,而不是民族情緒宣洩和政治宣傳需要,光這點就已經非常難得。
據說,兩岸都曾經一度禁播電視劇《彼岸1945》。這也難怪。國共鬥爭問題,抗日戰爭問題,臺灣問題,還有臺籍日本兵問題,這些一直都是敏感話題,而《彼岸1945》卻不得不都涉及到了。
該劇將國軍高級將領蔣景星作為正面人物隆重推出,用大量鏡頭渲染他至死效忠黨國和三民主義,在戰場上指揮軍隊視死如歸英勇殺敵,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然而對於在抗日前線浴血奮戰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抗日民眾的英勇事跡,卻隻字未提。如此演繹,此岸會不介意嗎?
與此相反,該劇將軍統特務馬上校作為反面人物突出描寫,此人陰險狡詐、窮兇極惡,它不僅對共產黨大開殺戒,鎮壓抗日民眾,而且殘酷無情地迫害、暗殺國軍中的抗日英雄及其家屬。馬上校分明就是國民黨的代表啊,彼岸看到這些能不介意嗎?
還有臺籍日兵問題,蘇臺英就是日軍的軍醫,雖然說他們是被日本統治者強迫徵召入伍的,但是畢竟也曾助紂為虐、燒殺搶掠自己的大陸同胞,犯下罪行。而該劇卻把蘇臺英表述的仁厚善良,是個受日本迫害、受國民黨迫害、受戰爭迫害的無辜者,完全是個正面形象。此岸的民眾能接受嗎?反過來,如果把蘇臺英描寫成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十惡不赦,罪該萬死,那麼彼岸的民眾能承認嗎?
多少年過去了,海峽還是那灣海峽,但一切已不同從前。俱往矣!時代前進了,世界改變了。
&34;。臺灣海峽能將兩岸隔開,卻不能分開中華同胞的血脈親情。他們曾經為民族氣節感動,被理想激勵,他們曾經被貧窮所迫,被禁慾所壓,他們被帶往戰場,不眠於荒野,那烽火倖存的,萬裡飄零,一生都在追尋祖國的摯愛,也正因為承受了戰爭的重壓,忍下了離亂的傷悲,最終證明了溫暖的生活已然存在,因為家仍然在那裡。讓隔海相望的同胞們心靈的傷口漸漸癒合,親情的紐帶得以續接。親密的是同宗同族的同胞親情,彌補的是讓人唏噓的曾經,告慰的是讓人難以忘懷的愛與永恆。戰火紛飛,骨肉離別,不可磨滅的是對家的渴望,讓歲月蕩滌屈辱傷痛和苦難,讓親情與溫暖的血脈永遠相連,渴望已不是夢想,一個完整的民族終將屹立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