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歌的殿堂,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個傳奇,而在朝代的更迭中,那些名人們對他樂此不疲的評價更是一種傳奇。
就像杜甫和余光中,一個是大唐的詩聖,一個是現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作家,看似兩個兩個風牛馬不相及的人,但他們所寫的對李白評價的詩,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更絕妙的是,余光中詩歌的副標題,還是杜甫的詩句,冥冥之中註定的緣分和交割,成了文人之間,跨越千年最經典的交匯。
01、「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對李白的評價簡直驚世駭俗
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代表著唐詩中的兩座高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他們還是一對好朋友,在唐天寶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在洛陽和32歲的杜甫相遇,沒想到這電光火石般的相遇,就讓他們相知、想吸,成就了一段傳為曠世佳話的友誼。
當時在翰林院供職的李白,由於得罪了小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實際就是給了他一些錢被免職了。雖然仕途不順,但這時的李白已經詩名大震,算得上真真正正的名人。他出長安後開始瀟灑地四處遊歷,反正所到之處有朋友招待和當地名流歡迎。
這一年的夏天,李白來到洛陽,遇到比他小11歲的杜甫,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就相約一起到梁宋,就是今天的河南遊玩。後來兩人在梁宋遇到東道主高適,高適做東,三人把酒吟詩,不亦樂乎,由於共同的詩詞愛好、理想抱負和對未來的美好嚮往,竟成了摯友。
此時李白雖從朝中辭退但已聲名遠播,等待再遇賞識自己的人進入仕途,而杜甫在仕途上還一事無成,苦苦尋覓,李白無論從年齡上還是才學上,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杜甫在李白的帶領下,遊歷山水,圍場打獵,訪仙問道,喝酒高歌,吟詩作賦,玩得不亦樂乎。
後來兩人分別各奔前途,無論在仕途上發展得如何,他們的友誼一直都在。
分別18年以後的寶應元年,即762年七月,杜甫聽說李白因安史之亂中站錯了隊伍,為了生計投入永王李璘的帳下,作為叛黨,被朝廷流放夜郎的消息,十分嘆惋,便創作了稱頌李白的詩篇《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寄給李白,來表達對李白的勸慰之情。
詩中對李白的評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成了千古名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杜甫對李白的評價還真是驚世駭俗,說他的詩驚天地、泣鬼神,寫詩的時候,一落筆就能讓風雨都感到驚嘆,詩寫成後,連鬼神看了都會激動得流淚。
讚美的手法之奇特,讚美的地位高度之獨特,完全顛覆了人們印象中文人相輕的說辭。
02、「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對李白的評價竟也大氣磅礴
再來看看千年之後,著名詩人現代詩人、散文家、作家,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的余光中是怎樣評價李白的。
余光中非常喜歡李白的才氣和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他寫了一首現代詩《尋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把自己對李白的崇敬之情寫得淋漓盡致,其中那一句:「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不但對李白的評價大氣磅礴,而卻被當做令人痴迷經典之句,被廣泛傳誦。
尋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余光中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
從一元到天寶,從洛陽到鹹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裡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緣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裡去
余光中也是備受推崇的文學大家,他著作等身,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餘種,真不愧「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的光榮稱號。
《尋李白》是《隔水觀音集》中的一首,詩中寫李白的名句「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用他的大手筆把李白的地位抬到半個盛唐的高度。
據統計,在《全唐詩》中所收錄的2873人,詩歌49403首,句1555條。把李白的地位抬到半個盛唐的高度,比喻天下之才氣,就被李白一個人獨佔二分之一的意思,可見其評價有多高,語言功底和想像力有多超凡。
03、「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絕妙!余光中《尋李白》的副標題,竟是杜甫的詩句
有些相遇早已註定,就像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成就了一段惺惺相惜的曠世佳話。
而杜甫和余光中,千年之後因了李白的交集,一定也會是一段跨越時空的佳話。
而這段佳話,聯姻的就是余光中《尋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一詩的副標題: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你說巧不巧,這個副標題出自杜甫的詩句。
這是當年杜甫和李白一起遊玩多日,分別後,杜甫想念李白而作的一首七絕《贈李白》的名句。
《贈李白》
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和李白在秋天分別了,感覺自己就像是飛蓬一樣隨處飄蕩,很後悔沒有和李白一起去求仙問道,真是愧對那位煉丹的仙師葛洪。
其實杜甫真正想表達的,是李白的狂放不羈: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痛飲狂歌,卻不為統治者所賞識;縱有心雄萬丈濟世之才,可無施展之地,何以稱雄?
短短28字的是詩,將仕途不順,但依然狂放不羈,不受世俗約束的李白刻畫得惟妙惟肖。
智者所見略同,余光中想必也和杜甫一樣,非常欣賞李白這種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才會把杜甫的這句名句作為自己詩歌的副標題,和杜甫有了跨越千年的經典交匯。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站在唐詩巔峰的詩仙李白,是完全能擔負得起這樣的評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