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經典交匯,杜甫和余光中評價李白的詩,絕妙!

2020-10-18 行走與寫作

   在詩歌的殿堂,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個傳奇,而在朝代的更迭中,那些名人們對他樂此不疲的評價更是一種傳奇。

    就像杜甫和余光中,一個是大唐的詩聖,一個是現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作家,看似兩個兩個風牛馬不相及的人,但他們所寫的對李白評價的詩,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更絕妙的是,余光中詩歌的副標題,還是杜甫的詩句,冥冥之中註定的緣分和交割,成了文人之間,跨越千年最經典的交匯。

01、「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對李白的評價簡直驚世駭俗

    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代表著唐詩中的兩座高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他們還是一對好朋友,在唐天寶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在洛陽和32歲的杜甫相遇,沒想到這電光火石般的相遇,就讓他們相知、想吸,成就了一段傳為曠世佳話的友誼。

當時在翰林院供職的李白,由於得罪了小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實際就是給了他一些錢被免職了。雖然仕途不順,但這時的李白已經詩名大震,算得上真真正正的名人。他出長安後開始瀟灑地四處遊歷,反正所到之處有朋友招待和當地名流歡迎。

這一年的夏天,李白來到洛陽,遇到比他小11歲的杜甫,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就相約一起到梁宋,就是今天的河南遊玩。後來兩人在梁宋遇到東道主高適,高適做東,三人把酒吟詩,不亦樂乎,由於共同的詩詞愛好、理想抱負和對未來的美好嚮往,竟成了摯友。

此時李白雖從朝中辭退但已聲名遠播,等待再遇賞識自己的人進入仕途,而杜甫在仕途上還一事無成,苦苦尋覓,李白無論從年齡上還是才學上,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杜甫在李白的帶領下,遊歷山水,圍場打獵,訪仙問道,喝酒高歌,吟詩作賦,玩得不亦樂乎。

   後來兩人分別各奔前途,無論在仕途上發展得如何,他們的友誼一直都在。

     分別18年以後的寶應元年,即762年七月,杜甫聽說李白因安史之亂中站錯了隊伍,為了生計投入永王李璘的帳下,作為叛黨,被朝廷流放夜郎的消息,十分嘆惋,便創作了稱頌李白的詩篇《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寄給李白,來表達對李白的勸慰之情。

     詩中對李白的評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成了千古名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杜甫對李白的評價還真是驚世駭俗,說他的詩驚天地、泣鬼神,寫詩的時候,一落筆就能讓風雨都感到驚嘆,詩寫成後,連鬼神看了都會激動得流淚。

讚美的手法之奇特,讚美的地位高度之獨特,完全顛覆了人們印象中文人相輕的說辭。

02、「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對李白的評價竟也大氣磅礴

     再來看看千年之後,著名詩人現代詩人、散文家、作家,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的余光中是怎樣評價李白的。

     余光中非常喜歡李白的才氣和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他寫了一首現代詩《尋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把自己對李白的崇敬之情寫得淋漓盡致,其中那一句:「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不但對李白的評價大氣磅礴,而卻被當做令人痴迷經典之句,被廣泛傳誦。

     尋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余光中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
從一元到天寶,從洛陽到鹹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裡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緣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裡去

余光中也是備受推崇的文學大家,他著作等身,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餘種,真不愧「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的光榮稱號。

《尋李白》是《隔水觀音集》中的一首,詩中寫李白的名句「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用他的大手筆把李白的地位抬到半個盛唐的高度。

據統計,在《全唐詩》中所收錄的2873人,詩歌49403首,句1555條。把李白的地位抬到半個盛唐的高度,比喻天下之才氣,就被李白一個人獨佔二分之一的意思,可見其評價有多高,語言功底和想像力有多超凡。

03、「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絕妙!余光中《尋李白》的副標題,竟是杜甫的詩句

有些相遇早已註定,就像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成就了一段惺惺相惜的曠世佳話。

而杜甫和余光中,千年之後因了李白的交集,一定也會是一段跨越時空的佳話。

而這段佳話,聯姻的就是余光中《尋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一詩的副標題: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你說巧不巧,這個副標題出自杜甫的詩句。

這是當年杜甫和李白一起遊玩多日,分別後,杜甫想念李白而作的一首七絕《贈李白》的名句。

《贈李白》

     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和李白在秋天分別了,感覺自己就像是飛蓬一樣隨處飄蕩,很後悔沒有和李白一起去求仙問道,真是愧對那位煉丹的仙師葛洪。

其實杜甫真正想表達的,是李白的狂放不羈: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痛飲狂歌,卻不為統治者所賞識;縱有心雄萬丈濟世之才,可無施展之地,何以稱雄?

短短28字的是詩,將仕途不順,但依然狂放不羈,不受世俗約束的李白刻畫得惟妙惟肖。

智者所見略同,余光中想必也和杜甫一樣,非常欣賞李白這種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才會把杜甫的這句名句作為自己詩歌的副標題,和杜甫有了跨越千年的經典交匯。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站在唐詩巔峰的詩仙李白,是完全能擔負得起這樣的評價的。

相關焦點

  • 余光中的河南情緣: 在杜甫故裡,用河南話念李白的詩
    ◆余光中的河南情緣:在杜甫故裡,用河南話念李白的詩「我一定要來杜甫故裡看一下,故裡和故居不一樣,故居只是短暫居住過,而故裡是杜甫的根,來這裡很有意義,是很難得的機會,來這裡向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致敬。」2014年的河南之行,余光中點名要參觀河南杜甫故裡。
  • 《鄉愁》「把藝術當作詩來做,把詩當作藝術來做」的余光中
    余光中的愛情詩餘光中和愛人範我存相識72年,結婚61年,自從相識起,余光中先生對妻子的愛從未變過,一句句情詩從青絲寫到白髮。除了愛情詩,余光中先生還在詩中與李白、杜甫、屈原對話。中國古代的詩人中,杜甫對於余光中無論是思想還是詩藝都影響深遠。
  • 余光中:跨越距離的鴻溝,別樣的「鄉愁」沉澱成時代的心聲
    它在李白和席慕蓉的詩裡,在三毛的文章裡,在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曼的琴聲裡,歷代描述鄉愁的佳句比比皆是,當代詩人最經典的當數余光中的代表作《鄉愁》,鄉愁也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
  • 余光中《尋李白》之賞析
    這句話出自一個典故,據《松窗雜錄》記載,開元中,唐玄宗和楊貴妃賞牡丹花開,請李白來做詩。李白作《清平調》三章誇讚貴妃的美貌,還伸腳要高力士幫他脫靴。高力士礙於唐玄宗在旁邊,所以不曾拒絕,但因此恨上了李白。第二天就在楊貴妃那裡說李白的壞話,最終導致李白未受到唐玄宗的重用。
  • 余光中《尋李白》之賞析
    尋李白(余光中)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自從那年「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地苦吟」。「杜二」指的是杜甫,他和李白是好朋友,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有「詩史」之稱。
  • 「以詩為刀」的余光中,留在臺灣的卻是正負兩極的評價?
    12月14日,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去世,享壽90歲。這個以《鄉愁》一詩在大陸聞名遐邇的詩人,其實並不是一個潛心創作、不問世事的詩人,他曾經在《草堂祭杜甫》一詩中這樣寫道「安祿山踏碎的山河,你要用格律來修補。」
  • 余光中詩歌欣賞《尋李白》
    現代 · 余光中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還有一次,李白被舉薦做官,接到告示,李白很開心,在詩《南陵別兒童入京》中寫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李白自己寫的。我們再看看他的好朋友詩聖杜甫怎麼評價他?杜甫在《贈李白》中寫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而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也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草堂拜杜甫 余光中賦新詩
    昨日,詩歌聖地杜甫草堂迎來了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詩人祭拜詩聖杜甫,現場激情賦詩,認養「詩人樹」並進行了學術講座。  上午11點,身著粉紅襯衫的余光中先生來到「詩史堂」正中杜甫行吟的塑像前,獻上潔白的菊花,並深深地三鞠躬。
  • 在那一首詩裡,與詩人余光中一同去尋找詩仙
    詩的前面有題記,余光中摘用了杜甫評價李白的兩句詩: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比李白小11歲的杜甫是李白的知己和益友,他敬仰李白、關心李白,與李白曾漫遊東魯諸地,他於李白分手後,世路茫茫,不知李白的音訊。杜甫寫道:「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過,性情為人忠厚實在的杜甫對李白的生活方式還是有所保留和嘆惋的。
  • 余光中:李白的嫡系傳人——讀余光中詠李白詩4首
    不過,最精彩的,還是《尋李白》詩中的月意象。《尋李白》的尾段伊始,便是如下想落天外的妙句:「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杜甫說「月是故鄉明」,余光中說月是李白的故鄉,同時著意將酒與月交融在一起,其詩意的內蘊令人尋繹不盡。
  • 杜甫評價李白只用了兩個字:無敵 !
    杜甫是如何評價李白的?如果用我們今天的流行語來說就是:完美。杜甫曾在他的詩《春日憶李白》中評價李白的詩是無敵的。全詩如下:杜甫和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 李白這首詩寫得太有氣勢,杜甫忍不住模仿一首,竟成冠絕古今之作
    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從這話看似有些誇張,但千年過去了,卻發現韓老先生說得還是太謹慎了。李白、杜甫的詩,早就成了華夏文明的瑰寶,任時光流逝,如今仍出現在孩子們的課本中,它們的光焰又豈知萬丈。
  • 杜甫寫給李白的詩,《贈李白》,短短四句便是李白一生的寫照
    余光中讚譽他: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沒錯,這個人就是李白。李白為人瀟灑不羈,被人稱為「謫仙人」。不管是他生前還是死後,都有很多詩作是描寫李白的。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首詩,是杜甫贈與李白的詩,是李白一生的寫照。
  • 杜甫和魯迅,跨越千年的知音
    杜甫和魯迅就是這樣的知音。 文學界對杜甫的定義就是南宋愛國詩人,對魯迅的定義是愛國作家。中國自古就有文如其人的說法,而愛國這一特點,也直接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那怕他們表達愛意的國家相距了千年。
  • 我讀李白(一)——詩中無敵
    他的一篇篇曠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雖跨越千年卻光彩依舊。,也有許多經典的評價,比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逸思不群。」等等。李白與杜甫在短短一年多(公元744-745年)的時間裡,兩次相約,三次會面;彼時32歲的杜甫遇見43歲的李白之後,便再也放不下太白兄了,醒也憶李白(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春日憶李白》),睡也夢李白(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夢李白二首》)。杜甫敬佩李白的才華,膺服其詩情,欽慕其灑脫,悲憫其遭遇,因此,其後一共給李白寫了近二十首詩。
  • 《余光中這首牛X的詩,李白看了也得服!》
    臺灣詩人余光中對詩仙李白可謂是情有獨鍾,曾為李白寫過四首詩,其中尤以這首《尋李白》 最為著名。《尋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 走近李白的飲酒詩,品味其獨特的性格魅力和詩歌藝術特色
    李白一生顛沛流離,懷才不遇,豪放不羈,「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就是他一生遭際的真實寫照。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 李白到底有多了解杜甫?他作詩評價杜甫,和杜甫的自評出奇得一致
    提起李唐詩歌,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始終是李唐詩歌界的名片之一。李白的詩作浪漫豪放,有詩仙的美譽;杜甫筆下的詩作有「詩史」之稱,現實苦情,人亦有詩聖的美名。這二人雖然創作風格不同,但之間的交情可是很深的。
  • 詩聖和詩仙的對決?李白和杜甫各寫一首詩,千年來難分高下
    詩詞的黃金階段就是唐朝,數百年的時間中出現了一批批才華橫溢的詩人,其中被後來人奉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知名,很多人都知道杜甫是李白的粉絲,一輩子的好朋友,中間還 多次旅行,一起喝酒吟詩, 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杜甫和李白還有過對決,兩人都是寫天氣冷,但是詩詞內容完全不一樣,不知道你們喜歡哪一首呢?
  • 他堪比李白杜甫,一句詩等了200年才有人對出下聯,成為千年經典
    他堪比李白杜甫,一句詩等了200年才有人對出下聯,成為千年經典文丨可可侃歷史李賀,唐朝著名大詩人,想必大家也都讀過他的詩。《李憑箜篌引》這首大家都會背誦的詩正是李賀所作。我們都知道,盛世唐朝湧現出的詩人非常多,除了李白杜甫等才子,李賀也算作其中之一,「詩鬼」這個稱號就是後人送給他的。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李賀的一句詩,這句詩他寫完之後,一直沒有人能對出下句,直到宋代,這首詩才被彌補完整。這句詩就是李賀的經典之作:天若有情天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