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這首詩寫得太有氣勢,杜甫忍不住模仿一首,竟成冠絕古今之作

2020-12-06 美詩美文

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從這話看似有些誇張,但千年過去了,卻發現韓老先生說得還是太謹慎了。李白、杜甫的詩,早就成了華夏文明的瑰寶,任時光流逝,如今仍出現在孩子們的課本中,它們的光焰又豈知萬丈。然而在讀過了李白平生近千首,杜甫平生1400多首詩後,不少人心中總有一個念頭:這詩仙詩聖到底誰更勝一籌?這個問題估計是文壇千年來最大的難題之一。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於詩文世人向來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所以不管後世如何爭論都沒有定論。

話雖如此,但遇到兩人筆力相當之作,總讓人難免拿來比較一番。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和杜甫最像的兩首詩,當年李白寫了首《渡荊門送別》,因寫得太有氣勢,杜甫忍不住模仿了一首,竟成冠絕古今之作。這兩首詩也千年來一直被世人比較,但普遍的觀點李白還是輸給了有杜甫詩中的10個字。

1.先來看李白的這首: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詩仙出手必是經典!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在五律上一向只有李白和杜甫能一較高下。這是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開始漫遊時所作,此時李白大概24到26歲。

詩的一、二句寫自己乘舟一路沿江來到荊門之外,遊覽楚國的風光,這是點題。三、四兩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遠處的高山漸漸隱去,平野舒展開來,江水壯闊讓人仿佛進入了荒原中。詩人用一個「隨」字,將靜景動態化,群山、和平野間的轉化被寫得十分傳神;再用一個「入」字將江水寫得氣勢恢宏,力透紙背。

五、六兩句由用兩個絕妙的比喻,將月影比作天上飛下的明鏡,將雲彩比作海市蜃樓,這是詩仙一貫的奇絕想像力。最後兩句詩人筆鋒一轉,想起了故鄉的蜀江水,在詩人眼中江水也是有情的,它萬裡奔騰相送。全詩意境高遠,筆力超然,既有瑰麗的想像力,也有恢弘的氣勢,是難得的佳作。

2.再來看杜甫的這首:

《旅夜書懷》唐.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同樣是一首五言律詩,但杜甫作此詩時已43歲,沒有李白初出蜀的少年意氣,杜少陵此時漂泊無依,心中滿滿的惆悵。詩的一、二句,夜晚站在船上的詩人此時眼前之景時岸邊的水草被微風輕拂,桅杆高聳的小船也停了在了岸邊休息。

詩的三、四兩句,就是力壓李白詩的兩句,初讀與李白詩中的兩句十分相似,很難說這兩句沒有模仿之嫌,但與李白詩句相比,骨力更勝一籌。廣袤的平野中,星星低垂,明月下大江奔湧而去,如此壯闊之景與詩人內心的惆悵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樂景寫哀情,這是最經典的例子。

五、六兩句正是這種哀情的具體體現,因會寫文章而得名的自己,此時卻因老病而被罷了官,他內心的茫然可想而知。最後兩句同樣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以天地間的一隻沙鷗比作自己此時的境況。全詩以景入情,情景交融,而且有著杜甫詩一向的工整和深刻,是流傳千古的佳作。

兩首遊江之作,李白瑰麗奇絕,杜甫情景合一,都是經典。但後世文學評論家普遍認為,李白輸給了杜甫詩中「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10個字,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和小編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孟浩然的這首失意之作,年年入選教科書,杜甫忍不住也來模仿
    一個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園大詩人孟浩然,一個是「詩聖」杜甫。當年孟浩然在江邊寫了首經典之作《宿建德江》,36年後杜甫忍不住隨手模仿了一首《漫成一首》,最後這首詩也成了一篇名作。孟浩然在年少時隱居鹿門山,一直到了39歲才赴京參加科舉考試。
  • 模仿杜甫最像的一首詩,杜甫詩集差點編入,原來作者是李商隱
    詩仙李白才華橫溢,驚為天人,如此汪洋恣意的詩篇,即便是想要模仿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幾乎不像是凡人寫的。而詩聖杜甫的詩篇隨也才華橫溢,不過杜工部極工詩詞格律,他的詩在格律上渾然天成,想要模仿也並非簡單,不過後世總有人不自量力的想要模仿一二,不論像與不像,先大肆吹噓自己一番,就像是坐井觀天一樣。
  • 李白模仿《黃鶴樓》寫了兩首詩,一首人人皆知,另一首少有人知
    說到黃鶴樓,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唐代詩人崔顥的一首詩——《黃鶴樓》。崔顥的這首詩不僅堪稱歷代吟詠黃鶴樓詩作中最佳者,更是受後世無數詩家讚譽,被推崇為「唐人七言律詩第一」。就連當時最負盛名的「詩仙」李白也為之甘拜下風。據傳李白初登黃鶴樓時,胸中豪情慾吐,卻無意中看到了崔顥題在牆壁上的詩。
  • 杜甫夢見李白,一連寫了兩首詩,一首寫神性,一首寫人性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李白流放以後,杜甫一連做了三個夢,夢中有李白的影子,也有從前的回憶,醒來後,杜甫寫了兩首詩,一首寫李白的神性,一首寫李白的人性,拼到一起就是活生生的李白。夢李白·其一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 李商隱模仿杜甫寫了一首詩,沉鬱頓挫,幾乎以假亂真
    下面這首《杜工部蜀中離席》便是李商隱模仿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幾為以假亂真之作:杜工部蜀中離席唐·李商隱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戈惜暫分。這是李商隱在即將離開成都時的餞別宴上所作,題中「杜工部」即杜甫,「蜀中離席」是主題,也就是蜀中離別的宴席。詩題的意思就是模仿杜甫作「蜀中離席」詩。
  • 李白在這首詩面前自愧不如,棄筆不寫詩,後來還模仿它寫了一首詩
    >之東多了一個「擱筆亭」,用以紀念李白「擱筆」不題詩的事。 這首詩寫得太好,李白竟一時之間作不出更好的詩來,只能感嘆一句,「一拳捶碎黃鶴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額題詩在上頭。」末尾兩句正寫出了李白自愧不如的心境:想寫詩卻不能,因為無法超越崔顥的詩,寫上去也沒面子。向來桀驁不馴的李白也有自慚形穢的時候,路過的少年丁十八藉機嘲笑他,「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的!」於是李白為自己辯解道,「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這不卑不亢的回答也能看出李白是一個多麼自信、有趣的人。
  • 一個浪蕩書記員,在千古名樓題壁詩一首,竟讓李白擱筆,自嘆弗如
    傳說詩仙李白登黃鶴樓時,也詩興大發要題詩一首,可抬頭見了崔顥的那首詩,大詩人李白竟平生頭一次擱筆,自覺無力超越,在黃鶴樓東側後來修建了一座「擱筆亭」。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杜甫也追星:一生給李白寫了幾十首詩
    杜甫甚至寫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樣的詩句,從杜甫的作品可以看出來,他們二人之間的感情,早已經超越了普通朋友。此後,杜甫所寫的詩詞中,除了那些經典名作以外,很多作品都在展現著他對於李白的「痴情」。畢竟他所存的詩詞一共有1440多首,其中專門懷念李白的詩有10首,和李白相關的詩詞達到了20首,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詩,雖然沒有提李白的名,但是從句中含義可知,仍然是為李白而作。
  • 李白此詩寫得太牛!蘇軾不敢與之爭鋒,獨闢蹊徑寫下另一首經典
    李白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厲害的一位大詩人,又稱為「謫仙人」、「詩仙」,他是寫詩的天才,信手拈來,都是經典,尤其是將誇張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在李白多如牛毛的詩歌名篇中,《望廬山瀑布》無疑是李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巔峰之作。
  • 李白最知名的七絕詩,連用誇張和比喻,將恢宏氣勢寫得淋漓盡致!
    詩仙李白的狂妄與豪放別人學不來,這是他骨子裡獨有的東西。也感染了他的每一首經典傳世之作。說起李白的狂,他有詩作《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又有《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說起他的誇張,他有「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等。
  • 登樓詩只服杜甫,晚年登兩樓寫兩首詩,一首七律之冠一首五律絕唱
    論登樓詩只服杜甫!這樣說大家或許會覺得有些誇張,畢竟山西的鸛雀樓上還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湖北的黃鶴樓上還有令李白擱筆的崔顥成名作《黃鶴樓》。這二位的詩作雖都是千古名作,但都是妙手偶得之作;而杜甫則不同,他一生寫過數首登樓詩,而且篇篇經典。
  • 杜甫思念李白,寫下了這13首詩,值得欣賞
    唐代最有名的詩人之二:李白和杜甫相遇了,因此就有了李白和杜甫之間的思念之情,而杜甫思念李白,竟寫了十多首詩,有直接大膽的寫思念李白的,有在朋友的宴席,歌頌朋友時提到李白的。今天小編便和大家盤點杜甫到底寫了幾首詩思念李白。
  • 李白大愛崔顥的《黃鶴樓》,不僅自稱難超越,還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而一向豪放不羈,自信滿滿的李白,本來想在黃鶴樓上大展身手的,卻因為讀到這首詩,手中的筆不禁一頓,突然有一種難以超越的感覺,當下謙遜地說:崔顥這詩有鬼斧神工之妙,我還是不班門弄斧了。能得到詩仙李白的認可,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崔顥就憑藉一首詩做到了。而且李白不僅認可了,還私下裡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 杜甫一生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李白只回了這三首……
    杜甫對李白的崇拜,持續了整整一生。梁宋一別後,李杜二人就再鮮有機會把酒言歡。漫長的歲月裡,這份情誼仍然還在。杜甫便將對偶像李白的牽掛寫成了詩寄給李白。而李白,一生瀟灑自在,朋友無數,只回過三首詩給杜甫。
  • 李白初出茅廬之作,其中10個字冠絕古今
    於是詩壇有了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少年得意,也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更有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的凌雲之志等等,這些也都是古人的青年意氣。而本期筆者要講的這首詩,正是李白青年時期離開家鄉到荊門外所作,此時的李白年僅23歲,正是初出茅廬時,這首詩實力詮釋了什麼叫行雲流水。
  • 杜甫的追星日記:一生給李白寫了幾十首詩,李白有回覆他嗎?
    畢竟他所存的詩詞一共有1440多首,其中專門懷念李白的詩有10首,和李白相關的詩詞達到了20首,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詩,雖然沒有提李白的名,但是從句中含義可知,仍然是為李白而作。他對於李白的這份感情,都被記錄在了他的詩詞之中。剛與李白分開時,杜甫就寫下了這首《贈李白》,根據史學資料顯示,杜甫所做的這首七言絕句,是他所有詩詞中現存最早的一首詩,所用句式雖然簡單,卻飽含深情。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只給杜甫回了兩首
    」(聞一多《唐詩雜論》)兩個偉大的詩人有了交集,按照咱詩詞圈的慣例,得互相贈詩,於是,人們發現,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確定只有兩首,這個,就有點尷尬了。而李白寫給杜甫的,找來找去只有兩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還有一首《戲贈杜甫》,但這首詩有爭議,恐是偽作,隱娘就沒算在裡面了。杜甫:自你走後,為你寫詩有人說,他倆是塑料友情。
  • 李白寫給杜甫的4首詩,詩雖少,但情真意切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的最耀眼的詩人,也是今天大家爭相詠頌的兩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在詩詞上的成就非常大,而且也是同一時期的人,因此人們更加期盼他們倆能擦出怎樣的火花來。杜甫給李白寫了13首詩,小編上篇文章有所體現;而李白給杜甫只寫了4首詩,小編今天便和大家盤點下李白給杜甫寫的這4首詩。
  • 小和尚聽說師祖年輕時的趣事,模仿李白寫趣詩,氣勢不輸李白原作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詩的大意就是抒寫一下平生的不得志,把心中的怨氣發一發。詩仙出手,水平自然不弱,全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得有氣勢,詩較長,大家且看以下幾句: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裡,且須歌舞寬離憂。
  • 小和尚聽說師祖年輕時的趣事,模仿李白寫趣詩,氣勢不輸李白原作
    詩仙出手,水平自然不弱,全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得有氣勢,詩較長,大家且看以下幾句: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裡,且須歌舞寬離憂。這是此詩的最後兩句,其中前一句是個很霸氣的千古名句,這一句一連運用了兩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