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三載,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遇上了32歲的杜甫,「詩仙」和「詩聖」相遇了。
聞一多先生稱李杜的相遇,是太陽和月亮相遇。「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聞一多《唐詩雜論》)
兩個偉大的詩人有了交集,按照咱詩詞圈的慣例,得互相贈詩,於是,人們發現,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確定只有兩首,這個,就有點尷尬了。
隱娘總結了杜甫寫給李白的12首詩:《贈李白》、《贈李白》、《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八仙歌》、《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不見》。
而李白寫給杜甫的,找來找去只有兩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還有一首《戲贈杜甫》,但這首詩有爭議,恐是偽作,隱娘就沒算在裡面了。
杜甫:自你走後,為你寫詩
有人說,他倆是塑料友情。真的嗎?起碼杜甫對李白不是。
回顧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兩人聚了三次,晚上睡覺蓋一條被子,白天手牽手出去玩。
三次會面,讓杜甫回憶了一生。隱娘總結了杜甫寫給李白12首詩,縱觀杜甫寫給李白的這12首詩,足見杜甫對李白的深情。
從標題上看,《春日憶李白》、《冬日懷李白》、《夢李白》,可見杜甫對李白是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呀。
從詩意上看,杜甫對李白的「深情」,讓人感動。
天寶五年,杜甫來到長安,給長安最會喝酒的八個人寫了一首「肖像詩」,即《飲中八仙歌》,其中,李白必須有姓名。
天寶四載冬,杜甫在長安寫下《冬日懷李白》,注意這個時間點,李白杜甫天寶三載秋才分開,這年冬天,杜甫就想念李白了,正應了那句話,你剛走,我就開始懷念。
這年春天,杜甫想念李白,寫下《春日憶李白》
某一天,杜甫碰到了李白的朋友孔巢父,與孔巢父喝完酒,他不忘說一聲:你要見到李白了,代我問聲好,說我一直記掛著他。(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
公元759年,但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的消息,為李白憂慮,夢中思念,寫下《夢李白》二首,「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可見杜甫對李白深深的掛念。
此時,李白已經被赦免了,只是杜甫還不知道。此時,距兩人分別已經有14了,時間愈長,思念越深。
公元759年的秋天,杜甫終於知道李白被赦免的消息,他高興之餘,仍然擔憂,提筆寫下《天末懷李白》,「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述寫李白的命運悲劇。
公元761年,李杜分別已有16年了,想起許久沒見李白了,杜甫寫下《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766年,杜甫回憶與李白、高適同遊時情景,寫下《昔遊》、《遣懷》。
杜甫是李白的頭號粉絲,逮著機會就誇李白: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杜甫對李白這麼深情,那李白對杜甫呢?
李白寫給杜甫兩首詩
據考證,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有兩首,一首是李杜兩人在魯郡東石門分手。臨行時李白給杜甫的贈別詩《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人生有聚就有散,當離別的那一刻來臨,我們且喝盡杯中的酒,淋漓暢快。
不止於此,在與杜甫分手約數月後,回憶起曾經和杜甫一些遊歷的時光,李白懷念起了杜甫,他作了《沙丘城下寄杜甫》,表達對杜甫的懷念,詩云: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杜甫的十幾首對李白的可確定的兩首詩,這一輪,李白確實輸了。
相見三次,卻懷念了一輩了。
有些人,你只認識了幾天,卻好像認識了一輩子。而有些人,認識了一輩子,卻好像只認識了幾天 。而李白和杜甫是前者。
且塑料友情來形容李杜的感情,實在淺薄。
為什麼李白寫給杜甫的詩這麼少,有人說,在唐代,多是少者給長者寫詩,杜甫小李白11歲,所以,杜甫寫的多一些。
可隱娘卻喜歡另一個網友的回答:
有人找李白:太白,聽說杜甫給你寫詩了,給我們看看,李白大手一揮:拿去。
有人找杜甫:子美,聽說李白給你寫詩了,給我看看,杜甫忙收起來:不給。
附錄:杜甫寫的有關李白的詩作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
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蓴羹?
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贈李白》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腥羶,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
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
《夢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
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人海隨煙霧。
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
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景暮。
蓬萊織女回雲車,指點虛無是歸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
蔡侯靜者意有餘,清夜置酒臨前除。
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採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昔遊》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
寒蕪際碣石,萬裡風雲來。
桑柘葉如雨,飛藿共徘徊。
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
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開。
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臺。
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材。
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
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
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
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
不及少年日,無復故人杯。
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
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
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
呂尚封國邑,傅說已鹽梅。
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回。
龐公任本性,攜子臥蒼苔。
《遣懷》
昔我遊宋中,惟梁孝王都。
名今陳留亞,劇則貝魏俱。
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
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
白刃讎不義,黃金傾有無。
殺人紅塵裡,報答在斯須。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
芒碭雲一去,雁鶩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猛將收西域,長戟破林胡。
百萬攻一城,獻捷不雲輸。
組練棄如泥,尺土負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辭大爐。
亂離朋友盡,合沓歲月徂。
吾衰將焉託,存歿再嗚呼。
蕭條益堪愧,獨在天一隅。
乘黃已去矣,凡馬徒區區。
不復見顏鮑,繫舟臥荊巫。
臨餐吐更食,常恐違撫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