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代詩人裡,影響力非常大的一位,可以說是影響深遠,震古爍今。他與李白並稱李杜,比起晚唐的李商隱杜牧,名氣要大的多。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關心民生疾苦,三吏三別,深入人心。他的詩作,被人推崇,被人學習,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對後來的追隨者影響很深。杜甫與李白,並駕齊驅,一生欽慕李白,作詩讚賞。李白忙於遊山玩水,追逐功名利祿,對杜甫提到不多。
一說起唐代詩人,那首推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還有白居易,山水田園詩人王維,還有李商隱,杜牧,張九齡,岑參,高適,還有王勃代表的初唐四傑,以及王建,孟浩然,崔顥,孟郊,王之渙,張繼等等,不計其數。今天主要說杜甫,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李白與杜甫並稱李杜,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還有,李杜詩篇萬口傳,等等,都說明李白杜甫是並駕齊驅的。圖中是杜甫草堂杜甫雕像。
公元768年,瀘州刺史楊子琳發動叛亂,攻擊成都,守軍不敵。任氏自出家財,招募勇士千名,擊退叛軍,保衛成都,人們為此立祠紀念,名浣花祠。《成都新刻草堂詩碑序》上說,1085年成都知府胡宗逾錄杜甫在成都的詩作勒刻於石,嵌於草堂壁間。胡宗逾作於1090年的碑序記載了此事。圖中是浣花夫人的塑像。
摩崖石刻,是杜甫的秋興八首,是杜甫七律詩的代表作,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也就是今天重慶市奉節縣時,寫的遙望長安為主題的詩作。一共是八首詩,寫出了夔州蕭條的景色,還有暮年多病的苦楚,還有悽清的秋聲,以及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可以說是悲壯蒼涼的。前三首詳細寫夔州,略寫長安。後五首,詳細寫長安,略寫夔州。明代李攀龍,袁宏道評價秋興八首,是杜甫七言律詩中最有力量者,其聲響自別。
安史之亂後,杜甫跟著唐玄宗逃難成都,從秦安到秦州也就是天水,然後到上郡,鹽井城,西和,再到同谷,興州,利州,接著是劍門,劍州也就是劍閣,最後是綿州,漢州,成都。圖中是廣元明月峽劍門蜀道的照片,這裡從古至今有六條道。杜甫經過劍門關,寫下了《劍門》一詩: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 這首詩寫於759年年底。
杜甫的《春日憶李白》,杜甫對李白的詩大家讚美,說李白的詩冠絕當代,詩無敵。杜甫說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杜甫和李白的關係,不像曹操和劉備的關係,曹操慧眼如炬,看到劉使君是個英雄,但是他們倆,立場不同,一個自立為王,一個大漢皇叔,所以是水火不容的。而杜甫對李白,往往大加讚賞,推崇備至,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杜甫對李白有說不完的話,摯情躍然紙上。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杜甫飲中八仙歌裡面的四句,八仙指的是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長安城中喜歡飲酒的八位仙人。這首詩最早作於唐玄宗天寶五載四月,也就是公元746年,這時候杜甫剛到長安。這首飲中八仙歌,把李白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形象,描繪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牆上這首是杜甫的《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等等,上面的字是明代青藤道士徐渭寫的,徐渭是浙江山陰人,明代後期傑出的書畫家,與陳道復並稱青藤白陽。徐渭早年應鄉試不第,後浙閩總督胡宗南聘他為幕府要員。賈至的這首詩,當時不光杜甫寫詩,王維,岑參也都曾寫詩唱和,成為一種現象。
杜甫的詩,課本上選的比較多,像《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還有《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還有《蜀相》,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圖中這個是杜甫的《立秋後題》,日月不相饒,節序昨夜隔。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李白和杜甫,公元744年第一次見面,745年重逢,據說746年最後一次在兗州見面。杜甫寫李白的詩,據不完全統計,最少16首,因為戰亂期間有散失的。而李白寫杜甫的,也就2首。李白給元丹丘17首,崔成甫10首,賈至9首,王某7首,崔渙6首,殷淑5首,宋若思5首,賀知章5首,崔宗之4首,王昌齡4首,孟浩然3首。這些人中,有道士,官吏,文學家。從杜甫別後一次次寫李白,懷念李白,可見杜甫對李白的真摯情誼。圖中是大雅堂李白雕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