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李白和杜甫之間的故事,小編在讀書時,可是背了不少「李杜」二人的詩,想想就是一把辛酸淚。李白和杜甫一位「詩仙」一位「詩聖」,是唐朝甚至整個古代詩壇中最閃耀的兩顆星。
杜甫在認識後李白後,寫了十五首詩給李白,杜甫對李白仰慕已久,但李白收到杜甫的詩,卻沒有都回復。作詩千餘首的李白只回贈了杜甫兩首詩
杜甫生於公元712年比李白小了11歲,杜甫與李白相遇之時,便已拜讀了不少李白的詩篇,對李白十分仰慕。兩人是在天寶三年的洛陽相遇,名揚全國的李白和風華正茂的杜甫卻仕途不順、困守洛陽。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除了李杜二人還遇見了高適,三人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在秋冬之際,李杜分開,李白正式成了道士。第二年的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相遇,兩人的感情不斷升溫。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一同去齊州拜訪名師。一直到冬天,李杜兩人才分手。
聞一多是這樣評論「李杜」的相遇:「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像,譬如說,青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
李白和杜甫雖同處一個時代,但際遇卻不同。李白五歲發蒙,十五歲便已有詩賦多首,被名流所推崇,十八歲離家遊歷,二十七歲與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但李白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三十歲遭人讒謗,三十一歲窮愁潦倒,三十三歲以耕讀為生。三十四歲那年,李白的際遇才有所好轉,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四十三歲,李白成了玄宗喜愛的御用文人。在與杜甫相遇那年,李白四十四歲已經名揚四海,卻從未在杜甫面前倨傲。
杜甫出身望族,自小好學,七歲作詩,二十四年在進士落第,仕途失意,生活貧困。雖然杜甫的《大禮賦》得到了玄宗的賞識,但仍舊沒有一官半職。杜甫已經四十四歲了,十一月的一天,杜甫剛進家門便聽見了哭泣之聲,他的小兒子因飢餓去世了。
杜甫和李白的際遇不同,但對詩詞的喜愛、對國家的擔憂卻是相同的。杜甫無論春夏秋冬還是起風下雨,甚至送別朋友,醒來夢中都想著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還親自追問起回信,「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
為你寫詩,為你靜止,為你做不可能的事,在天寶十五載,李白參加了永王起兵與肅宗爭奪皇位的行動,失敗後被入獄、流放,在所有人背棄李白時,只有杜甫一直在李白身邊。
春天冬天,都想你。杜甫和李白亦師亦友,十一歲的差距並不能成為他們相交的阻礙。杜甫以詩寄情,贈詩十五首給李白,李白只回兩首,我想大概是因為古代寄信不方便吧,或許還有些詩未能流傳下來。
通過這篇文章,大家有沒有更加了解李白、杜甫二人的兄弟情誼呢?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能夠有所收穫,關注小編,了解更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