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FAST有什麼功能?中國天眼FAST發現44顆脈衝星是真的嗎

2021-01-09 海峽網

15日,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舉行。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菂在論壇上表示,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經過兩年的緊張調試工作,現已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數項關鍵指標超過預期。截至目前,已發現了44顆被確認的新脈衝星,有望明年下半年完成驗收並向全國天文學家開放使用。

研究脈衝星有望解決許多重大物理學問題

經過工作人員的精心調試,如今「天眼」視力越來越好,脈衝星的批量發現也隨之開始。

去年10月10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就曾對外公布,FAST首次發現脈衝星,當時探測到數十顆優質脈衝星候選體,其中6顆通過國際認證。近一年過去,如今新發現脈衝星的數量又有突破。截至目前,FAST已經探測到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已經有44顆得到認證。

「特別是今年2月探測到有史以來最暗弱的毫秒脈衝星之一,這顆脈衝星是其他國家很多望遠鏡看了多次卻都沒有看到的。這充分證明了FAST在靈敏度方面的優勢。」李菂說。

搜尋和發現射電脈衝星是FAST核心科學目標。脈衝星由恆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因發射周期性脈衝信號而得名。自1967年發現第一顆脈衝星以來,過去50年裡,人類發現的脈衝星家族至少有2700個成員。

「脈衝星是一種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它的密度極高,每立方釐米重達上億噸。它的自轉速度很快、自轉周期精確,是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李菂說,「因此,它具有在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有希望得到許多重大物理學問題的答案。譬如,脈衝星的自轉周期極其穩定,準確的時鐘信號為引力波探測、太空飛行器導航等重大科學及技術應用提供了理想工具。」

「通過對快速旋轉的射電脈衝星進行長期監測,選取一定數目的脈衝星組成計時陣列,就可以探測超大質量雙黑洞等天體發出的低頻引力波。」李菂說。

巨大的接收面積和超高靈敏度,才能看清天體目標的細節

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後,FAST望遠鏡就正式進入為期3—5年的調試期。

一般來說,巨星望遠鏡調試期都會涉及天文、測量、控制、電子學、機械、結構等眾多學科領域,是一項強交叉學科的應用性研究,所以國際上傳統大射電望遠鏡的調試周期很少低於4年。

FAST總工程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姜鵬說:「FAST巨大的接收面積註定了它有其他望遠鏡無法比擬的優勢,即超高的靈敏度,但這也使得它的系統構成更為複雜,因此它的調試工作也更具有挑戰性,也更容易受設備故障的影響。同時,還有30噸饋源艙(安放FAST望遠鏡用來接收宇宙外信號裝置系統的艙體)漂在高空,安全風險也極大。」

但調試團隊不畏困難,經過半年左右的努力,最終於2017年8月27日第一次完成了反射面和饋源支撐的協同動作,首次實現了對特定目標的跟蹤觀測,並穩定地獲取了目標源射電信號。這意味著「天眼」的「眼珠」可以轉動了,也標誌望遠鏡最具難度及最具有風險的功能性調試完成了。

姜鵬說:「此後,『天眼』就可以克服地球的自轉,對天體目標源進行跟蹤觀測。要知道望遠鏡的靈敏度不僅與其接收面積有關,還與望遠鏡的跟蹤時間有關。就像人的眼睛一樣,只是掃視一下的話,我們只能看個大概的輪廓。如果想看清細節,就需要對著目標仔細地端詳一段時間。其實,這也是FAST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只有能跟蹤了,『天眼』才能發揮它的最優性能。」

在實現望遠鏡的功能性調試之後,餘下的任務主要是如何提升望遠鏡的性能。

姜鵬說:「目前19波束已經完成安裝調試。它可以將望遠鏡的視場擴大19倍,從而大幅地提升望遠鏡的巡天效率,預期更多的脈衝星發現將由此開始。」

靜態掃描已達驗收指標,正為觀測河外星系脈衝星做準備

姜鵬表示,有了19波束的支持,就可以開始向驗收指標衝刺了。

「望遠鏡的驗收指標的實現,還要經過非常繁雜的指標分解,例如要實現設計的靈敏度,就要知道反射面的精度等。」姜鵬說,截至目前,調試工作已取得了一些非常可喜的進展。比如,望遠鏡的系統噪聲已經控制在20K左右的水平,同時靜態掃描模式下的效率已經達到50%以上,望遠鏡的靈敏水平已經達到了1800平方米每K的水平,可以說靜態掃描工作模式已經達到瞭望遠鏡的驗收指標。下一步的任務就是提高跟蹤過程的控制精度,把跟蹤過程的靈敏度也實現同樣或相近的水平。

對於觀測範圍可達已知宇宙邊緣的「天眼」來說,發現脈衝星只是使命之一。未來,它還將在中性氫觀測、譜線觀測、尋找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等方面進行探索發現。

中外科學家也都期待「天眼」的發現從量變轉為質變。「天眼」若能第一個捕獲河外星系脈衝星,將具有開創性意義。李菂和他的研究小組已經在為觀測河外星系脈衝星做技術上的準備,最早於明年初會進行嘗試。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FAST正在「睜開」,歷時快三年,它發現了什麼?
    中國「天眼」FAST正在「睜開」,歷時快三年,它發現了什麼?讓我們來看看吧。我國的天眼FAST修建至今已經有將近三年,它位於重慶,是一個五百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口徑大小和靈敏性都是位列世界第一。「中國天眼」建成快三年的時間內,一共發現了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這其中有44顆是屬於最新發現的脈衝星,隨著時間的增長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地增加。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的學術名,是一個未知的天體,能夠不停地發射電磁脈衝信號,它對我們探索未知的宇宙提供了很多線索。
  • 英語流行語: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流行語: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星 2017-10-11 16:4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中國「天眼FAST」的作用
    2020年我省中招物理試題中,第9題出現了「天眼FAST」,對此不了解的學生可能在解題時會感到困惑。原題如下:(2020河南)9.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宇宙的探索在不斷深入。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若失去功能,那麼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將只能依靠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此前報導中國天眼開放運行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世界最大,中國天眼已發現41顆新脈衝星,尋找外星人靠他了!
    中國天眼的構想早在1994年就被南仁東先生提出來了了,但是因為建造難度太大,一直到22年後才建成,這個世界最大的望眼鏡建成後發現了41顆新的脈衝星,為中國的天文領域貢獻極大。中國天眼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望遠鏡那樣,有一個用於觀測的目鏡,反而更像一個銀白色的大鐵鍋。
  • ...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40餘篇
    據貴州日報,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古有二郎神開天眼,今有中國天眼FAST,世界第一!
    古有二郎神開天眼,能明辨事物本源,看清迷障幻象。今有中國天眼FAST能觀測到134億光年外星系發射出來的微光。中國天眼是世界上目前最先進的一款射電望遠鏡,比美國哈勃望遠鏡綜合能力強30倍。而且中國天眼完全由我國自主開發,直徑有500米,足足有30個足球場那麼大。中國天眼最大的使命就是為了探索宇宙是否有外星生命文明存在。他幾乎能觀測到宇宙的所有信號。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文明,只要哪個星球有這方面的跡象,它就能立刻觀測出來。
  • 投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除了發現脈衝星,它有什麼作用?
    中國天眼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當然比美國天眼是大了很多,是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天眼工程投資約6.67億人民幣,所以是超過了6億。從價值上來說,中國天眼投資是值得的,畢竟開展的科學實驗是非常多的,很多人這個時候就在疑問了,投資上億到底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現在如何了?我們就來一步一步的看。
  • 中國「天眼」FAST 找到外星人要多久?
    2020 年 4 月 28 日,中國「天眼」——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30 日,FAST 望遠鏡首次發現距離地球約 85 億光年的新快速射電暴。不過,「天眼」能否找到外星人、快速射電暴究竟傳達了何種信號,仍是未解之謎。
  • 美國「天眼」退役前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值得注意的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若失去功能,那麼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的一些觀測,將只能依靠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中國「天眼」計劃明年向全球科學家開放據央視新聞,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FAST)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40餘篇。藉助「中國天眼」,我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 ...退役前坍塌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獨自徵戰星辰大海
    305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另一隻「大眼睛」就是我們熟知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如果失去功能,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將只能依靠中國「天眼」。那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為什麼會坍塌?它的坍塌將給天文學界帶來多大的損失?
  • 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霍金為什麼要阻止?真的有外星人存在?
    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霍金為什麼要阻止?真的有外星人存在?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在這些年的時間中,我國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有了質的提升,尤其是在太空領域的探索,坐落於我國貴州省的中國天眼,是當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的出現使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領先歐洲國家十幾年。
  • 中國「天眼」發現最新脈衝星,美國頂級望遠鏡三次探測未果
    據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天眼」FAST於27日首次發現了一顆毫秒脈衝星並得到了國際認證。所謂脈衝星其實就是每秒自轉上百次的特殊中子星,對其研究有助於了解中子星的演化、奇異物質狀態,以及進一步探測到引力波。
  • 西方實驗數次終失敗,中國天眼不斷創造神跡,美日澳求共享技術
    在天眼安裝完工並投入使用後,連續的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神跡,這讓天眼得到了西方各國的關注。在4月28日,中科院的一項重要消息再次讓天眼震驚了世界。消息稱天眼首次發現了一顆距地球4000光年毫秒脈衝星,這在天文領域是一次重大突破。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趙竹青)「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觀天成效如何?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意味著,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正在逐步顯現。
  • 中國天眼已發現二百四十多顆脈衝星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發現6顆脈衝星!中國人首次利用自己獨立研製射電望遠鏡發現脈衝星
    「天眼」上空星光燦爛。圖片由國家天文臺提供「中國天眼」發現脈衝星,實現我國該領域「零的突破」。10月10日,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副總工程師李菂在介紹新脈。9月10日上午,有相關媒體報導稱,國家天文臺宣布建在平塘的FAST發現2顆脈衝星,此消息讓大家激動不已。
  • 中國天眼有實力看穿137億光年,如今發現了什麼,有什麼用?
    很明顯,中國天眼的研究並不涉及什麼洩密的研究,這些都是一些天文學上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會說,會不會學習到中國天眼的建設方面的東西,這個完全是多慮也,就算是有能力看到如何建設,也未必有能力建設出來,這完全不存在洩密的問題。並且在中國天眼建設之初,即確立了「中國天眼」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
  • 世界第二大射電望遠鏡坍塌,中國FAST成全球唯一天眼
    1GCEETC-電子工程專輯CNN稱,該望遠鏡對射電天文學的重要發現以及行星和太陽系的研究貢獻巨大。阿雷西博在發現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並幫助天文學家識別了飛越地球的潛在危險小行星。1974年,阿雷西博發現了第一顆雙星脈衝星,間接證實了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此外,該望遠鏡還繪出第一幅金星表面的雷達圖,並在1992年首次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
  • 中國天眼到底有多麼強大?它會給人類帶來哪些重大的發現?
    當然,射電望遠鏡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天體不發生無線脈衝信號等,它就無法被發現。宇宙天體無數,有一些特殊的天體可以發生無線電信號,比如脈衝星,中子星等,還有一些特殊的宇宙現象也可以發生無線電信號。可能有人會說,宇宙中的無線電信號非常少,可真實的情況恰好相反,宇宙中到處都有各類無線電磁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