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眾望!中國天眼已發現二百四十多顆脈衝星

2020-11-22 環球網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今年2月,FAST團隊克服疫情影響,正式啟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五個「優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並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

「今年4月,時間分配委員會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徵集自由申請項目,目前已經接到170餘份申請,申請的總時間約5500個小時,實際批准1500個機時,只有30%能得到支持,可見FAST望遠鏡觀測時間競爭相當激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說。

FAST於2016年落成,它的反射面面積與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相當,是全球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使中國天文學家有機會走到射電天文研究的最前沿。

常進表示,FAST全新的設計理念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突破了傳統全可動射電望遠鏡口徑大約百米的工程極限,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技術挑戰。

FAST巨大的反射面能根據天體的位置實時地主動調節形狀,30噸的饋源艙在140米的高空、206米的範圍運動,所有的控制精度要達到毫米級。巨大工程體量、超高精度要求及特殊的工作方式,使FAST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

為此,工程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克服了力學、測量、控制、材料、大尺度結構等領域諸多技術難題。

工程團隊研製了超高耐疲勞特性的鋼索,超過國內、國際相關標準規範的2.5倍;創新地採用世界上最大跨度柔性並聯機器人和剛性6自由度並聯機器人構成的兩級調整機構,實現了饋源均方根值10毫米的高精度定位;創造性地將衛星定位、慣導和全站儀多種測量技術融合,實現了全天候、大尺度、高精度、高採樣率的饋源支撐系統動態測量。

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科學潛力逐步顯現。「FAST的靈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這是中國建造的射電望遠鏡第一次在靈敏度這個重要指標上佔據到了世界的制高點,對促進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說,超高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重大潛力,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納赫茲的引力波探測、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時刻的物理過程提供數據支撐。

同時,FAST還有能力將我國深空探測及通訊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中國天眼FAST是由人民科學家、時代楷模南仁東先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構想,歷時二十餘年建設完成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前後四代數百名科研工作者前赴後繼為FAST建設調試運行付出了巨大努力。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FAST有什麼功能?中國天眼FAST發現44顆脈衝星是真的嗎
    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菂在論壇上表示,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經過兩年的緊張調試工作,現已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數項關鍵指標超過預期。截至目前,已發現了44顆被確認的新脈衝星,有望明年下半年完成驗收並向全國天文學家開放使用。
  • 世界最大,中國天眼已發現41顆新脈衝星,尋找外星人靠他了!
    中國天眼的構想早在1994年就被南仁東先生提出來了了,但是因為建造難度太大,一直到22年後才建成,這個世界最大的望眼鏡建成後發現了41顆新的脈衝星,為中國的天文領域貢獻極大。中國天眼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望遠鏡那樣,有一個用於觀測的目鏡,反而更像一個銀白色的大鐵鍋。
  • 英語流行語: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流行語: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星 2017-10-11 16:4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發現6顆脈衝星!中國人首次利用自己獨立研製射電望遠鏡發現脈衝星
    「天眼」上空星光燦爛。圖片由國家天文臺提供「中國天眼」發現脈衝星,實現我國該領域「零的突破」。10月10日,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副總工程師李菂在介紹新脈。9月10日上午,有相關媒體報導稱,國家天文臺宣布建在平塘的FAST發現2顆脈衝星,此消息讓大家激動不已。
  • ...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40餘篇
    據貴州日報,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中國「天眼」發現最新脈衝星,美國頂級望遠鏡三次探測未果
    近幾年中國對太空領域的成就越來越多,高頻率的衛星發射、登月計劃、宇宙飛船升空還有即將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對這些成果我們如數家珍,但是卻一直忽視了中國在尋找外星智慧上的努力。據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天眼」FAST於27日首次發現了一顆毫秒脈衝星並得到了國際認證。所謂脈衝星其實就是每秒自轉上百次的特殊中子星,對其研究有助於了解中子星的演化、奇異物質狀態,以及進一步探測到引力波。
  • 投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除了發現脈衝星,它有什麼作用?
    中國天眼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當然比美國天眼是大了很多,是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天眼工程投資約6.67億人民幣,所以是超過了6億。從價值上來說,中國天眼投資是值得的,畢竟開展的科學實驗是非常多的,很多人這個時候就在疑問了,投資上億到底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現在如何了?我們就來一步一步的看。
  • 「中國天眼」4年迎成果井噴 迄今發現脈衝星超240顆
    2017年,國際天文學家終於捕獲到一個毫秒無線電爆發,利用世界多臺大射電望遠鏡聯合探測,將這個重複爆發的無線電快速閃現源,定位到宇宙深處30億光年之外的一個星系。  那些年,在這個前沿領域,中國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因為中國沒有足夠大的射電望遠鏡,我國天文學家便很難拿到第一手資料,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做的是理論研究。
  • 脈衝星與引力波,宇宙的盡頭還有什麼?
    至此,中國天眼就成為了世界唯一,也自然成為了全世界觀測宇宙的窗口——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自今年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預計在「中國天眼」面向全球科學家開放的第一年,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天眼」總觀測時間的10%。「天眼」能夠幹什麼?
  • 中國天眼又有新發現
    截至目前,FAST已探測到上百顆顆脈衝星候選體,其中132顆得到認證。  早在今年4月,FAST便發現一個新快速射電暴,並在國際著名《天體物理快報》發表。快速射電暴是射電波段最亮的持續僅幾毫秒的神秘現象,在2013年才得到正式命名,其起源完全未知,是天體物理領域最大熱點之一。FAST所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來自85億年前的宇宙深處,表明FAST已具備開拓新學科方向的能力。
  • 【中國新聞網】中國望遠鏡發現脈衝星實現「零的突破」之三大關鍵詞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0月10日在北京宣布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取得首批成果:找到6顆新的脈衝星,實現中國科學家用中國望遠鏡發現脈衝星「零的突破」。記者截取三個關鍵詞進行解讀。  望遠鏡:開啟尋星的激越時代  中國自主研製的FAST坐落於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之中,其接收面積相當於30多個足球場大小,是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它有多靈敏?經橫向比較,FAST發現第一顆新脈衝星僅用了52.4秒觀測,得到的信號噪聲比值是澳大利亞64米口徑望遠鏡Parkes驗證時所用2100秒觀測的3倍。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
    此前報導中國天眼開放運行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中國天眼到底發現了什麼?我國已啟動的「深空探索計劃」有哪些?
    神秘莫測的黑洞,密度驚人的中子星,還存在著數量多到無法統計的恆星,行星,小行星和碎片。當然,人類對宇宙探索也十分有限,離地球只有1億多公裡的紅色星球是否存在著生命還沒有確定,人類探測器的探索範圍還停留在太陽系內部,儘管美國旅行者1號和2號兩個探測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但是它們已經變得不可控了。人類通過射電望遠鏡對銀河系,仙女座星系,還有其它遙遠星系的探索也才剛開始不久,只有幾十年時間。
  • 中國天眼到底多先進?能發現137億光年外的信號,霍金曾極力反對
    浩瀚的宇宙充滿了無盡的未知與神秘,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人類就在探索宇宙,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中國出現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地球上遙望宇宙,此望遠鏡被譽為是「中國天眼」,它究竟有多先進?能發現137億光年外的信號,霍金曾極力反對。
  • 中國天眼的作用是什麼?難道僅為了發現地外生命?專家:並非如此
    「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自從2016年面世以來,世界各國人對天眼是寄予了厚望的。至今,中國天眼已發現上百顆脈衝星。為造成中國天眼,我國共投資了近7億元,歷時22年,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和建設者投身其中,就為造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那麼我國付出如此之大的財力、物力、人力,造出中國天眼,它的作用究竟是幹什麼呢?難道僅僅是為了發現外星文明嗎?其實FAST的建設具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
  • 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中國天眼背後有哪些故事?
    IT商業新聞網11月6日訊 日前,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表示,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厲害了我的國!據悉,「中國天眼」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 「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2顆,11顆,43顆,93顆,102顆……從2017年10月「中國天眼」首次發現2顆脈衝星,到11日召開的國家驗收會上公布已發現102顆脈衝星,它兩年多來發現的脈衝星超過同期歐美多個脈衝星搜索團隊發現數量的總和。
  • 早安山東丨中國天眼」剛一睜開 就「看見」兩顆脈衝星;行拘10日...
    2017年6月末,中國所有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全部接入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這意味著,全國各地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都可以通過平臺辦理。· 寧吉喆:中國將逐步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昨天透露,會適時出臺房地產長效機制,目前正按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方針加緊制定機制方案。
  • 「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
    光明日報北京11月4日電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 中國天眼發現外星人, 霍金警告不要回應外星信號
    人們總是想要發現宇宙中的外星生命,但是在中國天眼發現外星人信號之後,有些人卻又膽怯了,那些神秘的外星人信號究竟是來自哪裡呢? 中國天眼發現了外星人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關於外星人和什麼不明飛行物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