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到底發現了什麼?我國已啟動的「深空探索計劃」有哪些?

2021-01-12 有趣探索

浩瀚無邊的宇宙,無限延伸的太空,還有永遠探索不盡的宇宙奧秘。儘管現在人類能觀測到930億光年的星際空間,但這仍然可能只是宇宙的滄海一粟。宇宙邊界到底在何方,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邊界,目前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神秘莫測的黑洞,密度驚人的中子星,還存在著數量多到無法統計的恆星,行星,小行星和碎片。

當然,人類對宇宙探索也十分有限,離地球只有1億多公裡的紅色星球是否存在著生命還沒有確定,人類探測器的探索範圍還停留在太陽系內部,儘管美國旅行者1號和2號兩個探測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但是它們已經變得不可控了。人類通過射電望遠鏡對銀河系,仙女座星系,還有其它遙遠星系的探索也才剛開始不久,只有幾十年時間。

最近,趣味探索發表最多內容是,火星極樂平原上的洞察號著陸器,穿越在柯伊帶的新視號探測器,龍宮小行星上採礦的隼鳥2號,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航局蓋亞衛星的最新觀測成果。在內容下面評議區裡,很多朋友從言語上表現出對我國已啟動的「深空探索計劃」並不了解,甚至有朋友問,中國天眼到底發現了些什麼?中國為什麼不登陸火星。

事實上,近幾年來我國先後開啟了多項震驚世界科學界的「深空探索計劃」。不但開啟了對數光年外遙遠星系的探索之旅,而且還將對地球之外的月球,火星啟動了一系列的深空探索計劃。

1.探索更遙遠深空

眾所周知,我國在貴州平塘縣建造了一個直徑達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綽號「中國天眼」,它是全世界直徑最大的望遠鏡,比世界最二大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直徑要大150米。中國天眼探索領域主要是遙遠深空中的脈衝星和中子星。目前已探測到59顆脈衝星候選者,其中的44顆已經被確認為是脈衝星。

2.打造另一個月亮

2018年10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的成都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向外宣布:計劃在2020年之前,發射一顆人造月亮,照亮成都的夜空。可能很多人認為,人造月亮頂多相當於一顆較亮星星,但據我國相關科研人員介紹,未來人造月亮將比現在月亮還要亮8倍,可用來代替城市的路燈,或給特殊情況提供照明。

3.建造中國空間站

儘管現在國際空間站(ISS)仍運行在離地面約400公裡繞地軌道上,但是它已在太空中運行了23個年頭。金屬是存在著壽命期的,國際空間也是如此,預計退役時間為2024年,最遲延期到2028年。不過,我國計劃最遲在2025年間造成中國空間站。據了解,運行高度為400至450公裡,總重量達90噸,可長期駐留三名太空人。

4.探月工程

自2000年以來,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探月計劃,並將探月計劃分成三步走。從2007年的嫦娥1號到現在的嫦娥4號。今年1月3日,我國嫦娥4號已經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玉兔2號也已經踏上新的探測之旅。此外,我國計劃於今年底發射嫦娥5號,主要任務是在月球取樣並返回地球。當然,從技術層面上講,要比嫦娥4號任務要複雜得多。

5.中國火星探測計劃

2018年6月,我國在青海省茫崖市開始建造第一個火星模擬基地,綽號「火星營地」。2019年3月1日,火星模擬基地建成投入運營。據了解,中國火星模擬基地佔地約為80畝,可同時容約60人在艙內住宿,另外,可支持100個帳篷住宿。總耗資約1.5億元人民幣。我國還計劃於2020年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跟美國宇航局和歐航局相比,儘管我國宇航局起步較晚,之前曾受到美帝技術封鎖,但是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們一直憋足了勁,在航天科技上奮起直追,努力探索宇宙,為我國航天事業再次添磚加瓦,讓中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撰稿:天涯

相關焦點

  • 美國"天眼"報廢,美科學家: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中國"天眼"了
    被譽為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於當地時間12月1日坍塌美國科學家感嘆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僅存的「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上世紀50年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在「防禦者」飛彈防禦計劃中啟動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製造,當時人們相信核彈頭在穿越電離層時會產生獨特的特徵,通過分析該特徵就可能快速將核彈頭與誘餌區分開
  • 2020年中國天眼有多項大發現,非凡圖案,快速射電暴,不佩服不行
    趣味探索訊 說起「中國天眼」這四個字,相信大家都如雷貫耳,就算沒有親眼看過,肯定也多次聽說,它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坐落在我國貴州境內,直徑達500米,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精確度最後的天文望遠鏡。自2016年7月3日正式建成以來,備受全世界關注,「中國天眼」幾乎快要成為射電望遠鏡的代名詞了,很多國外科學家可以說是羨慕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時間:2021-01-04 20:0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 中國天眼有實力看穿137億光年,如今發現了什麼,有什麼用?
    很明顯,中國天眼的研究並不涉及什麼洩密的研究,這些都是一些天文學上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會說,會不會學習到中國天眼的建設方面的東西,這個完全是多慮也,就算是有能力看到如何建設,也未必有能力建設出來,這完全不存在洩密的問題。並且在中國天眼建設之初,即確立了「中國天眼」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
  • 投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除了發現脈衝星,它有什麼作用?
    中國天眼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當然比美國天眼是大了很多,是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天眼工程投資約6.67億人民幣,所以是超過了6億。從價值上來說,中國天眼投資是值得的,畢竟開展的科學實驗是非常多的,很多人這個時候就在疑問了,投資上億到底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現在如何了?我們就來一步一步的看。
  • 中國天眼到底有多麼強大?它會給人類帶來哪些重大的發現?
    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就是中國的天眼,它是我國曆時20多年建造的巨大天文望遠鏡,直徑達到了500米,表面看起來很像是一個碗,但其中布滿了連接的線路和檢測設備。中國天眼是非常強大的,如此強大的天眼會給人類帶來哪些重大的發現?
  • 我國「天眼」打開了科技的新大門,那它到底從宇宙中發現了什麼?
    我國「天眼」打開了科技的新大門,那它到底從宇宙中發現了什麼?人類自從進入開始了解宇宙之後,就打破了人們很多常規的認識,在古時候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了,認為地球就是整個世界所有的星星,月亮都是圍繞地球在旋轉。
  • 投資6個多億建造的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很明顯「中國天眼」如今是在大規模的探索之中,並且有條件的朋友,其實也可以去參觀一下,因為中國天眼已經公開了,這個大家都是知道的,如今我們看到中國天眼的發現主要就是建立在一些「脈衝星」的探索之中,這也是我國的主要目標之一,當然也是首要目標。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如今要進行「脈衝星」的探索,其實脈衝星是快速自轉的中子星,它能夠發射嚴格周期性脈衝信號。
  • 中國天眼的作用是什麼?難道僅為了發現地外生命?專家:並非如此
    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歷時22年建成,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自從2016年面世以來,世界各國人對天眼是寄予了厚望的。至今,中國天眼已發現上百顆脈衝星。
  • 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用?它能力其實非常巨大!
    人類在數百千年之間一直在外,星球外是什麼?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於外太空的探索腳步從未停止,包括曾經的星辰變化、宇宙天體的運動、包括衛星的發生,甚至為了不斷向神秘的外星球前行,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天眼。」
  • 中國「天眼」這麼先進,到底發現了什麼?說出來你或許都不信!
    中國天眼是一種航天型技術工具,是我國一項重大的科技基礎設施。它作為一個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十倍。它的建造完成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國內外人員都十分的好奇,技術先進的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用處?這麼多年來,它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消息?接下來,讓我一起看看中國天眼到底發現了些什麼吧!
  • 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作用?它的發現可能會讓人類文明前進一大步
    雖然人們都相信有外星文明的存在,但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科學家仍然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的影子,難道外星文明真的不存在?科學家可不這麼認為,隨著人類太空科技的不斷進步,有了越來越強大的探測設備,反而越堅信外星文明的存在。宇宙太大了,銀河系只是無數星系中的一員,而銀河系範圍內像太陽系這樣的星系有數千億個,每一個星系都有數量不等的行星。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天眼」將會支撐強大的太空探索,當然這也是「展現風採」的時刻了,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望遠鏡可以達到這個能力,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美國天眼」的一個情況。所以還是挺可惜的,如今是沒有辦法了,算是被逼迫的吧,曾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科技工程之首,美國天眼在未來也就沒有展現機會了。美國天眼有什麼成就或貢獻?
  • 天目有話說 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 好樣的!「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資料圖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人類對宇宙的探測從未停止。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年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8月1日起將分配觀測時間。
  • 探火、探月兩不誤,深空探索有何意義?網友:中國航天勢不可擋
    天問一號發射現場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上的一些航天強國開始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太陽系的其他星球,雖然說,我國在航天領域發展較晚,但是我國發展的腳步卻很快,時至今日,我國已經可以獨立進行火星探測任務了,近日,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再次傳來了新的消息。
  • 中國天眼都發現了什麼?它有可能在未來首個發現外星文明
    可是這個霸主地位在2016年被中國天眼取代了,中國天眼的直徑達到了500米,綜合性能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十倍,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那麼中國天眼到現在為止,都有哪些重大發現呢?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40多年的觀測時間裡,為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那麼比它強大10倍的中國天眼,它的強大更是超出我們的想像。
  • 美國「天眼」退役前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值得注意的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若失去功能,那麼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的一些觀測,將只能依靠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但拆除計劃還在進行時,望遠鏡平臺就已倒塌。阿雷西博天文臺將被關閉的消息宣布後,曾有3.5萬人參與了網絡籤名活動,請求拯救天文臺。今年8月,電纜掉落對阿雷西博望遠鏡造成的損傷(圖片來源:阿雷西博天文臺官網)阿雷西博天文臺是世界最著名的天文臺之一。
  • 中國天眼已發現二百四十多顆脈衝星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中國天眼」計劃9月啟動地外文明搜索,網友:「三體...
    而未來「中國天眼」將是最有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望遠鏡。 「中國天眼」有潛力探測到數千顆地外行星上的類地文明或擁有更先進技術的文明。那些有關外星人的蛛絲馬跡,也許有一天會被天眼捕捉到。
  • 中國深空探測,未來是星辰大海
    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新的跨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相比之下,中國的深空探測開展的比較晚。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1991年,我國航天專家提出開展月球探測工程。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不過,近年來中國的深空探測進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