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沃土香,滬劇譜京腔一寫在著名作家、戲劇家汪曾祺百年誕辰日

2020-12-12 新華報業網

  揚州網訊(通訊員張宏祥記者丁鶴林 )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鮮有作家同時在小說和戲劇創作方面都有重大建樹,而鄉賢、著名作家、戲劇家汪曾祺,以他傑出的創作實踐,樹立了一座豐碑。

  汪曾祺在小說、散文創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矚目,而他在戲劇創作上所取得的驕人成就更是家喻戶曉,由他執筆創作的現代京劇《沙家浜》曾風靡一時,至今還廣為傳唱;他創作的《範進中舉》等劇,也受到廣大戲迷的喜愛。

  汪曾祺於1920年3月5日出生於揚州高郵市,1997年5月16日去世。汪曾祺為文、為人的大家風範給家鄉增光添彩,家鄉人也始終沒有忘記他,舉辦了一系列作品研討、演唱會和追思活動。

  記者採訪京劇界40個春秋,是名京劇票友,創辦的揚州新聞(何園)京劇票房,曾三次受全國表彰,央視戲曲頻道多次予以專題片報導。記者與高郵分會會長張宏祥商定:弘揚汪曾祺精神,打造汪曾祺京劇品牌。在高郵市文聯主席趙德清等領導大力支持下,很快成立了高郵市京劇協會,並分別於2019年4月28、29日在高郵、揚州成功舉辦了三場大型名家名票京劇演唱會。在張宏祥會長等班子強有力領導下,京協會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4月28日《八省市名家名票紀汪大型演唱會》如期在高郵市汪味館三樓文化餐廳劇場如期開鑼,演唱會名家名票雲集,精彩紛呈。由著名司鼓藝術家馮洪起少將、著名鼓師孫振東、江蘇省京劇院國家一級月琴師席松如、中國京胡大賽金獎於紅五、笛師名票儲福銀等精彩伴奏,馬濟生、趙致遠、韓豐、徐豔芳、徐少安、成巖、張梅芳、張斌、趙曉平、王秀新、張偉齡、翟黎明、王文升、胡文英、施賢良、張靈、江妙春、王金山等66位名家名票演唱,讓戲迷們大呼過癮。

  29日下午,揚州市老年活動服務中心京胡悠揚,鑼鼓鏗鏘,座無虛席,熱鬧非凡。由揚州何園(中國晚清第一園)主辦,市老年活動服務中心、秦郵蛋品、汪味館協辦的《何園杯紀汪演唱會》傾倒廣大戲迷。溧陽市京苑票房名票李小英的演唱拉開帷幕。馬鞍山市雨山京劇社付婉興演唱的《荀灌娘》,由名琴票、會長李玉柱操琴,兩人配合黙契,將這個冷門戲演繹得精彩迷人,受到廣泛讚譽。名家馬濟生學生鄭魯偉演唱的《自幼兒》,洪鐘大呂般演唱,女花臉不讓鬚眉,領導幹部帶頭弘揚國粹的舉動,更令人敬重!由著名京胡演奏家李壽成弟子、中國十強琴師李平,省京劇院著名鐃鈸張希貴、江蘇一流月琴胡丕東等精彩伴奏,名家馬濟生愛徒張建春、趙建平分別演唱的《姚期》、《將相和》選段,受到好評。原北京京劇院主演、京劇大師候喜瑞、裘盛戎弟子、著名花臉藝術家趙致遠在北京京劇院期間,曾與汪曾祺做鄰居五年,兩人過從甚密,相互欣賞。趙老儘管心臟病發作,仍帶病到高郵參演,他演出的候派《回荊州》,在揚州舞臺絕響多年,趙老一招一式,十分講究,唱做俱佳,令人叫絕。副會長韓豐、全國花臉名票、大連市文化產業協會京劇團團長王濤聯袂演出的巜發動群眾》,受到熱捧。著名藝術家馬濟生最後登臺,演唱的《我魏絳》,韻味醇厚,寶刀不老,掀起了場內又一個高潮。在廣大戲迷的熱情邀請下,馬老師返場,率領鄭魯偉、馮戰停、趙建平、張建春、宋淑玲五位愛徒合唱《包龍圖》,場內炸開了窩。著名藝術家李文才教授弟子、著名坤生、常州勁松票房張梅芳會長曾是部隊文藝兵,主演過《沙家浜》,她激動地說:「揚州、高郵三場紀汪演唱會,水平高,開了好頭,終生難忘!」

  今年是汪曾祺百年誕辰,18日依附其故居新建叼汪曾祺紀念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區總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共分為汪曾祺紀念館、汪迷部落、汪氏家宴以及汪氏客棧四個功能區域。紀念館有個大屏,播放汪曾祺戲劇作品。下午,高郵市部分戲迷在這裡演唱了汪曾祺代表作現代京劇巜沙家浜》選段:高郵市京劇協會副會長、揚州市戲曲大賽金獎胡文英演唱了《沙家浜總有一天會解放》,名票王麗演唱了《風聲緊》,名票張九林、張菊珍聯袂演唱了《智鬥》,以表示對鄉賢的思念。長三角實力京劇票房大聯盟總會長、揚州新聞(何園)票房會長鶴齡與高郵市京協會長張宏祥商定:為了進一步打造汪曾祺京劇品牌,擬於今年9月下旬,成立華東華北華南東北京劇大聯盟(籌),並舉辦《何園杯紀念汪曾祺百年誕辰大型京劇演唱會》,將弘揚汪曾祺京劇活動推向更高層次。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汪曾祺紀念館在高郵正式開館
    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百年汪老夢故鄉,人間小溫永留存。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百年汪老」書畫展同日開展。汪曾祺先生的子女、親屬代表與文化學者、汪迷代表等齊聚高郵參加活動。活動現場,汪曾祺長子汪朗與高郵市委書記韋峰等共同為汪曾祺紀念館和「百年汪老」書畫展揭幕。
  • 汪曾祺紀念館在江蘇高郵開館 汪曾祺百幅書畫精品亮相
    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在江蘇高郵開館王鵬程 攝 中新網揚州5月18日電 (記者 崔佳明 通訊員 郵宣)百年汪老夢故鄉,人間小溫永留存。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其百幅書畫精品亮相家鄉高郵。汪曾祺先生的子女、親屬代表與文化學者、汪迷代表等齊聚高郵參加活動。汪曾祺長子汪朗在紀念館留言簿上寫到:「老頭兒做夢也想不到家鄉人會給他建這麼一座精美的紀念館!」
  • 人間有味——汪曾祺百年書畫展
    2020年9月2日,「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在浙江美術館舉辦。本次展覽是汪曾祺書畫作品的首次集中公開展出,近百幅書畫作品創作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是其晚年時期的精品力作。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戲劇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他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
  • 汪曾祺百年誕辰: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著名作家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高郵,而今年的3月5日正是汪老的百年誕辰。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這是賈平凹在一首詩中這樣評價汪曾祺的,汪曾祺一生經歷了許多轟轟烈烈的大事,例如啟蒙救亡、奪取政權、反右鬥爭、「文革」、改革開放等等。也許就是經歷了太多,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
  • 鳳凰文藝|《鄉愁:誦讀汪曾祺》在汪曾祺紀念館開館日首發
    5月18日恰逢「國際博物館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百年汪老」書畫展同日開展。汪曾祺先生的子女、親屬代表與文化學者、汪迷代表等齊聚高郵參加活動。活動現場,汪曾祺長子汪朗與高郵市委書記韋峰等共同為汪曾祺紀念館和「百年汪老」書畫展揭幕。開館儀式現場還舉行了新書《鄉愁:誦讀汪曾祺》和《汪曾祺文學獎精選作品集》的贈書活動。
  • 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首次個人書畫展亮相
    2020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為紀念這位優秀的中國作家,「抒情的人道主義者」,浙江美術館特於2020年9月1日至25日舉辦「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是南朝隱士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名句,汪曾祺特別喜歡這首詩。他自幼喜歡書畫,在寫作之餘,喜歡揮毫弄翰。他對自己的書畫嘗作詩自況:「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寧計故為新。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歡喜,攜歸盡一樽。」他常在作品上鈐一方閒章「嶺上多白雲」,他說:「我的畫,不過是一片白雲而已。」
  • 去高郵,尋找汪曾祺
    【編者按】:汪曾祺,1920年出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師從沈從文,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今年是他誕辰100周年,謹以此文紀念先生。在汪曾祺的作品中,以故鄉高郵為背景的小說超過三分之一(這還不包括他回憶家鄉的散文)。他也寫過以昆明、北京、張家口為背景的小說,但他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是關於高郵那些作品。汪曾祺對故鄉充滿深情,他把自己對於家鄉的情感都化為了文字,晚年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家鄉的素材還沒有寫完。」
  • 高郵汪曾祺紀念館將於18日正式開館:文學愛好者們的好去處
    澎湃新聞 今年是著名作家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的百年誕辰。
  • 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浙江美術館
    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主辦單位:浙江美術館展覽日期:2020年9月1日-9月25日開幕時間:2020年9月1日展覽地點:藏品專題陳列廳、11、12(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戲劇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
  • 本周末,貴陽孔學堂推出「百年汪曾祺」系列活動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他自稱是一個「中國式的抒情人道主義者」,晚年更嘗自況「有何思想,實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華」。今年是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孔學堂特別邀請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長子汪朗先生,汪曾祺先生之女汪朝,以及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著名汪曾祺研究專家楊早先生,高郵知名作家王樹興先生,知名汪曾祺研究學者蘇北、徐強、李建新、龍冬等嘉賓,舉辦「百年汪曾祺」系列紀念活動,敬請期待!
  • 文狐汪曾祺因有兩所歷史名校的滋養,而成為中國「薪火」
    很多人可能會一頭霧水,他叫汪曾祺(1920-1997年5月16日),今天是他去世22周年紀念日。汪先生是江蘇高郵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先生在文藝上,最為擅長寫短篇小說,且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代表作品有《羊舍一夕》《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 汪曾祺:讀書不用功,文革寫樣板戲,晚年走紅,捧紅高郵鴨蛋
    ,當代著名的作家,江蘇省高郵市人,和北宋著名的文人秦少遊同一故鄉。今年是他的誕辰100周年的紀念年。著名作家汪曾祺汪曾祺,早年就讀赫赫有名的西南聯大他的老師,散文作家朱自清不喜歡他。可是,他的另外一位老師,小說作家沈從文很賞識他,把他大一時寫的小說拿到高年級去朗讀,他非常得意。大學畢業後,曾當過教師。新中國成立後,從事文學工作。1958年,補劃成右派。文革期間被獲得「戴罪立功」的機會,被江青「控制使用」,修改「革命樣板戲」《沙家浜》,為《沙家浜》留下了經典的唱段。
  • 汪曾祺:藝術,必須有想像,畫畫是這樣,寫文章也是這樣……
    作家汪曾祺 人總要愛著什麼,活著才有意義。把自己生命的精華都調動出來,傾力一搏,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裡,這,才叫活著。 ——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
  • 第五屆汪曾祺文學獎揭曉 蘇童、艾偉等八位作家獲獎
    :姜貞宇     圖為獲獎作家與高郵作家代表進行交流互動。 張玲 攝   中新網南京3月5日電 (記者 崔佳明 張玲)5日,第五屆汪曾祺文學獎在汪曾祺故裡江蘇高郵揭曉並舉行頒獎典禮。本屆汪曾祺文學獎共有8名作家獲獎,他們的獲獎作品是:蘇童的《萬用表》、艾偉的《小滿》、範小青的《碎片》、黃蓓佳的《萬家親友團》、曉蘇的《三個乞丐》、付秀瑩的《找小瑞》、黃詠梅的《病魚》、朱輝的《絕對星等》。
  • 汪曾祺:賈平凹是當代中國作家裡的奇才。寫得多,而不濫,少
    賈平凹是當代中國作家裡的奇才。他今年三十七歲,寫了三十八本書。短篇、中篇、長篇都寫。散文自成一格。間或也寫詩。他的書擺在地下,可以超過他的膝蓋。寫得多的作家也有。有人長篇不過月,中篇不過周,短篇不過夜。寫得多,而不濫,少。
  • 汪曾祺百年誕辰 《聊齋新義》單行本正式出版發行
    汪曾祺百年誕辰原標題:汪曾祺百年誕辰紀念:他筆下的風景、民俗、俚語等都變得那麼可愛今年3月5日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新中國成立初期,汪曾祺在北京文聯的刊物《說說唱唱》(《北京文學》前身)編輯部擔任編輯,後來離開北京文聯到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的《民間文學》擔任編輯,而趙樹理正是《民間文學》的副主編。汪曾祺還擔任過編輯部主任,和趙樹理有了較為廣泛的接觸。汪後來多次提及《說說唱唱》和趙樹理共事的經歷,認為一個戲曲作家不學習民歌,是寫不出好唱詞的。
  • 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 斯人已逝,斯文長存
    9月29日,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楊振宇應邀主講「欣然自得——汪曾祺筆下的人間草木與花鳥精神」;月初赴浙江美術館參觀「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本以為是一場尋常之旅,然而越是了解,越自覺陷入了一潭深淵。 憑誰問,汪曾祺何許人也?時至今日,「汪曾祺熱」早已出圈。
  • 汪曾祺與《高郵縣誌》
    汪曾祺先生在闊別故鄉40餘年後,於1981年10月10日回到魂牽夢繞的高郵,在家住了30多天。其時,我在高郵師範學校工作。高郵人還有「玩意」「玩意頭」「玩意帳」等用法。我說,《高郵縣誌》專設「方言」篇目,先生的意見一定認真採納。10月28日上午七時,我到先生下榻處客廳恭候,先生仍高臥。前一晚他回去拜望繼母任氏娘、看望弟妹,直到夜十二時許才回。親情濃濃,可感可欽。七時半,縣委召開縣級黨員負責人會議,宣布羅一民同志任高郵縣委常委、副書記(後來曾任南通市委書記、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我匆匆赴會。
  • 汪曾祺誕辰100周年,他的首個畫展在浙江美術館舉行
    (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戲劇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100周年,為紀念這位著名作家、美食家,同時也是不為人熟知的書畫家,浙江美術館於2020年9月1日至25日舉辦「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
  • 「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借酸甜苦辣鹹說盡人生百味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高郵,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我國「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憑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和平淡質樸、娓娓道來的汪氏散文,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命題踐行到了極致,也由此俘獲了大批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