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蔡元培:愛國學者的另一面是鮮為人知的無情殺手

2020-12-12 騰訊網

從古至今,史書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然而對於每一位歷史人物,就如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般,人們的評價也不盡相同,有稱讚,有貶低。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背景下,每個人做的每件事情,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

提起蔡元培,對他最深的印象應當是「教育家」「北大校長」,是當代無數青年學子甚至是學界泰鬥所敬佩的人物。可是就這樣一位散發著耀眼光芒的偉大人物,在耀眼的身份背後,也有著種種不完美。畢竟,在那個清末民初十分動蕩的年代,能夠獨善其身,必定是有鮮為人知的一面。

從守舊到民主革命

同治年間,蔡元培出生於浙江紹興山陰一個商賈世家。祖上曾做過生意,到了蔡元培這一輩還算不錯的家庭環境為他少時博覽群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幸的是,在蔡元培十一歲那年,父親蔡光因病去世,從此,家庭條件開始走起了下坡路。之後的幾年中,蔡元培只得輾轉於幾個家塾中以求得知識。

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在唐代中進士五十歲已然算是不錯的了,清朝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蔡元培天資聰穎,二十五歲考中進士,在清朝末年,出任了翰林院士。

彼時的蔡元培,一心想要挽救這個搖搖欲墜的清政府,向其中投入了自己滿腔的熱血。但不久便發現,自己為之努力的一切,不過是一場泡影。

1894甲午戰爭的失敗,給了這個自詡強大的清政府沉重的打擊。最有戰鬥力的北洋水師被當時成為「倭寇」的日本打得全軍覆沒,清政府也被迫籤下了屈辱的《馬關條約》。這一切都讓這個懷有一腔熱血的青年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信仰,他發現,這個清政府已經逐漸變得名存實亡。

思考清楚前路如何的蔡元培,決定放棄清政府,先前接觸到的新思想促使他不久便告假回家,開始聯絡一群有志之士,準備以民主革命的方法推翻這個腐朽的滿清政府。

出任校長,宣揚新思想

1916年,蔡元培受邀出任北大校長,同時聘請當時一眾知名學者來北大任教。在他擔任北大校長的這些年中,經歷了不少的坎坷,但仍帶領北大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即使聰明如蔡元培,在收到出任校長的邀請時也有過猶豫。那個時候即使已經進入民國時期,但封建的思想仍然籠罩在大多數人頭頂。即便是在北大校園,教員在教授學生上課時竟喊的也是「大人」。可想而知,蔡元培要頂著多大的壓力才能完成這份任務。

據記載,蔡元培來到北大任職的第一天,在面對校內工作人員的行禮,並沒有像以往的校長一樣不理不睬,而是認認真真的向每一位行禮的校役脫帽回禮,真正打破了身份帶來的限制。

在他來到北大之後,主張以「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為教學方針,提倡學術自由,宣揚平等的思想,同時還大力支持新文化運動,使得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也為後來北大高質量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愛國的學者?無情的殺手?

沒有人會否認蔡元培為新思想的宣傳、現代化教育的發展所做的貢獻,在歷史上,蔡元培數次為了保護學生,以身犯險。五四運動爆發時,不少學生鋃鐺入獄,蔡元培每日奔波勞走,只為了營救被捕的學生。

然而在所有學生被釋放的第二天,蔡元培便主動請辭,執意離開北大。離開前他說「民亦勞止,汔可小休」。但最終,由於北大全體師生、執政政府包括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的挽留,最終他還是沒能離開北大校園。

但即使如此,也沒有人會僅僅因此就單方面的宣稱蔡元培是一位「徹頭徹尾完美的人」。

說起同盟會,大家都不陌生。孫總理曾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創立同盟會,然而在當時與同盟會政治立場一致但卻走向了不同道路的,還有以蔡元培為核心創立的光復會。

光復會以「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為宗旨,這和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在立場上是相近的,也曾短暫的加入過同盟會,但是後來由於孫總理除了支持推翻滿清政府,還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使得光復會與同盟會最終分道揚鑣,發展到後來,甚至以暗殺和暴動為主要革命手段。

蔡元培作為主要領導人,認為暗殺是革命最有效的手段。他認為女子比男子更容易實施暗殺,便專門培養了以女子為主要成員的暗殺團體,還與陳獨秀等人秘密學習製作炸藥,準備暗殺清朝高官及兩黨內反動分子,其中4.12大屠殺便是最血腥的一場行動。

蔡元培作為4.12大屠殺的主謀與執行者,本著「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的原則,清殺了大批共產黨員。

此外,由於當時正值國共合作時期,不少國民黨內部人員拋棄了黨派之分,也遭到了清剿。其中,蔡元培的得意門生柳亞子也被列入了黑名單之中,不得已逃往日本。也因為這次行動,造成了國共合作的破滅。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次行動中,國民黨內部便損失了近40萬人,比全部黨員的一半還要多。魯迅曾對這次清黨行動發出了嚴厲的譴責:我平生從未見過有人殺人殺成這樣的。就連一向尊重蔡元培的周總理,也發電報強烈反對這次清剿行動。

離世80年,孫女仍拒絕其歸葬北大

也許,真實的蔡元培就是如此矛盾。他會大肆清剿與自己政見不合的人,但在民族危難面前,還是身先士卒。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蔡元培一改之前對共產黨的偏見,擁護國共合作,積極奔走營救包括共產黨員在內的愛國人士。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此時蔡元培已是72歲高齡,自知年邁已無法再為國效力,在一場大病後,南下湘江避難。

1940年3月5日,這位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偉大人物,在香港病逝。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所思所想也是國家:「世界上種種事故,都是由於人們各為己利。我們要以道德救國,學術救國。」

蔡元培先生病逝後,骨灰被葬在香江,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不少北大師生呼籲將蔡元培先生的骨灰歸葬燕園,落葉歸根。

然而北大校方卻以校園內文物過多,不宜隨便動工為由拒絕了這一請求。現在蔡元培先生的親孫女,現任北大教師的蔡磊砢女士也代表蔡家公開表態:蔡元培先生的墓應當留在香江。自此,也無人再提議歸葬北大。

如今,提起蔡元培先生,說的最多的仍是他的愛國之心,也會有不少人專程到他的墓前祭拜。至於說他是一位有汙點的偉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享讀|蔡元培:北大校長的人生哲學
    談到蔡元培的無所不容,人們首先會想到他在北京大學實行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蔡元培出任校長前,北京大學是個封建思想佔統治地位、專制色彩濃厚的舊式官僚機構。為徹底改變這種狀況,蔡元培任校長後,一方面對北大的舊體制進行大刀闊斧改革;另一方面實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他邀請不同政治派別和學術觀點的教員來校任教,鼓勵他們自由研究,百家爭鳴,也允許學生自由選課。
  • 陳平原:為什麼蔡元培是北大永遠的校長|逝世80周年
    「老北大」精神和學風的奠立自蔡元培始,此後北大曆任校長不乏傑出學者或教育家,但唯有蔡元培有至高無上之地位,被不斷追懷。2018年1月,我們曾於蔡元培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推出紀念專題,此篇系當時邀請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教授撰文。今日舊文重發,聽他為我們講述校長蔡元培的理想與現實。
  • 學者稱今天的北大與蔡元培無關:他的北大在紅樓
    學者稱今天的北大與蔡元培無關:他的北大在紅樓 作者進而補充道,蔡元培與唐文治「日後分別成為燕京大學和交通大學的校長」,則有待更正。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末,招商與電報兩局改隸郵傳部,1896年建校的南洋公學便相應隸屬於郵傳部,校名遂改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次年9月,唐文治奉命接任該校監督,直至1920年11月12日,因目疾惡化而回無錫休養。
  • 蔡元培逝世80周年:為什麼他是北大永遠的校長?
    1926年3月18日,蔣夢麟致電蔡元培,告知北大學生慘死三人,重傷十餘人,蔡元培對北京政府徹底絕望,6月28日致電國務院及教育部,請辭北京大學校長職。北大同仁及學生一如既往,極力挽留,教育部也去電慰留。但這回蔡元培打定主意,不再回北大。校史上說蔡元培的北大校長任期,一直到1927年7月,但那只是「遙領」,即密切關注,而非真正履職。
  •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演說 告誡諸君三事
    回首老北大五十年之發展歷程,可說是與國家民族一道歷盡苦難與磨礪,幾起幾伏,面臨過消亡,也曾被解散,但更有過輝煌,有過振興,培養出了一批批國家棟梁之才,出了一批批中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專家學者。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北大有一條貫穿幾十年歷史之始終的精神而使之所然。再究其根基,則是北大幾位優秀的校長傳承下來的北大校風使之所然。有人說:「沒有蔡元培,就沒有五四時期和五四以後的北大。」
  • 畫說北大|蔡元培校長與北京大學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 實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方針 對北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為北大成為 新文化運動中心創造的成就與改革的光輝 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頒布總統令,「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
  • 蔡元培先生的北大往事
    時為國立北京大學的校門口,所有校工畢恭畢敬,迎接新校長的到來。 一位風度翩翩的學者從車上下來,竟然先脫帽鞠躬,向校工致意。 這一舉動引起不小的轟動,要知道,彼時國立北京大學官僚氣息濃厚,校長是大總統直接任命的要員,進門時校役需行禮,校長大人自是不必側目。 這位儒雅的學者正是蔡元培,後來被北大學子們尊稱為「永遠的校長」。
  • 北大校長背後的女人:蔡元培三次愛情婚姻,為啥每次都有始有終?
    蔡元培,北大校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7至1919年擔任北大校長期間,他提出「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16字辦學方針,開一代風氣,使北大這一腐朽皇家大學迅速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他為北大招攬了一大批學術界泰鬥,如陳獨秀、胡適、辜鴻銘、李大釗、梁漱溟、錢玄同、顧頡剛、劉半農等,他擔任校長期間還公開招收女學生到北大讀書,這些驚世之舉,讓蔡元培這位北大永遠的校長
  • 此時此刻,我們格外懷念蔡元培蔣夢麟胡適三位北大校長
    1提及歷任北大校長,當然首推1916年12月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因為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的十年是北大的「黃金時代」,「奠定了北大的傳統和精神」。在北大,最高權力者並非校長蔡元培而是教授組成的評議會,重大事情都由評議會決定。財務、審計、圖書、儀器、學生生活指導等各種專業委員會也主要由教授組成,教師真正成了學校的主人。
  • 北大校長蔡元培、胡適紀念館建築設計方案解析
    北京大學建校至今,共27任校長,其中蔡元培、胡適在任期間,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奠定了北大的傳統和精神,影響深遠。為紀念蔡、胡兩位校長,他們的故鄉浙江紹興、安徽績溪將建紀念館,以下為兩館設計方案。蔡元培紀念館設計: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ACRC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紹興人。
  • 民國時期北大著名校長嚴復,蔡元培,胡適!(深度好文)
    中國最頂級的高等院校,一位校長卸任了。卻引起了不小的風波,由於他那「白字事件」的「鴻浩」演講。一個學者念錯字,念白字是不可避免的,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但是,他隨後寫了一封帶有強勢官威性質的「道歉信」,又再起波瀾。
  • 學界泰鬥、人世楷模,人們最尊敬的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傳奇人生
    徐樹蘭讓蔡元培抄錄皇帝要求遵守舊禮教等上諭,掛於辦公室。蔡元培說:「我來這裡辦教育,如果還是你這一套我來幹什麼,我還待在翰林院好了。」這是蔡元培人生中第一次為了堅持原則而辭職。後接任北大校長、領導北大17年的蔣夢麟,就是學堂當時的小學生。蔣夢麟回憶:「這是我了解科學的開端」。
  • 蔡元培小傳:光復漢族的教育部長,當幾年北大校長改變了中國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蔡元培小傳:光復漢族的教育部長,當幾年北大校長改變了中國【1868年1月11日】150年前的今天,促成新文化運動中心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出生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浙江紹興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
  • 「北大校長」蔡元培:學界泰鬥、人世楷模,開「學術與自由」新風
    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人和發起者,他是中國新式教育的奠基者,他就是蔡元培,學者黃炎培筆下的「有所不為,吾師之律己;無所不容,吾師之教人」的泰鬥與楷模。 這個孩子,就是日後成長為近代教育先驅的蔡元培。 幼即嗜學,天生聰穎的蔡元培,家境並不優越,父親早逝,不得不寄人籬下借讀,十歲後才有機會進入私塾學習。深知學習機會不易的蔡元培更為努力,在同齡的孩子中尤為出眾,十七歲就成為秀才,五年後就高中舉人,翌年,躊躇滿志的他,得到了考官王頌蔚的賞識。王頌蔚對蔡元培的卷子嘖嘖稱奇,高呼:「則淵博無比,乃並三場薦之,且為延譽。」
  • 敢一人獨戰一群學生的北大校長蔡元培,連吳瘋子都要敬重三分
    敢一人獨戰一群學生的北大校長蔡元培,連吳瘋子都要敬重三分文/種花家的五千年圖/來源網絡1922年10月,有一天下午,鬧得沸沸騰騰的學生們闖進了北京大學的校園,並且擁搡著衝向總務處一群學生大喊大叫地來到了總務處的門口,早已聞訊趕來的北大校長蔡元培,正站在總務處門口等著他們。他厲聲對著這群學生質問道:你們在胡鬧些什麼,誰帶頭聚眾鬧事。帶頭的那個學生說:總務處主任主張要加收講義費,我們覺得不合理,故而來找他要個說法。
  • 現代心理學之父馮特:北大校長蔡元培的老師
    蔡元培馮特(1832 —1920 ),德國人,著名心理學家,1879年在德國菜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標誌著科學心理的誕生。1889年,馮特擔任菜比錫大學校長。1908年至1911年,已經年過40歲的蔡元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馮特是他的老師。蔡元培回國後,在北大建立國內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 話劇劇本《蔡元培》
    文/秦治洲簡介:蔡元培先生開創的「兼容並包,思想獨立」「學術之府,學問之地」等大學精神及其年輕時的勤勉好學精神以及其在任北大校長期間爆發的五四學生運動、新文化運動等體現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等精神都是中國歷史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值得後人好好繼承與宏揚。
  • 蔡元培與陳獨秀:一個為保全北大而辭職,另一個臨危不懼被捕入獄
    1916年末,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但很多人都勸蔡元培不要去任職。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當時的北大雖為最高學府,但校風很差,差到很多學生和老師去逛風雨場所、聚眾賭博,蔡元培這個時候去當校長,費力不討好;二是蔡元培曾經是首任教育總長,又是革命元老,去當校長的話有越混越差之嫌。
  • 北大校長蔡元培故居,曾被譽為是「學界泰鬥」
    蔡元培故居位於紹興市區蕭山街筆飛弄13號,是一個頗具紹興特色的明清臺門建築;也是中國目前唯一專門介紹蔡元培一生事跡的名人紀念館,紹興故居已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廳三間,坐西朝東,門楣匾額「蔡元培故居」系藝術大師劉海粟所書。
  • 蔡元培、陳獨秀、胡適,成就北大的「三隻兔子」
    胡適曾俏皮地說過:「北大是由於三隻兔子而成名的。」這「三隻兔子」分別是蔡元培、陳獨秀、胡適,因三人的個人屬相都 是兔子而得名。在蔡元培之前,北大這個「燙手山芋」已經在好兒位校長手裡流轉。第一任校長是頗具聲名的學者、思想家嚴復,但其難以應付棘手的日常事務,不到8個月就急流勇退。蔡元培知難而進,毅然赴任。報界當時作了這樣的報導:「蔡子民先生於二十二日抵北京,大風雪中,來此學界泰鬥,加晦霧之時睹一顆明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