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提問。你的問題是說《蘭亭序》這樣的書法會不會真的就值「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如果今天我也寫得這樣美,還會是「天下第一行書」這個意思?
說實在的,你這話問得有點亂!
怎麼個亂法呢?第一,《蘭亭序》本來就是王羲之寫的,它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創作者的主體性。第二,《蘭亭序》作為一個經典,它的歷史上只能出現第一次不可能出現第二次,後世都只不過是對《蘭亭序》的學習或者不學習的問題。不存在,是不是王羲之寫還是張羲之寫的問題?
第三,《蘭亭序》在今天來說就是書法眾美中的美之一種,你如果寫的跟《蘭亭序》一樣,當然也是很不錯的書法家,但是《蘭亭序》它代表的是歷史,是過去是魏晉,不是唐代,不是宋代,不是明清,更不是今天。
所以你寫的跟《蘭亭序》一樣,根本與王羲之的《蘭亭序》價值是沒有任何辦法相提並論的,因為王羲之是創造者,你是繼承者。王羲之是開拓者,你是模仿者。
王羲之的那個時代,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以為人人寫字都跟王羲之一個樣。恰恰相反!
王羲之那個時代,只有像王羲之這樣一些很少的書法家,在寫王羲之的那種書法,絕大部分人還是寫隸書。王羲之自己有時候也寫隸書,所以,王羲之善於寫的書法,據說有八種字體,我想這也不是什麼誇張,因為在王羲之那個時代,確實多種字體並存。比如說篆書、隸書、章草、行書、楷書都可以寫,也都在使用當中。
王羲之的夫人稀璇去世時,她昇平二年(358年)的墓碑也是隸書寫的呢!
與王羲之同時代同家族的侄子輩的王興之夫婦的墓誌、侄女輩王丹虎、孫子輩王建之、王閩之的墓誌也是用隸書寫的,你就可想而知,王羲之的書法,其實很孤立,按當時的評價,估計絕對不會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的。
但是,書法歷史的發展卻最終是按照王羲之書法體系發展的。大概南北朝時期,王羲之體系的書法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是他兒子王獻之的書法反而比王羲之的影響更大了。
例如東魏興和三年(540)寫的《敬史君碑》這個魏碑體作品,就非常明顯地有王羲之書法體系的一些筆法和字。
隋代已經非常普遍地擺脫「魏碑」書風,開始為唐楷做準備了。儘管我們在討論行書,但是,根據楷書背後的書法來看,日常的書法怎麼寫?不會都是楷書吧?因為我們根據《敬史君碑》來看,那些寫楷書的書法家,他們的日常書法應該都是用「行書」書寫的。
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用王羲之書法體系的行書!而《蘭亭序》就是王羲之日常書法風格和技法的代表。
你說,後代人稱《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有什麼錯?就像杜甫活著的時候,誰說過他有多麼了不起?但是,歷史選擇了詩聖,詩聖選擇了杜甫,你能說歷史選錯了?同樣,王羲之被稱為書聖,這也是歷史選舉產生出來的。他成為書生的標誌,就是用《蘭亭序》做代表的。
這就是說,《蘭亭序》代表了歷史的優秀,代表了王羲之的優秀。因為,王羲之的書法不但獨立俊美,而且走在了書法發展歷史的最前面了,這就是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之作《蘭亭序》的偉大。他創造了書法美和書寫效率美的統一。
那麼,我們再看看王羲之這個時代和王羲之之後的書法發展,其實都是在向著脫離隸書的軌道上發展的。而王羲之首先脫離了隸書,說明他跑在了時代的前面。
前兩天我剛剛寫了一篇頭條文章,《王羲之的書法沒有魏碑勢力大,為什麼後來成為書法正宗》?我這裡所說的「魏碑」,其實就是在隸書基礎上改革發展的魏晉書法,當然也包括魏晉南北朝的書法,因為他們是在同一個歷史時空之中。
實際上,隸書在王羲之那個時代,已經完全跟漢代鼎盛時期的隸書已經不一樣了。這些隸書在魏晉時代都已經發生了一定的改革或者大量的改革。王羲之就是在這次改革大潮中的一種書法風格。
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應該分兩個大的階段,以唐太宗為代表,在唐太宗之前的評價和唐太宗之後的評價,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
唐太宗之前,王羲之的書法還沒有成為書法主流,僅僅是隸書變革中的一種風格,全國流傳範圍非常有限。就是在東晉地區,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寫王羲之的書法。王羲之夫人稀璇墓誌,就是非常有力的一個證明。因為這個牧民制的書寫者,肯定就是王羲之這個家族裡面的人。
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的改革在向著王羲之這樣一個體系集合。
唐太宗之前對王羲之所有的評價,都是以唯美的標準來評價的。
唐太宗之後,對王羲之的評價就帶有一定的傾向性了。這也是一個事實。
但是,我們從書法歷史總的縱橫發展來看,王羲之的書法它確實具有標準之美。
既然是標準之美,當然不是唯一之美。這是我們現代書法家應該有所認識的,古人也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這樣認識的。
中國所確立的帖學流派就是以王羲之書法為中心的流派。
那麼,我們的碑學書法也提倡了100多年了,碑學能不能替代帖學呢?當然,也不能替代帖學,因為帖學的成就非常之高,它集合了很多的優勢,並不是說他是王羲之的體系,就是唯一的主流,而是因為它集合了很多的書寫優勢,美學優勢。
我們不能僅僅從名氣和字體上來看王羲之書法的成就,王羲之的書法對中國的社會化進程的推動也是非常之大的,這是他最重要的成就。
王羲之的書法也兼具了寫字之美和書法之美的社會價值以及審美價值的雙重價值。
假如沒有書法藝術美和書寫效率美的完美統一,王羲之的《蘭亭序》也絕對不會成為「天下第一行書」的。
因為,書法美並不是《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根本原因。在魏晉南北朝時代那麼多的書法,存在那麼多的風格,它說明風格和美是多種多樣的,王羲之的書法當然不是唯一之美。
好了,《蘭亭序》怎麼個好法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基本上人人都知道怎麼誇《蘭亭序》。
最後說說,你也寫成《蘭亭序》這樣美的書法,會不會也是「天下第一行書」呢?
算了吧,你就別傻帽了!絕對不會!因為在行書這個書寫體系之中,一千多年的歷史經驗證明,《蘭亭序》是非常完美的行書,你想想,你要能寫出來,是美,可是,怎能像《蘭亭序》那樣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呢?
同時,你不是還想問問,假如《蘭亭序》不是王羲之寫的,會不會成為「天下第一行書」?這話問得真好。如果是王羲之時代前後寫的,肯定也是。問題是,歷史上不可能同時出現兩個《蘭亭序》。
古代,例如宋代書法家薛紹彭就是寫得跟《蘭亭序》一樣的大書法家,當時他還與米芾齊名呢!如今呢?你知道薛紹彭嗎?他連「宋四家」都不是。
有人遺憾地說,為什麼薛紹彭寫的跟王羲之一樣好,卻連「宋四家」也進不去?結論就是,書法的最高境界,畢竟需要創新。不過,作為書法家,你真寫得跟《蘭亭序》一樣,那也是非常優秀的。不過,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事兒你得去問問趙孟頫吧,他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你知道這個「易」字應當作何解釋呢?(本文280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