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蘭亭序》不是王羲之寫的也會成為天下第一行書嗎

2020-10-03 千千千裡馬

謝謝你的提問。你的問題是說《蘭亭序》這樣的書法會不會真的就值「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如果今天我也寫得這樣美,還會是「天下第一行書」這個意思?

說實在的,你這話問得有點亂!

怎麼個亂法呢?第一,《蘭亭序》本來就是王羲之寫的,它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創作者的主體性。第二,《蘭亭序》作為一個經典,它的歷史上只能出現第一次不可能出現第二次,後世都只不過是對《蘭亭序》的學習或者不學習的問題。不存在,是不是王羲之寫還是張羲之寫的問題?

第三,《蘭亭序》在今天來說就是書法眾美中的美之一種,你如果寫的跟《蘭亭序》一樣,當然也是很不錯的書法家,但是《蘭亭序》它代表的是歷史,是過去是魏晉,不是唐代,不是宋代,不是明清,更不是今天。

所以你寫的跟《蘭亭序》一樣,根本與王羲之的《蘭亭序》價值是沒有任何辦法相提並論的,因為王羲之是創造者,你是繼承者。王羲之是開拓者,你是模仿者。

王羲之的那個時代,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以為人人寫字都跟王羲之一個樣。恰恰相反!

王羲之那個時代,只有像王羲之這樣一些很少的書法家,在寫王羲之的那種書法,絕大部分人還是寫隸書。王羲之自己有時候也寫隸書,所以,王羲之善於寫的書法,據說有八種字體,我想這也不是什麼誇張,因為在王羲之那個時代,確實多種字體並存。比如說篆書、隸書、章草、行書、楷書都可以寫,也都在使用當中。

  • 昇平二年(358年)王羲之妻子《璇墓志銘》局部,三年後,王羲之去世

王羲之的夫人稀璇去世時,她昇平二年(358年)的墓碑也是隸書寫的呢!

與王羲之同時代同家族的侄子輩的王興之夫婦的墓誌、侄女輩王丹虎、孫子輩王建之、王閩之的墓誌也是用隸書寫的,你就可想而知,王羲之的書法,其實很孤立,按當時的評價,估計絕對不會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的。

但是,書法歷史的發展卻最終是按照王羲之書法體系發展的。大概南北朝時期,王羲之體系的書法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是他兒子王獻之的書法反而比王羲之的影響更大了。

  • 注意「杖」字的寫法,已經是行書了。這樣的行書筆意,在《敬史君碑》中不止出現一二,而是多達三十餘處。

例如東魏興和三年(540)寫的《敬史君碑》這個魏碑體作品,就非常明顯地有王羲之書法體系的一些筆法和字。

隋代已經非常普遍地擺脫「魏碑」書風,開始為唐楷做準備了。儘管我們在討論行書,但是,根據楷書背後的書法來看,日常的書法怎麼寫?不會都是楷書吧?因為我們根據《敬史君碑》來看,那些寫楷書的書法家,他們的日常書法應該都是用「行書」書寫的。

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用王羲之書法體系的行書!而《蘭亭序》就是王羲之日常書法風格和技法的代表。

你說,後代人稱《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有什麼錯?就像杜甫活著的時候,誰說過他有多麼了不起?但是,歷史選擇了詩聖,詩聖選擇了杜甫,你能說歷史選錯了?同樣,王羲之被稱為書聖,這也是歷史選舉產生出來的。他成為書生的標誌,就是用《蘭亭序》做代表的。

  • 褚遂良臨摹的《蘭亭序》

這就是說,《蘭亭序》代表了歷史的優秀,代表了王羲之的優秀。因為,王羲之的書法不但獨立俊美,而且走在了書法發展歷史的最前面了,這就是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之作《蘭亭序》的偉大。他創造了書法美和書寫效率美的統一。

那麼,我們再看看王羲之這個時代和王羲之之後的書法發展,其實都是在向著脫離隸書的軌道上發展的。而王羲之首先脫離了隸書,說明他跑在了時代的前面。

前兩天我剛剛寫了一篇頭條文章,《王羲之的書法沒有魏碑勢力大,為什麼後來成為書法正宗》?我這裡所說的「魏碑」,其實就是在隸書基礎上改革發展的魏晉書法,當然也包括魏晉南北朝的書法,因為他們是在同一個歷史時空之中。

實際上,隸書在王羲之那個時代,已經完全跟漢代鼎盛時期的隸書已經不一樣了。這些隸書在魏晉時代都已經發生了一定的改革或者大量的改革。王羲之就是在這次改革大潮中的一種書法風格。

  • 東魏《敬史君碑》,距離王羲之去世八十年

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應該分兩個大的階段,以唐太宗為代表,在唐太宗之前的評價和唐太宗之後的評價,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

唐太宗之前,王羲之的書法還沒有成為書法主流,僅僅是隸書變革中的一種風格,全國流傳範圍非常有限。就是在東晉地區,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寫王羲之的書法。王羲之夫人稀璇墓誌,就是非常有力的一個證明。因為這個牧民制的書寫者,肯定就是王羲之這個家族裡面的人。

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的改革在向著王羲之這樣一個體系集合。

唐太宗之前對王羲之所有的評價,都是以唯美的標準來評價的。

唐太宗之後,對王羲之的評價就帶有一定的傾向性了。這也是一個事實。

但是,我們從書法歷史總的縱橫發展來看,王羲之的書法它確實具有標準之美。

  • 永和元年寫的《顏謙婦劉氏墓誌》

既然是標準之美,當然不是唯一之美。這是我們現代書法家應該有所認識的,古人也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這樣認識的。

中國所確立的帖學流派就是以王羲之書法為中心的流派。

那麼,我們的碑學書法也提倡了100多年了,碑學能不能替代帖學呢?當然,也不能替代帖學,因為帖學的成就非常之高,它集合了很多的優勢,並不是說他是王羲之的體系,就是唯一的主流,而是因為它集合了很多的書寫優勢,美學優勢。

我們不能僅僅從名氣和字體上來看王羲之書法的成就,王羲之的書法對中國的社會化進程的推動也是非常之大的,這是他最重要的成就。

  • 《王丹虎墓誌》

王羲之的書法也兼具了寫字之美和書法之美的社會價值以及審美價值的雙重價值。

假如沒有書法藝術美和書寫效率美的完美統一,王羲之的《蘭亭序》也絕對不會成為「天下第一行書」的。

因為,書法美並不是《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根本原因。在魏晉南北朝時代那麼多的書法,存在那麼多的風格,它說明風格和美是多種多樣的,王羲之的書法當然不是唯一之美。

好了,《蘭亭序》怎麼個好法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基本上人人都知道怎麼誇《蘭亭序》。

最後說說,你也寫成《蘭亭序》這樣美的書法,會不會也是「天下第一行書」呢?

  • 王僧虔的侄子王志(460-513)《喉痛帖》

算了吧,你就別傻帽了!絕對不會!因為在行書這個書寫體系之中,一千多年的歷史經驗證明,《蘭亭序》是非常完美的行書,你想想,你要能寫出來,是美,可是,怎能像《蘭亭序》那樣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呢?

同時,你不是還想問問,假如《蘭亭序》不是王羲之寫的,會不會成為「天下第一行書」?這話問得真好。如果是王羲之時代前後寫的,肯定也是。問題是,歷史上不可能同時出現兩個《蘭亭序》。

古代,例如宋代書法家薛紹彭就是寫得跟《蘭亭序》一樣的大書法家,當時他還與米芾齊名呢!如今呢?你知道薛紹彭嗎?他連「宋四家」都不是。

有人遺憾地說,為什麼薛紹彭寫的跟王羲之一樣好,卻連「宋四家」也進不去?結論就是,書法的最高境界,畢竟需要創新。不過,作為書法家,你真寫得跟《蘭亭序》一樣,那也是非常優秀的。不過,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事兒你得去問問趙孟頫吧,他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你知道這個「易」字應當作何解釋呢?(本文2804字)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的是王羲之所寫嗎?
    有網友提問,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的是王羲之所寫嗎?作為一名市級書法家協會的理事,就我所知,目前學術界的共識是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確為王羲之所寫,但《蘭亭序》的真跡並沒有流傳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下真跡一等」也就是被公認為最接近真跡的神龍本《蘭亭序》是唐代馮承素的摹本。見下圖:關於《蘭亭序》的真偽問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有過一次大爭論,被稱為「蘭亭論辯」。起因是郭沫若先生根據當時出土的一些文物,考證認為《蘭亭序》並非王羲之所寫。書法家高二適先生首先站出來反駁,並寫信給他的好友章士釗先生。
  • 王羲之最有名書法欣賞,《蘭亭序》行雲流水,被稱天下第一行書!
    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我想很多網友會想到書聖王羲之,書聖王羲之的名氣那在中國的書法界非常的大,說到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大家肯定會想到《蘭亭序》,這幅書法作品非常的漂亮,也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因為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想欣賞一下王羲之的作品《蘭亭序》呢?
  • 《蘭亭集序》怎麼成為了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的《蘭亭序》大家肯定都聽說過,可它為何會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呢?王羲之也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他廣採眾長,自成一家,不僅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極具象徵性豐碑深遠影響中國千年書法,還留下了大量的豐富多樣的書法精品,他的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自成一家,影響後世書法界十分深遠。王羲之《蘭亭序》是他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且抒寫了此事。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蘭亭集序》值10億?「天下第一行書」的名頭,毀了王羲之神作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我與《蘭亭集序》的相識,在7年前的高一教室;我對《蘭亭集序》的追慕,卻早已記不得年代了;「書聖」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的盛名,一度讓我錯過了《蘭亭集序》。
  • 天下第一行書,真的不是王羲之所寫嗎?留下的,就是最好的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的是王羲之所寫嗎?王羲之被稱為「書聖」,他最負盛名的作品《蘭亭序》被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當下公認得是王羲之所寫,傳言為酒後作品,以至於後來酒醒,王羲之本人也再寫不來這樣神作。《蘭亭序》真跡至今下落不明,今天我們看到的版本,是最接近真跡的神龍本《蘭亭序》,為唐代馮承素的摹本,被人戲稱為「下真跡一等」。
  • 王羲之《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摹本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是晉代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撰寫。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為歷代書法名家力公認天下第一行書。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這37首詩被編成詩集《蘭亭集》,王羲之當場為詩集寫了序言,這篇序言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又稱《蘭亭集序》或「禊帖」。《蘭亭序》是一篇優秀的散文,但它對後世影響更大的是王羲之的書法。王羲之(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
  • 王羲之《蘭亭序》,原來是件贗品,辜負了「天下第一行書」的美名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天下十大行書」之說,排在前三位的,第一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排在第三的是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這並不是說王羲之的《蘭亭序》在藝術價值上就高於其餘的「九大行書」,而是據時間形成的順序而排,關於藝術價值的高低歷代有不同的說法。
  • 王羲之《蘭亭序》,蘊藏三個特點,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說到傳世書法,很多人會想到《蘭亭序》,這幅書法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美譽,這麼一幅只有三百二十四字的書法,為什麼可以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呢?《蘭亭序》是晉代王羲之的代表之作,王羲之有著書聖的美譽,這幅書法是王羲之的偶然之作,也是王羲之真實情感的流露,書法自然飄逸,用筆方圓結合,嚴謹之中不失灑脫,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蘭亭序》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也是這幅書法的基礎。
  • 爭鳴——陳傳席:《蘭亭序》不足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筆者在少青年時臨摹《蘭亭序》9年,幾乎是一天都沒間斷過,但我在20年前就說過,比較而言,《蘭亭序》書法的藝術水平不是最高,注意:不是說它水平不高,而是「不太高」(注意「太」字),且是比較而言。總之,《祭侄稿》在大氣、蒼秀、氣勢開張、圓渾、連貫、自然(散、淡)等方面都超過《蘭亭序》,生動更過之。《祭侄稿》是一篇充滿激情的書法藝術作品,比較而言,《蘭亭序》則像一篇抄寫作文的文字稿。《祭侄稿》才是天下第一行書。又是顏真卿的絕對真跡。有了《祭侄稿》,《蘭亭序》不足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至少說,它遠遜《祭侄稿》。
  • 千古書聖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王羲之歷任秘書郎、徵西將軍庾亮參軍、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職,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和王會稽。曾拜衛瓘女兒衛鑠衛夫人為師。外傳說王羲之愛鵝,他為山陰道士寫《道德經》,山陰道士最後以群鵝送他,還傳說他以一百錢為代價為蕺山老姥在扇上題字,等等。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的書法,據說唐太宗收有3600帖王羲之的書法。褚遂良編的《右軍書記》《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共有465帖。
  • 初臨王羲之《蘭亭序》,感受天下第一行書的經典!
    《蘭亭序》是王羲之的書跡,史料記載為唐太宗所得,太宗叫高手雙鉤臨,後來做成了副本。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序》不是刻本就是摹本,不是真本總感覺有遺憾。傳世的刻本據說神龍本最精,行神逼真,筆法精妙,我反正沒有看過,若有機會,一定買幾本帖來好好對比一下。
  • 千古王羲之,神秘《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的故事
    王羲之、《蘭亭序》、「書聖」、「天下第 一行書」等等,這些詞語個個都如雷貫耳,耳熟能詳。沒錯,《蘭亭序》是王羲之寫的一篇文章,字特別好,所以又是書法。《蘭亭序》名字很多,謂《蘭亭修禊序》,晉人謂之《臨河亭》,唐人稱《蘭亭詩序》或言《蘭亭記》,蘇東坡雲《蘭亭文》,歐公雲《修禊序》,蔡君謨雲《典水序》,黃山谷雲《禊飲序》。通古今雅俗之稱,俱雲《蘭亭》。《蘭亭序》是什麼時候寫的呢?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誕生地——紹興蘭亭
    在這些書法大家當中,王羲之由於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點上,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空前絕後的貢獻,因此被後世盛讚為「書聖」,而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更是被後世的書法愛好者們推崇為行書的圭臬,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誕生《蘭亭集序》的紹興蘭亭也成為書法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 重排三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是第一嗎?專家:真不好說
    王羲之的行書經典《蘭亭序》,即使是完全沒接觸過書法的朋友,也知道這是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行書」。特別是《蘭亭序》中二十一個「之」字的不同寫法,更是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問題來了,如果重排三大行書的話,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是第一嗎?專家:這真不好說。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那天下第二是誰的作品呢?
    當時眾人飲酒賦詩,好不快活,王羲之乘著酒興,即興揮毫作序,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該文記述了蘭亭周圍的山水之美和文人們聚會的歡樂之情。王羲之當時正在興頭上,寫的這篇文章精彩絕倫,據說第二天王羲之酒醒後,又重新寫了幾遍,結果始終不如意,他乃投筆而嘆,知道昨日即興書寫的《蘭亭集序》不可再複寫。於是,《蘭亭集序》成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頂峰。千百年來,歷代書法家均推《蘭亭集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 《蘭亭序》和《祭侄稿》,究竟誰是「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和《祭侄稿》,究竟誰是「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寫於東晉永和九年(353年),顏真卿《祭侄稿》寫於唐乾元元年(758年),按照這個時間順序來說,《蘭亭序》為第一。但是,「天下十大行書」並非按照時間先後排序——第三是宋代《寒食帖》,第四是東晉《伯遠帖》。如果按照時間順序,《伯遠帖》僅僅晚於《蘭亭序》,它當排第二才對,為何要排第四呢?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我叫《蘭亭序》,出生於公元353年。那是東晉的永和九年。那日,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組織了一場風雅集會。可光有詩,誰來做序呢?於是有人起鬨推舉聚會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的雅集。半醉半醒的王羲之也不推脫,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字字遒媚勁健、有如神助的三百二十四字。我,就是在那文人狂歡的一刻,出世了。這就是我,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 《蘭亭序》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又被稱為《蘭亭集序》《臨河序》《褉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在山陰蘭亭雅聚,期間人們紛紛作詩並將詩集冊,王羲之喝得微醺之時為該詩集作序,此序記載了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