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及印象派繪畫的社會世相(圖)

2020-12-18 網易新聞

  印象派是如何反映社會現實的?風景畫和大煙囪又如何相容?就莫奈的一張畫面而言,他將大煙囪很聰明地用樹林掩蓋掉了。小煙囪雖然還在冒煙,但是冒出的煙霧與景中的雲彩交融在一起,也不是個大問題。因此可以說,莫奈成功地在風景畫中反映了社會現實。

  沈語冰

  美國藝術史家邁耶·夏皮羅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論抽象藝術的性質》,中間有兩段涉及印象派。他對印象派的看法獨具一格,因為他撇開了印象派的技法和光影探索,專門談論印象派的題材與內容。他認為印象派所選的題材就特別有意思。他說,早期印象派有一種道德層面,而道德層面關乎社會政治,只不過比社會、政治這些詞稍微「軟」一點。他提到:令人驚訝的是,早期

印象派繪畫

中有那麼多自然率真的日常社交—那麼多野餐、散步、聚會、度假、划船的場面,這在以前是很少出現的。這些場面表面上看是一個城市的田園詩,展現的卻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娛樂休閒的客觀形式。同時他還指出,印象派的一大根本技法就是把事物分裂為很精細的色點,描繪出眼睛一瞥所捕捉到的情景,也就是所謂的「印象」。在這樣一種偶然的瞬間視覺中,他們以在藝術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發現了一種新的感受力—人們對事物的感受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與城市的遊玩者、奢侈品的光顧者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夏皮羅算是整個藝術社會史研究方法的開山鼻祖,T.J.克拉克《現代生活的畫像》就是受到了夏皮羅那麼短短幾行字的啟發,繼而花了整整十年時間,寫成了厚厚的一本書。現在,我們就循著夏皮羅和克拉克的思路,來看看印象派的主要題材。

  畫面中的娛樂、休閒與交際花

  首先,我們在印象派繪畫中能看到很多用餐的場面。用餐,本來是屬於私人領域的事情,以前很少有人在公開場合用餐,但這恰恰是

巴黎

在19世紀60年代以後出現的一個新現象。1960年代,巴黎發生了一個意義深遠的城市改造運動,一般被稱作「豪斯曼改造計劃」。我們講的現代性中,可見的景觀以一個都市化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最早就從巴黎開始。

  巴黎到了1870年代,已不僅僅是法國的首都,而被公認為整個歐洲的中心。這與豪斯曼的改造有關:從1860年開始,在長達17年的改造中,豪斯曼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幾乎重建了這座城市。為了拓寬城市街道,有35萬人搬遷;僅僅為了建設一個中央市場,就使得1.5萬人流離失所,被迫搬遷;到了1970年代,巴黎市中心有1/5街道為豪斯曼所建;另外,城市下水道工程就花了8000萬法郎。而整個城市改造,花了25億法郎,在整個建設的高潮時期,每5個巴黎工人就有1個在工地上。可想而知,這次改造需要多少勞動力、產生的社會影響力有多大。

  這麼多工人來到了巴黎,白天在工地上,晚上就要娛樂。很多低廉的娛樂場所就應運而生了。在當時的巴黎大概有2000多家音樂咖啡廳,3萬張撞球桌,這都表明了當時娛樂業的興起,另外,色情業也隨之興起。印象派繪畫中有個重要的主題,就是各種各樣的交際花。莫奈主要畫風景,但是無論是馬奈、德加,還是雷諾瓦,都畫了大量的交際花,其中大多數隻不過是普通娼妓。據統計,19世紀70年代,巴黎曾有過20萬娼妓,數字可能超過了中國的東莞。100多年前的巴黎確實與當代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

  隨著現代城市娛樂業、休閒方式的誕生,出現那麼多草地上的野餐也就不足為奇了。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郊遊、散步。例如馬奈所畫的莫奈一家人,還有莫奈本人的作品,大都是描繪休閒娛樂活動。林蔭道、咖啡廳、百貨大樓的櫥窗都成了現代城市的風景,都是很新的題材。即使是庫爾貝和巴比松畫派,也只是有限地反映社會現實,沒有如此大規模地反映城市生活和中產階級生活。而這就是印象派的新視角。

  我們看凡·高的《巴黎市郊》,畫了郊區破敗不堪的狀況,都是忙忙碌碌的勞動者。這和一般印象派繪畫中的休閒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當然是凡·高眼中的巴黎,市中心顯然不是這樣的,但是卻為這個城市留下了一個殘缺不堪的印象。可是,凡·高《收割的人,背景中的阿爾》卻是完全不同的一幅畫。一到阿爾,凡·高看到了大片的麥田,他的心情也愉快起來。他將阿爾這個小鎮作為了畫中的背景。這兩張畫都是反映城市郊外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凡·高心中,不同的地方帶給他不同的印象。

  當然,改造過的巴黎並不一律是凡·高筆下的那個樣子。可以說,改造以後的巴黎形成了幾個很鮮明的特徵,其中一個就是出現了很多可以俯瞰城市的高處。比如馬奈的《1867年世博會》。這是夏洛特高地,那時正值巴黎世博會。從夏洛特高地望過去,可以看到大片城區。畫中有三三兩兩散步的、遛狗的、騎馬的,還有遊人,真是個極好的眺望巴黎全景的地方。

  經過改造後的巴黎,景觀出現了。專門做景觀研究的是20世紀下半葉的情境國際團體,比較有名的有德波。景觀是資本二次介入生活的產物。按照馬克思的說法,資本的一次介入是進入產品生產領域。德波則認為二次介入就是介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把日常生活也變成了景觀。大家知道,巴黎的許多餐館是露天的,因此,連吃飯都成為了一種「秀」,可見資本是如何介入日常生活的,一些私人領域被剝離出來,成了畫家筆下的風景。所以說,巴黎改造的後果之一就是整個城市變成了一個景觀。馬奈的這張世博會情景就把改造後的巴黎整體性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被看,相互看

  再來看莫奈。莫奈雖然出生在巴黎,但他畫巴黎的作品並不多,大部分畫的是巴黎郊區。我們來看幾張他的作品。一張就是改造過的巴黎的鳥瞰圖,是從陽臺上俯瞰卡普辛大街的情景。大街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群,這種瞬間的印象成為了典型的印象派畫家創作的主題。畫中的人都像符號一樣,成為風景當中的一部分。這是我們講的「景觀」這個詞的一個涵義;而另一種意義上的景觀,我們也可以看到,不是像莫奈畫中這樣俯瞰的全景,而是採用一個獨特的視角,像一張快照。其實印象派的出現和攝影的關係也相當密切。大家注意一個事實: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是在納達爾的工作室展出的。納達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攝影先驅。第一屆印象派畫展不放在官方的沙龍、不在畫廊,而在一個攝影家的工作室,這說明印象派與攝影天然的機緣。那麼,這種快照式的作品反映了什麼問題呢?就是人們不僅可以看風景,人們自己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被看、相互看,去觀察對方到底是什麼身份:富翁?土豪?還是小資?相互之間辨別身份,也成了當時社交場合的重要內容。

  我們去看當時的小說,特別是普魯斯特的小說,其中講了許多社交場面的技巧。那時最丟臉的事情,莫過於不知對方身份,當眾出醜,也就是沒能通過外表、衣著、言談舉止判斷出對方隸屬於什麼階層,因為在當時的法國社會等級還是非常鮮明的。例如卡勒波特的名作《歐洲橋》。這幾人是什麼關係呢?很顯然,人與人之間疏離了:有人在路上走、有人在看橋下風光,甚至這條狗也不知主人是誰。還有許多畫家都不願去確定的、模稜兩可的地方。尤其是這兩個看似在交流的路人,其中一個可能是資產階級,可另一個呢?是妻子、情人,還是一個搭訕的路人,還是最常見的娼妓?都不得而知。人與人之間變得很隔膜、很冷淡,畫面中有一種悽涼和孤獨的感覺。

  所以,人與人在這樣一個熙熙攘攘的巴黎城中成了彼此的風景。我想起了中國詩人卞之琳的那首《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反映出了私人領域被剝離出來,成為了公共領域的一部分。而在中國,這種狀態到了20世紀才出現。想像一下,杜麗娘在遊園驚夢的時候,她直接感知的是大自然,不用擔心自己會成為他人的風景。黛玉葬花也一樣,大觀園可不對外開放,也不賣門票。

  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成為了印象派著力捕捉的一種感覺。最有名的,就是馬奈的《阿讓特伊的划船者》,反映的是遊客在此划船、休閒的一個瞬間。它可以說是19世紀下半葉法國生活的典型寫照,或者說是聖像。當時的很多評論對馬奈並不友好,他出來一個作品,批評家就群起而攻之。這幅畫也是一樣。阿讓特伊在法國南郊,離市區不遠,是大量遊人前去遊玩的地方。這也是巴黎改造的重要結果之一。而畫中兩個身份不明的人物也引起了爭議:如果說畫中的男性是水手,充滿了欲望且不懷好意,那麼畫中的女性又是什麼身份?有批評家說她代表了當時巴黎的不良女子。但是他們也像普通遊人那樣,從巴黎市中心來到這裡約會。他們並排坐在遊船的船舷上,正面朝向觀眾,佔據了畫面的整個中心,這也是過去聖像畫的典型構圖。畫中的垂直線和平行線分布得很穩健,背景表明了這是一個很好的娛樂休閒場地。馬奈這時已經點出了一個問題: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卻出現了關係不明的兩個人,不知兩人在交流些什麼。畫中男子看似很殷勤,女子則幾乎面無表情。但是可以看出畫中女子有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就是她意識到周圍還有一群人在看他們。馬奈通過這件作品,非常精確地捕捉到了巴黎改造之後,人們紛紛湧向郊區的一種微妙的社會心理。馬奈非常善於捕捉這種心理,借用的卻是傳統圖式,從而發展出一種關於現代生活的聖像畫。

  風景畫與煙囪

  最後講講莫奈的風景畫。說過印象派的這些因素之後,我們或許會對莫奈的作品產生新的認識。有一張作品,是馬奈畫莫奈坐在船上寫生,身邊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耶。莫奈在阿讓特伊買了一艘船,這裡就表現了他在船上畫畫的情景。從1872年到1877年,莫奈在阿讓特伊待了六年,其間畫了大量寫生作品,也是他的印象派技法形成後最優秀的作品。回到這張畫,我們發現,莫奈朝向的是河的一邊,而馬奈的視角,則捕捉到了河岸的另一邊。岸上全是工廠以及無孔不入的工業和娛樂業,在風景裡都成了很醒目的在場。而在風景畫中如何處理這樣的大煙囪呢?這是一個難題。當然,歐洲風景畫有一個傳統,就是幾乎不畫純自然,而是畫人為的自然,或者經過人化的自然。從17世紀開始,風景畫成為了一種獨立的體裁。在此之前,風景只是人物畫的背景。到了19世紀下半葉,工業和娛樂業大舉侵入到風景裡以後,風景畫如何進行呢?所以說,馬奈的這幅作品,一方面是在鼓勵莫奈,或者向他表示敬意。另一方面馬奈也通過這件作品提出了一個問題:在都是煙囪、工廠林立的地方,怎麼畫風景呢?風景畫還有意義嗎?其實,馬奈除了畫海景以外,很少畫印象派的這類風景畫。所以他對印象派還是保持一定距離的。因此,怎樣解讀這件作品就成了很有意味的事。

  莫奈的很多風景畫是在阿讓特伊完成的。莫奈有一張作品選擇了阿讓特伊的一處河岸。河邊的樹木草叢很入畫,還有水,大概是莫奈最喜歡的。因為天光雲影,最能反映出莫奈對光的探索。河岸的對面是個教堂,同時還有兩個很醒目的大煙囪。那麼,怎樣將大煙囪和教堂在一張風景畫中協調起來呢?莫奈動足了腦筋,處理得也很成功。比如莫奈將大煙囪很聰明地用樹林掩蓋掉了。小煙囪雖然還在冒煙,但是煙霧卻與景中的雲彩交融在一起,也不是大問題。所以,莫奈成功地在風景畫中反映了社會現實,也以這些作品回答了馬奈的問題。

  (作者為浙江大學教授,本文為作者在上海莫奈特展期間的講座。)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克勞德·莫奈,一生都在探索光與影的繪畫技法
    克勞德·莫奈肖像我們回顧一下歐洲繪畫藝術史就會發現,始於文藝復興的近代繪畫,確立了科學的素描造型體系,把明暗、透視、解剖等知識運用到了造型藝術之中。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繪畫的《吉內夫拉·德本奇像》而印象派則是完成了繪畫中色彩造型的變革,將光與色的科學觀念引入到繪畫之中,革新了傳統的固有色觀念,創立了以光源色和環境色為核心的現代寫生色彩學。
  • 印象派的領導者-莫奈
    莫奈(克勞德·莫奈ClaudeMonet)法國著名畫家,印象派代表人及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與實踐都有他的推廣。莫奈的繪畫可以說是走火入魔,他痴迷於對事物光影的理解與風景變化的描繪。他特有的繪畫風格是把景物的輪廓畫的並不是很硬,而是模糊縹緲的,給人有想像餘地與神秘感。
  • 印象派繪畫比寫實繪畫光感強很多,莫奈色彩裡的科學,神奇又簡單
    印象派繪畫為什麼比寫實的色彩明亮,莫奈說這裡有科學,值得一看。很多喜愛油畫的朋友都見過印象派油畫和寫實油畫的原作,大家發現,除去畫面主題的表現不同,單從色彩的明快方面,印象派繪畫也比古典寫實的油畫顏色上要明快很多,這裡面有所用顏色的原因,但不是這麼簡單,還有一些我們容易忽視的方面,造成了大師莫奈的色彩不僅比古典寫實的顏色要鮮亮,而且也比現代的寫實油畫顏色更鮮亮
  •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從莫奈名畫中探尋印象派繪畫的不同視角,揭開你心中的迷霧。對美的理解不同,決定了畫家表現的內容不同,印象派畫家一反傳統繪畫的觀念,創造出了新的藝術形式,給繪畫藝術開闢了嶄新的領域,賦予了繪畫以新的活力,給世人呈現出來美麗的色彩。我們後世學畫人,欣賞莫奈的色彩魔力,羨慕他神奇的畫筆,如果大家也想畫出印象派的顏色,就要先從他的畫作中探尋大師心靈軌跡,以給我們啟迪。印象派繪畫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革新。
  •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從莫奈名畫中探尋印象派繪畫的不同視角,揭開你心中的迷霧。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喚醒人心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美的理解不同,決定了畫家表現的內容不同,印象派畫家一反傳統繪畫的觀念,創造出了新的藝術形式,給繪畫藝術開闢了嶄新的領域,賦予了繪畫以新的活力,給世人呈現出來美麗的色彩。我們後世學畫人,欣賞莫奈的色彩魔力,羨慕他神奇的畫筆,如果大家也想畫出印象派的顏色,就要先從他的畫作中探尋大師心靈軌跡,以給我們啟迪。印象派繪畫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革新。
  • 莫奈花園——風光秀麗的印象派繪畫大師故居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出自其代表作《印象日出》的標題。莫奈花園位於法國巴黎以西70公裡的吉維尼小鎮上,是法國著名畫家莫奈的故居,分為水園和花園兩部分。
  • 印象派繪畫大師 莫奈的系列作品,看一次,跪一次!
    莫奈,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
    要是提到印象派,就不得不說起莫奈了。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莫奈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觀察景物細緻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
  • 「莫奈」作品,中西方繪畫的對比
    「克勞德·莫奈」法國著名畫家,印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創作了非常多的作品,印象派的創始人雖然是「馬奈」但印象派的發揚光大卻是由莫奈完成的,莫奈積極的探索了光與影的的表現手法,打破了西方寫實風格為代表的格局,莫奈可以說是西方近現代繪畫藝術的開創者。
  • 印象派繪畫風格和主題多樣性——莫奈、雷諾瓦、馬奈
    論印象派繪畫風格及主題的多樣性 ——以莫奈、雷諾瓦、馬奈為例印象派發軔於19世紀70年代,馬奈是他們的精神導師總體來說,他們的特點是表現瞬間真實、以光和色為媒介、突出繪畫的視覺性。但馬奈、莫奈、雷諾瓦在繪畫風格與觀念上又有諸多不同,下文將進行簡要分析。
  • 大師|印象派代表——克洛德·莫奈
    《西方繪畫大師原作高清臨本 .莫奈》簡介 : 西方繪畫大師原作高清臨本系列叢書,精選西方古典主義繪畫大師的精品力作,採用原大高仿真印刷,力求將這些西方美術史上經典作品的原貌真實的再現並呈現給讀者,使讀者通過本書領略到西方繪畫的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本分冊精選了印象主義繪畫大師莫奈的繪畫作品共70餘幅,涵蓋了其各個藝術創作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了解莫奈繪畫最為直接的圖書。
  • 印象派大師莫奈:自然界的光影捕手
    印象主義繪畫誕生於歐洲工業革命以後的法國,自產生以來一直方興未艾,從巴黎傳遍全世界,印象派繪畫經歷了現代主義的背叛與後現代主義的解構後依然生機勃勃,以至於在現今世界的各個角落中都有各式各樣的以印象派為主題的畫冊、圖片、電影等等,每當世界各大博物館舉行印象派的專題展覽時,次次都是盛況空前人頭攢動,是時下重要的新聞。如今世界上每當有印象派繪畫出現在拍賣會中,都會是以驚人的價格成交。
  • 如何欣賞莫奈及印象派作品
    要想很好地解讀莫奈及印象派作品,首先要了解印象派之前及同時期各主要藝術流派。《拾穗者》——米勒莫奈與印象派一,莫奈生平介紹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 睡蓮--莫奈--印象派
    印象派創始人雖然說是馬奈,但真正使印象派發揚光大的是莫奈,因為他對光影變化的描繪,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對光色的關注遠遠超過了物體的本身形象,他讓世人重新體會到光與自然的關係。莫奈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觀察景物細緻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
  • 印象派大師莫奈和他的作品《喜鵲》
    1868年,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創作了第一幅雪景圖《喜鵲》,原打算參加巴黎藝術沙龍的畫展,可是被當時的主流藝術評論家拒之門外,觀眾也不能接受。一個普通的鄉間農舍的尋常的雪景在印象派畫家的眼中是如此的神奇,如詩如歌。畫中的主角是喜鵲,法國的喜鵲就是一隻普通的鳥,沒有東方文化中的吉祥報喜的寓意,這個寒冷的冬日,喜鵲出來覓食,它落在柴門上四處張望,哪裡能找到可以充飢的食物啊,窩裡還有小喜鵲等著。在這個冬日裡,喜鵲的感受是否也跟畫家莫奈一樣飢餓而寒冷。
  • 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
    由於印象派繪畫的色彩理論比較科學的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光色現象,可以使學生們的色彩作業水平很快的提高起來;同時,梵谷等後期 印象派畫家的富有個性的,富於表現力的作品,也對我國的畫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克勞德·莫奈
  • 解決了西方繪畫最後的關於「真實」的問題_印象派,莫奈油畫欣賞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我的回答通常是,它們從表現方法到內核都不是一個東西,說起西方繪畫,它是以「科學精神」為指導的,它講究科學的造型,透視,空間,科學的光線,顏色,冷暖。
  • 印象派繪畫大師 莫奈之稻草堆系列作品
    —— 手繪繪畫 SHOU HUI PAINTING —— 印象派繪畫大師 莫奈之稻草堆系列作品
  • 論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我們常常所說的印象派繪畫在西方繪畫史上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它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之後便迅速發展起來,對西方繪畫的影響巨大,隨後更是迅速擴大到世界各地。在這股潮流之中,出現一大批的印象派大師,尤其是法國的莫奈、馬奈、等人最為出眾。
  • 色彩研究:3個方面理清後印象派繪畫與印象派之間的關係,有意思
    後印象派其實是現代主義繪畫的一個流派。那麼後印象派繪畫與印象派繪畫到底有哪些關聯和區別,請看詳細分析。例如,上圖畫面中的月亮的顏色就是暖色,而它周圍都是冷色,另外,作為暖色的黃顏色與冷色的藍顏色又是互補關係,畫面顯得非常純淨和乾脆。